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066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变应性血管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组织病理有白细胞核破碎的血管炎表现,有皮肤损伤,也有多个内脏损伤,本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皮损,数周可愈,严重者可有多脏器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皮肤型变应性血管炎,好发于青年女性,通常急性起病,常累及足踝或小腿,表现为可触及的紫癜、红斑、丘疹、水疱、荨麻疹、脓疱等,皮疹大小不等,部分患者自觉疼痛、灼热或瘙痒,皮疹可于数周或数月内缓解,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病情慢性化,预后遗留色素沉着斑。患者可伴有发热、体重下降、关节痛、肌肉疼痛等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胃肠道受累,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可有泌尿系受累,发生肾小球肾炎;系统型变应性血管炎,多脏器受累,病情较重。由于脏器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后静脉受累,因此弥漫性渗出和出血灶多在脏器之内,脏器受累表现多为急性发病,通常有头痛、不规则发热、不适、乏力、关节及肌肉疼痛等症状,且病程不一,轻重不同,若是一次接触抗原,约3~4周愈,若反复多次接触抗原,病情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数月或数年。

目前,治疗变应性血管炎多以中药和西药治疗为主,西药治疗均存在着较大的毒副作用,不宜长久服用,且这些药多为症状性的治疗,面对病程进展无较大作用;而中药治疗,较为传统,但起效慢,不适合长期用药,因此,研究一种能够快速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药物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对治疗变应性血管炎具有独特疗效,且疗效显著,见效较快,成本较低,治愈后不复发,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解毒消肿、舒缓血管、清热利湿之功效,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奇效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牡蒿和蚤休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2)将万丈深和岩笋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3)将百舌鸟、朝天罐、瓦韦、白马骨、椿根皮、白绿叶、大蓟、蜂乳、倒扣草、川断和观音苋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4)将地锦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汁液、稠膏以及细粉制成片剂,即得所述的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药物。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牡蒿:味苦、微甘,性寒。清热,凉血,解暑。用于感冒发热,中暑,疟疾,肺结核潮热,高血压病;外用治创伤出血,疔疖肿毒。《陆川本草》载:“驱风发散,解表退热。治感冒身热头痛。”

万丈深:味苦、微甘,性平。健脾消积,清热解毒,下乳。用于小儿疳积,乳汁不足,支气管炎,肺炎,肝炎,白带,肠风下血,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疮疖痈肿。《云南中草药选》载:“润肺止咳,清热解毒,消食理气,催乳。治支气管炎,肺炎,痈疽,小儿疳积,乳汁不足,结膜炎。”

蚤休:味苦、辛,性寒;归肝经。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熄风定惊。治痈肿,疔疮,瘰疬,喉痹,慢性气管炎,小儿惊风抽搐,蛇虫咬伤。《本经》载:“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

百舌鸟:味甘、咸,性平;归胃经。补气益血,杀虫止痛。主血虚头晕,小儿语迟,虫积胃痛。《四川中药志》载:“治黑头晕。”

朝天罐:味甘、涩,性平。清热利湿,止咳,调经。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吐血,月经不调,补虚益肾,收敛止血。治痨伤咳嗽吐血,下肢酸软,筋骨拘挛,小便失禁,白浊白带。

瓦韦:味苦,性寒;归肺,小肠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止咳。用于尿路感染,肾炎,痢疾,肝炎,眼结膜炎,口腔炎,咽炎,肺热咳嗽,百日咳,咯血,血尿,发背痈疮。《浙江民间草药》载:“止咳嗽吐血。”

白马骨:味苦、辛,性凉;归肝、脾经。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治感冒,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咳嗽,喉痛,角膜炎,肠炎,痢疾,腰腿疼痛,咳血,尿血,妇女闭经,白带,小儿疳积,惊风,风火牙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贵州民间药物》载:“清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

椿根皮:味苦、涩,性寒;归胃、大肠、心、肝、脾、肺经。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主治泄泻,痢疾,便血,崩漏,痔疮出血,带下,蛔虫症,疮癣。《现代实用中药》载:“内服治妇人子宫出血及产后出血、子宫炎、肠炎、赤痢、肠出血、膀胱及尿道炎症、淋病等,有消炎、制泌、止血之功;又治神经痛及肝脏、脾脏等之疾患。”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椿根皮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含的臭椿酮和苦木素有抗肿瘤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便血、溃疡、蛔虫病及子宫颈癌。

地锦:味辛、微涩,性温;归肝经。祛风止痛,活血通络。主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偏正头痛,产后血瘀,腹生结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溃疡不敛。《本草拾遗》载:“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亦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多种体外抑菌试验方法证明本品鲜汁、水煎剂、水煎醇提物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施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白绿叶:味甘、酸、淡,性平;归肺、肾、膀胱经。利尿排石,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肾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岩笋:味甘,性平;归肺、胃、肾经。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治肺炎,气管,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骨折,跌打劳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载:“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结核,肺炎,气管、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大蓟:味甘、苦,性凉,无毒;归心、肝经。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滇南本草》载:“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治小儿尿血,妇人红崩下血,生补诸经之血,消疮毒,散瘰疬结核,疮痈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脓。”实验研究证明,大蓟有较显著和持久的降血压作用功用大、小蓟均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以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适用于急性热病炎症性出血,黄疽,肝炎,热淋、尿血等。

蜂乳:味甘、酸,性平;归肝、脾经。滋补强壮。用于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心血管机能不全,慢性肝炎,溃疡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倒扣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肺膀胱经。活血化瘀,清热解表。治感冒发热,痢疾,疟疾,喉痛,脚气,淋病。水肿,跌打损伤。《广西中药志》载:“利小便,清血,消毒。治红白痢疾,喉疾,跌打损伤,壮筋骨,散血,止痛,理脚气。”

川断: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有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止崩漏的功效。用于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扑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滇南本草》载:“补肝,强筋骨,定经络,止经中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胎,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

观音苋:味辛、甘,性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咳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痢疾,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溃疡久不收敛。《福建中草药》载:“生血止血,清热消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药物对治疗变应性血管炎具有独特疗效,且疗效显著,见效较快,成本较低,治愈后不复发,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2、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解毒消肿、舒缓血管、清热利湿之功效,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奇效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一种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牡蒿和蚤休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2)将万丈深和岩笋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3)将百舌鸟、朝天罐、瓦韦、白马骨、椿根皮、白绿叶、大蓟、蜂乳、倒扣草、川断和观音苋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4)将地锦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汁液、稠膏以及细粉制成片剂,即得所述的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药物。

用法用量:口服即可,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2片(每片0.5g),饭后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药物,选择确诊的变应性血管炎患者108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54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7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5.5岁,平均病程2个月;对照组54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7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5.5岁,平均病程2个月。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即可,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2片(每片0.5g),饭后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每天100~300mg,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疗程视病情而定。

3、疗效判定:

(1)治愈:头痛、不规则发热、不适、乏力、关节及肌肉疼痛等症状全部消失,试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显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试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3)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减轻,试验室检查有所好转。

(4)无效:通过治疗后上述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4、结果: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陆某,女,41岁,江苏扬州人。患者患变应性血管炎,使用过几种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后来我院院就诊,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2、崔某,女,50岁,吉林通化人。患者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诊断患变应性血管炎,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痊愈。

3、金某,男,48岁,上海长宁区人。患者患变应性血管炎,去过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就诊,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4、孔某,女,56岁,安徽亳州人。患者皮肤损伤,去医院就诊,诊断为变应性血管炎,医生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5、郝某,男,49岁,河北秦皇岛人。患者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检查患变应性血管炎,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来我院就诊,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好转,服用3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半年后复查未见复发

6、白某,男,62岁,浙江金华人。患者患变应性血管炎,曾使用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