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9775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药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人们生活中很容易遇到的一种意外伤害,沸水、滚粥、热油、热蒸气等的烧烫等都很容易发生,烧烫伤有轻重,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烧烫伤一般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Ⅰ度烧烫伤,皮肤发红、不起水疱,表面干燥,如海边日光浴的皮肤损伤即为I度烫伤。浅Ⅱ度烧烫伤是日常最多见的,其损害深度达表皮的基底细胞层和真皮的浅层,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物积聚于其中形成表皮下水包,创面红肿、起水疱、表皮脱落,疼痛剧烈;深Ⅱ度烧烫伤,伤及表皮、真皮浅层和部分皮肤附属机构,受累处原有组织机构消失,发生凝固坏死,坏死组织覆盖了伤面,由于坏死组织较厚成痂皮,皮肤表皮易撕脱,基底红白相间、痛觉迟钝,愈合留有瘢痕;如果创面感染化脓,会成为Ⅲ度烧烫伤,Ⅲ度烧烫伤皮肤全层及其附属结构完全坏死,有的甚至伤及皮下脂肪、肌肉和骨骼,这样就损伤了细胞和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局部呈黄灰色,干燥甚至形成结痂,面积小者需要坏死组织脱落或手术清除后慢慢生长形成瘢痕,面积较大者需要植皮手术。

目前,市场上烧烫伤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京万红“和“美宝湿润烧伤膏”及其它一般治疗烧伤的药物等,主要用于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用于轻度水、火烫伤,疮疡肿痛,创面溃烂。但是如美宝湿润烧伤膏为兴奋剂类处方药,有芝麻过敏者需慎用,导致产品有局限性。另外,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主要用于轻度烧烫伤,对大面积及深度烧烫伤效果较差,对于治疗重度烧烫伤仍主要依靠外科植皮技术,此种方法为暴露疗法,且每次换药前需清洗创面,清洗则需暴露创面,暴露创面涉及消毒和无菌,对治疗环境要求高,护理难度大,造成病人转运活动受限。而且,反复清洗创面,会给病人增加疼痛,对创面肉芽组织造成损伤创面加深,造成创面保护层破坏,增加感染机会;甚至导致肉芽组织畸形增长或退缩,进而影响创面愈合和后期遗留色素痕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烧伤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30-80份、黄连30-80份、地榆30-80份、大黄30-80份、钩藤30-80份、当归30-80份、穿山甲30-80份、乳香30-80份、没药30-80份、胡麻油2000-6000份、蜂蜡400-1200份。

优选地,所述烧伤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35-55份、黄连35-55份、地榆35-55份、大黄35-55份、钩藤35-55份、当归35-55份、穿山甲35-55份、乳香35-55份、没药35-55份、胡麻油2000-4000份、蜂蜡400-800份。

进一步地,所述烧伤膏:胡麻油与蜂蜡的重量比为1000:200。

进一步地,所述烧伤膏: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柏30-80份和白芷30-80份。

进一步地,所述烧伤膏: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孩儿茶30-80份和血竭30-80份。

进一步地,所述烧伤膏: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柏35-55份和白芷35-55份。

进一步地,所述烧伤膏: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孩儿茶35-55份和血竭35-5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烧伤膏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混合加热,然后过滤药液冷却成膏。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加热为分批加料并分批加热。

进一步地,采用60目不锈钢网过滤药液。

本发明提供的烧伤膏的优点是:

(1)、有效解决了市面上一些湿润烧伤膏等芝麻油过敏问题,不含兴奋剂。

(2)、选用纯天然中药原材料,使用安全、无痛苦,操作简便,护理简单。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烧伤膏对医疗技术环境要求低,具有清热解毒、逐湿排脓、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消肿止痛、祛风镇惊、滋美肌肤之功效。通过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供组织和细胞所需要的氧分和营养物质,清除坏死组织和局部感染,从而减轻创面的继发性损伤程度,促使生态组织复活,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改善组织结构和强度,达到恢复到原有结构和功能。

(3)、对于深Ⅱ度和Ⅲ度烧烫伤敷药后无需手术植皮,也无需生物技术和免疫疗法,采用本发明的烧伤膏可达到抗菌消炎、抗休克的目的,不留疤且愈合时间短。使用过程中与换药不清洗创面(偎脓养肉)、包扎疗法两者有机结合,保证了创面保护层的正常功能,又便于与外部隔绝,起到了双重抗感染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烧伤膏,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方法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产生了好用且实用的效果,从而较为适于实用,并具有广泛的产业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

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伤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30-80份、黄连30-80份、地榆30-80份、大黄30-80份、钩藤30-80份、当归30-80份、穿山甲30-80份、乳香30-80份、没药30-80份、胡麻油2000-6000份、蜂蜡400-1200份。

优选地,所述烧伤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35-55份、黄连35-55份、地榆35-55份、大黄35-55份、钩藤35-55份、当归35-55份、穿山甲35-55份、乳香35-55份、没药35-55份、胡麻油2000-4000份、蜂蜡400-800份。

进一步地,所述烧伤膏:胡麻油与蜂蜡的重量比为1000:200。

上述,中医中药理论认为,黄芩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地榆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钩藤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降压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穿山甲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祛风除湿、解热败毒之功效;乳香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没药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胡麻油具有抗衰老、美容、健体、生肌、长肉、止痛、杀虫、消肿、下热毒等功效;蜂蜡具有收涩,敛疮,生肌,止痛,调理之功效,同时可作为基质调节稠度。

本发明烧伤膏综合利用上述各中药原材料的作用优势和相互协同作用,(1)有效解决了市面上一些湿润烧伤膏等芝麻油过敏问题,不含兴奋剂;(2)清热解毒、逐湿排脓、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消肿止痛、祛风镇惊、滋美肌肤之功效。通过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供组织和细胞所需要的氧分和营养物质,清除坏死组织和局部感染,从而减轻创面的继发性损伤程度,促使生态组织复活,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改善组织结构和强度,达到恢复到原有结构和功能。同时,对医疗技术环境要求低,使用安全、无痛苦,操作简便,护理简单;(3)对于深Ⅱ度和Ⅲ度烧烫伤敷药后无需手术植皮,也无需生物技术和免疫疗法,可达到抗菌消炎、抗休克的目的,不留疤且愈合时间短。使用过程中与换药不清洗创面(偎脓养肉)、包扎疗法两者有机的结合,保证了创面保护层的正常功能,又便于与外部隔绝,起到了双重抗感染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烧伤膏: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柏30-80份和白芷30-80份。

进一步地,所述烧伤膏: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孩儿茶30-80份和血竭30-80份。

进一步地,所述烧伤膏: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柏35-55份和白芷35-55份。

进一步地,所述烧伤膏: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孩儿茶35-55份和血竭35-55份。

上述,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的功效;白芷具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孩儿茶具有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的功效;血竭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的功效。可以理解的是,本烧伤膏中加入辅料黄柏、白芷、孩儿茶和血竭,利用其各自功效及同上述主原料的协同作用,使得烧伤膏活血止痛、排脓生肌、抗菌消炎的性能更佳,缩短烧烫伤的止痛和愈合时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烧伤膏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混合加热,然后过滤药液冷却成膏。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加热为分批加料并分批加热。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各中药原料相互之间发挥更佳的协同作用,使制备的烧伤膏能够达到更好的药效,可将原料分批加入并分批加热熬制。比如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先将胡麻油加热至200~400℃,然后离火降温5-10分钟;再将穿山甲放入胡麻油中加热至药材浮起后离火降温5-10分钟;然后依次加入黄芩、黄柏、黄连、地榆、大黄、钩藤、白芷、孩儿茶后加热至文火熬制60-90分钟至药材微枯,再加入当归,继续文火熬制30分钟;最后依次加入乳香、没药、血竭、蜂蜡后继续文火熬制180-200分钟,并不时用漏勺撩油搅动。

上述,依次加入乳香、没药、血竭、蜂蜡后,既可以全程用文火熬制,还可以先文火熬制后120-150分钟后,再改用武火熬制30-60分钟,加速浓缩收膏,以粘稠度达到滴水成珠为适宜;另外武火熬制过程中需不时用漏勺撩油搅动,以防止熬制过程中起泡着火。

需要理解的是,所述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熬法;所述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快的熬法。

进一步地,采用60目不锈钢网过滤药液。

上述,采用60目不锈钢网过滤药液即可得到药理效果更好的膏状物;另外,药液过滤前可先离火捞出药渣,更有利于后续过滤操作,将药液过滤后装入不锈钢容器中再常温下冷却固化成膏,以软而粘手成丝状为适宜。

实施例1

所述烧伤膏,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80份、黄连30份、地榆80份、大黄35份、钩藤80份、当归80份、穿山甲35份、乳香80份、没药55份、胡麻油6000份、蜂蜡1200份。

制备方法:将各原料混合加热,然后过滤药液冷却成膏。

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烧伤膏结合换药不清洗创面(偎脓养肉)和包扎疗法,用药一天一次。

临床案例:刘某,60多岁,性别女,在家提着一壶刚烧开的开水出房门时不小心摔倒在院子里,将整壶开水全浇在身上,由于身体瘦弱,倒地时间较长,造成整个右半身、上肢、胸、背、下肢大面积的深Ⅱ度和Ⅲ度(焦痂)混合伤,烫伤总面积在身体40%以上,其中在肩胛上有大小不等的水泡,右上肢、胸、背、下肢Ⅲ度(焦痂)烫伤面积在17%,其余均为深Ⅱ度创面。烫伤后用本实施例1的烧伤膏在家治疗,起初病人体温为39度,神志清楚,表情痛苦,不断呻吟,四肢冰冷,全身发抖,发声嘶哑,创面肿胀。右肩胛有大小不等水泡,右上肢、胸、背、下肢深Ⅱ度创面基底颜色淡红,有少量渗液排出,感觉迟钝,焦痂部分的创面干燥,上表光滑,无渗液颜色暗青色,周边水肿严重。敷药1小时后病人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表情缓和,不再呻吟,2小时后疼痛症状基本消退。每天敷药一次,用厚度1mm的无菌敷料包扎治疗,3天后肿胀全消,体温恢复正常,5天后右肩痊愈。起初深Ⅱ度创面有较多脓液生成,几天后深Ⅱ度创面脓液明显减少稀薄,创面基底粉红色周边上皮形成。起初Ⅲ度焦痂开始腐化,止血钳触动时有明显的活动感,颜色暗红;20天后焦痂完全脱离,创面基底较深,颜色鲜红,肉芽组织微微凸起,如豆瓣状,有脓液覆盖颜色粉红,肉芽间低凹,周边皮肤向创面中心靠拢生长;30天时肉芽组织扩展生长,低凹处趋于平坦,上皮形成,脓液消尽;35天时创面完全愈合,颜色淡红。新生皮肤光滑平整,无明显疤痕。停药后,皮肤颜色趋于正常,无疤。

实施例2

所述烧伤膏,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35份、黄连55份、地榆35份、大黄55份、钩藤55份、当归55份、穿山甲55份、乳香30份、没药35份、胡麻油4000份、蜂蜡800份。

制备方法:将各原料混合加热,然后过滤药液冷却成膏。

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烧伤膏结合换药不清洗创面(偎脓养肉)和包扎疗法,用药一天一次。

临床案例:王某,30多岁,性别男,工作时不小心烫伤右脚面,诊断为2%深Ⅱ度烫伤,医生建议通过植皮手术治疗,否则无法治愈。后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烧伤膏,敷药1小时后病人疼痛症状很快消退。接着继续每天敷药一次,用厚度1mm的无菌敷料包扎治疗。起初深Ⅱ度创面有较多脓液生成,几天后深Ⅱ度创面脓液明显减少稀薄,创面基底粉红色周边上皮形成;经23天用药创面完全愈合,颜色淡红,新生皮肤光滑平整,无明显疤痕。停止敷药后,皮肤颜色趋于正常,无疤。

实施例3

所述烧伤膏,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45份、黄连45份、地榆45份、大黄45份、钩藤45份、当归45份、穿山甲45份、乳香45份、没药45份、胡麻油3000份、蜂蜡600份。

制备方法:将各原料混合加热,然后过滤药液冷却成膏。

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烧伤膏结合换药不清洗创面(偎脓养肉)和包扎疗法,用药一天一次。

临床案例:邹某,40岁,性别男,因为工作时不慎,面部被火烧伤,被诊断为1%Ⅲ度烧伤,烧伤面疼痛难忍,起初焦痂开始腐化,止血钳触动时有明显的活动感,颜色暗红,涂敷本发明实施例3的烧伤膏,约半小时后疼痛明显减轻,1小时后疼痛消退,接着继续每天敷药一次,用厚度1mm的无菌敷料包扎治疗。敷药十天后,焦痂完全脱离,创面基底较深,颜色鲜红,肉芽组织微微凸起,如豆瓣状,有脓液覆盖颜色粉红,肉芽间低凹,周边皮肤向创面中心靠拢生长,敷药两个星期后,创面完全治愈,新生皮肤光滑平整,无明显疤痕。停止敷药后,皮肤颜色趋于正常,无疤痕。

实施例4

所述烧伤膏,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55份、黄连80份、地榆55份、大黄80份、钩藤30份、当归35份、穿山甲80份、、乳香55份、没药80份、胡麻油5000份、蜂蜡1000份。

制备方法:将各原料混合加热,然后过滤药液冷却成膏。

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烧伤膏结合换药不清洗创面(偎脓养肉)和包扎疗法,用药一天一次。

临床案例:陈某,20多岁,性别女,因为工作时不慎,右手手臂被浓碱液烫伤,诊断为3%深Ⅱ度烧伤,创面腐化,有较多脓液出现并伴有簇状水疱出现,疼痛不已。涂敷本发明实施例4的烧伤膏,约1小时后疼痛逐渐消退,接着继续每天敷药一次,用厚度1mm的无菌敷料包扎治疗。敷药半天后,疼痛完全消失,水疱逐渐消失,敷药十五天后,创面完全治愈,新生皮肤光滑平整,无明显疤痕。停止敷药后,皮肤颜色趋于正常,无疤痕。

实施例5

所述烧伤膏,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30份、黄连35份、地榆30份、大黄30份、钩藤35份、当归30份、穿山甲30份、乳香35份、没药30份、胡麻油2000份、蜂蜡400份。

制备方法:将各原料混合加热,然后过滤药液冷却成膏。

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烧伤膏结合换药不清洗创面(偎脓养肉)和包扎疗法,用药一天一次。

临床案例:胡某,30多岁,性别男,因为工作时不慎,左手被电烧伤,诊断为0.5%深Ⅱ度烧伤,创面基底颜色淡红,有少量渗液排出,疼痛难忍。涂敷本发明实施例5的烧伤膏,约1小时后疼痛逐渐消退,接着继续每天敷药一次,用厚度1mm的无菌敷料包扎治疗。连续敷药两周后,创面完全治愈,新生皮肤光滑平整,无明显疤痕。停止敷药后,皮肤颜色趋于正常,无疤痕。

实施例6

所述烧伤膏,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30份、黄柏30份、黄连30份、地榆30份、大黄30份、钩藤30份、白芷30份、当归30份、穿山甲30份、孩儿茶30份、乳香30份、没药30份、血竭30份、胡麻油2000份、蜂蜡400份。

制备方法:

(1)将胡麻油加热至300℃,然后离火降温5分钟。

(2)将穿山甲放入胡麻油中加热至药材浮起后再次离火降温10分钟。

(3)依次加入黄芩、黄柏、黄连、地榆、大黄、钩藤、白芷、孩儿茶后加热至文火后,熬制约90分钟至药材微枯;然后再加入当归,继续文火熬制30分钟。

(4)依次加入乳香、没药、血竭、蜂蜡后,继续用文火熬制约180分钟。

(5)离火捞出药渣,采用60目不锈钢网过滤药液后装入不锈钢容器中,常温下冷却固化成膏。

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烧伤膏结合换药不清洗创面(偎脓养肉)和包扎疗法,用药一天一次。

临床案例:李某,10岁,性别男,右下肢被开水烫伤,皮肤红肿,出现密集水泡,有少量渗液排出,疼痛大哭。涂敷本发明实施例6的烧伤膏,约半小时后疼痛消退,停止哭泣。接着继续每天敷药一次,用厚度1mm的无菌敷料包扎治疗。连续敷药十天后,创面完全治愈,皮肤颜色趋于正常,无疤痕。

实施例7

所述烧伤膏,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40份、黄柏35份、黄连35份、地榆40份、大黄40份、钩藤40份、白芷35份、当归40份、穿山甲35份、孩儿茶35份、乳香40份、没药35份、血竭35份、胡麻油2500份、蜂蜡500份。

制备方法:

(1)将胡麻油加热至300℃,然后离火降温10分钟。

(2)将穿山甲放入胡麻油中加热至药材浮起后再次离火降温5分钟;

(3)依次加入黄芩、黄柏、黄连、地榆、大黄、钩藤、白芷、孩儿茶后加热至文火后,熬制约60分钟至药材微枯;然后再加入当归,继续文火熬制30分钟。

(4)依次加入乳香、没药、血竭、蜂蜡后,先文火熬制约120分钟后,再改用武火熬制约30分钟,并不时用漏勺撩油搅动。

(5)离火捞出药渣,采用60目不锈钢网过滤掉药液后装入不锈钢容器中,常温下冷却固化成膏。

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烧伤膏结合换药不清洗创面(偎脓养肉)和包扎疗法,用药一天一次。

临床案例:杨某,20多岁,性别男,工作时不小心烫伤左脚面,诊断为2%深Ⅱ度烫伤,医生建议通过植皮手术治疗,否则无法治愈。后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7的烧伤膏,敷药半小时后病人疼痛症状很快消退。接着继续每天敷药一次,用厚度1mm的无菌敷料包扎治疗。起初深Ⅱ度创面有较多脓液生成,几天后深Ⅱ度创面脓液明显减少稀薄,创面基底粉红色周边上皮形成;经19天用药创面完全愈合,颜色淡红,新生皮肤光滑平整,无明显疤痕。停止敷药后,皮肤颜色趋于正常,无疤。

实施例8

所述烧伤膏,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40份、黄柏45份、黄连40份、地榆40份、大黄40份、钩藤40份、白芷45份、当归40份、穿山甲40份、孩儿茶40份、乳香40份、没药40份、血竭40份、胡麻油3000份、蜂蜡600份。

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同本发明实施例7。

临床案例:陈某,30岁,性别女,因为工作时不慎,面部被火烧伤,被诊断为1%Ⅲ度烧伤,烧伤面疼痛难忍,起初焦痂开始腐化,止血钳触动时有明显的活动感,颜色暗红,涂敷本发明实施例8的烧伤膏,约10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半小时后疼痛消退,接着继续每天敷药一次,用厚度1mm的无菌敷料包扎治疗。敷药一周天后,焦痂完全脱离,创面基底较深,颜色鲜红,肉芽组织微微凸起,如豆瓣状,有脓液覆盖颜色粉红,肉芽间低凹,周边皮肤向创面中心靠拢生长,敷药13天后,创面完全治愈,新生皮肤光滑平整,无明显疤痕。停止敷药后,皮肤颜色趋于正常,无疤痕。

实施例9

所述烧伤膏,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40份、黄柏55份、黄连40份、地榆40份、大黄40份、钩藤40份、白芷55份、当归40份、穿山甲40份、孩儿茶55份、乳香40份、没药45份、血竭55份、胡麻油3500份、蜂蜡700份。

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同本发明实施例7。

临床案例:何某,35岁,性别女,因为工作时不慎,左手手臂被浓酸性混合液烫伤,诊断为3%深Ⅱ度烧伤,创面腐化,有较多脓液出现并伴有簇状水疱出现,疼痛不已。涂敷本发明实施例9的烧伤膏,约半小时后疼痛逐渐消退,接着继续每天敷药一次,用厚度1mm的无菌敷料包扎治疗。敷药半小时后,疼痛完全消失,水疱逐渐消失,敷药12天后,创面完全治愈,新生皮肤光滑平整,无明显疤痕。停止敷药后,皮肤颜色趋于正常,无疤痕。

实施例10

所述烧伤膏,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芩40份、黄柏80份、黄连40份、地榆40份、大黄40份、钩藤40份、白芷80份、当归40份、穿山甲40份、孩儿茶80份、乳香40份、没药45份、血竭80份、胡麻油5000份、蜂蜡1000份。

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同本发明实施例7。

临床案例:林某,42岁,性别男,因为工作时不慎,右手臂被电烧伤,诊断为0.5%深Ⅱ度烧伤,创面基底颜色淡红,有少量渗液排出,疼痛难忍。涂敷本发明实施例10的烧伤膏,约半小时后疼痛逐渐消退,接着继续每天敷药一次,用厚度1mm的无菌敷料包扎治疗。连续敷药10天后,创面完全治愈,新生皮肤光滑平整,无明显疤痕。停止敷药后,皮肤颜色趋于正常,无疤痕。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配方及制备工艺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