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管和插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296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挠性管,其长度轴由前端和基端规定,其中,

该挠性管具有螺旋管和规定所述挠性管的长度的筒状的外皮,

该螺旋管分别具有:

第一疏卷区域,其沿着所述长度轴配设,与所述外皮协同动作而形成第一挠性部,在该第一疏卷区域中,沿着所述长度轴相邻的线状部件彼此相互分开;

比所述第一疏卷区域难弯曲的密卷区域,其沿着所述长度轴配设于比第一疏卷区域靠基端侧的位置,具有多个密卷部和配设于各所述密卷部之间的疏卷部,与所述外皮协同动作而形成第二挠性部,在所述密卷部中,沿着所述长度轴相邻的所述线状部件彼此被赋予了成为密合状态的密合力,在所述疏卷部中,所述线状部件彼此沿着所述长度轴分开;

变化区域,其沿着所述长度轴配置,与所述外皮协同动作而形成第三挠性部,使前端部和基端部的弯曲难度变化;以及

比所述密卷区域容易弯曲的第二疏卷区域,其沿着所述长度轴配设于比所述密卷区域靠基端侧的位置,与所述外皮协同动作而形成第四挠性部,在该第二疏卷区域中,沿着所述长度轴相邻的所述线状部件彼此相互分开,

所述变化区域在配设于所述密卷区域与所述第二疏卷区域之间的状态下,与所述外皮协同动作而按照如下方式变化:使所述第三挠性部的前端部的弯曲难度接近所述第二挠性部的弯曲难度并且使所述第三挠性部的基端部的弯曲难度接近所述第四挠性部的弯曲难度,

所述变化区域在配设于所述第一疏卷区域与所述密卷区域之间的状态下,与所述外皮协同动作而按照如下方式变化:使所述第三挠性部的前端部的弯曲难度接近所述第一挠性部的弯曲难度并且使所述第三挠性部的基端部的弯曲难度接近所述第二挠性部的弯曲难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管,其中,

所述变化区域在所述第三挠性部中具有多个保持区域,该多个保持区域分别将弯曲难度保持为恒定,并且随着从接近所述密卷区域的位置沿着所述长度轴远离而阶段性地容易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挠性管,其中,

所述多个保持区域沿着所述长度轴从接近所述密卷区域的位置朝向远离所述密卷区域的位置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在该第一区域中,沿着所述长度轴彼此相邻的所述线状部件彼此的间隔是恒定的,在包覆有所述外皮的状态下,比所述第一挠性部容易弯曲,比所述第三挠性部难弯曲,

在该第二区域中,沿着所述长度轴彼此相邻的所述线状部件彼此的间隔是恒定的,在包覆有所述外皮的状态下,比包覆有所述外皮的所述第一区域容易弯曲,比包覆有所述外皮的所述第二疏卷区域难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挠性管,其中,

所述保持区域中的越是从所述密卷区域沿着所述长度轴远离的保持区域,所述线状部件彼此之间的间隔越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管,其中,

所述变化区域具有:

与所述密卷部不同的第一密卷部,其配置于与所述密卷区域相邻的位置;

与所述密卷部不同的第二密卷部,其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密卷部远离所述密卷区域的位置,具有与所述第一密卷部的所述线状部件彼此之间的密合力相同或比所述第一密卷部的所述线状部件彼此之间的密合力小的密合力;以及

与所述疏卷部不同的第一疏卷部,其配设于所述第一密卷部与所述第二密卷部之间,比所述第一疏卷区域和所述第二疏卷区域难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挠性管,其中,

所述变化区域具有第二疏卷部,该第二疏卷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密卷部远离所述密卷区域的位置,比所述第一疏卷部容易弯曲,比所述第一疏卷区域和所述第二疏卷区域难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管,其中,

在所述变化区域中,随着从所述密卷区域沿着所述长度轴远离,所述线状部件彼此之间的间隔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管,其中,

在所述外皮中,使配置于所述第二疏卷区域的外周的部位比配置于所述密卷区域的外周的部位难弯曲,以补充所述密卷区域的所述密卷部的弯曲难度与所述第二疏卷区域的弯曲难度之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管,其中,

所述第二挠性部的针对所述挠性管弯曲的状态的弹性比所述第一挠性部和所述第四挠性部高,

第三挠性部的弹性随着沿着所述长度轴远离所述第二挠性部而降低。

10.一种插入设备,其中,

该插入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管。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