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0400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
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介入医疗器械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医疗器械技术。其中,支架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表现尤其突出。对于因血管阻塞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血管疾病中,支架被证明是一种比较成功的长期植入血管的介入医疗器械。在手术时,将支架通过输送器输送到血管的阻塞病变部位,然后释放支架,利用支架膨胀将阻塞的血管撑开,使阻塞的血管保持畅通。为提高介入医疗器械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效果和治疗效果,还可以在这些器械体某一局部或全部的表面上涂覆药物和/或聚合物。目前常用的聚合物材料主要有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含氟聚合物、聚乙烯类聚合物或聚苯乙烯类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在应用之初均为工业应用,生物相容性较差。因此现有的介入医疗器械在长期植入人体后,由于生物相容性较差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血栓及术后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入医疗器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介入医疗器械,所述介入医疗器械外表面设置有一层涂层,且所述涂层中的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所述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为磺化的热塑性弹性体。所述磺化的热塑性弹性体为磺化苯乙烯-烯烃共聚物。所述苯乙烯-烯烃共聚物为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所述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重量百分含量为20%~45%。所述最外层涂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10%~30%。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介入医疗器械中,涂层材料为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该磺酸基团的存在,赋予了聚合物与肝素相同的表面特性和适当的亲水性。当该介入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后,在体液环境下,材料表面磺酸基团的存在,不仅使得材料能够形成一薄层分子水平的亲水膜,而且表面带负电荷,与细胞相容性增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实施例1

一种介入医疗器械,所述介入医疗器械外表面设置有一层涂层,且所述涂层中的材料为苯乙烯-烯烃共聚物为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所述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重量百分含量为20%。所述最外层涂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10%。

实施例2

一种介入医疗器械,所述介入医疗器械外表面设置有一层涂层,且所述涂层中的材料为苯乙烯-烯烃共聚物为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所述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重量百分含量为30%。所述最外层涂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20%。

实施例3

一种介入医疗器械,所述介入医疗器械外表面设置有一层涂层,且所述涂层中的材料为苯乙烯-烯烃共聚物为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所述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重量百分含量为45%。所述最外层涂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30%。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医疗器械。一种介入医疗器械,所述介入医疗器械外表面设置有一层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涂层,所述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为磺化的热塑性弹性体。所述磺化的热塑性弹性体为磺化苯乙烯‑烯烃共聚物。所述苯乙烯‑烯烃共聚物为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所述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重量百分含量为20%~45%。所述最外层涂层中的含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磺化率为10%~30%。本发明提供的介入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后,在体液环境下,材料表面磺酸基团的存在,不仅使得材料能够形成一薄层分子水平的亲水膜,而且表面带负电荷,与细胞相容性增强。

技术研发人员:齐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鼎凡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3.07
技术公布日:2017.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