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3293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溃疡,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等,胃炎,包括糜烂性胃炎等,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上述疾病的发明原因及发病机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并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溃疡,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并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需要长期使用药物,给病患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雷贝拉唑等西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等疾病,其早期疗效尚可,但存在Hp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高等缺点。中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等疾病,见效慢,治疗周期往往偏长。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解决本领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亟需开发一种能够降低Hp再感染率和/或复发率的新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治疗和/或预防溃疡和/或胃炎等作用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党参580份~620份干姜140份~620份黄芩180份~220份黄连100份~140份木香160份~200份砂仁50份~70份甘草180份~220份。建议提供各原料的比例范围,实施中为党参600g、干姜160g、黄芩200g、黄连120g、木香180g、砂仁60g、甘草200g。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党参600份干姜160份黄芩200份黄连120份木香180份砂仁60份甘草200份。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组合物是以党参、干姜、黄芩、黄连、木香、砂仁、甘草的原生药粉或其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得到的制剂。进一步的,所述辅料选自糊精、淀粉、白砂糖。进一步的,所述辅料的用量为糊精:280份~320份、淀粉:130份~170份、白砂糖:230份~270份;优选的,所述辅料的用量为70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称取各重量配比的原料;b、打粉或加入溶剂提取,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进一步的,步骤b中,所述溶剂为水。进一步的,步骤b中,具体的步骤和条件为:原料加水煎煮,收集挥发油,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5,静置12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的清膏,加入辅料作为母核,沸腾制粒,整粒,均匀喷入上述挥发油,密闭24小时,分装,即得。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溃疡和/或胃炎的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的,所述溃疡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述胃炎为糜烂性胃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各原料相辅相成,不仅可以有效、快速的治疗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还降低了Hp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具有起效快、复发率低、安全性好等优点;同时,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安全环保,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产业上的应用。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原料、设备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原料与辅料配比:党参600g、干姜160g、黄芩200g、黄连120g、木香180g、砂仁60g、甘草200g、糊精700g。以上七味,加7倍量水浸泡0.5小时,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另置;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5(80℃),静置12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80℃)的清膏,以700g糊精作母核沸腾制粒,整粒,均匀喷入上述挥发油,密闭24小时,分装,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褐色颗粒;气香,味辛、微苦。检查:粒度,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七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过15%(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IB)。其它: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C)。功能与主治:健脾温中,清热和胃。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以下试验例。试验例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和南部县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的Hp阳性DU(duodenalbulbarulcer,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2例失访。治疗组实际完成57例,其中男42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5±4.2)岁;病程平均(1.5±0.2)年;溃疡直径平均(10.8±4.1)mm。对照组实际完成58例,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19~65)岁,平均(34.2±4.5)岁;病程平均(1.4±0.4)年;溃疡直径平均(11.2±3.8)m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溃疡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病例纳入标准入选标准: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内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活动期溃疡,溃疡数目小于或等于2个,每个溃疡直径2~20mm;治疗前在患者胃窦和胃体各取一块黏膜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时进行14C-尿素呼吸试验,2项均阳性定为Hp感染;年龄18~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胃镜或钡餐检查证实反流性食管炎;既往上消化道手术史(修补术除外);并发出血或梗阻等;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罹患恶性肿瘤和胃泌素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有相关药物过敏史;近2周用过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抗菌药物或铋剂。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口服雷贝拉唑10mg/次,阿莫西林1000mg/次,克拉霉素500mg/次,均2次/d,共7d,之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mg/次,1次/d,连服3周;同时口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0g,3次/d,连服4周。对照组给予口服雷贝拉唑10mg/次,阿莫西林1000mg/次,克拉霉素500mg/次,均2次/d,共7d,之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mg/次,1次/d,连服3周。雷贝拉唑于清晨和(或)睡前空腹服用,抗菌药物于餐后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餐前半小时或餐后1h。4、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如上腹痛、嗳气、腹胀、反酸等缓解情况;(2)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和检测Hp,统计两组Hp根除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吸试验均阴性定为Hp根除)及活动期溃疡愈合率;(3)对溃疡愈合者,自治疗结束后半年、1年进行随访,复查胃镜及检测Hp,统计溃疡复发率和Hp再感染率;(4)肝、肾功能,血、尿、粪常规检查,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5、疗效判定标准(1)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症状较轻;2分:症状明显,部分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3分: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需要服药。(2)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总积分减少大于75%;有效:症状总积分减少50%~75%;无效:症状总积分减少小于50%。(3)胃镜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溃疡及周围炎症消失或内镜下为S2期;显效:溃疡消失,仍有炎症,内镜下为S1期;有效: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内镜下为H期;无效:溃疡面积缩小不足50%,内镜下为H或A期。愈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4)安全性评估记录不良事件并参考GCP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评定为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无法判定,不良反应指前3类不良事件。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比较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100%(57/57)和96.55%(5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症状完全缓解天数(3.5±1.2)d少于对照组(8.1±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治疗结束4周后Hp根除率及活动期溃疡愈合率治疗结束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6.49%(55/57)和91.38%(53/58);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8.25%(56/57)和93.1%(5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随访半年、1年时溃疡复发和Hp再感染随访半年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6例失访;随访1年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和8例失访。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半年溃疡复发率分别为3.7%和15.38%,随访1年分别为7.84%和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Hp再感染率分别为5.56%和17.31%,随访1年分别为11.76%和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见表1。表1、两组患者随访时溃疡复发率和Hp再感染率比较[n(%)]#:P<0.05,与对照组比较。D、安全指标结果两组用药均是安全的,安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各原料相辅相成,不仅可以有效、快速的治疗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还降低了Hp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具有起效快、复发率低、安全性好等优点;同时,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安全环保,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产业上的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