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低成瘾作用的聚乙二醇化阿片样物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441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亲水性聚合物阿片样物质结合物,尤其是具有低成瘾作用的聚乙二醇化阿片样物质及其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阿片样物质(也称阿片受体激动剂,如吗啡、可待因等)具有极强的镇痛作用,作为镇痛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其与阿片受体(包括μ受体、κ受体和δ受体,尤其是μ受体和κ受体)相互作用从而产生镇痛作用。然而,阿片样物质在神经镇痛的同时,重复用药可能造成耐药性和生理依赖性(即成瘾性),成瘾性是用阿片样物质镇痛时的主要问题。在用药时产生欣快作用,停止用药后造成的不适(例如厌食、体重减轻、焦虑、易怒、晕眩、腹痛、呕吐、痉挛、流涕和心跳加速等)迫使患者寻求药物,当剂量超过常规给药范围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及药物可能从疼痛患者手中流至成瘾者手中等,以上因素导致阿片样物质在应用中具有潜在滥用性。目前,为防止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采取的一个方式是将阿片样物质与阿片样拮抗剂联合用药,通过阿片样拮抗剂来阻断欣快作用。例如现有技术采用喷他佐辛与纳洛酮的复合片剂(例如talwinnx,盐酸喷他佐辛(50mg)和盐酸纳洛酮(50mg))来缓解疼痛,该复方中纳洛酮的含量在口服时活性较低,几乎不干扰喷他佐辛的药学作用,但是肠胃外给予则会对镇痛作用造成明显的拮抗作用,当制剂为可溶或注射剂时限制了可能发生的喷他佐辛滥用;此外,还包括采用替利定(50mg)和纳洛酮(50mg)的复方来治疗重度疼痛,利用纳洛酮对吗啡受体的拮抗作用避免替利定成瘾。尽管现有技术中采取阿片样物质与阿片样拮抗剂联合用药,在压碎或切碎片剂的情况下,阿片样拮抗剂溶解度增加,对阿片受体产生拮抗作用,能够防止药物以非肠道的方式进行滥用,然而,如果小心溶解片剂可能无需粉碎(例如将片剂置于水中过夜)也可提取出不含拮抗剂的阿片样物质,从而导致滥用。此外,阿片样拮抗剂血脑屏障透过率高,在减少慢性疼痛患者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产生的成瘾性及引起的不适的同时,也抵消了阿片类药物的止痛作用。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将阿片样物质共价地结合在水溶性低聚物上,以改变阿片样物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曲线,该曲线将以一个恒定的低浓度将阿片样物质递送到脑,从而避免传统递送方式的浓度峰值(该浓度峰值为成瘾潜在性的基础),以获得降低的成瘾特性,防止药物的滥用和成瘾。具体地,现有技术cn200980136089.1公开了mpegn-o-吗啡、mpegn-o-氢可酮及mpegn-o-可待因偶联物,通过将聚乙二醇与上述阿片样物质相连接,在保留药物镇痛作用的同时获得了降低的药物成瘾性,在上述偶联物中,聚乙二醇仅与一个活性组分相连。虽然上述阿片样物质-聚乙二醇的偶联物具有降低的药物成瘾性,然而随着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阿片样物质与阿片受体之间的亲和性显著降低。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聚乙二醇与多个阿片样物质的结合,筛选出几种具有低成 瘾性的聚乙二醇与阿片样物质结合物。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具备低成瘾性和滥用潜在性的同时,本发明阿片样物质结合物与阿片受体之间的活性要优于同等分子量的单阿片样物质结合物,具有更为改善的药代动力学曲线,在临床中可实现更小剂量的给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低成瘾作用的聚乙二醇与双阿片样物质结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含本发明的结合物以及其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本发明的结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乙二醇与阿片样物质的结合物,具有式(i)的结构:peg-(x-op)m(i)其中,peg为双端、分支或多臂聚乙二醇残基,分子量为45-1500da;x为连接基团,选自以下组中的一种:-o-,-oc(o)-,-o(ch2)inh-,-o(ch2)ic(o)o-,-o(ch2)ic(o)nh-,-o(ch2)inhc(o)nh-,i为0-5的整数,优选为0,1,2;op为阿片样物质;m为2-6的整数,优选为2,3或4。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阿片样物质具有以下式(ii-1)或(ii-2)的结构:其中:r1为-h、甲基、乙基或-c(o)ch3;r2为-h、甲基、乙基、异丙基、丙烯基、甲基环丙烷、甲基环丁烷;r3为-h或-oh;r4为r5为-h、甲基、乙基或-c(o)ch3;虚线为可选的双键;y为o或s;r6为-h、甲基或甲氧基;r7为-h、甲基、乙基、环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或二甲基氨基;r8为-h、-ch2och3、-c(o)och3或-c(o)ch3;r9为-h或甲基;r10为-h或-oh;r11为苯基、羟基苯基、环己基、卤代苯基、甲氧基苯基、或-c(o)och3。其中,卤代苯基是指在苯环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的位置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基团所取代,卤代是指溴代、氯代、碘代或氟代。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阿片样物质具体可为:吗啡、氢吗啡酮、羟考酮、氢可酮、可待因、二氢可待因、纳布啡、左吗喃、羟甲左吗喃、布托啡诺、羟吗啡酮、丁丙诺啡、芬太尼及它们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优选的,所述阿片样物质为吗啡、羟可酮、可待因或芬太尼。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peg”或“聚乙二醇”是指包括任何水溶性的聚(氧化乙烯);peg分子量为约45-1500da之间,例如45-450da之间(包括45-90da,45-135da,90-135da,90-180da,90-225da,90-270da,135-225da,135-270da,225-315da,315-360da,360-405da,405-450da),450-900da之间(包括450-500da,500-550da,550-600da,600-650da,650-700da,700-750da,750-800da,800-850da,850-900da),900-1500da之间(包括900-1500da,900-1350da,900-1200da,900-1050da),优选的,分子量小于450da;所述peg可为双端、分支或多臂的聚乙二醇残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基团x以共价键形式连接peg和阿片样物质,该共价键的连接在水中基本稳定,在普通生理条件下呈现出小于约2%/天的水解速率。本发明按照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式将聚乙二醇与阿片样物质通过连接基团相连。示意性的,对聚乙二醇的端基修饰亲电基团,与阿片样物质上的亲核基团(如羟基、氨基等)相互反应,从而形成共价键连接。当所述阿片样物质本身不含有亲核基团,可对需要进行连接的基团进行修饰改性,从而使反应能够进行(例如将酮基还原为羟基)。当所述阿片样物质含有不希望进行反应的基团,可采用保护基团将其保护后(例如采用memcl保护不希望进行反应的羟基)再进行偶联反应,在反应完毕后脱保护即可。优选的,连接基团x为-o-,具有式(i-0)的结构:peg-(o-op)m(i-0)。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peg为双端聚乙二醇残基,m为2,式(i)所述结合物为聚乙二醇与双阿片样物质的结合物,具有如下式(iii)的结构:op-x-peg-x-op(iii)其中,peg为下式所述的聚乙二醇残基:-(ch2ch2o)n-1ch2ch2-,n为1-30的整数;x为连接基团,选自以下组中的一种:-o-,-oc(o)-,-o(ch2)inh-,-o(ch2)ic(o)o-,-o(ch2)ic(o)nh-,-o(ch2)inhc(o)nh-,i为0-5的整数,优选为0,1,2;op为阿片样物质。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式(iii)所述的聚乙二醇残基可为:-(ch2ch2o)n-1ch2ch2-,在某些实施方法中也可表述为-(ch2ch2o)n-,n优选为2-20(具体为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的整数,更优选的,n为2-10(具体为2,3,4,5,6,7,8, 9,10)的整数,最优选的,n为3-7(具体为3,4,5,6,7)的整数。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x为-o-,式(iii)具有如下式(iii-0)的结构:op-o-peg-o-op(iii-0)。具体的,式(iii)可为如下式(iii-1)、(iii-2)或(iii-3)所示的结构: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式(iii)具备如下式(iv-1)的结构:其中,所述peg为双端聚乙二醇残基:-(ch2ch2o)n-1ch2ch2-,n为2-10的整数,优选为3,4,5,6,7。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式(iii)具备如下式(iv-2)的结构:其中,所述peg为双端聚乙二醇残基:-(ch2ch2o)n-1ch2ch2-,n为2-10的整数,优选为3,4,5,6,7。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式(iii)具备如下式(iv-3)的结构:其中,所述peg为双端聚乙二醇残基:-(ch2ch2o)n-1ch2ch2-,n为2-10的整数,优选为3,4,5,6,7。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式(iii)具备如下式(iv-4)的结构:其中,所述peg为双端聚乙二醇残基:-(ch2ch2o)n-1ch2ch2-,n为2-10的整数,优选为3,4,5,6,7。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式(iii)具备如下式(iv-5)的结构:其中,所述peg为双端聚乙二醇残基:-(ch2ch2o)n-1ch2ch2-,n为2-10的整数,优选为3,4,5,6,7。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式(iii)具备如下式(iv-6)的结构:其中,所述peg为双端聚乙二醇残基:-(ch2ch2o)n-1ch2ch2-,n为2-10的整数,优选为3,4,5,6,7。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式(iii)具备如下式(iv-7)的结构:其中,所述peg为双端聚乙二醇残基:-(ch2ch2o)n-1ch2ch2-,n为2-10的整数,优选为3,4,5,6,7。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式(iii)具备如下式(iv-8)的结构:其中,所述peg为双端聚乙二醇残基:-(ch2ch2o)n-1ch2ch2-,n为2-10的整数,优选为3,4,5,6,7。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式(iii)具备如下式(iv-9)的结构:其中,所述peg为双端聚乙二醇残基:-(ch2ch2o)n-1ch2ch2-,n为2-10的整数,优选为3,4, 5,6,7。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peg为三臂聚乙二醇残基,m为3,式(i)所述结合物为聚乙二醇与三阿片样物质的结合物,具有式(v)的结构:其中,peg具有如下式所示的分支聚乙二醇残基:其中,x、y或z可独立地选自1-20的整数,优选的,为1-10(具体为1,2,3,4,5,6,7,8,9,10)的整数,更优选的为1-6(具体为1,2,3,4,5,6)的整数。优选的,x、y、z之和为小于10的整数,更优选的,为小于7的整数,最优选的,为小于5的整数,例如x、y与z均为1;x为连接基团,选自以下组中的一种:-o-,-oc(o)-,-o(ch2)inh-,-o(ch2)ic(o)o-,-o(ch2)ic(o)nh-,-o(ch2)inhc(o)nh-,i为0-5的整数,优选为0,1,2;op为阿片样物质。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x为-o-,式(v)具有如下式(v-0)的结构:具体的,式(v)可为如下式(v-1)、(v-2)或(v-3)所示的结构: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peg为四臂聚乙二醇残基,m为4,式(i)所述结合物为聚乙二醇与四阿片样物质的结合物,具有式(vi)的结构:其中,peg具有如下式所示的分支聚乙二醇残基:其中,a、b、c或d可独立地选自1-20的整数,优选的,为1-10(具体为1,2,3,4,5,6,7,8,9,10)的整数,更优选的为1-6(具体为1,2,3,4,5,6)的整数。优选的,a、b、c和d之和为小于10的整数,更优选的,为小于7的整数,最优选的,为小于5的整数,例如a、b、c和d均为1;x为连接基团,选自以下组中的一种:-o-,-oc(o)-,-o(ch2)inh-,-o(ch2)ic(o)o-,-o(ch2)ic(o)nh-,-o(ch2)inhc(o)nh-,i为0-5的整数,优选为0,1,2;op为阿片样物质。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x为-o-,式(vi)具有如下式(vi-0)的结构:具体的,式(vi)可为如下式(vi-1)、(vi-2)或(vi-3)所示的结构:本发明还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如式(i)的结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上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为钠盐、钾盐、铯盐、钙盐、镁盐、三乙胺盐、吡啶盐、甲基吡啶盐、乙醇胺盐、三乙醇胺盐、二环己基胺盐、n,n-二苄基乙二胺盐、盐酸盐、氢溴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甲酸盐、乙酸盐、三氟乙酸盐、枸橼酸盐、酒石酸盐、富马酸盐、马来酸盐、乳酸盐、甲磺酸盐、苯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精氨酸盐、天冬氨酸盐、谷氨酸盐、泛酸盐、抗坏血酸盐等,或上述盐的组合。优选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以是盐酸盐、氢溴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枸橼酸盐、酒 石酸盐、富马酸盐、马来酸盐、乳酸盐、苯磺酸盐、泛酸盐、抗坏血酸盐等,或上述盐的组合。本发明还提供包含本发明的结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需给药方式,药学上可接受的组合物将包含约1至约99重量%的本发明结合物、以及99至1重量%的适宜的载体或药用赋形剂。优选组合物包含约5至75重量%的本发明结合物,其余为适宜的载体或药用赋形剂。更优选组合物包含约10至50重量%的本发明结合物,其余为适宜的载体或药用赋形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还可包含少量的辅助物质,如润湿剂或乳化剂、ph缓冲剂、抗氧化剂等,例如:柠檬酸、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三乙醇胺油酸酯、丁基化羟基甲苯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散剂、栓剂、注射剂、溶液剂、混悬剂、膏剂、贴剂、洗剂、滴剂、擦剂、喷雾剂等剂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结合物可以纯化合物形式或适宜的药物组合物形式进行给药,可采用任何可接受的给药方式或用于类似的用途的试剂进行。因此,采用的给药方式可选择通过口、鼻内、非肠道、局部、透皮或直肠方式,其形式为固体、半固体或液体药剂形式给药,例如,片剂、栓剂、丸剂、软和硬明胶胶囊剂、散剂、溶液剂、混悬剂和注射剂等,优选采用适用于精确剂量的简单给药的单元剂量形式。可采用液体形式给药的药物组合物例如可通过溶解、分散等手段将本发明的结合物(约0.5至约20%)和选择性存在的药用辅剂溶解、分散于载体中,载体的实例为水、盐水、含水葡萄糖、甘油、乙醇等,从而形成溶液剂或混悬剂。本发明的结合物、其药学上可接的盐或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药物具有降低的成瘾性以及滥用性。本发明聚乙二醇与多阿片样物质结合物在具备低成瘾性和滥用潜在性的同时,与阿片受体之间的活性要优于同等分子量的单阿片样物质结合物,具有更为改善的药代动力学曲线,在临床中可实现更小剂量的给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来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吗啡、可待因购自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羟考酮购自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甲氧基乙氧基甲基氯(memcl)从alfaaesar公司购得,对甲苯磺酰氯从山东亿龙实业有限公司购得,氢化钠从梯希爱(上海)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购得,h(och2ch2)2-oh、h(och2ch2)3-oh、h(och2ch2)4-oh、h(och2ch2)5-oh、h(och2ch2)6-oh、h(och2ch2)7-oh、h(och2ch2)8-oh以及h(och2ch2)9-oh从嘉兴博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得。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其他试剂均为商业化学纯试剂。实施例1:制备pegn-(oms)2向250ml三口瓶中加入二甘醇(10.0g,94.3mmol)和二氯甲烷(100ml),搅拌冷却至0℃。滴入三乙胺(19.1g,188.6mmol),反应混合物搅拌10分钟。向反应混合物中经5-10分钟加入甲基磺酰氯(21.6g, 188.6mmol),室温搅拌12小时,用tlc监控反应进程。待反应完全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蒸馏水,然后用二氯甲烷(3×100ml)萃取。合并有机层,用蒸馏水(3×10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干,得到棕色油状物21.8g,收率88.2%。1hnmr(400mhz,cdcl3):δ4.10(t,4h),3.86(t,4h),3.19(s,6h)。以同样的方法制备其它的mso-pegn-oms(n=1、3、4、5、6、7、8、9),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2:制备pegn-(吗啡)2偶联物步骤1:制备3-o-mem-吗啡(2)在室温下,将硫酸吗啡(1.00g,2.64mmol)溶于丙酮/甲苯(70ml/35ml)中,搅拌混合物均匀。向混合物中加入k2co3(1.35g,9.77mmol),搅拌25分钟,然后加入memcl(0.66g,5.28mmol)。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然后加入无水甲醇(1.2ml)终止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至干,向残余物中加入蒸馏水(15ml)和饱和食盐水(45ml),用乙酸乙酯(3×50ml)萃取。混合有机溶液用饱和食盐水(3×5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残余物用biotage快速纯化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得淡黄色油状物0.52g,收率52.7%。1hnmr(400mhz,cdcl3):δ6.46(d,1h),6.33(d,1h),6.02(s,2h),5.59(t,2h),4.30(d,1h),4.19(t,1h),3.54(t,4h),3.32(s,1h),3.24(s,3h),2.91(d,2h),2.76(m,1h),2.49(m,1h),2.27(s,3h),2.24(m,2h),1.75(m,2h)。步骤2:制备6-o-pegn-(3-o-mem-吗啡)2(3)向甲苯/dmf(8倍/4倍体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o-mem-吗啡(2.4-2.8倍当量),随后加入nah(8-12倍当量),然后加入pegn-(oms)2。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55-75℃并保温搅拌至通过lc-ms分析(取决于peg链长,12-40小时)证实反应完成为止。用无水甲醇(10倍体积)终止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至干。将残余物用biotage快速纯化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15至30%之间。用此方法制备6-o-pegn-(3-o-mem-吗啡)2(n=1、2、3、4、5、6、7、8、9),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步骤3:制备6-o-pegn-(吗啡)2盐酸盐(4)将6-o-pegn-(3-o-mem-吗啡)2溶于二氯甲烷(16倍体积)中,加入2mhcl的乙醚溶液(12倍体积)。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将残余物溶于无水甲醇(16倍体积)中,过滤。将滤 液减压浓缩至干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95至100%之间,hplc纯度(uv254)在95至98%之间。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包括:α-6-o-peg1-(吗啡)2;α-6-o-peg2-(吗啡)2;α-6-o-peg3-(吗啡)2;α-6-o-peg4-(吗啡)2;α-6-o-peg5-(吗啡)2;α-6-o-peg6-(吗啡)2;α-6-o-peg7-(吗啡)2;α-6-o-peg8-(吗啡)2和α-6-o-peg9-(吗啡)2。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3:制备pegn-(可待因)2偶联物步骤1:制备6-o-pegn-(可待因)2游离碱(6)向甲苯/dmf(24倍/1倍体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可待因(2.4-2.8倍当量),随后加入nah(8-12倍当量),然后加入pegn-(oms)2。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45-65℃并保温搅拌至通过lc-ms分析(取决于peg链长,12-48小时)证实反应完成为止。用无水甲醇(10倍体积)终止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至干。将残余物用biotage快速纯化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12至25%之间。用此方法制备6-o-pegn-(可待因)2游离碱(n=1、2、3、4、5、6、7、8、9),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步骤2:制备6-o-pegn-(可待因)2盐酸盐将6-o-pegn-(可待因)2游离碱溶于二氯甲烷(16倍体积)中,加入2mhcl的乙醚溶液(12倍体积)。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将残余物溶于无水甲醇(16倍体积)中,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95至100%之间,hplc纯度(uv254)在95至98%之间。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包括:α-6-o-peg1-(可待因)2;α-6-o-peg2-(可待因)2;α-6-o-peg3-(可待因)2;α-6-o-peg4-(可待因)2;α-6-o-peg5-(可待因)2;α-6-o-peg6-(可待因)2;α-6-o-peg7-(可待因)2;α-6-o-peg8-(可待因)2和α-6-o-peg9-(可待因)2。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4:制备pegn-(羟考醇)2偶联物步骤1:羟考酮选择性还原制备羟考醇(8)在15℃搅拌下,向羟考酮(3.79g,12.03mmol)的无水甲醇(150ml)溶液中加入nabh(oac)3(7.65g,36.09mmol)和acoh(2.17g,36.09mmol)。反应混合物在15~20℃下搅拌24h,用tlc监测反应进度。减压蒸除溶剂,向残余物中加入二氯甲烷(100ml),用饱和nahco3水溶液将溶液ph值调至10。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蒸馏水(100ml),用二氯甲烷(2×100ml)萃取。混合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100ml)洗涤,无 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除溶剂得到无色色油状物3.72g,收率97.4%。1hnmr(400mhz,cdcl3):6.46(d,1h),6.35(d,1h),4.10(d,1h),3.84(s,3h),3.67(m,2h),3.59(s,1h),3.07(m,1h),2.79(m,2h),2.49(m,2h),2.27(s,3h),δ1.45-1.92(m,6h)。步骤2:制备6-o-pegn-(羟考醇)2游离碱(9)向甲苯/dmf(8倍/4倍体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考醇(2.4-2.8倍当量),随后加入nah(8-12倍当量),然后加入pegn-(oms)2。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60-80℃并保温搅拌至通过lc-ms分析(取决于peg链长,12-40小时)证实反应完成为止。用无水甲醇(10倍体积)终止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至干。将残余物用biotage快速纯化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15至30%之间。用此方法制备6-o-pegn-(羟考醇)2游离碱(n=1,2,3,4,5,6,7,8,9),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步骤3:制备6-o-pegn-(羟考醇)2盐酸盐将6-o-pegn-(羟考醇)2游离碱溶于二氯甲烷(16倍体积)中,加入2mhcl的乙醚溶液(12倍体积)。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将残余物溶于无水甲醇(16倍体积)中,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95至100%之间,hplc纯度(uv254)在95至98%之间。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包括:α-6-o-peg1-(羟考醇)2;α-6-o-peg2-(羟考醇)2;α-6-o-peg3-(羟考醇)2;α-6-o-peg4-(羟考醇)2;α-6-o-peg5-(羟考醇)2;α-6-o-peg6-(羟考醇)2;α-6-o-peg7-(羟考醇)2;α-6-o-peg8-(羟考醇)2和α-6-o-peg9-(羟考醇)2。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5:制备pegn-(芬太尼)2偶联物第一种方案是将peg寡聚物共价附接在苯乙胺的苯基上,具体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制备n,n-二(3-甲氧羰基丙基)-2-(甲氧基取代的苯基)乙胺(11)向反应瓶中加入(5.16g,60mmol)丙烯酸甲酯、2-(甲氧基取代的苯基)乙胺(25mmol)和溶有硼酸(0.15g,2.5mmol)的水溶液(25ml),室温搅拌7h。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除多余的丙烯酸甲酯,得淡黄色油状物,收率在80至95%之间。产品经1hnmr确证。步骤2:制备n-[2-(甲氧基取代的苯基)乙基]哌啶酮(12)向反应瓶中加入氢化钠(5.20g,60%,130mmol)和无水四氢呋喃(72ml),加热至回流。滴加中间体11(50mmol)的无水四氢呋喃(18ml)溶液,控制滴加速度,以气泡平稳溢出为宜。加料完毕后,继续搅拌回流2h。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除溶剂,向反应瓶中慢慢加入浓盐酸(60ml),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加热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并继续加热至回流反应1.5h。冷却至室温,用碳酸钠溶液将反应液ph调至9~10,有大量淡黄色固体析出。过滤,得黄色粗品,用正己烷重结晶,得亮黄色固体,收率在74至87%之间。产品经1hnmr确证。步骤3:制备4-苯胺基-n-[2-(甲氧基取代的苯基)乙基]哌啶(13)在冰水浴搅拌下,将苯胺(8.24g,88.5mmol)溶于二氯甲烷(240ml)中,滴加冰醋酸(5.0ml,88.5mmol)。向混合物中加入中间体12(88.5mmol)的二氯甲烷(60ml)溶液,然后缓慢加入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28.1g,132.8mmol)。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4h,然后加入甲醇(100ml),最后加入饱和nahco3(300ml)进行分液。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3×10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浅褐色固体,经快速柱色谱纯化得到淡黄色固体,收率在85至93%之间。产品经1hnmr确证。步骤4:制备n-{1-[2-(甲氧基取代的苯基)乙基]-4-哌啶基}-n-苯基丙酰胺(14)将中间体13(4.8mmol)溶于二氯甲烷(40ml)中,加入二异丙基乙胺(1.68ml,9.6mmol)。溶液用冰水浴冷却,滴入丙酰氯(0.83ml,9.6mmol)。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h,然后加入蒸馏水(40ml)进行分液。有机相依次用饱和食盐水(50ml)和饱和nahco3(5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黄色固体,经快速柱色谱纯化得到淡黄色固体,收率在90至96%之间。产品经1hnmr确证。步骤5:制备n-{1-[2-(羟基取代的苯基)乙基]-4-哌啶基}-n-苯基丙酰胺(15)在-78℃下向中间体14(4.9mmol)的二氯甲烷(50ml)溶液中加入三溴化硼(2.45g,9.8mmol),混合物搅拌2h,加入蒸馏水(25ml),分液,水层用二氯甲烷(2×25ml)提取,混合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5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残留物用快速柱色谱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收率在87至94%之间。产品经1hnmr确证。步骤6:制备pegn-(芬太尼)2-a偶联物(16)将中间体15(2.7mmol)和pegn-(oms)2(0.9mmol)溶于无水乙腈(40ml)中,加入无水k2co3(0.5g,3.6mmol),升温至回流后搅拌反应16h。减压蒸除溶剂后,将残留物用二氯甲烷(100ml)溶解,有机层用蒸馏水(3×5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用快速柱色谱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收率在75至83%之间。通过第一种方案制备的化合物包括:间位取代物peg1-(芬太尼)2-am、peg2-(芬太尼)2-am、peg3-(芬太尼)2-am、peg4-(芬太尼)2-am、peg5-(芬太尼)2-am、peg6-(芬太尼)2-am、peg7-(芬太尼)2-am、peg8-(芬太尼)2-am、peg9-(芬太尼)2-am;对位取代物peg1-(芬太尼)2-ap、peg2-(芬太尼)2-ap、peg3-(芬太尼)2-ap、peg4-(芬太尼)2-ap、peg5-(芬太尼)2-ap、peg6-(芬太尼)2-ap、peg7-(芬太尼)2-ap、peg8-(芬太尼)2-ap、peg9-(芬太尼)2-ap;以及邻位取代物peg1-(芬太尼)2-ao、peg2-(芬太尼)2-ao、peg3-(芬太尼)2-ao、peg4-(芬太尼)2-ao、peg5-(芬太尼)2-ao、peg6-(芬太尼)2-ao、peg7-(芬太尼)2-ao、peg8-(芬太尼)2-ao、peg9-(芬太尼)2-ao。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第二种方案是将peg寡聚物共价附接在苯胺的苯基上,具体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制备n,n-二(3-甲氧羰基丙基)-2-苯乙胺(18)向反应瓶中加入丙烯酸甲酯(5.16g,60mmol)、苯乙胺(3.03g,25mmol)和溶有硼酸(0.15g,2.5mmol)的水溶液(25ml),室温搅拌7h。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除多余的丙烯酸甲酯,得淡黄色油状物6.7g,收率92%。1hnmr(400mhz,cdcl3)δ7.31(t,2h),7.22(d,2h),7.08(t,1h),3.67(s,6h),2.75(t,4h),2.69(t,2h),2.65(t,2h),2.35(t,4h)。步骤2:制备n-(2-苯基乙基)哌啶酮(19)向反应瓶中加入氢化钠(5.20g,60%,130mmol)和无水四氢呋喃(72ml),加热至回流。滴加中间体18(14.7g,50mmol)的无水四氢呋喃(18ml)溶液,控制滴加速度,以气泡平稳溢出为宜。加料完毕后,继续搅拌回流2h。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除溶剂,向反应瓶中慢慢加入浓盐酸(60ml),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加热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并继续加热至回流反应1.5h。冷却至室温,用碳酸钠溶液将反应液ph调至9~10,有大量淡黄色固体析出。过滤,得黄色粗品,用正己烷重结晶,得亮黄色固体8.6g,收率85%。1hnmr(400mhz,cdcl3)δ7.32(m,2h),7.21(m,3h),2.83(m,2h),2.72(t,4h),2.74(m,2h),2.47(t,4h)。步骤3:制备4-(甲氧基取代的苯胺基)-n-(2-苯基乙基)哌啶(20)在冰水浴搅拌下,将甲氧基取代的苯胺(88.5mmol)溶于二氯甲烷(240ml)中,滴加冰醋酸(5.0ml, 88.5mmol)。向混合物中加入中间体19(18.0g,88.5mmol)的二氯甲烷(60ml)溶液,然后缓慢加入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28.1g,132.8mmol)。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4h,然后加入甲醇(100ml),最后加入饱和nahco3(300ml)进行分液。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3×10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浅褐色固体,经快速柱色谱纯化得到淡黄色固体,收率在85至93%之间。产品经1hnmr确证。步骤4:制备n-[1-(2-苯基乙基)-4-哌啶基]-n-(甲氧基取代的苯基)丙酰胺(21)将中间体20(4.8mmol)溶于二氯甲烷(40ml)中,加入二异丙基乙胺(1.68ml,9.6mmol)。溶液用冰水浴冷却,滴入丙酰氯(0.83ml,9.6mmol)。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h,然后加入蒸馏水(40ml)进行分液。有机相依次用饱和食盐水(50ml)和饱和nahco3(5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黄色固体,经快速柱色谱纯化得到淡黄色固体,收率在90至96%之间。产品经1hnmr确证。步骤5:制备n-[1-(2-苯基乙基)-4-哌啶基]-n-(羟基取代的苯基)丙酰胺(22)在-78℃下向中间体21(4.9mmol)的二氯甲烷(50ml)溶液中加入三溴化硼(2.45g,9.8mmol),混合物搅拌2h,加入蒸馏水(25ml),分液,水层用二氯甲烷(2×25ml)提取,混合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5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残留物用快速柱色谱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收率在87至94%之间。产品经1hnmr确证。步骤6:制备pegn-(芬太尼b)2-b偶联物(23)将中间体22(2.7mmol)和pegn-(oms)2(0.9mmol)溶于无水乙腈(40ml)中,加入无水k2co3(0.5g,3.6mmol),升温至回流后搅拌反应16h。减压蒸除溶剂后,将残留物用二氯甲烷(100ml)溶解,有机层用蒸馏水(3×5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用快速柱色谱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收率在75至83%之间。使用第二种方案制备的化合物包括:间位取代物peg1-(芬太尼)2-bm、peg2-(芬太尼)2-bm、peg3-(芬太尼)2-bm、peg4-(芬太尼)2-bm、peg5-(芬太尼)2-bm、peg6-(芬太尼)2-bm、peg7-(芬太尼)2-bm、peg8-(芬太尼)2-bm、peg9-(芬太尼)2-bm;对位取代物peg1-(芬太尼)2-bp、peg2-(芬太尼)2-bp、peg3-(芬太尼)2-bp、peg4-(芬太尼)2-bp、peg5-(芬太尼)2-bp、peg6-(芬太尼)2-bp、peg7-(芬太尼)2-bp、peg8-(芬太尼)2-bp、peg9-(芬太尼)2-bp;以及邻位取代物peg1-(芬太尼)2-bo、peg2-(芬太尼)2-bo、peg3-(芬太尼)2-bo、peg4-(芬太尼)2-bo、peg5-(芬太尼)2-bo、peg6-(芬太尼)2-bo、peg7-(芬太尼)2-bo、peg8-(芬太尼)2-bo、peg9-(芬太尼)2-bo。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6:制备pegn-(oms)3向250ml三口瓶中加入底物peg1-(oh)3(10.0g,42mmol)和二氯甲烷(100ml),搅拌冷却至0℃。滴入三乙胺(13.9g,168mmol),反应混合物搅拌10分钟。向反应混合物中经5-10分钟加入甲基磺酰氯(19.2g,168mmol),室温搅拌12小时,用tlc监控反应进程。待反应完全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蒸馏水,然后用二氯甲烷(3×100ml)萃取。合并有机层,用蒸馏水(3×100ml)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 燥,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干,得到棕色油状物16.3g,收率87.9%。1hnmr(400mhz,cdcl3):δ4.46(t,6h),4.07(t,6h),3.92(t,6h),3.76(t,9h),2.69(s,6h)。以同样的方法制备其它的pegn-(oms)3(n=2,3,4,5,6,7),并用质谱和1hnmr谱进行结构确证。实施例7:制备pegn-(吗啡)3偶联物步骤1:制备6-o-pegn-(3-o-mem-吗啡)3(26)向甲苯/dmf(8倍/4倍体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o-mem-吗啡(3.6-4.5倍当量),随后加入nah(12-18倍当量),然后加入pegn-(oms)3。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55-75℃并保温搅拌至通过lc-ms分析(取决于peg链长,12-40小时)证实反应完成为止。用无水甲醇(10倍体积)终止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至干。将残余物用biotage快速纯化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15至30%之间。用此方法制备6-o-pegn-(3-o-mem-吗啡)3(n=1,2,3,4,5,6,7),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步骤2:制备6-o-pegn-(吗啡)3盐酸盐(27)将6-o-pegn-(3-o-mem-吗啡)3溶于二氯甲烷(20倍体积)中,加入2mhcl的乙醚溶液(18倍体积)。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将残余物溶于无水甲醇(20倍体积)中,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95至100%之间,hplc纯度(uv254)在95至98%之间。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包括:α-6-o-peg1-(吗啡)3;α-6-o-peg2-(吗啡)3;α-6-o-peg3-(吗啡)3;α-6-o-peg4-(吗啡)3;α-6-o-peg5-(吗啡)3;α-6-o-peg6-(吗啡)3;和α-6-o-peg7-(吗啡)3。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8:制备pegn-(可待因)3偶联物步骤1:制备6-o-pegn-(可待因)3游离碱(28)向甲苯/dmf(24倍/1倍体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可待因(3.6-4.5倍当量),随后加入nah(12-18倍当量),然后加入pegn-(oms)3。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45-65℃并保温搅拌至通过lc-ms分析(取决于peg链长,12-48小时)证实反应完成为止。用无水甲醇(10倍体积)终止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至干。将残余物用biotage快速纯化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12至25%之间。用此方法制备6-o-pegn-(可待因)3游离碱(n=1,2,3,4,5,6,7),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步骤2:制备6-o-pegn-(可待因)3盐酸盐将6-o-pegn-(可待因)3游离碱溶于二氯甲烷(16倍体积)中,加入2mhcl的乙醚溶液(12倍体积)。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将残余物溶于无水甲醇(16倍体积)中,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95至100%之间,hplc纯度(uv254)在95至98%之间。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包括:α-6-o-peg1-(可待因)3;α-6-o-peg2-(可待因)3;α-6-o-peg3-(可待因)3;α-6-o-peg4-(可待因)3;α-6-o-peg5-(可待因)3;α-6-o-peg6-(可待因)3和α-6-o-peg7-(可待因)3。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9:制备pegn-(羟考醇)3偶联物步骤1:制备6-o-pegn-(羟考醇)3游离碱(29)向甲苯/dmf(8倍/4倍体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考醇(3.6-4.5倍当量),随后加入nah(12-18倍当量),然后加入pegn-(oms)3。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60-80℃并保温搅拌至通过lc-ms分析(取决于peg链长,12-40小时)证实反应完成为止。用无水甲醇(10倍体积)终止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至干。将残 余物用biotage快速纯化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15至30%之间。用此方法制备6-o-pegn-(羟考醇)3游离碱(n=1,2,3,4,5,6,7),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步骤2:制备6-o-pegn-(羟考醇)3盐酸盐将6-o-pegn-(羟考醇)3游离碱溶于二氯甲烷(20倍体积)中,加入2mhcl的乙醚溶液(18倍体积)。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将残余物溶于无水甲醇(20倍体积)中,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95至100%之间,hplc纯度(uv254)在95至98%之间。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包括:α-6-o-peg1-(羟考醇)3;α-6-o-peg2-(羟考醇)3;α-6-o-peg3-(羟考醇)3;α-6-o-peg4-(羟考醇)3;α-6-o-peg5-(羟考醇)3;α-6-o-peg6-(羟考醇)3和α-6-o-peg7-(羟考醇)3。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10:制备pegn-(芬太尼)3偶联物第一种方案是将peg寡聚物共价附接在苯乙胺的苯基上,pegn-(芬太尼)3-a偶联物(30)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将中间体15(2.7mmol)和pegn-(oms)3(0.9mmol)溶于无水乙腈(40ml)中,加入无水k2co3(0.75g,5.4mmol),升温至回流后搅拌反应16h。减压蒸除溶剂后,将残留物用二氯甲烷(100ml)溶解,有机层用蒸馏水(3×5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用快速柱色谱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收率在75至83%之间。用第一种方案方法制备pegn-(芬太尼)3-a偶联物(n=1,2,3,4,5,6,7),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第二种方案是将peg寡聚物共价附接在苯胺的苯基上,pegn-(芬太尼)3-b偶联物(31)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将中间体22(2.7mmol)和pegn-(oms)3(0.9mmol)溶于无水乙腈(40ml)中,加入无水k2co3(0.75g,5.4mmol),升温至回流后搅拌反应16h。减压蒸除溶剂后,将残留物用二氯甲烷(100ml)溶解,有机层用蒸馏水(3×5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用快速柱色谱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收率在75至83%之间。用第二种方案方法制备类似结构的pegn-(芬太尼)3-b偶联物(n=1,2,3,4,5,6,7),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11:制备pegn-(oms)4向250ml三口瓶中加入底物peg1-(oh)4(10.0g,32mmol)和二氯甲烷(100ml),搅拌冷却至0℃。 滴入三乙胺(15.5g,153.6mmol),反应混合物搅拌10分钟。向反应混合物中经5-10分钟加入甲基磺酰氯(22.2g,153.6mmol),室温搅拌12小时,用tlc监控反应进程。待反应完全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蒸馏水,然后用二氯甲烷(3×100ml)萃取。合并有机层,用蒸馏水(3×100ml)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干,得到棕色油状物17.6g,收率87.3%。1hnmr(400mhz,cdcl3):δ4.48(t,8h),4.42(t,8h),4.17(t,8h),3.78(t,8h)。以同样的方法制备其它的pegn-(oms)4(n=2,3,4,5),并用质谱和1hnmr谱进行结构确证。实施例12:制备pegn-(吗啡)4偶联物步骤1:制备6-o-pegn-(3-o-mem-吗啡)4(32)向甲苯/dmf(8倍/4倍体积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o-mem-吗啡(4.8-6倍当量),随后加入nah(16-24倍当量),然后加入pegn-(oms)4。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55-75℃并保温搅拌至通过lc-ms分析(取决于peg链长,12-40小时)证实反应完成为止。用无水甲醇(10倍体积)终止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至干。将残余物用biotage快速纯化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15至30%之间。用此方法制备6-o-pegn-(3-o-mem-吗啡)4(n=1,2,3,4,5),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步骤2:制备6-o-pegn-(吗啡)4盐酸盐将6-o-pegn-(3-o-mem-吗啡)4(32)溶于二氯甲烷(20倍体积)中,加入2mhcl的乙醚溶液(16倍体积)。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将残余物溶于无水甲醇(20倍体积)中,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95至100%之间,hplc纯度(uv254)在95至98%之间。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包括:α-6-o-peg1-(吗啡)4;α-6-o-peg2-(吗啡)4;α-6-o-peg3-(吗啡)4;α-6-o-peg4-(吗啡)4和α-6-o-peg5-(吗啡)4。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13:制备pegn-(可待因)4偶联物步骤1:制备6-o-pegn-(可待因)4游离碱(34)向甲苯/dmf(24倍/1倍体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可待因(4.8-6倍当量),随后加入nah(16-24倍当量),然后加入pegn-(oms)4。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45-65℃并保温搅拌至通过lc-ms分析(取决于peg链长,12-48小时)证实反应完成为止。用无水甲醇(10倍体积)终止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至干。将残余物用biotage快速纯化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12至25%之间。用此方法制备制备6-o-pegn-(可待因)4游离碱(n=1,2,3,4,5),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步骤2:制备6-o-pegn-(可待因)4盐酸盐将6-o-pegn-(可待因)4游离碱溶于二氯甲烷(20倍体积)中,加入2mhcl的乙醚溶液(16倍体积)。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将残余物溶于无水甲醇(20倍体积)中,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95至100%之间,hplc纯度(uv254)在95至98%之间。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包括:α-6-o-peg1-(可待因)4;α-6-o-peg2-(可待因)4;α-6-o-peg3-(可待因)4;α-6-o-peg4-(可待因)4和α-6-o-peg5-(可待因)4。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14:制备pegn-(羟考醇)4偶联物(35)步骤1:制备6-o-pegn-(羟考醇)4游离碱(35)向甲苯/dmf(8倍/4倍体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羟考醇(4.8-6倍当量),随后加入nah(16-24倍当量),然后加入pegn-(oms)4。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60-80℃并保温搅拌至通过lc-ms分析(取决于peg链长,12-40小时)证实反应完成为止。用无水甲醇(10倍体积)终止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至干。将残余物用biotage快速纯化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15至30%之间。用此方法制备6-o-pegn-(羟考醇)4游离碱(n=1,2,3,4,5),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步骤2:制备6-o-pegn-(羟考醇)4盐酸盐将6-o-pegn-(羟考醇)4游离碱溶于二氯甲烷(20倍体积)中,加入2mhcl的乙醚溶液(16倍体积)。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将残余物溶于无水甲醇(20倍体积)中,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黄色至橙色油状物,收率在95至100%之间,hplc纯度(uv254)在95至98%之间。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包括:α-6-o-peg1-(羟考醇)4;α-6-o-peg2-(羟考醇)4;α-6-o-peg3-(羟考醇)4;α-6-o-peg4-(羟考醇)4和α-6-o-peg5-(羟考醇)4。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15:制备pegn-(芬太尼)4偶联物第一种方案是将peg寡聚物共价附接在苯乙胺的苯基上,pegn-(芬太尼)4-a偶联物(36)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将中间体15(3.6mmol)和pegn-(oms)4(0.9mmol)溶于无水乙腈(40ml)中,加入无水k2co3(1.0g,7.2mmol),升温至回流后搅拌反应16h。减压蒸除溶剂后,将残留物用二氯甲烷(100ml)溶解,有机层用蒸馏水(3×5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用快速柱色谱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收率在75至83%之间。使用第一种方案方法制备pegn-(芬太尼)4-a偶联物,n分别为1、2、3、4、5,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第二种方案是将peg寡聚物共价附接在苯胺的苯基上,pegn-(芬太尼)4-b偶联物(37)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将中间体22(3.6mmol)和pegn-(oms)4(0.9mmol)溶于无水乙腈(40ml)中,加入无水k2co3(1.0g,7.2mmol),升温至回流后搅拌反应16h。减压蒸除溶剂后,将残留物用二氯甲烷(100ml)溶解,有机层用蒸馏水(3×5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用快速柱色谱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收率在75至83%之间。使用第二种方案方法制备pegn-(芬太尼)4-b偶联物,n分别为1、2、3、4、5,产品经1hnmr和lc-ms确证。实施例16:药代动力学实验16.1聚乙二醇阿片类药物的血脑通透性实验实验方法:雌sd大鼠静脉给药后(各样品剂量均为5mg/kg)10min,60min及180min(每时间点3只动物)时进行心脏采血4-5ml(肝素抗凝),离心分离血浆,4℃保存备用。采血后立即断头处死,取出整个脑组织,剥离脑膜、血管,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用滤纸吸干,称重。将脑组织按脑重量1.5倍加入生理盐水,冰浴中匀浆后置于试管,加盖,置4℃保存至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各样品的脑:血浆比率,实验结果参见表1。表1实验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化后,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进入脑组织的数量不同程度减少。而且由于分子量增大,其从脑内消除的速度也相应减慢,在所测的3个时间点,脑内的药物浓度较平缓。至药后180分钟时,脑内的聚乙二醇药物浓度都高于血内浓度。现在普遍认为,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形成与其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因此,peg化后的阿片类药物以上的血脑通透性特点,利于阿片类药物发挥长效的镇痛作用,并降低药物的成瘾风险。16.2各聚乙二醇阿片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评价实验方法:sd大鼠经腹腔注射40mg/kg的1%戊巴比妥钠麻醉后,颈后、颈前部备皮,碘伏消毒。于颈部正中偏右剪开皮肤,暴露颈静脉。将静脉导管插入血管后,结扎,并缝合开口处皮肤。手术结束后,在导管内注射肝素钠溶液约0.2ml,封闭液0.1ml,此后每天进行更换,持续一周。一周后大鼠手术伤口全部愈合,导管固定确切,反复取血通畅,可用于本项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将手术成功的大鼠,按 体重随机分组,每组3只动物,实验前禁食12小时。各受试物均通过口服及静脉两种途径给药,剂量分别为50mg/kg及10mg/kg。口服给药组动物分别在药前及药后10min,30min,1hr,2hr,4hr,6hr,8hr及24hr经插管取血;静脉给药组分别在药前及药后5min,10min,30min,1hr,2hr,4hr,8hr及24hr经插管取血。离心取血浆,lc-ms/ms检测各样本药物浓度,实验结果参见表2~3。表2:各受试药物静脉给药药代参数表3:各受试药物口服给药药代参数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peg化后的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相对于原形药物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不同数量peg的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而言,4-6个peg的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好。其它过长或过短peg链的化合物,都显示出明显的吸收损失现象。此外,随着peg长度的 增加,各peg形式的化合物显示出更低的清除率、在稳态下更高的分布容积及更长的消除半衰期。16.3单端、三端和四端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实验为了观察其它连接方式的聚乙二醇吗啡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对2,4,6单元peg的单端、三端及四端化合物的脑通透性、口服生物利用度及血液药代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与双端化合相比,三端及四端化合物的口服利用度明显降低,分别在2.1%-7.6%及1.9%-5.3%之间;脑通透性的趋势与之相同,也较双端化合物明显降低,分别相当于相同单元peg双端化合物的10%-30%。而单端化合物的口服利用度和脑通透性则明显好于相同单元peg的双端化合物,两指标都可达双端化合物的约1.5倍。实施例17:镇痛实验17.1扭体实验实验方法: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每组10只,分别静脉给予各受试品10mg/kg,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蒸馏水。给药半小时后小鼠腹腔注射0.6%冰醋酸(0.2ml/只)。记录小鼠在20min内出现扭体反应(腹部收缩成“s”形、身体扭曲、后肢伸展及蠕行等)的次数,实验结果参见表4。表4受试药物n剂量(mg/kg)扭体次数ns10-42.5±7.2吗啡10510.2±2.1芬太尼100.0758.8±1.2可待因103013.4±3.1羟考酮1059.9±3.2α-6-o-mpeg4-吗啡*101012.1±2.3α-6-o-mpeg6-吗啡*101015.3±3.4α-6-o-peg4-(吗啡)2101020.1±2.3α-6-o-peg6-(吗啡)2101024.3±3.4α-6-o-peg4-(吗啡)3101028.8±1.9α-6-o-peg6-(吗啡)3101034.2±2.2α-6-o-peg3-(吗啡)4101034.6±5.3α-6-o-peg5-(吗啡)4101032.3±6.3peg4-(芬太尼)2-am10117.8±3.8peg6-(芬太尼)2-am10119.7±1.8α-6-o-peg4-(可待因)2103031.3±4.1α-6-o-peg6-(可待因)2103034.1±3.3α-6-o-peg4-(羟考醇)2101018.8±2.8α-6-o-peg6-(羟考醇)2101020.1±2.1*按文献(cn102159249a)方法制备。实验结果表明,peg化后各阿片类镇痛药物的镇痛活性都有所减弱。整体而言,受试药物的镇痛效果整体上的趋势为随peg单元的增加而减弱。单端和双端的样品镇痛效果较明显,三端及四端的样品的镇痛效果则相对而言较差。17.2甩尾实验实验方法:icr小鼠根据体重随机分组,每组10只动物。尾静脉注射各对照药及受试品,吗啡对照药的剂量为5mg/kg,其它受试品的剂量与扭体实验相同。热痛测试是采用热辐射痛觉测试仪,将热辐射值调为恒定的50单位。检测时,小鼠安静后开始计时,直到小鼠出现甩尾时自动停止计时,记录热痛仪显示的时间,单位以“秒”表示。共检测给药前(基础值)、给药后15分钟、给药后1小时、2小时、6小时及24小时的热痛值,试验结果参加表5。表5实验结果表明,peg化阿片类药物的镇痛强度的峰值相对于原形药物而言,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同时可观察到,peg化药物镇痛时间相对原形药物明显延长,尤其双端的受试品,至药后24小时时,仍具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单端化合物的镇痛时间相较于原形药物也有一定程度的延长,在药后6小时仍具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原形药物在药后两小时还有较明显的药效,但在6小时普遍已观察不到镇痛作用。17.3大鼠自身给药实验实验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大鼠全部行右侧颈静脉长期置管术,术后第6天起进 行每天2小时的自身给药训练,训练程序为固定比率的fr1程序(即大鼠触碰鼻触一次可获得药物注射一次),模型组(给予吗啡、羟考酮及可待因)注射药物为浓度为15mg/ml的溶液(50μl/次,即0.75mg/剂/注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50μl/次)。每个受试品测试三个剂量,即0.75mg/剂/注射,7.5mg/剂/注射及75mg/剂/注射。以实验第11天时大鼠触鼻次数为指标,评价各药物的成瘾风险,试验结果参见表6。表6实验结果证实,peg化后,吗啡和芬太尼两个药物的成瘾风险均明显降低,在所测试的剂量范围内,大鼠的自身给药次数较原形药物明显减少。原形药物自身给药次数远远多于100倍剂量的peg化形式的药物。单端与双端的化合物比较而言,双端peg吗啡的成瘾性降低更为明显,在所测试的剂量范围内,自身给药次数均与生理盐水组相近。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