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特别涉及胡椒碱作为免疫调节药物,在制备调节免疫细胞AMPK免疫代谢通路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AMPK是调控能量代谢的枢纽分子,不仅调控免疫代谢(immunometabolism),也调控细胞的生存,影响一系列细胞代谢活动。如AMPK通过磷酸化激活脂代谢关键激酶ACC,抑制脂类合成;AMPK还可通过对Raptor(mTORC1复合体的组成蛋白)或TSC2(mTORC1抑制因子)的磷酸化,抑制mTORC1的活性,从而限制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增殖。
微生物感染、高脂肪饮食等能改变固有免疫细胞的能量代谢,反过来又影响固有免疫细胞的功能。体外研究表明,细菌脂多糖(LPS)、游离脂肪酸、高脂诱导肥胖等炎症刺激可激活炎症小体通路,并抑制巨噬细胞内AMPK的活性,细胞能量代谢从氧化磷酸化向糖酵解途径转变,上调胞内HIF-1α的水平,产生类似肿瘤细胞的Warburg效应,并持续释放炎症介质;同时改变细胞脂代谢通路,导致巨噬细胞脂类沉积,转化为泡沫细胞或脂肪巨噬细胞,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肥胖风险。推而广之,AMPK可能通过对免疫代谢的调控,在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尽管上述炎症刺激可抑制细胞AMPK活性,上调胞内HIF-1α的水平,从而有利于细胞生存。但与正常细胞相比,这些激活的巨噬细胞失去了免疫上的可塑性,在细菌和坏死细胞释放的ATP等第二信号的刺激下,反而强烈上调AMPK信号,同时细胞发生焦亡。因此,免疫细胞能量代谢通路的改变,尤其是AMPK信号通路的改变,在败血症时发生的细胞焦亡和脏器损伤(因而产生免疫抑制)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由此可见,利用药物调节AMPK能量代谢通路,从而修正细胞免疫代谢途径,对于预防和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防止患者产生免疫抑制,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胡椒作为中药,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汉唐时期。胡椒入胃大肠经,温中散寒,下气消痰。可用于治疗胃肠不适和癫痫。胡椒碱在治疗结肠炎方面的用途,可见公开专利文件(申请公布号CN103690537A)。胡椒碱(Piperine)是胡椒的主要活性成分,化学名为(E,E)-1-[5-(1,3-苯并二氧戊环-5-基)-1-氧代-2,4-戊二烯基]-哌啶(分子式为C17H19NO3,分子量为285.34),可溶于乙醇、二甲基亚砜(DMSO)等有机溶剂中。其化学结构如下:
胡椒碱作为AMPK信号通路调节药物的应用,目前尚未见诸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胡椒碱在制备调节免疫细胞AMPK免疫代谢通路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胡椒碱在制备调节免疫细胞AMPK免疫代谢通路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调节免疫细胞AMPK免疫代谢通路药物以胡椒碱为活性成分。
所述的调节免疫细胞AMPK免疫代谢通路药物包括可接受的辅料。
所述的辅料优选为缓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吸附载体、表面活性剂或润滑剂。
所述的调节免疫细胞AMPK免疫代谢通路药物还包括其他起配伍协同作用的有效成分。
所述的调节免疫细胞AMPK免疫代谢通路药物可以为各种剂型,如片剂、颗粒剂、胶囊、滴丸、缓释剂、口服液、注射剂等。
本发明的机理为:
本发明公开了胡椒碱在制备调节免疫细胞AMPK免疫代谢通路药物中的应用,即免疫细胞在细菌脂多糖(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等炎症刺激下,细胞AMPK代谢信号通路发生改变,在ATP等第二信号刺激下,AMPK代谢信号平衡被打破,其活性(磷酸化AMPK的水平)急剧上调,而经胡椒碱预处理的细胞,上述AMPK活性受到抑制,细胞因而免于焦亡性死亡。因此,胡椒碱具有调节免疫代谢和免疫细胞功能的活性。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胡椒碱具有明确的AMPK免疫代谢通路调节活性,对于修复细胞免疫代谢,防止其功能耗竭具有重要意义;胡椒碱显著抑制细菌感染(LPS+ATP)上调的AMPK活性,可用于调节因细菌感染等受到抑制的免疫细胞的功能。胡椒碱的上述新的活性与用途,尚未见公开文献报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细胞分别经胡椒碱预处理、LPS激活和ATP处理后细胞蛋白的免疫印迹图;PIP表示胡椒碱(piperine)。
图2为对实施例1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细胞分别经胡椒碱预处理、LPS激活和ATP处理后细胞蛋白的免疫印迹图中p-AMPK免疫印迹条带的灰度分析直方图;PIP表示胡椒碱(piperine);***,P<0.001。
图3为实施例2二甲双胍(metformin)拮抗胡椒碱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中“LPS+ATP”激活AMPK的抑制作用的免疫印迹图;PIP表示胡椒碱(piperine)。
图4为对实施例2二甲双胍(metformin)拮抗胡椒碱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中“LPS+ATP”激活AMPK的抑制作用的免疫印迹图中p-AMPK免疫印迹条带的灰度分析直方图;PIP表示胡椒碱(piperine);*,P<0.05。
图5为实施例3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分别经胡椒碱预处理、LPS激活和ATP处理后提取其蛋白的免疫印迹图;PIP表示胡椒碱(piperine)。
图6为对实施例3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分别经胡椒碱预处 理、LPS激活和ATP处理后提取其蛋白的免疫印迹图中p-AMPK免疫印迹条带的灰度分析直方图。示意胡椒碱可抑制LPS+ATP激活的AMPK活性;PIP表示胡椒碱(piperine);***,P<0.0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中所用到的材料:
胡椒碱(纯度>98%)购自广东省药品检验所;脂多糖(LPS)(产品名称Lipopolysaccharides from Escherichia coli 0111:B4,目录号:L4391)、ATP(目录号:A6419)、二甲基亚砜(DMSO)(目录号:D8418)、Tween-80(目录号:P8074)均购自Sigma-Aldrich公司;二甲双胍(Metformin,LKB1-AMPK激活剂)购自碧云天(Beyotime)公司(目录号:S1741)。抗p-AMPK(目录号:#2535)、抗AMPK(目录号:#5831)、抗β-tubulin(目录号:#2118)等抗体以及2×十二烷基硫酸钠上样缓冲液(2×SDS-loading buffer)购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ies(CST)公司;小鼠巨噬细胞J774A.1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L929细胞系购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细胞库。细胞培养基DMEM、胎牛血清(FBS)等细胞培养用物质均为Thermo/Gibco公司产品。
溶液配制方法:
DMEM完全培养基:DMEM培养基中添加下列成分:10%(v/v)胎牛血清(FBS),100U/mL青霉素(终浓度)、100μg/mL链霉素(终浓度)。
LPS溶于PBS。
胡椒碱溶于DMSO中,储存于-20℃保存,细胞培养实验时,胡椒碱进一步用DMEM完全培养基稀释至所需浓度。
实施例1
(1)细胞培养和处理
小鼠巨噬细胞J774A.1培养于DMEM完全培养基中。待细胞长至对数生 长期,种于6孔板中,细胞密度为2.5×105/孔(2mL培养基),培养24小时。先经不同浓度的胡椒碱(20,40,80μmol/L)预处理4小时,再加入50μg/ml LPS20μl,使其终浓度为500ng/ml,处理4小时激活细胞。用含0.1%FBS的DMEM培养基洗涤后,细胞培养液换成含0.1%FBS和4mmol/L ATP的DMEM培养基(1.2mL)处理1小时。
(2)AMPK活性的检测方法:
细胞经上述处理后,用2×十二烷基硫酸钠上样缓冲液(2×SDS-loading buffer)裂解细胞,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中AMPK总蛋白水平(用AMPK抗体检测)和磷酸化的AMPK蛋白水平(用p-AMPK抗体检测)。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蛋白水平时,各样品之间上样量一致,由于β-tubulin为看家基因,在细胞内表达恒定,因此以β-tubulin作为内参,其表达水平用β-tubulin抗体检测。
(3)实验结果
由于AMPK被磷酸化后,具有相应的蛋白激酶活性,因此磷酸化AMPK(p-AMPK)的水平,代表着AMPK的蛋白激酶活性。图1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细胞经上述处理后得到的免疫印迹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细胞经LPS+ATP处理,磷酸化AMPK,即p-AMPK免疫印迹条带显著上调,说明细胞经LPS+ATP处理显著上调AMPK的活性,而“胡椒碱+LPS+ATP”组的p-AMPK免疫印迹条带与“LPS+ATP”组相比显著减弱,说明当细胞经加入不同浓度(20μmol/L、40μmol/L、80μmol/L)的胡椒碱溶液预处理后,可显著抑制上述由“LPS+ATP”激活的AMPK活性。
图2为对图1中p-AMPK免疫印迹条带的灰度分析直方图。表明胡椒碱可抑制LPS+ATP激活的AMPK活性;***表示P<0.001。
实施例2
(1)细胞培养和药物处理: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细胞培养方法同“实施例1”。待细胞长至对数生长期,用DMEM完全培养基种于6孔板中,密度细胞密度为2.5×105/孔 (2mL培养基),先经含80μmol/L胡椒碱的DMEM完全培养基预处理4小时,补加50μg/ml LPS 20μl,使其终浓度为500ng/ml,处理4小时激活细胞。然后,用含0.1%FBS的DMEM培养基洗涤后,细胞培养液换成含0.1%FBS和1mmol/L二甲双胍(Metformin,AMPK激活剂)的DMEM培养基(1.2ml),处理1小时。然后补加48μl浓度为100mmol/L的ATP溶液,使其终浓度4mmol/L,ATP处理1小时。
(2)AMPK活性的检测方法:
同“实施例1”。
(3)实验结果
图3为二甲双胍拮抗胡椒碱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细胞中“LPS+ATP”激活AMPK的抑制作用的免疫印迹图;图4是对图3中p-AMPK免疫印迹条带的灰度分析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细胞经“LPS+ATP”处理可激活AMPK(图中第二泳道p-AMPK水平急剧上调),但先经胡椒碱预处理再经“LPS+ATP”处理的细胞中,其胞内p-AMPK水平(图中第三泳道)被显著抑制(与单独“LPS+ATP”处理组的p-AMPK免疫印迹条带相比);然而,在加入ATP之前经二甲双胍处理的细胞中,其p-AMPK的水平(图中第四泳道)再次上调(与“胡椒碱预处理+LPS+ATP”组相比)。该结果显示AMPK激活剂二甲双胍可拮抗胡椒碱对“LPS+ATP”诱导的p-AMPK的下调作用。
实施例3
(1)细胞培养及处理
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库。细胞培养方法参照Monack实验室的操作程序(Stanford),将1×108个细胞培养于底面积为500cm2的三层培养瓶中,培养基为DMEM完全培养基,200mL,培养一周。
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的培养方法:C57BL/6小鼠,6-8周,雌性,购自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经颈椎脱臼处死后,取其大腿骨,用注射器将骨髓细胞用DMEM培养基冲出,300×g离心。得到的细胞用BM-Mac 培养基(80%DMEM完全培养基+20%L929细胞培养上清),培养于细菌培养皿(密度为5×106/皿,培养基体积为8-10mL)。培养3天,添加10mL新的BM-Mac培养基;培养第5天,替换为上述新鲜BM-Mac培养基。培养第7天,收集细胞,培养于含10%FBS和含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的DMEM(完全培养基)的6孔板中,细胞密度为2.3×106/孔(2mL培养基),培养24小时。然后换成含不同浓度胡椒碱(40、80、160μmol/L)的DMEM完全培养基预处理4小时,再补加50μg/ml LPS 20μl,使其终浓度为500ng/ml,处理4小时激活细胞。最后,用含0.1%FBS的DMEM培养基洗涤后,细胞培养液换成含0.1%FBS和4mmol/L ATP的DMEM培养基(1.2mL)处理1小时。
(2)AMPK活性的检测方法:
同“实施例1”。
(3)实验结果
图5为本实施例BMDM细胞分别经胡椒碱预处理、LPS激活和ATP处理后细胞蛋白的免疫印迹图;从图5可以看出,BMDM细胞经“LPS+ATP”处理,显著上调AMPK的活性(图中p-AMPK免疫印迹条带水平显著上调),当细胞经不同浓度(40μmol/L、80μmol/L、160μmol/L)的胡椒碱溶液预处理后,上述由“LPS+ATP”激活的AMPK活性被显著抑制,表现为“胡椒碱+LPS+ATP”组的p-AMPK免疫印迹条带显著弱于“LPS+ATP”组。
图6为对附图5中p-AMPK免疫印迹条带的灰度分析直方图。图6表明胡椒碱可抑制LPS+ATP激活的AMPK活性;***表示P<0.001。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胡椒碱可调节因细菌感染、炎症小体激活引起的免疫代谢信号通路,显著下调LPS+ATP处理而急剧上调的AMPK活性(后者导致细胞焦亡性死亡)。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