液冷滴丸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130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液冷滴丸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液冷滴丸生产线,包括滴丸系统、液冷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滴丸系统包括化料罐和与其相连的滴头,化料罐与滴头之间设有振动装置,滴头上设有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脉冲信号发射机构,脉冲信号发射机构的发射频率与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相同,控制系统根据在线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构控制调节滴制参数。本实用新型结合高频切割滴制,在线实时检测并控制调节滴丸质量,提高产率,拓宽滴丸直径范围;通过在冷却罐罐壁上开设多个切向入口,有效减少液滴在进入冷却罐时冷却液液面对其造成的冲击力;有效消除涌动和脉冲,使滴丸机送料平稳;通过调整出料管线的长径比,增加滴丸冷却时间,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能耗。
【专利说明】液冷滴丸生产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冷滴丸生产线,属于滴丸生产线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滴丸是中药制剂的传统剂型,它的优点在于生产周期短,无粉尘污染;生物利用率高、起效迅速且局部给药有长效作用;能减小药物挥发,增加药物稳定性;又便于携带和贮存。
[0003]目前市面上生产的滴丸机基本上都采用自然滴制,或者由自然滴制法改进而来的加压滴制,无论采用何种滴制方式,均存在以下缺点:1、自然重力或压力滴制,依靠药液表面张力和内应力自行成丸,滴制频次较低,圆度不够,丸重及滴丸大小差异较大;2、可滴制丸重范围窄,滴制微丸或大丸效果都不理想;3、设备调整产量时,一般仅能通过改变滴头及压力进行调节,滴制频率较低,能耗较大,设备体积较大。因此,如何提高设备生产效率,保证滴丸大小均匀质量稳定,是现在滴制设备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冷滴丸生产线,结合高频切割滴制,在线实时检测并控制调节滴丸质量,提高产率,拓宽滴丸直径范围;有效消除涌动和脉冲,使滴丸机送料平稳;通过调整出料管线的长径比,增加滴丸冷却时间,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能耗;进一步通过冷却液切向入液的方式使其在冷却罐内形成漩流,液面的倾斜大大减小了滴丸入液是的冲击力。
[0005]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液冷滴丸生产线,包括滴丸系统、液冷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滴丸系统包括化料罐和与其相连的滴头,所述化料罐与滴头之间设有振动装置,振动装置带动滴头上下振动,产生的振动剪切力,将滴头中流出的药液剪切成滴,落入液冷循环系统冷却后形成滴丸,所述滴头上设有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脉冲信号发射机构,所述脉冲信号发射机构的发射频率与所述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相同,控制系统根据在线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控制调节滴制参数。
[0007]为了便于监测,所述在线监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滴头下方的侧面。根据需要,所述在线监测装置包括频闪灯所述频闪灯和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相同。为了便于观察和记录,所述在线监测装置还包括与频闪灯对应设置的摄像头,摄像头与频闪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与频闪灯照射路线呈15° -145°夹角。
[0008]一般而言,通过在线监测后需要及时调整的所述滴制参数主要包括:所述频闪灯和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2-2000HZ,优选90-200HZ,最优130-140HZ ;滴制速度:10_40Kg/hr,优选 12-30Kg/hr,最优 15_25Kg/hr ;滴制加速度:1_20G,优选 3-10G,最优 3.5-4.5G ;滴制压力:0.5-4.0Bar,优选 1.0-3.0Bar,最优 1.8Bar ;滴头温度:70_200°C,优选 70-100。。,最优 75-85 °C。
[0009]为了有效缓冲脉冲和涌动,保证送料平稳,所述化料罐和滴头之间还设有缓冲罐,缓冲罐设有压缩空气进口,通过压力管道与气泵相连,压力管道上设有压力调节阀,使缓冲罐内药液保持恒压供给;
[0010]所述缓冲罐设有液位计,用于控制进料速度;
[0011]所述缓冲罐还设有保温层,采用水浴、油浴及电伴热保温;
[0012]所述缓冲罐内设有可调节搅拌速度的搅拌桨。
[0013]为了保持滴制温度恒定,所述滴头外部设有保温腔,所述保温腔的外层设有隔热材料,内层设有蒸汽加热装置或红外加热装置,保温腔的下方设有开口,开口的位置与滴头的出口位置对应设置,开口的大小与滴头的宽度对应设置;所述滴头的滴制温度为70 0C -200。。。
[0014]另外,所述液冷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冷却罐、出料管线、滤丸装置和冷却液循环装置,所述冷却罐设置在滴头的正下方,冷却罐的末端连接出料管线,出料管线的出口处设有滤丸装置;冷却液循环装置主要包括冷却液收集罐和热交换器,从冷却罐中流出并通过滤丸装置与滴丸分离的冷却液流入冷却液收集罐,通过管道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却液通过管道重新输入冷却罐,形成冷却液循环;所述的管道上设有冷却罐液位控制循环泵。
[0015]为了有效减少液滴在进入冷却罐时冷却液液面对其造成的冲击力,冷却罐罐壁上开设多个切向入口。通常情况下,所述切向入口的设置数量为2-30个;优选为2-10个,最优为6个。
[0016]为了便于收集和排出,所述冷却罐为圆柱形或倒锥形桶体,底部设有锥形出料口,桶体外部设有橡塑保温层。
[0017]为了有效延长滴丸的冷却时间,所述冷却罐的直径为0.5-6米,高度为0.5-10米;所述出料管线的长度为1-50米。
[00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设备制备滴丸大小受限,能源利用率低、设备死角多难于清洗等问题;结合高频切割滴制,在滴头附近设置频闪灯,使频闪灯的脉冲信号频率与高频振动频率相同,在线实时检测并控制调节滴丸质量,提高产率,拓宽滴丸直径范围;通过缓冲罐的设置,消除涌动和脉冲,使滴丸机送料平稳;另外,通过调整出料管线的长径比,增加滴丸冷却时间,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能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进一步通过冷却液切向入液的方式使其在冷却罐内形成漩流,液面的倾斜大大减小了滴丸入液时的冲击力O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 图2为冷却罐现有入液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切向入液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滴丸生产线,包括滴丸系统、液冷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滴丸系统包括化料罐100和与其相连的滴头200,所述化料罐100与滴头200之间设有振动装置300,根据需要,所述的振动装置300可以设置在滴头200的上方或侧面。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振动装置300是设置在滴头200上方的。振动装置300带动滴头200上下振动,产生的振动剪切力,将滴头200中流出的药液剪切成滴,落入液冷循环系统冷却后形成滴丸。所述滴头200上设有在线监测装置400,该装置包括脉冲信号发射机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脉冲信号发射机构为频闪灯。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监测,在线监测装置400设置在所述滴头200下方的侧面。频闪灯的发射频率与所述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相同,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也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比如:摄像头对滴丸形状进行观察或拍摄。摄像头与频闪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与频闪灯照射路线呈15° -145°夹角。控制系统会根据监测结果对滴制参数进行调节,以保证滴丸质量。一般而言,通过在线监测后需要及时调整的滴制参数主要包括:频闪灯和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2-2000HZ,优选90-200HZ,最优130-140HZ ;滴制速度:10_40Kg/hr,优选12-30Kg/hr,最优15-25Kg/hr ;滴制加速度:1_20G,优选3-10G,最优3.5-4.5G ;滴制压力:0.5-4.0Bar,优选 1.0-3.0Bar,最优 1.8Bar ;滴头温度:70-200°C,优选 70-100。。,最优75-85。。。
[0025]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振动装置300的末端与滴头200相连,用于使滴头200产生振动,振动参数可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设定,并可通过振动波形的采集进行修正。另外,在整个滴丸生产线中,用于传送物料的管线介质为通用的标准不锈钢SUS316L或316Ti,使用电加热装置或水浴进行保温。使用高频振动切割滴制,依靠加速度极大的振动剪切力作用使滴丸成形,可以通过调节滴头200上滴孔的孔径、振频、加速度及供料压力等多种方式,实现对滴丸直径的控制。采用本实用新型滴丸生产线所滴制的滴丸,其直径在0.2-3.0mm范围内可调,单位滴头产量提高了 50倍以上。
[0026]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滴制过程是这样的:将化料罐100中的熔融药液加压输送至滴头200,利用磁力/电动或气动的振动原理,在振动装置300的作用下,滴头200以设定的频率、波形及加速度上下振动,振动剪切力作用于液柱,使其形成液滴。通常会根据物料的黏度来选择振动方式,更具体地,磁力/电动振动的方式,具有振动频率高,振幅小的特点,适合低黏度物料的高速滴丸方式。而气动振动的方式,振动频率,振幅大。当物料黏度超过800cp (厘泊)时,电动方式将无法将物料有效切割,容易造成滴头200的堵塞,影响滴丸制备,此时,则可采用气动振动方式。同时在滴制过程中,利用振动波形作为PAT (在线分析技术)的监测指标,可测定滴丸的粒径分布情况,并可通过频闪装置对滴丸的流化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使得滴丸产品收率由传统的70%提高到95%以上。
[0027]如图1所示,为了有效缓冲脉冲和涌动,保证送料平稳,所述的化料罐100和滴头200之间还设有缓冲罐500。缓冲罐500设有压缩空气进口,通过压力管道与气泵相连,压力管道上设有压力调节阀,使缓冲罐500内药液保持恒压供给。所述缓冲罐500内设有液位计,用于控制进料速度。为了保证药液恒温,所述缓冲罐500还设有保温层,采用水浴、油浴及电伴热保温。缓冲罐500内还设有可调节搅拌速度的搅拌桨(图中未示出),搅拌速度可调节。
[0028]为了保持药液温度恒定,所述的滴头200外部设有保温腔210,所述保温腔210的外层设有隔热材料,内层设有蒸汽加热装置或红外加热装置,保温腔210的下方设有开口,开口的位置与滴头200的出口位置对应设置,开口的大小与滴头200的宽度对应设置。另夕卜,保温腔210内部制作为圆角,使其更容易清洁。在保温腔210的保温作用下,滴头200的滴制温度控制在70°C _200°C范围内。
[0029]如图1所示,所述的液冷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冷却罐600、出料管线610、滤丸装置620和冷却液循环装置630。所述冷却罐600设置在滴头200的正下方,冷却罐600的末端连接出料管线610,出料管线610的出口处设有滤丸装置620。冷却液循环装置630主要包括冷却液收集罐和热交换器,从冷却罐600中流出并通过滤丸装置620与滴丸分离的冷却液流入冷却液收集罐,通过管道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却液通过管道重新输入冷却罐600,形成冷却液循环。滤丸装置620是通过简单的筛网滤出凝固滴丸,冷却液进入热交换装置进行制冷后循环使用。通常情况下,采用石蜡作为冷却液。管道上设有冷却罐液位控制循环泵,石蜡油的循环速度是由该液位控制循环泵实现的,因此,冷却罐600的液位高度和循环泵的工作状态这两个因素可以用于对出料的速度进行控制。基于设备的可实施性和尺寸的合理性,出料管线610的直径范围可以在0.8-80厘米之间;可以通过缩小出料管线8的截面面积,同时适当增加出料管线8长度的方式来延长冷却时间,确保滴丸质量。通常情况下,所述的出料管线610的长度可以设置在1-50米左右,可以根据放置设备的场地大小和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保证冷却效果,所述冷却罐600的直径可以为0.5-6米,高度为0.5-10米。另外,为了便于收集,所述的冷却罐600的形状为圆柱形或倒锥形桶体,底部设有锥形出料口,同时在桶体的外部还设有橡塑保温层。冷却罐600的上半部分带有加热装置,对罐内的冷却液上层进行加热,使冷却液从上到下形成一个温度梯度,该温度梯度的范围在5°C _110°C左右。夹套加热温度根据滴头设定的药液温度来设定,最上层加热温度一般不低于药液温度的0°C _30°C以内,可根据工艺及物料特性设定加热温度,从而防止药液突然进入温差过大的冷却液,出现骤冷现象,而导致滴丸变形。
[0030]图2为冷却罐现有入液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的冷却罐600从底部入液,冷却液的液面为水平的,当液滴1000滴入液面时,其入液的角度与水平垂直,两者之间形成很大的冲击力,这样的冲击力足以使液滴变形。图3为本实用新型切向入液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并结合图4所示,为了有效减少液滴在进入冷却罐时冷却液液面对其造成的冲击力,冷却液沿设置在冷却罐600罐壁上的多个切向入口601输入冷却罐。切向入口 601的设置数量可以为2-30个;优选2-10个,最优为6个。通过冷却液切向入液的方式使其在冷却罐内形成漩流2000,液面的倾斜大大减小了滴丸入液时的冲击力,更有利于滴丸成形;同时,在旋流2000的带动下,相邻的两个液滴1000之间形成了足够的间隔,起到了有效的防粘连效果。
[0031]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滴头200为上、下贯通的漏斗形结构,并且由外至内具有相同形状的I至4层,每两层之间通过支撑相固定连接。与滴头200相对应,缓冲罐500的设置数量也为1-4个,每个缓冲罐500对应连通滴头200中的一层。采用无死角的有效腔体的设计,无积料产生,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材料;表面抛光,可拆卸的结构,满足清洁的要求。
[003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仅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滴丸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根据产量的大小的要求,无论是化料罐、缓冲罐,还是带保温腔的滴头、振动装置和冷却罐,都可以多台或多套彼此连接起来,配合控制系统的集成化控制,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0033]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材料使用、料液输送部分及制冷装置等,为目前己有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4]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液冷滴丸生产线的生产步骤是这样的:
[0035]将在化料罐100中已融化且混合均匀的药液输入缓冲罐500中,保温温度40-120°C ,使用重力及压缩空气压力为滴头恒速供料。利用缓冲加压罐推送药液,将已熔化的药液输送到带有保温外壳的滴头200中,所述的滴头200具有与保温腔210底部开口相同方向的出口,确保药液能够从滴头200底部滴出。利用压力,使混合药液从滴头200的底部出口流出。
[0036]药液在滴头200中,通过振动装置300带来的剪切力进行滴制,在此过程中,滴丸的直径可通过控制滴头200的孔径,振频、振幅、加速度及供料压力进行调整。根据所需滴丸的大小,调节压力或气动或电动振动滴头200的振动参数,使从滴头200流出的药柱被切割成所需直径的药滴。其中振动加速度为O-1lOg(正弦),振动幅度0-25.4mm。可通过频闪灯,观察滴丸外形,由于频闪灯的闪动频率与振动装置300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所观察到的滴丸外形在下落的过程中为一滴一滴彼此分离的状态;一旦观察到其状态为直线状或者一滴与一滴之间彼此发生粘连,即刻需要对输送压力,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进行调整。为了便于观察和记录,除了采用肉眼观察之外,还可以通过频闪灯配合摄像头,将滴丸的滴制状态拍摄下来进行观察。振动波形可通过波形采集器进行采集和自动校正。具体来说,通过调节输送压力来增加或降低药液喷出速度的快慢,压力越大,喷出速度越快,液滴间距越密,越易粘连;通过调节振动频率及振动加速度来调节液滴的大小及分离程度,频率越大,切割液滴体积越小,加速度越大,液滴剪切力越大,最终保证在频闪灯下观察到的是液滴完全分离的状态。在整个滴制过程中,供液管线及滴头200 —直处于加热保温状态,以保证药液流动性,通常温度控制在70-200°C,优选70-100°C,最优温度为75-85°C左右。
[0037]液体滴丸直接下落,落入在滴头200正下方设置的液冷循环系统的冷却罐600中,该冷却罐600中盛满了冷却介质-石蜡油,液体滴丸进入石蜡油中凝固,石蜡油的温度通常控制在4-7°C左右的范围。随即与石蜡油一并沿着出料管线610运动,整个冷却时间包括了滴丸在冷却罐600和出料管线610两个部分。凝固滴丸在重力作用下与部分石蜡油一起出料,通过滤丸装置620的过滤作用,滴丸被筛出收集,另一部分分离出来的高温石蜡油,温度大约在13-17?左右,进入热交换装置进行制冷后的循环使用。
[0038]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0039]实施例一制备复方丹参滴丸
[0040]取丹参三七提取物600g,冰片5g,以及PEG-6000(聚乙二醇-6000)辅料2000g。先将PEG-6000加入化料罐100中,加热至90°C,预先熔融,再加入丹参三七提取物,混合均匀成液体。调节气动振动滴头200的振动频率为50Hz,滴制速度10Kg/hr,滴制加速度4.5G和滴制压力1.8Bar,保温腔210采用电热夹套保温,滴头温度控制85°C。通过频闪灯肉眼观察滴丸外形,单个滴丸大小、形状适中,上、下滴丸之间彼此无粘连,继续保持正常滴制。冷却罐600的上层夹套加热温度设定在80°C,最下层冷却液温度到3°C。由气泵通过管路向缓冲罐500中送气,使已熔化的上述液体向滴头200流入并从滴头200底部滴出到冷却罐600内。启动热交换装置,使石蜡油温度达到3°C,冷却液循环压力设为I公斤力/平方厘米,使从滴头200中滴出的药液滴在冷却罐600内冷却凝固成固态滴丸,并从出料管线610,经滤丸装置620进行液固分离后收集。
[0041]实施例二制备丹参滴丸
[0042]取丹参提取物600g,加水60g,加PEG-6000辅料1500g,放入化料罐中加热至
900C,使其完全融化混合均匀成液体。药液加压输送至滴头,滴制振动频率为90Hz,滴制速度40Kg/hr,滴制加速度20G和滴制压力4Bar,采用红外加热保温,滴制温度控制在100°C。通过频闪灯和摄像头观察滴丸外形,将摄像头拍摄的滴丸形状与预设的标准滴丸外形进行比较,发现上、下滴丸之间距离过近且有粘连,减小滴制压力到3Bar,振动频率140Hz,滴制速度12Kg/hr,并继续观察,滴丸间距过大,增加滴制压力到3.5Bar,振动频率130Hz,滴制速度25Kg/hr,观察滴丸间距正常。由气泵通过管路向缓冲罐I中送气,使已熔化的上述液体向滴头3流入,并从滴头3底部滴出到冷却罐5内;启动热交换装置,使石蜡油温度达到3°C,冷却液循环压力设为3公斤力/平方厘米,使从滴头3滴出的药液滴在冷却罐5内冷却凝固成固态滴丸,并从出料管线8经滤丸装置6进行液固分离后收集。并通过筛丸及整粒,最后包装成最终产品。
[0043]实施例三制备藿香正气滴丸
[0044]取藿香正气浸膏200g,广藿香油1ml,紫苏叶油2ml,聚乙二醇600g,同时加入化料罐中,加热至65-85°C,熔融,混合均匀成液体。药液传入缓冲罐,通过给缓冲罐加压方式再送入滴头,并从滴头底部滴出到冷却罐内。调节电动振动滴头的振动频率为200Hz,滴制速度30Kg/hr,滴制加速度1G和滴制压力0.5Bar,保温室采用电加热夹套保温,温度控制700C ο通过频闪灯肉眼观察滴丸外形,发现切割液滴体积偏大,调节加大振动频率到300Hz,使切割液滴体积减小;调节加大振动加速度为10G,使液滴剪切力加大,滴制速度15Kg/hr,温度控制75°C,滴制压力IBar,最终保证在频闪灯下观察到的是液滴完全分离的状态。采用石蜡油冷却,冷却温度梯度为从80到10°C。
[004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设备制备滴丸大小受限,能源利用率低、设备死角多难于清洗等问题;结合高频切割滴制,在滴头附近设置频闪灯,使频闪灯的脉冲信号频率与高频振动频率相同,在线实时检测并控制调节滴丸质量,提高产率,拓宽滴丸直径范围;通过缓冲罐的设置,消除涌动和脉冲,使滴丸机送料平稳;另外,通过调整出料管线的长径比,增加滴丸冷却时间,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能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进一步通过冷却液切向入液的方式使其在冷却罐内形成漩流,液面的倾斜大大减小了滴丸入液时的冲击力O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冷滴丸生产线,包括滴丸系统、液冷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滴丸系统包括化料罐和与其相连的滴头,所述化料罐与滴头之间设有振动装置,振动装置带动滴头上下振动,产生的振动剪切力,将滴头中流出的药液剪切成滴,落入液冷循环系统冷却后形成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上设有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脉冲信号发射机构,所述脉冲信号发射机构的发射频率与所述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相同,控制系统根据在线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控制调节滴制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监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滴头下方的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信号发射机构为频闪灯,所述频闪灯和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监测装置还包括与频闪灯对应设置的摄像头,摄像头与频闪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与频闪灯照射路线呈15° -145° 夹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制参数主要包括: 所述脉冲信号发射机构和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2-2000HZ ; 滴制速度:10-40Kg/hr ; 滴制加速度:1_20G ; 滴制压力:0.5-4.0Bar ; 滴头温度:70-200 °C。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信号发射机构和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90-200Hz。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信号发射机构和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130-140HZ。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制速度:12-30Kg/hr。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制速度:15-25Kg/hr。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制加速度:3-10G。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制加速度:3.5-4.5G。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制压力:1.0-3.0Bar。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制压力:1.8Bar。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温度:70-100°C。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温度:75-85°C。
16.如权利要求5-15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料罐和滴头之间还设有缓冲罐,缓冲罐设有压缩空气进口,通过压力管道与气泵相连,压力管道上设有压力调节阀,使缓冲罐内药液保持恒压供给; 所述缓冲罐设有液位计,用于控制进料速度; 所述缓冲罐还设有保温层,采用水浴、油浴及电伴热保温; 所述缓冲罐内设有可调节搅拌速度的搅拌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外部设有保温腔,所述保温腔的外层设有隔热材料,内层设有蒸汽加热装置或红外加热装置,保温腔的下方设有开口,开口的位置与滴头的出口位置对应设置,开口的大小与滴头的宽度对应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冷却罐、出料管线、滤丸装置和冷却液循环装置,所述冷却罐设置在滴头的正下方,冷却罐的末端连接出料管线,出料管线的出口处设有滤丸装置; 冷却液循环装置主要包括冷却液收集罐和热交换器,从冷却罐中流出并通过滤丸装置与滴丸分离的冷却液流入冷却液收集罐,通过管道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却液通过管道重新输入冷却罐,形成冷却液循环;所述的管道上设有冷却罐液位控制循环泵; 冷却液沿设置在冷却罐罐壁上的多个切向入口输入冷却罐; 所述切向入口的设置数量为2-30个。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入口的设置数量为2-10 个。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入口的设置数量为6个。
21.如权利要求18-20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罐为圆柱形或倒锥形桶体,底部设有锥形出料口,桶体外部设有橡塑保温层; 所述冷却罐的直径为0.5-6米,高度为0.5-10米。
22.如权利要求-18-20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滴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线的长度为1-50米。
【文档编号】A61J3/06GK204233450SQ201420387150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1日
【发明者】闫希军, 孙小兵, 郑永锋, 范立君, 付艳 申请人: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