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药型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90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加药型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药型气管导管。其包括气管导管、衔接口、充气导管和加药导管;衔接口设置在气管导管的一端;充气套囊设置在气管导管的另一端;充气导管与充气套囊连通;充气套囊包括内腔和外腔;内腔与气管导管连通,用于将气管导管内的气体导入人体内;外腔套在内腔外;外腔与加药导管连通;外腔上设置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喷药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保障有效通气的同时还能适时给药,在手术期间、拔管前、拔管过程中均可方便的适时给药达到临床目标要求,且不受手术时间长短的局限,使用方便、效果确切。使气管导管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专利说明】加药型气管导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药型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0002]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保障全麻手术顺利进行、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0003]气管插管期和围拔管期均作为围手术麻醉期的重要部分,对于患者具有很高的风险,拔管期间由于气管导管和吸痰管机械性刺激气管的神经末梢,使神经冲动传向延髓心血管中枢,引起交感肾上腺轴的应激反应、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表现为动脉压升高、心率加快。尤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年患者可能造成血压骤然升高、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故心血管意外是拔管期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在插管期和拔管期间减轻或消除浅麻醉期和苏醒期吸痰、拔管等刺激,达到预防心血管反应的目的尤为重要,也是医生探索的重点。曾有学者主张深麻醉下拔管以降低心血管反应的发生。但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较慢。拔管后可能出现苏醒延迟、呼吸道梗阻甚至引发呼吸衰竭的可能。所以老年患者不适合深麻醉状态下拔管。另外,临床也有将利多卡因凝胶涂在导管前1/3处,以达到气管黏膜表面麻醉的目的,以抑制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发生。但存在作用时间短(当手术时间超过2h后,其作用将大大减弱以至消失)、不能持续或适时给药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药型气管导管,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加药型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衔接口、充气导管和加药导管;
[0006]衔接口设置在气管导管的一端;
[0007]充气套囊设置在气管导管的另一端;
[0008]充气导管与充气套囊连通,用于为充气套囊充气,使充气套囊鼓起;
[0009]充气套囊包括内腔和外腔;
[0010]内腔与气管导管连通,用于将气管导管内的气体导入人体内;
[0011]外腔套在内腔外;
[0012]外腔与加药导管连通;
[0013]外腔上设置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喷药孔。
[0014]进一步的,加药导管的注药口设置在靠近衔接口的一端。
[0015]进一步的,加药导管套在气管导管外侧。
[0016]进一步的,加药导管的注药口设置有加药装置。
[0017]进一步的,加药装置包括注药腔体、单向阀和活塞杆;
[0018]注药腔体的一端与加药导管连通,另一端开口 ;
[0019]单向阀设置在注药腔体内,与注药腔体密封接触;
[0020]活塞杆设置在单向阀的一侧,用于带动单向阀在注药腔体内往复移动。
[0021]进一步的,充气导管远离气管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充气装置。
[0022]进一步的,充气装置为活塞结构。
[0023]进一步的,充气套囊远离气管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入体导管;
[0024]入体导管与充气套囊的内腔连通。
[0025]进一步的,气管导管内设置有钢丝弹簧;
[0026]钢丝弹簧的一端与衔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充气套囊连接。
[00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药型气管导管,通过将充气套囊设置为内腔和外腔两部分,内腔与充起导管连通进行通气,外腔与加药导管连通进行加药,在外腔上设置与外界连通的喷药孔,进而可以使加药导管内的药液通过喷药孔进入人体,实现了在通气的同时还能给药,使气管导管的功能更加多元化,进而能适合更多的需求,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药型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套囊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入体导管 2:充气套囊 3:加药导管
[0034]4:充气装置 5:充气导管 6:衔接口
[0035]7:加药装置 8:气管导管 9:内腔
[0036]10:外腔 11:单向阀 12:活塞杆
[0037]13:注药腔体14:雾化网筛15:药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00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药型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8、衔接口 6、充气套囊2、充气导管5和加药导管3 ;
[0042]衔接口 6设置在气管导管8的一端;
[0043]充气套囊2设置在气管导管8的另一端;
[0044]充气导管5与充气套囊2连通,用于为充气套囊2充气,使充气套囊2鼓起;
[0045]充气套囊2包括内腔9和外腔10 ;
[0046]内腔9与充气导管5连通,用于将气管导管8内的气体导入人体内;
[0047]外腔10套在内腔9外;
[0048]外腔10与加药导管3连通;
[0049]外腔10上设置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喷药孔。
[0050]在气管导管8进行插管时,将设有充气套囊2的一端插入人体内,衔接口 6与充气阀接通,开启充气阀,给人体进行通气。
[0051]气管导管8插入过探,易进入右侧支气管,而造成左侧肺不张,左侧呼吸音消失;插入过浅易脱落或导管气囊压迫声门引起水肿。气管导管8内如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高压低容气囊引起会厌、声带、喉和气管粘膜明显充血、水肿、炎症,乃至溃疡、出血和肉芽组织增生等改变。
[0052]鉴于上述情况,在对病人进行插管通气的同时,有时还需要进行加药,以降低上述情况的发生。将调好的药加入加药导管3内,从加药导管3进入充气套囊2的外腔10,再使药液从外腔10通过雾化网筛14上的喷药孔向外喷出,形成与人体接触的药雾15,进而实现在插管通气的同时进行加药。
[0053]清醒插管:病人清醒或给予适量镇静及催眠药的状态下,施行完善的表面麻醉的同时插管。(适用于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饱胃、张口障碍等特殊情况的病人)通过加药装置7将配好的药物快速推进导管,通过喷药层喷进气管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0054]进一步的,加药导管3的注药口设置在靠近衔接口 6的一端。
[0055]将加药导管3的注药口设置在靠近衔接口 6的一端,可以在充气套囊2进入人体时,注药口还能留置是人体外,不会影响到对人体的正常加药处理。
[0056]需要指出的是,加药导管3可以是设置在与衔接口 6接近的设置,甚至是设置在一起,也可以是将加药导管3延长,与衔接口 6分开设置。需要明确的是,加药导管3的注药口一定是不能随充气套囊2进入人体内即可。
[0057]进一步的,加药导管3设置在气管导管8外侧。
[0058]将加药导管3所在在气管导管8的外侧,即加药导管3设置在气管导管8的外壁上或内壁上。
[0059]需要指出的是,还可以是气管导管8设置在加药导管3的内部。也就是说,将整个导管设置为双层导管,内层为气管导管8,进行通气,外层为加药导管3,进行导药液。
[0060]这样的设置可以很容易使加药导管3与充气套囊2的外腔10连通,充气导管5与充气套囊2的内腔9连通。
[0061]还需要指出的是,加药导管3还可以是与气管导管8并行设置,如图1所示,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整个导管的直径更小,更能在插管时降低病人的不舒服感。
[0062]进一步的,加药导管3的注药口设置有加药装置7。
[0063]在注药口设置加药装置7,将调配好的药液通过加药装置7注入在加药导管3内,且给加药导管3内的药液一定的动力,使其能够进入充气套囊2的外腔10,进而从外腔10喷入内腔9中,随气管导管8内的气体进入人体中。
[0064]进一步的,加药装置7包括注药腔体13、单向阀11和活塞杆12 ;
[0065]注药腔体13的一端与加药导管3连通,另一端开口 ;
[0066]单向阀11设置在注药腔体13内,与注药腔体13密封接触;
[0067]活塞杆12设置在单向阀11的一侧,用于带动单向阀11在注药腔体13内往复移动。
[0068]加药装置7是为加药导管3内的药液提供动力的,当药液进入到加药导管3内后,需要有一定的动力,才能从充气套囊2的外腔10喷入内腔9,进而随气管导管8内的气体进入人体内。
[0069]在加药导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注药腔体13,注药腔体13内的空间与加药导管3连通。在注药腔体13内设置单向阀11,单向阀11密封连接注药腔体13,即只能使注药腔体13的开口端注入的药液进入加药导管3内,使加药导管3内的药液不能从注药腔体13的开口端流出。给单向阀11靠近开口端的一侧设置活塞杆12,通过拉动活塞杆12给单向阀11 一个往复的动力,进而可以将从开口端注入到注药腔体13内的药液源源不断的注入到加药导管3内,进一步注入到充气套囊2的外腔10中。
[0070]需要指出的是,加药装置7可以是通过单向阀11的结构进行注药,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结构,其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将药液从外界注入到加药导管3并从充气套囊2的外腔10通过雾化网筛14喷出,形成药雾15在人体的气管内即可。
[0071]进一步的,充气导管5远离气管导管8的一端设置有充气装置4。
[0072]通过充气装置4给充气导管5充气,进而将充气套囊2充起。
[0073]进一步的,充气装置4为活塞结构。
[0074]也就是和加药装置7的活塞结构相同,也可以是不相同,其只要是能够将气体充入到充气导管5内即可。
[0075]进一步的,充气套囊2远离气管导管8的一端设置有入体导管I ;
[0076]入体导管I与充气套囊2的内腔9连通。
[0077]当进行插管时,将充气套囊2直接随人体气管进入人体时,由于充气套囊2的直径相对较大,其插入时会比较困难,且容易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
[0078]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充气套囊2远离气管导管8的一端设置入体导管1,入体导管I与充气套囊2的内腔9连通,可以将内腔9内的气体通过入体导管I进入人体内。
[0079]设置入体导管I后,充气套囊2在进入人体时只需跟随直径较小的入体导管I即可,进而使整个导管进入人体气管更加容易。
[0080]进一步的,气管导管8内设置有钢丝弹簧;
[0081]钢丝弹簧的一端与衔接口 6连接,另一端与充气套囊2连接。
[0082]在气管导管8内设置钢丝弹簧,可以有效的增加气管导管8的弹性和硬度,在气管导管8进入人体气管内时,会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也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008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药型气管导管,通过将充气套囊2设置为内腔9和外腔10两部分,内腔9与充气导管5连通进行通气,外腔10与加药导管3连通,通过与外界连通的喷药孔向外喷药,进行加药,进而可以使加药导管3内的药液进入到人体的气管内,实现了在通气的同时还能给药,使气管导管8的功能更加多元化,进而能适合更多的临床需求。
[0084]加药型气管导管在手术期间、拔管前、拔管过程中均可方便的给药,以达到适时的气管黏膜表面麻醉作用,从而抑制心血管反应的目的。其作用持续时间不受手术长短的限制,且效果确切、使用方便,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008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药型气管导管,在手术期间、拔管前、拔管过程中均可方便的给药达到气管黏膜表面产生麻醉作用,进而抑制心血管反应,且不受手术时间长短的局限,使用方便、效果确切。
[0086]目前普通气管导管仅限于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不具备上述功能。
[0087]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保障有效通气的同时还能适时给药,在手术期间、拔管前、拔管过程中均可方便的适时给药达到临床目标要求(如抑制心血管反应、扩张支气管),且不受手术时间长短的局限,使用方便、效果确切。使气管导管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008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加药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衔接口、充气套囊、充气导管和加药导管; 所述衔接口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的一端; 所述充气套囊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的另一端; 所述充气导管与所述充气套囊连通,用于为所述充气套囊充气,使所述充气套囊鼓起; 所述充气套囊包括内腔和外腔; 所述内腔与所述气管导管连通,用于将所述气管导管内的气体导入人体内; 所述外腔套在所述内腔外; 所述外腔与所述加药导管连通; 所述外腔上设置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喷药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药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导管的注药口设置在靠近所述衔接口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药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导管套在所述气管导管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药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导管的注药口设置有加药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药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包括注药腔体、单向阀和活塞杆; 所述注药腔体的一端与所述加药导管连通,另一端开口 ; 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注药腔体内,与所述注药腔体密封接触; 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所述单向阀的一侧,用于带动所述单向阀在所述注药腔体内往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药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导管远离所述气管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充气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药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为活塞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药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套囊远离所述气管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入体导管; 所述入体导管与所述充气套囊的内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加药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内设置有钢丝弹簧; 所述钢丝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衔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气套囊连接。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4233567SQ201420721945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5日
【发明者】高巨, 王静成, 殷昌婷, 周罗晶, 徐道亮, 陈银, 王春林 申请人:高巨, 陈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