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奶畜乳腺炎的中草药外用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9456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动物药物,用于治疗各种奶畜乳腺炎的外用涂膜剂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乳腺炎是奶畜养殖业的重大疾病之一。引起奶畜乳腺炎的致病因素较多,如细菌﹑真菌﹑霉菌﹑化学药物﹑温热刺激以及机械性的损伤等外在不良条件均可引起。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奶牛的乳腺炎80%以上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这三种细菌引起的乳腺炎占总发病率的90%以上。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主要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林可霉素等,采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乳房灌注等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的控制致病菌的感染,但是在我国,目前乳腺炎致病菌中大多数对常用的抗生素均产生耐药性,已有多篇文献报道。另外,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乳汁中抗生素残留及奶牛体内药物积蓄,危及人体健康。随着国家对乳制品质量更严格的要求,临床治疗乳腺炎常用的抗生素由于存在药物残留将逐渐被限用或禁用。乳腺炎,在中兽医学中称为乳痈,亦称奶黄,奶肿,是泌乳动物的常见、多发病,使奶畜的泌乳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危害着畜牧养殖业、乳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中草药属纯天然制品,毒性低,不会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也不产生抗药性,它是我国医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备该制剂所选用的乳香、没药被称为治疗外伤之圣药,在《本草纲目》、《疡医大全》和《得宣本草》等古医典中均有收载。《本草纲目》云:“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活血行气祛瘀、舒筋活络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收载:“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通脏腑,疏通经络之要药,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痛,诚良药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乳香含有杜松萜烯、樟烯、苦艾萜、松油萜、水茴香萜、乳香醇及树脂、树胶等活性成分;没药主要含没药酸、肉桂醛、小茴香醛、丁香酚、杜松萜烯、松油萜、苦艾萜、没药萜、柠檬烯及树脂、树胶等成分。其中乳香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等作用,乳香乙醇提取物(AESG)和乳香酸类化合物(BAs)在多种急性和慢性炎症模型上表现出抗炎活性。没药具有行气散血、消肿止痛、生肌敛疮之功效,没药中的曼速宾酸(Mansmbinoicacid)的成分,对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均有良好抑制作用,对生物体内引起炎症的主要物质过氧化物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乳香和没药为姊妹药,相须为用,能增强活血止痛的功效,故在活血散瘀的外用制剂处方中皆有此二种中药的组合。白芷具有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白芷总香豆素类成分具有镇痛作用,能直接对抗由热、醋酸等物理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土贝母可散结毒,消痈肿;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及蛇虫毒。《本草从新》载:“土贝母,治外科痰毒”;《百草镜》:“土贝母,能散痈毒,化脓行滞,解广疮结毒,除风湿,利痰,敷恶疮敛疮口”;《陕西中草药》:“土贝母,清热解毒消肿,治淋巴腺结核,急性乳腺炎初起,痈肿”。《纲目拾遗》:“治乳痈初起:白芷、土贝母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陈酒热服,护暖取汗即消。重者再一服。如壮实者,每服五钱。二白芷梢、土贝母、天花粉各三钱,乳香(去油)一钱五分。共炒研末,白酒浆调搽,再用酒浆调服三钱。”说明白芷对乳腺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冰片是一味常用中药,其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生肌之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冰片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提高其他药物生物利用等作用。辅料氮酮能降低角质层中类脂的含量,破坏角质层中类脂质的结构和细胞间脂质排列的有序性,使膜脂流动性增加;辅料丙二醇可以增加氮酮到达脂质双分子层的数量,其本身又可渗入皮肤溶解角蛋白并与之形成氢键结合,从而减少药物与角蛋白的结合,减少药物扩散阻力;另一方面,氮酮也可使更多的丙二醇进入角质层细胞,缩短氮酮在角质层的滞留时间。聚乙烯醇124为常用的涂膜剂原料,其他辅料属于制备涂膜剂的原料。家畜乳房表面沟回较多,外用剂不易涂抹,可以将该药物用液状喷雾瓶灌装,喷雾应用。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各种奶畜乳腺炎涂膜剂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经过临床试验和安全性试验证明,对奶畜的急性临床型乳腺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奶畜乳腺炎的中草药外用涂膜剂,其原料及其质量百分比为:白芷20%~25%、土贝母20%~25%,乳香25%~30%、没药25%~30%、冰片0.5%~1%,其余成分为辅料,上述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的辅料为聚乙烯醇124、氮酮、1.2-丙二醇、乙醇、蒸馏水和甘油。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用于治疗奶畜乳腺炎的外用中草药涂膜剂型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下列步骤:1)浓缩液1:取配方中的白芷和土贝母原料,用乙醇提取,滤液浓缩至每毫升含2g生药;2)浓缩液2:取配方中的乳香和没药原料,用乙醇提取,滤液浓缩至每毫升含2g生药;3)制备方法如下,浓缩液1200mL,浓缩液2200mL,冰片10g,辅料为:1,2-丙二醇20mL,氮酮10mL,甘油100mL,乙醇100mL,蒸馏水300mL,聚乙烯醇12440g,其中,用蒸馏水和甘油溶解聚乙烯醇124,冰片用乙醇溶解,加入其他成分后,再加入乙醇添加至总量为1000mL,充分搅拌混合均匀,迅速分装,密闭,制备成涂膜剂型。本发明的中草药属纯天然制品,毒性低,不会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也不产生抗药性。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通络利乳等作用。可自行成膜,不易脱落,保证药物疗效,下次再用时可揭除药膜,主要用于治疗奶牛和奶山羊等各种动物乳腺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本发明药物的药效、药理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1处方分析本发明是申请人根据兽药生产和临床经验,根据中兽医药的辨证论治理论,并按照中兽医学的组方原则,筛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的中草药组方制剂,其中乳香活血,没药具有散血作用,白芷和土贝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冰片有清热止痛、生肌之效。氮酮和丙二醇增强通透性,加速药物渗透。聚乙烯醇124成膜,保证药效。诸药合用,具有抗菌解毒、消肿散结、活血化瘀、祛腐生肌,通络利乳。用于治疗各种动物的急性乳腺炎。2主要药效学试验2.1药物及其各组分对奶牛乳腺炎分离菌体外抑菌试验从陕西省不同地区奶牛场奶牛临床乳腺炎分离得到的7类分离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无乳链球菌、芽胞杆菌和深红沙雷氏菌,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室分离和鉴定。参照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普通琼脂、普通肉汤培养基和血清琼脂培养基、血清肉汤培养基。将各分离菌直接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和肉汤中,37℃条件下,培养24h后,置于冰箱4℃保存备用。在无菌条件下,将稀释好的菌液用涂菌棒均匀涂于琼脂板上,采用药敏片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将药物及各组分制备的药敏纸片挥干溶剂后,贴于琼脂板上,37℃条件下,培养24h,分别观察并测量各个药物的抑菌环直径大小(mm),每孔从不同方向测量两次,每种药物重复3次试验,取3次的平均值,结果见表1。药物及各组分药物对乳腺炎分离菌的体外抑制作用不明显,抑菌环直径均小于12mm,说明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表1药物及其各组分对乳腺炎分离菌的抑菌结果(抑菌环直径,单位:mm)药物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无乳链球菌芽胞杆菌深红沙雷氏菌药物8.54-8.84--8.48-组分16.80-11.48----组分28.60-9.80--6.42-冰片10.006.506.586.58-7.567.00氮酮8.966.407.43-10.307.249.001.2-丙二醇7.806.807.868.02-7.468.10注:“-”表示无抑菌作用。2.2药物抗炎研究2.2.1药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小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各组小鼠均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0.2mL/只,对照组(Ⅰ)小鼠背部脱毛部位皮内注射二甲苯0.04mL/只,致炎10min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先给药后致炎组(Ⅱ)在小鼠背部脱毛部位先喷涂药物0.2mL/只,10min后,在背部同一部位皮内注射二甲苯致炎,10min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致炎同时给药组(Ⅲ)小鼠背部脱毛部位皮内注射二甲苯,接着在同一部位喷涂药物0.2mL/只,10min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先致炎后给药组(Ⅳ)先在每只小鼠背部脱毛部位皮内注射二甲苯致炎10min,接着在小鼠背部同一部位喷涂药物0.2mL/只,10min后颈椎脱臼法处死。以上各组小鼠处死后均将小鼠背部蓝染的皮肤剪下,放入5mL丙酮生理盐水中浸泡48h后,2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用721分光光度计(λ=590nm)比色测定光密度值并记录,结果见表2。各药物组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极显著(P<0.01)抑制作用,尤以先致炎后给药组抑制效果最明显,且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2药物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组别数量∕只OD值(±SD)对照组80.1668±0.0169A先给药后致炎组80.0830±0.0082B致炎同时给药组80.1274±0.0087C先致炎后给药组80.0384±0.0057D注:同列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表同。2.2.2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炎症的影响小鼠数量、分组同上,二甲苯致炎和给药方式为在小鼠的左边耳壳滴二甲苯0.02mL/只,喷涂药物0.2mL/只,处理方法为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用剪刀沿小鼠的耳廓基线剪下两耳,在同一部位用0.6cm的穿孔器冲下耳片,称重,以两耳片重量之差为肿胀度,依照下式计算抑制率。用F检验法比较组间抑制率。抑制率(%)=[1-(给药组两耳片重量差/空白组两耳片重量差)]×100%。结果见表3。各药物组对小鼠耳廓肿胀程度均有极显著(P<0.01)抑制作用,以先致炎后给药组抑制效果最显著,抑制率达到87.89%,且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3药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组别数量∕只肿胀度抑制率(%)对照组84.750±0.4123A-先给药后致炎组81.475±0.1500B68.95致炎同时给药组83.725±0.1500C21.58先致炎后给药组80.5750±0.2754D87.892.2.3对小鼠琼脂肉芽组织增生的抑制作用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全部小鼠在背部脱毛部位皮下注射灭菌2%琼脂溶液0.2mL/只,第Ⅰ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第Ⅱ组每隔12h在小鼠背部脱毛部位喷涂药物0.2mL,第Ⅲ组每隔6h在背部脱毛部位喷涂药物0.2mL,连续给药6d,末次给药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剥离完整肉芽肿,称重,依照下式计算增生抑制率。增生抑制率(%)=[1-(药物组肉芽平均重量/对照组肉芽平均重量)]×100%。结果见表4。给药6天后,各药物组对小鼠琼脂肉芽组织增生有极显著(P<0.01)抑制作用,给药2次/d组对小鼠琼脂肉芽肿增生抑制作用与4次/d组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4药物对小鼠琼脂肉芽组织增生的影响组别数量∕只肉芽肿重量(mg)增生抑制率(%)对照组100.1758±0.0034A—给药2次/d组100.1094±0.0045Ba37.77给药4次/d组100.0990±0.0078Bb43.69注: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2.3药物的镇痛作用热板温度控制在55±0.5℃,放置小鼠于热板上至出现踢脚、舔后足、跳跃等疼痛反应所需时间作为小鼠痛阈值,取两次痛阈的均值为该小鼠痛阈值,痛阈值小于5s或大于30s者剔除。取筛选合格的雌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第Ⅰ组为对照组,小鼠两后足喷涂生理盐水,第Ⅱ组为试验组,小鼠两后足喷涂药物后,分别于10min、20min、30min间隔测定小鼠痛阈值(如果小鼠在60s仍无反应,即将小鼠取出,痛阈值按60s计算),并计算试验组各时间段的痛阈值提高率。痛阈值提高率=[(给药后痛阈值-给药前痛阈值)/给药前痛阈值]×100%。结果见表5。药物组在相对应的时间段对小鼠有极显著(P<0.01)镇痛作用,且随着喷涂药后时间的延长,其镇痛率在降低。表5药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2.4药物的毒性试验2.4.1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昆明种小鼠4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每次在背部喷涂药物0.2mL,每2h一次,连续观察3天。结果:各组小鼠在急性毒性实验期间生长情况良好,均未见异常反应,未见动物有明显中毒症状,无死亡发生。2.4.2对小鼠的慢性毒性试验昆明种小鼠4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每次在背部皮肤喷雾药物0.1mL,每隔12小时一次,连续观察3个月。结果:各组小鼠在慢性毒性试验期间生长情况良好,均未见异常反应,未见动物有明显中毒症状,无死亡发生。剖检,各主要脏器肉眼检查未见明显肿大、充血、坏死等病理形态学变化,心、肝、脾、肺、肾、胸腺、肾上腺、子宫、睾丸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说明药物比较安全,在所试剂量范围内无明显毒副作用。2.5药物质量标准以乳香和没药为标示物进行质量控制。取制备的涂抹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乳香对照药材0.4g,加60%乙醇10mL,超声10min,过滤,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吸取各溶液3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主斑点。取制备的涂抹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没药对照药材0.4g,加60%乙醇10mL,超声10min,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酣(16︰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2.6药物临床效果观察奶畜在挤奶后,用温水清洗奶畜乳区,擦干后,每个乳区喷涂药物20mL,2次/d,3d为一个疗程。病情严重的病例可连续用药2个疗程或者每天喷涂4次。疗效判定标准,采用4%苛性钠凝乳试验法,并结合肉眼观察判定。体细胞数小于50万个/mL,乳区红、肿、热、痛消失,乳汁正常和产奶量恢复,精神、食欲正常判定为治愈;体细胞数在50~100万个/mL,乳区红、热、痛明显减轻,乳汁絮状物基本消失或明显减少,产奶量回升判定为有效;体细胞数大于100万个/mL,乳房红、肿、热、痛仍无明显减轻,乳汁仍清稀或发黄,絮片仍较明显判定为无效。实施例1制备方法:浓缩液1:取配方中的白芷和土贝母原料,用乙醇提取,滤液浓缩至每毫升含2g生药;浓缩液2:取配方中的乳香和没药原料,用乙醇提取,滤液浓缩至每毫升含2g生药;取浓缩液1200mL、浓缩液2200mL、冰片10g,辅料为:1,2-丙二醇20mL、氮酮10mL、甘油100mL、乙醇100mL,蒸馏水300mL,聚乙烯醇12440g,其中,用蒸馏水和甘油溶解聚乙烯醇124,冰片用乙醇溶解,加入其他成分后,再加入乙醇至总量为1000mL(即每毫升含生药1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迅速分装,密闭,制备成涂膜剂型。2015年8月,陕西省临潼某奶牛场4头奶牛经诊断为急性乳腺炎,发病当天立即应用涂膜剂进行治疗,每天2次,连用3天,全部治愈。实施例2白芷200g、土贝母200g、乳香300g、没药290g,冰片10g,取配方中的白芷和土贝母原料,用乙醇提取,滤液浓缩至每毫升含2g生药;浓缩液2:取配方中的乳香和没药原料,用乙醇提取,滤液浓缩至每毫升含2g生药;取浓缩液1200mL、浓缩液2200mL、冰片10g,辅料为:1,2-丙二醇20mL、氮酮10mL、甘油100mL、乙醇100mL,蒸馏水300mL,聚乙烯醇12440g,其中,用蒸馏水和甘油溶解聚乙烯醇124,冰片用乙醇溶解,加入其他成分后,再加入乙醇至总量为1000mL(即每毫升含生药1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迅速分装,密闭,制备成涂膜剂型。2015年3月,陕西省临潼某奶牛场21头奶牛经诊断为急性乳腺炎,其中15头奶牛发病2天内,对其中的3头奶牛单用该涂膜剂进行治疗,每天2次,连用3天,2头有效,1头无效;12头奶牛注射穿心莲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中药制剂),并坚持每天2次外用涂膜剂进行治疗,连用3天,10头治愈,2头显效。其余的6头奶牛发病4~5天以上,注射穿心莲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中药制剂),并每天2次外用涂膜剂进行治疗,连用6天均无效。实施例3白芷250g、土贝母200g、乳香250g、没药295g、冰片5g、取配方中的白芷和土贝母原料,用乙醇提取,滤液浓缩至每毫升含2g生药;浓缩液2:取配方中的乳香和没药原料,用乙醇提取,滤液浓缩至每毫升含2g生药;取浓缩液1200mL、浓缩液2200mL、冰片10g,辅料为:1,2-丙二醇20mL、氮酮10mL、甘油100mL、乙醇100mL,蒸馏水300mL,聚乙烯醇12440g,其中,用蒸馏水和甘油溶解聚乙烯醇124,冰片用乙醇溶解,加入其他成分后,再加入乙醇至总量为1000mL(即每毫升含生药1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迅速分装,密闭,制备成涂膜剂型。2015年8月,陕西省杨凌某奶牛场6头奶牛经诊断为急性乳腺炎,其中3头奶牛发病2天内,3头奶牛注射林可霉素,并坚持每天2次外用涂膜剂进行治疗,连用3天,2头治愈,1头显效。其余的3头奶牛发病4~5天以上,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有效1头,2头无效。实施例4白芷210g、土贝母220g、乳香300g、没药262g、冰片0.8g,取配方中的白芷和土贝母原料,用乙醇提取,滤液浓缩至每毫升含2g生药;浓缩液2:取配方中的乳香和没药原料,用乙醇提取,滤液浓缩至每毫升含2g生药;取浓缩液1200mL、浓缩液2200mL、冰片10g,辅料为:1,2-丙二醇20mL、氮酮10mL、甘油100mL、乙醇100mL,蒸馏水300mL,聚乙烯醇12440g,其中,用蒸馏水和甘油溶解聚乙烯醇124,冰片用乙醇溶解,加入其他成分后,再加入乙醇至总量为1000mL(即每毫升含生药1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迅速分装,密闭,制备成涂膜剂型。2016年4月,陕西杨凌某莎能奶山羊场奶山羊共12只,经确诊为急性乳腺炎,对5只当天发病的奶山羊单用该涂膜剂进行治疗,每天2次,连用3天,4只治愈,1只显效;另外7只前1天发病的奶山羊,通过注射穿心莲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中药制剂),并坚持每天2次外用涂膜剂进行治疗,连用3天,5头治愈,2头显效。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