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0859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西复合型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指一种能用于处理动物造成的外伤伤口清洗的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宠物的越来越普及,各种动物造成的外伤越来越多,比如抓伤,咬伤,挠伤等等。这种伤口极易感染各种动物病毒。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由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疾病),由一种病毒引起。狂犬病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然后经过与传染性物质(通常是唾液)密切接触,通过咬伤或抓伤传播至人。

除南极洲以外,其他各洲都存在狂犬病,但95%以上的人类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一旦出现狂犬病症状,几乎总会致命。贫穷和脆弱人群的死亡情况鲜有报告,狂犬病是这类人群中受到忽视的疾病。这一疾病主要发生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在这些地方预防狗与人传播的措施并没有得到落实。狂犬病的漏报情况也妨碍了从国际社会动员资源,消除由狗作为媒介的人类狂犬病。

症状:

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至3个月,短则不到一周,长则一年以上。狂犬病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异常或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感觉异常)。

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发展为可致命的进行性脑脊髓炎症。

然后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症状是机能亢进,躁动,恐水,有时还怕风。数日后患者因心肺衰竭而死亡。

早瘫性狂犬病约占人类死亡病例总数的30%。与狂躁性狂犬病相比,其病程不那么剧烈,且通常较长。从咬伤或抓伤部位开始,肌肉逐渐麻痹。然后患者渐渐陷入昏迷,最后死亡。早瘫性狂犬病往往会有误诊,造成狂犬病的漏报现象。

诊断:

目前尚无检测手段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诊断人是否感染狂犬病,而且若不出现恐水、怕风等特异性的狂犬病体征,也很难做出临床诊断。人类狂犬病可通过各类诊断技术对活体和尸体做出确认,这些技术旨在检测受到感染组织(大脑、皮肤、尿液或唾液)的全病毒、病毒抗原或氨基酸。

传播:

人类通常在被已受感染的动物深度咬伤或抓伤后染上狂犬病。犬类是狂犬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播者,是造成亚洲和非洲每年大约5.5万例人类狂犬病所有死亡病例的感染源。

在美国,蝙蝠是造成人类狂犬病多数死亡病例的原因。蝙蝠狂犬病最近已成为澳大利亚和西欧的一项公共卫生威胁。人类由于接触狐狸、浣熊、臭鼬、豺、猫鼬以及其他食肉性野生宿主后出现的死亡情况极为罕见。

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人体粘膜或新近皮肤破损处传染。因咬伤而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虽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从未得到证实。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很罕见。摄入已感染狂犬病的动物的生肉或其他组织不是人类感染源。

接触后预防包括:

发生接触后,尽快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

利用可满足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有效力和有效果的狂犬病疫苗接种一个疗程。

如有指征,可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在接触狂犬病后很快进行有效治疗可以防止出现症状和死亡。

对伤口的局部处理:

以化学或物理手段清除感染处狂犬病毒是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迅速对可能已感染狂犬病毒的所有咬伤处和抓伤处进行局部处理很重要。建议采用的急救程序包括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涤剂、聚维酮碘消毒剂或可杀死狂犬病毒的其他溶液彻底冲洗和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

接触后预防取决于人们与疑患狂犬病动物的接触方式,基本需要立即接种疫苗并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医院没有专门处理犬咬伤的设备和药液/消毒剂,基本无法做到用肥皂和水、洗涤剂、聚维酮碘消毒剂或可杀死狂犬病毒的其他溶液彻底冲洗和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

聚维酮碘溶液(PVP-碘)为消毒防腐剂,用于化脓性皮炎、皮肤真菌感染、小面积轻度烧烫伤,也用于小面积皮肤、黏膜创口的消毒。其作用机制是本品接触创面或患处后,能解聚释放出所含碘发挥杀菌作用。特点是对组织刺激性小,适用于皮肤、黏膜感染。本品为消毒防腐剂,对多种细菌、芽胞、病毒、真菌等有杀灭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接触创面或患处后,能解聚释放出游离碘发挥杀菌作用。特点是对组织刺激性小,适用于皮肤、黏膜感染。可用于小面积皮肤、黏膜创口的消毒。聚维酮碘消毒剂外用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对皮肤和黏膜有一定刺激性。

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毒和消肿的作用。因此,对动物咬伤的伤口清洗处理上有一定的作用。单纯的处理动物咬伤的复合型消毒剂可能消毒的效果没有西药迅速。

因此,为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动物造成的外伤伤口处理的要求,特别是用消毒溶液彻底冲洗和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的要求,需要开发出一种复合型消毒剂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处理标准并达到更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创面特别是动物造成的外伤伤口的清洗的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能有效地抗病毒、抗菌消炎,并无毒无刺激,安全性高。

聚维酮碘溶液为消毒防腐剂,用于小面积皮肤、黏膜创口的消毒效果。但单独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许多有香味的中药具有避臭杀菌的作用,如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作用,对各种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作用,有抑菌、抗炎、解毒等作用。薄荷具有清香升散、疏风散热,清头目,在表皮上有清凉舒缓的效果。加入这几味中药对聚维酮碘消毒剂的抗病毒和杀菌消炎效果有加强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复合型消毒剂由如下组份制备而成:

浓度为0.05-10%的聚维酮碘溶液0.8-1.5%、野菊花9-15%,金银花6-15%,薄荷10-20%,增溶剂0.05-1%,防腐剂0.02-0.2%,助溶剂0.05-1%,余量为蒸馏水。

优选的,所述聚维酮碘溶液的浓度为0.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增溶剂选自土温20、土温80、甘油和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和丙酸钙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助溶剂选自乙酸、2-丙醇、乙酸丁酯和乙酸丙酯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复合型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百分比为9-15%的野菊花、6-15%的金银花和10-20%的薄荷,加水适量,浸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

2)将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另器保存,备用;

3)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与步骤(2)所得水溶液合并,浓缩,离心,过滤,滤液备用;

4)将0.05-1 %的增溶剂加入步骤(1)所得蒸馏液中,混匀,然后加入0.02-0.2%的防腐剂,与步骤(3)所得滤液合并,混匀;

5)将0.8-1.5%的浓度为0.05-10%的聚维酮碘溶液和0.05-1%助溶剂加入步骤(4)所得的溶液中,搅拌,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本发明的复合型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的单纯的聚维酮碘消毒剂相比,由中草药经过浸泡、蒸馏、煎煮后加聚维酮碘溶液搅拌混匀制成,由于采用了天然中草药作为原料,加强了聚维酮碘溶液抗病毒、杀菌消炎的效果并且具有芳香气味,无毒无刺激,安全性高,成本较低,效果明显,能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复合型消毒剂由如下组份制备而成:

浓度为0.05-10%的聚维酮碘溶液0.8-1.5%、野菊花9-15%,金银花6-15%,薄荷10-20%,增溶剂0.05-1%,防腐剂0.02-0.2%,助溶剂0.05-1%,余量为蒸馏水。

优选的,所述聚维酮碘溶液的浓度为0.5%。

在本发明中,所述增溶剂选自土温20、土温80、甘油和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和丙酸钙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助溶剂选自乙酸、2-丙醇、乙酸丁酯和乙酸丙酯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复合型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百分比为9-15%的野菊花、6-15%的金银花和10-20%的薄荷,加水适量,浸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

2)将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另器保存,备用;

3)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与步骤(2)所得水溶液合并,浓缩,离心,过滤,滤液备用;

4)将0.05-1 %的增溶剂加入步骤(1)所得蒸馏液中,混匀,然后加入0.02-0.2%的防腐剂,与步骤(3)所得滤液合并,混匀;

5)将0.8-1.5%的浓度为0.05-10%的聚维酮碘溶液和0.05-1%助溶剂加入步骤(4)所得的溶液中,搅拌,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复合型消毒剂由以下组分和方法制备而成:

1)按质量百分比为9%的野菊花、6%的金银花和10%的薄荷,加水适量,浸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

2)将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另器保存,备用。

3)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所得水溶液合并,浓缩,离心,滤过,滤液备用。

4)将0.05%的吐温-80加入步骤(1)所得蒸馏液中,混匀,然后加入0.02%的山梨酸钾,与步骤(3)所得滤液合并,混匀。

5)将浓度为0.5%的聚维酮碘溶液0.8%和0.05%的乙酸加入步骤(4)所得的溶液中,搅拌,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复合型消毒剂由以下组分和方法制备而成:

1)按质量百分比为15%的野菊花、15%的金银花和20%的薄荷,加水适量,浸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

2)将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另器保存,备用。

3)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所得水溶液合并,浓缩,离心,滤过,滤液备用。

4)将0.1%的吐温-20加入步骤(1)所得蒸馏液中,混匀,然后加入0.2%的苯甲酸钠,与步骤(3)所得滤液合并,混匀。

5)将浓度为10%的聚维酮碘溶液0.15%和1%的2-丙醇加入步骤(4)所得的溶液中,搅拌,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复合型消毒剂由以下组分和方法制备而成:

1)按质量百分比为12%的野菊花、10%的金银花和15%的薄荷,加水适量,浸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

2)将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另器保存,备用。

3)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项所得水溶液合并,浓缩,离心,滤过,滤液备用。

4)将0.03%的丙二醇加入步骤(1)所得蒸馏液中,混匀,然后加入0.12%的山梨酸,与步骤(3)所得滤液合并,混匀。

5)将浓度为5%的聚维酮碘溶液1%和1%的乙酸丁酯加入步骤(4)所得的溶液中,搅拌,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复合型消毒剂由以下组分和方法制备而成:

1)按质量百分比为10%的野菊花、8%的金银花和18%的薄荷,加水适量,浸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

2)将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另器保存,备用。

3)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项所得水溶液合并,浓缩,离心,滤过,滤液备用。

4)将0.04%的甘油加入步骤(1)所得蒸馏液中,混匀,然后加入0.18%的丙酸钙,与步骤(3)所得滤液合并,混匀。

5)将浓度为2%的聚维酮碘溶液1.2%和0.5%的乙酸丙酯加入步骤(4)所得的溶液中,搅拌,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实施例5

将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复合型消毒剂进行体外抗伪狂犬病毒效果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样品溶液

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复合型消毒剂,加无菌去离子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1.1.2病毒和细胞

伪狂犬病毒PRV(Min-A标准株)和猪肾细胞PK-15,均由河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保存并提供。

1.1.3 试剂

RPMI1640培养基(GIB-CO公司产品)、新生小牛血清(NBCS,郑州伯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细胞生长液(含10%NBCS)、细胞维持液(含2%NBCS)、胰蛋白酶(0.25%)、双抗(青霉素、链霉素各100μg/ml)等。

1.1.4仪器

二氧化碳培养箱、倒置显微镜、96孔细胞培养板

1.2试验方法

1.2.1PRV毒价测定

按常规方法将PK-15细胞进行传代,细胞数调整至1×105CFU/ml后,加至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μl,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8h,待细胞长成单层后,倒掉原培养液,分别接种10倍递比稀释的病毒液,每孔100μl,每个稀释度接种4孔,37℃、5%CO2培养箱中培养96h,用含5%新生小牛血清细胞培养液进行对照,每24h观察记录细胞病变效应及生长情况,计算出病毒的TCID50。重复2次,求平均值。

1.2.2本发明消毒剂样品溶液对PK-15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最大无毒剂量)的测定

将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消毒剂样品溶液分别用细胞维持液按1:100、1:200、1:300、1:400、1:500、1:700、1:800稀释,然后加到长成单层PK-15细胞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上,每孔100μl,每个稀释度接种4孔,37℃、5%CO2培养箱中培养96h后观察,记录细胞病变效应及生长情况,以4孔均不出现病变的浓度为最大安全浓度(最大无毒剂量)。

1.2.3本发明消毒剂样品溶液对PRV病毒的杀灭率实验

将各稀释度的样品溶液,分别与等体积PRV病毒液混合,37℃作用2h,加到接种至长成单层PK-15细胞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上,每孔100μl,每个稀释度重复4孔,另设细胞对照和病毒对照。37℃、5%CO2培养箱中培养96h,观察细胞的病变效应及生长情况。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2.1.1病毒毒价的测定

利用PRV病毒对PK-15细胞造成细胞病变效应的观察结果,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出PRV病毒的TCID50为1x10-8.5/0.1 mL。

2.1.2本发明消毒剂样品溶液对PK-15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最大无毒剂量)的测定

将本发明消毒剂样品溶液分别用细胞维持液稀释后接种细胞,通过实验观察,结果表明,本发明消毒剂1:200以上稀释后样品溶液对所接种的细胞已无毒性作用,即本发明消毒剂对细胞的最大无毒剂量为1:200。

2.1.3本发明消毒剂样品溶液对PRV的杀灭率实验

通过观察不同稀释度的本发明消毒剂样品溶液与108.5 TCID50PRV 病毒液混合作用2h后的实验效果,结果表明达到对PRV100%杀灭率的消毒剂的稀释度为500倍稀释,600倍稀释后杀毒率为90%。

2.2结果分析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知,本发明消毒剂200倍以上稀释后样品溶液对所接种的细胞已无毒性作用,在使用上的安全性较高;500倍稀释时对PRV杀灭率为100%,600倍稀释后杀毒率为90%,杀毒效果良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