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酸在制备创伤敷料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500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创伤敷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创伤主要是指机械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组织正常机构的破坏并由此引起功能障碍,包括钝挫伤、切割伤、挤压伤以及烧伤等。创伤修复不仅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还涵盖了不同类型细胞、酶和结构蛋白质等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到发育学、细胞生物学、生物材料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造成人体皮肤的各种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90年全球各种创伤致死人数约510万人,预计2020年会增至840万人。据国家卫生部统计,2005年创伤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中均为第5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6.17%。因此,创伤是一类不可忽视的疾病。创伤敷料是能够起到暂时保护伤口、防止污染、促进愈合的医用材料,使用创伤敷料是进行创伤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远古时期,人们曾用植物的叶子、动物皮,甚至沙土、雪等来覆盖人体创伤的表面,起到止血和保护受伤部位的作用,这是最早形式的敷料。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创伤修复包括活血化瘀、偎脓长肉、去腐生肌法等。19世纪出现的化学防腐剂、消毒剂以及20世纪出现的抗生素,可使伤口感染得以有效控制。传统创伤修复的要求不高,主要能立即抑制创面恶化,然后能修复创伤即可。随着时代的进步,患者对创面修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提高创伤面愈合的速度,不留疤痕,还要在愈合过程中减少疼痛感,无不良反应,愈合后不影响容貌等。创伤敷料是能够起到暂时保护伤口、防止污染、促进愈合的材料,使用创伤敷料是进行创伤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传统的敷料如纱布、棉垫等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能够保护创面,但在愈合过程中易产生组织粘连造成二次伤害,无法保持创面湿润环境导致愈合延迟,也无法阻止病原体的侵袭易导致创面感染延缓愈合进程。随着湿性愈合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创伤敷料应能够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写进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颁布的创面医疗用品的行业指南,针对湿性愈合成为开发新型创伤敷料的出发点。理想的敷料能够维持创面一个湿润的环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促进细胞增殖,既能作为阻挡微生物的屏障又能迅速排出创面的渗出物,同时应该无毒,无抗原性,不易产生组织粘连。原位凝胶是指高分子材料以溶液或半固体状态给药后,在给药部位对外界刺激(用药部位的温度、pH值、离子种类和浓度、光照度等变化)发生响应,发生分散状态或构象的可逆转化,形成半固体或固体制剂。其中,以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温度敏感型凝胶的生理相容性最好。温度敏感型凝胶制剂在存储和给药前(室温)以液体或半固体的形式存在,局部给药后因温度升高(体温)而使凝胶溶液凝结,形成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缓释性能的凝胶。由于温度敏感型凝胶具有生产制备较为简单、生理相容性好、给药剂量易于控制和粘附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新型的眼部、鼻部、直肠和注射给药系统。绿原酸在植物中分布广泛,从高等双子叶植物到蕨类植物均有,主要存在于忍冬科忍冬属、菊科蒿属及杜仲科杜仲属植物中,含量较高的植物主要有葵花籽仁、可可豆、咖啡豆、沙棘果及传统中草药,如金银花、杜仲。绿原酸化学名为3-O-咖啡酞奎尼酸,水中的溶解度为4%,易溶于乙醇、丙酮,微溶于乙酸乙酯,难溶于氯仿、乙醚、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是淡黄色的固体。目前发现绿原酸有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等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发现绿原酸能明显增强创伤修复。因此本发明公开了绿原酸在制备创伤敷料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绿原酸,其分子结构特征为:绿原酸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包括某些中药、蔬菜、果实等。通过常规的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就可以得到绿原酸。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后可以得到较纯的绿原酸,可用于药物的进一步加工,如制备成各种剂型的组合物。很多公开的文献已报道了如何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绿原酸,并进行纯化。在市场已经可以购买到纯度较高的绿原酸原料。本发明中创伤敷料是绿原酸与敷料的组合物。敷料没有限制,可选自市场销售的敷料产品,也可选自文献报道的敷料产品,优选自原位凝胶敷料、膜敷料、海绵敷料,更优选的是原位凝胶敷料。因此,本发明中绿原酸与敷料的组合物选自绿原酸和市场销售敷料或文献报道敷料的组合物、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绿原酸和海绵敷料的组合物,优选自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绿原酸和海绵敷料的组合物,更优选的是自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当本发明中的创伤敷料是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时,绿原酸可溶解或混悬在原位凝胶敷料中。原位凝胶敷料的材料选自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材料、pH敏感型原位凝胶材料、离子强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就是说,这些原位凝胶敷料在本发明中的创伤敷料中可以单用,也可以合用,优选的是将上述三种原位凝胶材料,包括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材料、pH敏感型原位凝胶材料、离子强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材料,其中的两种材料分别组合应用,或三种材料同时组合应用。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材料指的是在某一温度的之上或之下时,呈易流动溶液或分散液,当材料温度达到此温度之下或之上后,呈难流动的凝胶态。pH敏感型原位凝胶材料指的是在某一pH(或酸度)值的之上或之下时,呈易流动溶液或分散液,当材料pH达到此pH值之下或之上后,呈难流动的凝胶态。离子强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材料指的是材料的性质与环境中离子强度有关,离子强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材料在溶液中的粘度,即形成凝胶的程度。离子一般为Na+、K+、Ca2+、Zn2+。本发明中的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材料选自泊洛沙姆407(Poloxamer407,P407)、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壳聚糖衍生物、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乙羟基乙基纤维素、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优选自泊洛沙姆407、甲基纤维素、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更优选自泊洛沙姆407、甲基纤维素。本发明中的pH敏感型原位凝胶材料选自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卡波姆、壳聚糖,优选自醋酸纤维素酞酸酯、卡波姆。本发明中的离子强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材料选自海藻酸盐、结冷胶。当本发明中的创伤敷料是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时,绿原酸可均匀分散在膜敷料中。本发明中的膜敷料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容纳绿原酸并能附着在创面上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优选自透明、半透明的材料,在使用后有利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膜敷料的材料选自壳聚糖、明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干酪素、聚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纤维素、玉米朊、卡波姆、虫胶、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刺梧桐胶、泊洛沙姆、季戊四醇邻苯二甲酸酯、氢化松香酯、海藻酸、海藻酸丙二醇酯、海藻酸钠、海藻酸钙、海藻酸钾、海藻酸铵、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羟丙基纤维素、黄原胶、琼脂、硝酸纤维素、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羧丁醛、聚乙烯羧丁醛二乙胺醋酸酯、聚丙烯、聚异丁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聚维酮、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聚醋酸乙烯邻苯二甲酸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糊精、醋酸纤维素、一醋酸纤维素、二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二丁胺基羟丙基醋酸纤维素醚,优选自壳聚糖、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卡波姆、泊洛沙姆、海藻酸钠、海藻酸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更优选自壳聚糖、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最优选自壳聚糖、海藻酸钙。当本发明中的创伤敷料是绿原酸和海绵敷料的组合物时,绿原酸可均匀分散在海绵敷料中。本发明中的海绵敷料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容纳绿原酸并能附着在创面上就可以。海绵敷料的材料选自海藻酸钠、壳聚糖、明胶、胶原蛋白,优选自海藻酸钠、壳聚糖。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可参考相关文献和专业技术。一般地,将原位凝胶敷料的材料置于适量水或水溶液中,充分溶胀,然后加入绿原酸,充分分散或溶解,分装即可。根据需要,原位凝胶敷料中可加入抗氧化剂、保湿剂、促渗透剂。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可参考相关文献和专业技术。一般地,将膜敷料的材料置于适量溶剂中,充分溶胀。溶剂选自水、水溶液、乙醇、异丙醇、丙酮。在上述材料溶胀溶液中加入绿原酸,铺至涂有油性基质的平台上,自然晾干后,按剂量切割成片备用。油性基质选自石蜡、白蜡、蜂蜡、凡士林、矿物油。平台选自玻璃板、金属板、塑料板。根据需要,膜敷料中可加入抗氧化剂、保湿剂、促渗透剂、增塑剂。特别是增塑剂,可增强多功能膜的柔韧性,不易断裂、破损。绿原酸和海绵敷料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可参考相关文献和专业技术。一般地,将海绵敷料的材料置于适量溶剂中,充分溶胀。溶剂选自水、水溶液、乙醇、异丙醇、丙酮。在上述材料溶胀溶液中加入绿原酸,转至模具中冷冻干燥,包装备用。根据需要,海绵敷料可加入抗氧化剂、保湿剂、促渗透剂、增塑剂。特别是增塑剂,可增强海绵的柔韧性,不易断裂、破损。附图说明图1.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室温流动状态图2.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在37℃的凝胶状态图3.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外观照片图4.绿原酸和海绵敷料的组合物外观照片图5.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促伤口愈合实验.给药组和空白敷料组,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双侧成对t检验,在第2、4、6、8、10天,伤口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6.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抑菌试验照片.A.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B.邦尔康抑菌霜。图7.绿原酸和海绵敷料的组合物治疗烫伤的外观照片图8.绿原酸和海绵敷料的组合物治疗烧伤的病理照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绿原酸和纱布的组合物取2g绿原酸溶于20mL乙醇中,置于瓷盘中,放入10块20×30cm2的双层医用纱布浸泡,取出后悬挂晾干,得到绿原酸和纱布的组合物。实施例2.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取适量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0.1g结冷胶加水50mL使其充分溶胀成均匀溶液(A液);称取0.5g壳聚糖溶于25mL2%醋酸中;取2g绿原酸溶于5mL乙醇,加入上述壳聚糖溶液中(B液);将A液和B液混匀,最后加蒸馏水至100mL,得到的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室温下呈流动状态(图1),在37℃放置10min即成凝胶状态(图2)。实施例3.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将2g绿原酸溶于100mL含2%壳聚糖的2%醋酸溶液中,再加入2mL聚乙二醇400和10mL20mg/mLHPMCK4M溶液,倒入模具中自然干燥,得到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外观平整,柔韧性好,不易断裂(图3)。实施例4.绿原酸和海绵敷料的组合物将40mL2%海藻酸钠缓缓加至搅拌中的40mL2%壳聚糖混合均匀,加入10mL三乙酸甘油酯作为增塑剂,加入含1g绿原酸的5mL乙醇溶液,搅拌均匀,分装于模具中冻干,得到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疏松多孔,可吸收大量血液(图4)。实验例1.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促创面愈合试验试验药品:由实施例2制备的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将大鼠背部皮肤用剪刀剪出1.5cm左右直径的近圆形创面,测量每只大鼠创口面积,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空白敷料组和给药组。空白对照组不经过任何处理,以纱布覆盖。空白敷料组在创口敷以空白敷料,待溶液变成凝胶后,敷以纱布固定。空白敷料按照实施例1制备,但不加绿原酸。给药组在创口敷以绿原酸和原位凝胶敷料的组合物,待溶液变成凝胶后,敷以纱布固定。在给药后4、10、14、21、35天测量未愈合创口面积,计算出愈合面积。以大鼠创面愈合率(未愈合面积/大鼠开始创口面积)对时间作图,得到大鼠创面愈合曲线(图5)。结果表明给药组整体愈合趋势优于空白敷料组和空白组。实验例2.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体外抑菌试验试验药品:由实施例3制备的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金葡萄球菌液培养:取5ml培养基至灭菌试管中,吸取10μL菌液加至试管中,37℃、200rpm摇床中培养过夜。培养金葡萄糖球菌用营养琼脂的配制:4g牛肉膏加水1000ml,微温溶解,配成肉浸液;10g蛋白胨与5g氯化钠加入肉浸液内,调pH至7.5,煮沸,加入17.5g琼脂,加热溶解;120℃高压灭菌琼脂液、培养皿20min。超净台里分装灭菌的琼脂液,放冷后,密封倒置放入4℃冰箱保存。抑菌试验:取0.1mL金葡萄糖球菌液滴加到平板中,用无菌三角棒涂布均匀,盖上皿盖,干燥5min,无菌镊子将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贴于含菌琼脂表面正中,倒置放于37℃恒温CO2培养箱,培养24h,拿出后测量抑菌圈大小。结果表明绿原酸和膜敷料的组合物的体外抑菌(4.2cm)效果优于已上市邦尔康抑菌霜(3.7cm)(图6)。实验例3.绿原酸和海绵敷料的组合物用于烧伤大鼠创面愈合实验试验药品:由实施例4制备的绿原酸和海绵敷料的组合物。大鼠背部皮肤去毛,水浴90℃在背部制造约1.5cm左右直径的近圆形烧伤创面。测量每只大鼠创口面积,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给药组。第2天当出现较多渗出液时,给药组敷以绿原酸和海绵敷料的组合物,并用纱布固定。结果表明空白组大鼠由于未能度过急性感染期死亡,在5天内全部死亡,而给药组大鼠在度过急性感染期后,创面逐渐恢复,在8天内基本恢复正常(图7),病理切片也显示上皮细胞增殖和正常皮肤复原(图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