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头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7392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龟头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龟头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



背景技术:

包皮过长、包茎是男性常见的生殖问题。包皮过长容易藏污纳垢,若不及时清洁,会导致龟头包皮炎症及阴茎炎,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且增加性伴患宫颈炎症及宫颈癌的机会,同时,也可能会引起阴茎癌、引发不育、早泄等各种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生殖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皮环切手术就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有效方法。近十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男性包皮环切术不仅对降低阴茎皮肤感染、尿道感染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以降低成年男性的龟头炎等的发生率,降低其配偶的阴道感染、宫颈癌的发病率,甚至对预防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及生殖系统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治疗包皮过长可采用包皮环切吻合器。一般情况下,包皮环切吻合器包括一龟头座,在手术过程中,可先将龟头置于龟头座的龟头腔内,再将待切割包皮朝向龟头座的近端拉伸并固定,从而实施后续的切割缝合操作。

现有技术中,利用扎带实现待切割包皮的固定,但扎带操作复杂,且对包皮的固定效果不佳,容易产生切割误差,导致系带损伤或包皮切割过多或过少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龟头座组件及包皮环切吻合器,用于方便地固定待切割的包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龟头座组件,其包括:

龟头座,其包括龟头腔、砧组件安装面及由所述龟头腔的部分外壁面形成的包皮固定面,所述包皮固定面设置于所述砧组件安装面的近端,所述砧组件安装面用于安装刀砧,所述刀砧与切刀配合;

固定带,其包括两个自由末端,所述固定带被设置为可缠绕地装配于所述包皮固定面的外周,用于固定待切割的包皮,当所述刀砧和所述固定带装配于所述龟头座时,于所述龟头座的轴向上,所述切刀于所述刀砧处的投影及所述固定带于刀砧延伸面处的投影不重叠。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带包括带状形态和环状形态,在将所述固定带装配至所述龟头座的过程中,所述固定带由带状形态逐渐向环状形态过渡,并在装配完成时处于所述环状形态。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皮固定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配合结构,所述固定带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二配合结构,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和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可至少在所述龟头座的轴向定位所述包皮固定面和所述固定带。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凸台或卡槽,每一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卡槽或凸台,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形状匹配且可相互卡接。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皮固定面包括近端边缘、远端边缘及连接所述近端边缘及所述远端边缘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中部区域且靠近或连接所述近端边缘。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皮固定面包括近端边缘、远端边缘及连接所述近端边缘及所述远端边缘的中部区域,所述固定带包括近端侧边、远端侧边及连接所述近端侧边及远端侧边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包括一对第一配合部,两个第一配合部分别由所述近端边缘及所述远端边缘朝向所述中部区域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包括一对第二配合部,两个第二配合部分别由所述近端侧边及所述远端侧边向所述中间区域延伸形成。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部相对或错开设置,所述两个第二配合部相对或错开设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部的外形轮廓不同,所述两个第二配合部的外形轮廓不同。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带上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可将所述固定带由带状形态连接为环状形态,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固定带一自由末端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以及靠近所述固定带另一自由末端设置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配合地卡接,并在环状形态时成为环状的一部分。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扣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连接扣配合的连接口以及与所述连接带配合的连接槽。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于所述龟头座的轴向上,所述连接扣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带的宽度,所述连接扣靠近所述固定带的一自由末端设置,且所述自由末端为所述连接扣的一部分,所述连接槽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口的宽度,所述连接槽靠近所述固定带的另一自由末端设置且贯穿所述自由末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固定带装配于所述包皮固定面处时,所述连接口具有相互连通的靠近所述包皮固定面的第一开口及远离所述包皮固定面的第二开口,所述连接扣具有靠近所述包皮固定面的第一端面及远离所述包皮固定面的第二端面,于所述固定带的周长方向上,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口径,所述第二端面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端面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口径等于所述第一端面的长度,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口径等于所述第二端面的长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皮环切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钉仓组件,以及可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如上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龟头座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手术过程中,可便捷地固定待切割的包皮,术者可单手操作,操作简单,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包皮环切吻合器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包皮环切吻合器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龟头座组件及砧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龟头座组件及砧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龟头座组件及砧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带带状形态及环状形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带带状形态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带装配于包皮固定面处时的截面图;

图10是图9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龟头座组件及砧组件的配合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龟头座组件及砧组件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龟头座组件及砧组件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龟头座组件及砧组件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龟头座组件及砧组件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龟头座组件及砧组件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龟头座组件及砧组件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龟头座组件及砧组件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龟头座及砧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内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以包皮环切吻合器为示例对本发明的医用吻合器做具体的阐释,但应当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艺精神可以被替换地利用到其它形式的吻合器上。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包皮环切吻合器用于将多个缝合钉施加到人体的生理组织(这里指包皮)上,同时相应的对多余的生理组织实施切割。

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未标示)、钉仓组件40及可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龟头座组件20。

吻合器本体包括机壳10以及枢轴连接所述机壳10的击发把手30。

龟头座组件20位于机壳10的远端。

龟头座组件20包括龟头座21及与龟头座21配合使用的固定带22,龟头座21与机壳10之间可相互靠近或相互分离运动。

钉仓组件40位于机壳10的远端。

所述钉仓组件40包括钉仓41、钉筒42、推钉片43、切刀44以及砧组件45,其中,砧组件45位于龟头座21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切刀44呈中空环状,切刀44可以是圆环形切刀,也可以是近似圆环形切刀,例如为椭圆环形切刀等。

所述钉筒42呈中空环状,且所述钉筒42通过固定环(未标示)连接所述机壳10的远端,所述钉筒42可拆装地连接所述钉仓41,所述钉仓41为环形钉仓。同样的,钉筒42可以是圆环形钉筒、椭圆环形钉筒等,钉仓41可以是圆环形钉仓、椭圆环形钉仓等。

所述推钉片43设置于钉筒42中,切刀44安装于推钉片43中,钉仓41设置于推钉片43远端,当切刀44组装至推钉片43处时,切刀44的远端端面凸伸出推钉片43的远端端面,所述钉仓41在其端面上设有与推钉片43配合的若干出钉口(未标示),若干缝合钉位于出钉口处。

所述砧组件45包括配合缝合钉的钉砧451以及配合所述切刀44的刀砧452,所述钉砧451为环形钉砧,所述刀砧452为环形刀砧。同样的,钉砧451可以是圆环形钉砧、椭圆环形钉砧等,刀砧452可以是圆环形刀砧、椭圆环形刀砧等。

在钉仓41及砧组件45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辅片90,所述辅片90与缝合钉(未标示)配合使用。所述辅片90可以降低术后勃起的疼痛,减小水肿,且可辅助止血。

所述龟头座21还包括用于容纳龟头的龟头腔211及位于龟头腔211近端的砧轴212。其中,龟头腔211开口处形成一环状边缘(未标示),所述环形边缘的近端形成有环形空腔(未标示),所述刀砧452及所述钉砧451位于所述环形空腔内,当然,也可以是龟头腔211环形边缘的近端形成一砧组件安装面213,所述刀砧452及所述钉砧451设置于所述砧组件安装面213上。同样的,龟头座21的环形空腔可以是圆环形空腔、椭圆环形空腔等,龟头座21的砧组件安装面213可以是圆环形砧组件安装面、椭圆环形砧组件安装面等。

所述龟头腔211的环状边缘的外表面处形成有一容纳槽2111,所述容纳槽2111沿龟头座21的轴向X延伸,当待切割包皮拉伸时,所述容纳槽2111用于容纳系带以对系带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机壳10近端的调节旋钮50。

所述调节旋钮50活动连接一穿设于所述机壳10内的丝杆60的近端,且所述调节旋钮50通过其内设置的螺纹驱动所述丝杆60在包皮环切吻合器的轴向作往复运动。

所述丝杆60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砧轴212,如此,当所述砧轴212连接所述丝杆60时,即可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调节旋钮50,带动所述龟头座21靠近或远离所述机壳10移动,从而使得砧组件45和钉仓41夹紧或松开目标生理组织。

所述机壳10包括右壳体10a和与所述右壳体10a对应设置的左壳体10b。以下只着重介绍右壳体10a,左壳体10b的说明可参考右壳体10b。

所述右壳体10a的远端设有一壳体连接部102a,以使得所述机壳10可通过固定环与所述钉筒42连接。

所述右壳体10a上设有击发把手安装孔104a,所述右壳体10a通过击发把手安装孔104a与所述击发把手30上的销孔301枢轴连接。

所述击发把手30上还设置有延伸至机壳10内部的推动件302,所述机壳10内部设有顶块70,所述顶块70的近端端面抵持所述推动件302的延伸端,所述顶块70的远端端面抵持推钉片43。

所述顶块70具有一初始位置和一击发位置,当击发把手30相对机壳10转动时,推动件302驱动所述顶块7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击发位置,所述顶块70驱动推钉片43及切刀44移动而进行切割缝合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设置了一个击发把手30,击发把手30的推动件302抵持所述顶块70的近端端面中心位置,使得顶块70受力均匀,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对称设置两个击发把手30。

所述顶块70配合设有保险块80,机壳10上设有容纳所述保险块80的孔洞101。当保险块80保持在所述孔洞101内时,所述击发把手30无法驱动所述顶块70移动,此时顶块70处于初始位置;当保险块80处于击发位置时,所述保险块80脱离所述孔洞101,所述顶块70在击发把手30的作用下向其击发位置移动。

下面,简单介绍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包皮环切吻合器的工作流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龟头座21可拆卸地连接于机壳10的远端,初始状态时,龟头座21处于可打开状态,被操作的目标生理组织(包皮)朝近端拉伸并利用固定带22固定于龟头座21上,被操作的目标生理组织可被置放于钉仓41和砧组件45之间。

当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钉仓组件40由初始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时,旋转所述调节旋钮50,丝杆60在调节旋钮50的作用下朝向近端运动,丝杆60带动所述龟头座21靠近机壳10移动直至砧组件45及钉仓41闭合,其间可夹紧目标生理组织,所述推钉片43及所述切刀44不移动而仍然位于所述钉仓组件40的近端。

当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钉仓组件40由闭合状态切换至击发状态时,所述砧组件45和钉仓41仍然保持闭合,驱动保险块80脱离所述孔洞101,按动击发把手30使其驱动顶块70朝远端移动,顶块70带动推钉片43及切刀44由所述钉仓组件40的近端向远端移动,切刀44及推钉片43切割并缝合夹紧的目标生理组织,并可在所述钉仓组件40的远端受到限位而停止移动。

当所述包皮环切吻合器/钉仓组件40由击发状态切换至击发完成状态时,放开击发把手30,反方向旋转调节旋钮50,丝杆60带动龟头座21远离机壳10移动,推钉片43及切刀44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述砧组件45和钉仓41呈打开状,此时可将切割缝合后的目标生理组织脱离龟头座21。

结合图5至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龟头腔211的部分外壁面形成包皮固定面214,所述包皮固定面214设置于所述砧组件安装面213的近端。

固定带22具有两个自由末端(第一自由端A及第二自由端B),所述固定带22被设置为可缠绕地装配于所述包皮固定面214的外周,用于固定待切割的包皮。

当所述刀砧452和所述固定带22装配于所述龟头座21时,于所述龟头座21的轴向X上,所述切刀44于所述刀砧452处的投影及所述固定带22于刀砧452延伸面处的投影不重叠。

也就是说,当固定带22装配于包皮固定面214处以固定待切割包皮时,所述固定带22不阻碍切刀44朝向刀砧452移动。

另外,在手术过程中,利用固定带22可便捷地固定待切割的包皮,操作简单,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效率,适用于术者单手操作。

在一具体示例中,所述刀砧452为“几”字形刀砧,刀砧452上设有切割薄壁4521,所述切刀44与所述切割薄壁4521相互配合。

当所述刀砧452和所述固定带22装配于所述龟头座21时,所述切割薄壁4521上至少部分点与所述包皮固定面的延伸面之间的最小距离D1大于所述固定带22上任意一点与所述包皮固定面214之间的最小距离D2。

也就是说,当所述刀砧452和所述固定带22装配于所述龟头座21时,于龟头座21轴向X上,固定带22及切割薄壁4521之间没有重叠区域,或者是,固定带22及切割薄壁4521之间具有部分重叠区域,但切割薄壁4521仍有部分区域不与固定带22重叠。

如此,在固定带22装配至龟头座21时,固定带22不会阻碍切刀44接触刀砧452的切割薄壁4521。

可以理解,当固定带22及切割薄壁4521之间具有部分重叠区域时,固定带22的外表面还可作为导向部件以引导切刀44稳定到达切割薄壁4521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龟头腔211的外壁面包括第一区域2112及第二区域2113,所述第一区域2112位于所述第二区域2113的远端,且所述包皮固定面214位于所述第一区域2112。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区域2112可以与龟头座21轴向X平行或者是具有一定的角度,第一区域2112大致为中空环状结构,第二区域2113位于第一区域2112及砧轴212中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砧组件安装面213和所述包皮固定面214之间设有连接面215,如图6所示,连接面215呈倒L型。

在一示例中,于所述龟头腔21开口中心朝向边缘的方向Y上,在待切割包皮固定后,所述固定带22及待切割的包皮的总厚度H优选不超过所述连接面215的宽度W,最多不超过所述切刀44于所述切割薄壁4521上的投影。

也就是说,优选状况下,砧组件安装面213与包皮固定面214之间形成有一台阶部(即连接面215),固定带22恰好配置于台阶部处,台阶部实质为环形台阶部。

当固定带22装配于所述龟头座21时,所述固定带22完全容纳在连接面215处而未凸伸出连接面215的外缘。

可以理解的,此时连接面215位于包皮固定面214的远端,且连接面215定义了包皮固定面214的远端边界。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包皮固定面214的近端形成一凸环(未标示),所述凸环定义包皮固定面214的近端边界,此时,包皮固定面214所在平面与连接面215、凸环围设呈一轴向X截面呈“[”型的环形凹面。

当然,上述说明仅是示意一种具体示例,固定带22与连接面215的关系不以上述说明为限,包皮固定面214的具体结构也不以上述说明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当龟头腔211的开口为圆形时,方向Y实质为龟头腔211开口的径向,当龟头腔211的开口为椭圆形时,方向Y实质为龟头腔211开口中心至边缘的方向。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7,所述固定带22包括带状形态和环状形态这两个状态,在将所述固定带22装配至所述龟头座21的过程中,所述固定带22由带状形态逐渐向环状形态过渡,并在装配完成时处于所述环状形态。

这里,当待切割包皮拉伸至包皮固定面214处时,将带状形态的固定带22装配至龟头座21处,并将固定带22逐渐环绕呈环状形态以将待切割包皮固定在包皮固定面214处。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带22上设有连接结构221,所述连接结构221可将所述固定带22由带状形态连接为环状形态。

所述连接结构221包括靠近所述固定带22第一自由末端A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221a,以及靠近所述固定带22第二自由末端B设置的第二连接结构221b,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21a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21b可配合地卡接,并在环状形态时成为环状的一部分。

这里,通过第一连接结构221a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21b的卡接,可便于固定带22在带状形态及环状形态之间切换,且当第一连接结构221a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21b卡接后,第一连接结构221a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21b均不凸伸出环状形态的固定带22本身。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21a包括连接扣2211a和连接带2212a,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21b包括与所述连接扣2211a配合的连接口2211b以及与所述连接带2212a配合的连接槽2212b。

一并参阅图8至图10,于所述龟头座21的轴向X上,所述连接扣2211a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带2212a的宽度,所述连接扣2211a靠近所述固定带22的第一自由末端A设置,且所述连接扣2211a连接于所述连接带2212a,所述第一自由末端A为所述连接扣2211a的一部分。

所述连接槽2212b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口2211b的宽度,所述连接槽2212b与所述连接口2211b的形状分别与所述连接扣2211a与连接带2211b的截面形状相适应,所述连接槽2212b靠近所述固定带22的第二自由末端B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二自由末端B,所述连接槽2212b连接于所述连接口2211b。

这里,通过连接扣2211a、连接带2212a与连接口2211b、连接槽2212b的分别卡接,一方面,不同的卡接结构配合可以使得固定带22的环状形态结构稳定,避免在后续的切割缝合过程中固定带22散开而失去对待切割包皮的固定作用;另一方面,第一自由末端A及第二自由末端B结构不同,所述固定带22具有方向性,便于固定带22与龟头座21的配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固定带22装配于所述包皮固定面214处时,所述连接口2211b具有相互连通的靠近所述包皮固定面214的第一开口2213b及远离所述包皮固定面214的第二开口2214b,所述连接扣2211a具有靠近所述包皮固定面214的第一端面2213a及远离所述包皮固定面214的第二端面2214a,于所述固定带22的周长方向上,所述第二开口2214b的开口口径B2小于所述第一开口2213b的开口口径B1,所述第二端面2214a的长度A2小于所述第一端面2213a的长度A1,且所述第一开口2213b的开口口径B1大致等于所述第一端面2213a的长度A1,所述第二开口2214b的开口口径B2大致等于所述第二端面2214a的长度A2。

也就是说,所述连接口2211b及所述连接扣2211a沿方向Y的截面均为梯形,所述连接扣2211a具有弹性,当所述连接扣2211a与所述连接口2211b相互卡接时,由于此时所述连接扣2211a的第一端面2213a的长度A1大于连接口2211b第二开口2214b的开口口径B2,连接扣2211a的第一端面2213a通过挤压而穿过连接口2211b第二开口2214b并进入连接口2211b内,最终,所述第一端面2213a与所述第一开口2213b相互匹配,所述第二端面2214a与所述第二开口2214b相互匹配。

这里,通过连接口2211b及连接扣2211a的过盈配合,可以有效避免固定带22散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口2211b的第一开口2213b贯穿所述固定带22靠近包皮固定面214的内表面(未标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口2211b的第一开口2213b可以不贯穿所述内表面,此时连接口2211b为半封闭形凹口。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并参阅图11,所述包皮固定面214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配合结构S1,所述固定带2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S1匹配的至少一个第二配合结构S2,所述第一配合结构S1和所述第二配合结构S2可至少在所述龟头座21的轴向X定位所述包皮固定面214和所述固定带22。

当然,所述第一配合结构S1和所述第二配合结构S2也可在方向Y上定位所述包皮固定面214和所述固定带22。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第一配合结构S1包括至少一第一配合部2141,所述第一配合部2141为凸台或卡槽,每一所述第二配合结构S2包括至少一第二配合部222,所述第二配合部222为卡槽或凸台,所述第一配合部214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222形状匹配且可相互卡接。

第一配合部2141及第二配合部222包括多种实施例,下面,列举几种具体实施例。

如图1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141及第二配合部222的数量均为一个,且第一配合部2141为凸台2141a,第二配合部222为卡槽222a。

所述第一配合部2141设置为突出于所述包皮固定面214的凸台2141a,所述第二配合部222设置为在所述固定带22上的卡槽222a。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包皮固定面214包括近端边缘2142、远端边缘2143及连接所述近端边缘2142及所述远端边缘2143的中部区域2144,所述凸台2141a自近端边缘2142朝向远端边缘2143方向凸伸形成。

所述固定带22包括近端侧边223、远端侧边224及连接近端侧边223与远端侧边224的中间区域225,所述卡槽222a自近端侧边223朝向远端侧边224方向凹陷形成,且卡槽222a贯穿所述近端边缘223。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141a及所述卡槽222a分别位于包皮固定面214及固定带22的边缘处。

当固定带22配置于龟头座21处时,固定带22的远端侧边224抵持在连接面215处,固定带22的近端侧边223通过卡槽222a及凸台2141a的配合而限位在包皮固定面214的近端边缘2142处。

这里,固定带22上的卡槽222a位于固定带22的中部,即卡槽222a位于第一自由末端A及第二自由末端B限定区域的中部,但不以此为限。

另外,当固定带22配置于龟头座21处时,固定带22的远端侧边224可以不抵持连接面215,固定带22的近端侧边223可与包皮固定面214的近端边缘2142之间具有间隙,下述实施例也如此。

如图13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141及第二配合部222的数量均为一个,且第一配合部2141为凸台2141b,第二配合部222为卡槽222b。

这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编号,后续的实施例也如此。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141b位于所述中部区域2144且靠近所述近端边缘2142侧,且所述凸台2141b与近端边缘2142之间具有一间隙。

所述卡槽222b位于中间区域225,此时,所述卡槽222b实质为一于固定带22厚度方向贯穿固定带22的贯穿孔,且卡槽222b不贯穿固定带22的近端侧边223。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141b及所述卡槽222b分别位于包皮固定面214及固定带22的中部偏近端区域。

当固定带22配置于龟头座21处时,固定带22的远端侧边224抵持在连接面215处,固定带22本身通过卡槽222b及凸台2141b的配合而实现限位,且此时固定带22的近端侧边223位于包皮固定面214的近端边缘2142处。

如图14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141及第二配合部2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配合部2141均为凸台2141c,两个第二配合部222均为卡槽222c。

两个凸台2141c分别由近端边缘2142及远端边缘2143向中部区域2144延伸形成。

两个卡槽222c分别由近端侧边223及远端侧边224向中间区域225凹陷形成。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141c及所述卡槽222c分别位于包皮固定面214及固定带22的两侧边缘处。

当固定带22配置于龟头座21处时,固定带22的远端侧边224通过该侧卡槽222c及凸台2141c的配合而限位在包皮固定面214的远端边缘2143处,固定带22的近端侧边223通过该侧卡槽222c及凸台2141c的配合而限位在包皮固定面214的近端边缘2142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凸台2141c的外形轮廓不同,位于包皮固定面214近端边缘2142处的凸台2141c的外形轮廓为矩形,远端边缘2143处的凸台2141c的外形轮廓为半圆形。

相应的,所述两个卡槽222c的外形轮廓也不同,位于固定带22近端侧边223处的卡槽222c的外形轮廓为矩形,远端侧边224处的卡槽222c的外形轮廓为半圆形。

可以理解,两个凸台2141c的外形轮廓可以相同,或是呈其他形状,两个卡槽222c的外形轮廓也可以相同,或是呈其他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凸台2141c相对设置,也就是说,两个凸台2141c的中心连线与龟头座21轴向X同向。

相应的,两个卡槽222c也相对设置。

如图15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141及第二配合部2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配合部2141均为凸台2141d,两个第二配合部222均为卡槽222d。

两个凸台2141d分别由近端边缘2142及远端边缘2143向中部区域2144延伸形成。

两个卡槽222d分别由近端侧边223及远端侧边224向中间区域225凹陷形成。

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凸台2141d交错设置,且两个卡槽222d也交错设置。

如图16所示,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141及第二配合部2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配合部2141分别为第一凸台2141e及第一卡槽2141f,两个第二配合部222分别为第二凸台222e和第二卡槽222f。

第一凸台2141e由近端边缘2142向中部区域2144延伸形成,第一卡槽2141f由远端边缘2143向中部区域2144凹陷形成。

第二卡槽222f由近端侧边223向中间区域225凹陷形成,第二凸台222e由远端侧边224向中间区域225延伸形成,且第二凸台222e位于固定带22接触包皮固定面214的一侧上。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2141e及第一卡槽2141f分别位于包皮固定面214的两侧边,第二凸台222e和第二卡槽222f分别位于固定带22的两侧边。

当固定带22配置于龟头座21处时,固定带22的远端侧边224通过第二凸台222e及第一卡槽2141f的配合而限位在包皮固定面214的远端边缘2143处,固定带22的近端侧边223通过该侧第二卡槽222f及第一凸台2141e的配合而限位在包皮固定面214的近端边缘2142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台2141e及第一卡槽2141f的外形轮廓不同,第一凸台2141e的外形轮廓为矩形,第一卡槽2141f的外形轮廓为半圆形。

相应的,所述第二凸台222e及第二卡槽222f的外形轮廓也不同,第二卡槽222f的外形轮廓为矩形,第二凸台222e的外形轮廓为半圆形。

可以理解,第一凸台2141e及第一卡槽2141f的外形轮廓可以相同,或是呈其他形状,第二凸台222e及第二卡槽222f的外形轮廓也可以相同,或是呈其他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2141e及第一卡槽2141f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凸台2141e及第一卡槽2141f的中心连线与龟头座21轴向X同向。

相应的,第二凸台222e及第二卡槽222f也相对设置。

如图17所示,在第六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141及第二配合部2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配合部2141分别为第一凸台2141g及第一卡槽2141h,两个第二配合部222分别为第二凸台222g和第二卡槽222h。

第一凸台2141g由近端边缘2142向中部区域2144延伸形成,第一卡槽2141h由远端边缘2143向中部区域2144凹陷形成。

第二卡槽222h由近端侧边223向中间区域225凹陷形成,第二凸台222g由远端侧边224向中间区域225延伸形成且第二凸台222g位于固定带22接触包皮固定面214的一侧上。

本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2141g及第一卡槽2141h交错设置,且第二凸台222g和第二卡槽222h也交错设置。

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第七实施例中,包皮固定面214上设有两个第一配合结构S1,同时,固定带22上设有两个第二配合结构S2。

这里,每一第一配合结构S1及每一第二配合结构S2的具体设置可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配合结构S1沿方向Y对称设置于包皮固定面214上,两个第二配合结构S2的其中之一设于固定带22的第二自由末端B处,其中另一设于固定带22的中部。

当然,第一配合结构S1及第二配合结构S2的数量及位置不以上述说明为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