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缓冲式自主呼吸吸排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8762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气囊缓冲式自主呼吸吸排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装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医用氧舱内用于气管插管患者吸氧治疗的新型气囊缓冲式自主呼吸吸排氧装具。包括设有供氧接口和排氧接口的槽带式多功能医疗模块,供氧接口上插接有供氧波纹管,供氧波纹管上设有与其相连通的有缓冲气囊,供氧波纹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阀与人工鼻相连通,三通阀的剩余一端端口处安装有排氧波纹管,排氧波纹管的一端与排氧接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满足在医用氧舱内气管插管患者有效吸氧。
【专利说明】 气囊缓冲式自主呼吸吸排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装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医用氧舱内用于气管插管患者吸氧治疗的新型气囊缓冲式自主呼吸吸排氧装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医用氧舱内吸氧方式一般采用呼吸调节器调节供氧的方式,因其呼吸阻力较大,无法满足气管插管患者吸氧的需要,而随着高压氧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气管插管患者需要进行高压氧治疗,因此满足气管插管患者医用氧舱内吸氧的需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满足在医用氧舱内气管插管患者有效吸氧的气囊缓冲式自主呼吸吸排氧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气囊缓冲式自主呼吸吸排氧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设有供氧接口 2和排氧接口 8的槽带式多功能医疗模块1,供氧接口 2上插接有供氧波纹管3,供氧波纹管3上设有与其相连通的有缓冲气囊4,供氧波纹管3的另一端通过三通阀5与人工鼻6相连通,三通阀5的剩余一端端口处安装有排氧波纹管7,排氧波纹管7的一端与排氧接口 8相连通。
[0006]本实用新型的气囊缓冲式自主呼吸吸排氧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其中缓冲气囊起到了存储氧气并同步调节供氧的作用,因而大大降低了整个吸排氧过程的吸氧阻力,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配合使用,为舱内气管插管患者提供了一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有效的新型吸排氧装具,解决了气管插管患者舱内吸氧的难题,该实用新型技术有着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本实用新型气囊缓冲式自主呼吸吸排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参考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09]本实施例的气囊缓冲式自主呼吸吸排氧装置参考附图1,具体结构为:在医用氧舱内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槽带式多功能医疗模块1,在此模块上设有与舱外联通的供氧接口2和排氧接口 8,本实施例的气囊缓冲式自主呼吸吸排氧装具是将供氧玻纹管3插拔连接在供氧接口 2上,在供氧玻纹管3上连接缓冲气囊4,供氧玻纹管3通过三通阀5与人工鼻6相连接,当舱内气管插管患者需要吸氧时,将人工鼻6的出气管与气管插管进行插拔连接,同时开启供氧阀门,氧气通过供氧玻纹管3流入缓冲气囊4,此时缓冲气囊4起到了存储氧气的作用,当气管插管患者吸气时,存储在缓冲气囊4内的氧气通过供氧玻纹管3和三通阀5的供氧支管和人工鼻6进入到患者的气管插管中,从而完成了一次吸氧过程,此过程中,缓冲气囊4会逐渐收缩;当患者呼气时,呼出的废气通过人工鼻6和三通阀5的排氧支管以及排氧玻纹管7、排氧接口 8及舱外排氧管路排出舱外,在此呼气过程中,设在三通阀5供氧支管中的单向阀关闭,通过供氧玻纹管3流入的氧气源源不断的流进了缓冲气囊4,再次完成氧气在缓冲气囊4中的存储过程,如此往复,形成了由患者的自主呼吸而驱动完成的吸排氧过程,在此呼吸过程中,缓冲气囊4起到了存储氧气并同步调节供氧的作用,因而大大降低了整个吸排氧过程的吸氧阻力,为舱内气管插管患者提供了一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有效的新型吸排氧装具,解决了气管插管患者舱内吸氧的难题,该实用新型技术有着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
1.气囊缓冲式自主呼吸吸排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供氧接口(2)和排氧接口(8)的槽带式多功能医疗模块(1),供氧接口(2)上插接有供氧波纹管(3),供氧波纹管(3)上设有与其相连通的有缓冲气囊(4),供氧波纹管(3)的另一端通过三通阀(5)与人工鼻(6 )相连通,三通阀(5 )的剩余一端端口处安装有排氧波纹管(7 ),排氧波纹管(7 )的一端与排氧接口(8)相连通。
【文档编号】A61G10/02GK204092767SQ201420566574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赵文刚, 赵子波, 孙志涛 申请人: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