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507阅读:18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膏,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膏。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热力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皮肤急性损伤性疾病,临床以火焰伤和烫伤为常见,其特点是:轻者导致 皮肤表皮烧伤,重者导致真皮、皮下脂肪组织烧伤,严重者导致肌肉、骨骼、甚至内脏烧伤; 大面积烧伤者可引起休克等全身症状,并可以引起人体死亡。目前,治疗烧烫伤的惯常方法主要是用外用药物涂抹或者敷贴于烧烫伤创面,并将伤口包裹起来防止感染。上述外用药物多为药膏,现有的烧烫伤膏对治疗烧烫伤存在如下缺点:伤口愈合慢,治疗时间长; 治疗期间有疼痛感;对于大面烧烫伤治疗效果差;治疗不当会留下疤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膏,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连10—20份、延胡索10—20份、地黄10—20份、柴胡6—12份、紫草15—30份、知母6—10份、合欢皮10—20份、降香6—10份、四方麻6—10份、侧柏叶15—20份、刘寄奴6—12份、三钻风6—10份、六月合6—10份、全蝎3—6份、没药8—15份、松树皮8—15份、蜂蜡30—60份、麻油40—80份。

作为优选,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膏,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连15份、延胡索15份、地黄155份、柴胡10份、紫草20份、知母8份、合欢皮15份、降香8份、四方麻8份、侧柏叶18份、侧柏叶18份、刘寄奴10份、三钻风8份、六月合8份、全蝎4份、没药10份、松树皮10份、蜂蜡50份、麻油60份。

将上述各原料药按照传统常规方法制成膏剂,每天擦涂患处1—2次,7天为一个疗程。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胆、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

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之功效。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之功效。

合欢皮:味甘,性平;归心、肝、肺经;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消肿之功效。

降香:味辛,性温;归肝、脾、心经;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止血之功效。

四方麻: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长肉之功效。

侧柏叶:味苦、涩,性寒;归肺、肝、脾经,具有凉血止血,止咳化痰,生发乌发之功效。

刘寄奴:味苦,性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之功效。

三钻风: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舒筋,散瘀消肿之功效。

六月合:味苦,性平;归肝、心经;具有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

全蝎:味咸、辛,性平,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之功效。

没药:味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

松树皮:味苦、涩,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收敛,生肌之功效。

蜂蜡:味甘,性微温;归脾、胃、大肠经;具有解毒生肌,除湿止痢之功效。

麻油:味甘,性微寒;归大肠、肺经;具有润燥,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本中药组合物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敛疮、祛腐生肌为原则,进行辨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该中药药膏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能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烧烫伤,且不留疤痕。

下面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1、一般资料

从2014年5月—2016年5月临床治疗冻疮患者153人,其中男性患者91人,女性患者62人,年龄1—67岁,其中烧伤57人,烫伤79人,其它烧烫伤17人。

2、治疗方法

采用本发明所制备的药膏每天涂抹患处1—2次,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Ⅰ度患者涂抹2个疗程,Ⅱ度患者涂抹2—4个疗程,Ⅲ度患者涂抹4—7个疗程。

3、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全身症状消失,疮面愈合。

好转:全身症状消失,疮面未完全愈合。

无效:全身症状未见改善,疮面感染不能控制。

4、治疗结果

综上,本发明有效率达98.7%。

5、典型病例

1.刘某,女,58岁,患者因在厨房做饭时,不慎被锅中的热油烫伤,右手红肿疼痛,手背有水疱两个;使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1个疗程,红肿疼痛完全消失,又继续使用3个疗程,疮面痊愈,皮肤颜色也恢复正常。

2.胡某,男,57岁,患者因火灾被大火烧伤,面部及双手多处红肿,局部有大小不同的水疱,口唇干裂;使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进行涂抹,同时给予补液,两天后脱水消失,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又继续使用14天,患处部位开始结痂,前后连续26天的治疗后痊愈,无功能障碍。

3.唐某,男61岁,农民,被火药严重烧伤,面部焦黑,同时伴有酸痛、肿胀的症状;使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经过51天的治疗,酸痛、肿胀的症状完全消失,疮面愈合,病情治愈。

4.宋某,男,58岁,冶炼厂工人,患者因工序操作不当,被矿渣烫伤,全身多处起有大小不等的水疱;对患处进行消毒处理后,使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1个疗程,疼痛肿胀症状开始减退,又继续使用6个疗程后,疮面开始结痂,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膏,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连15克、延胡索10克、地黄15克、柴胡12克、紫草30克、知母10克、合欢皮20克、降香8克、四方麻10克、侧柏叶16克、刘寄奴10克、三钻风10克、六月合10克、全蝎5克、没药10克、松树皮10克、蜂蜡30克、麻油50克。

将上述各原料药按照传统常规方法制成膏剂,每天擦涂患处1—2次,7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膏,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连15克、延胡索15克、地黄15克、柴胡10克、紫草20克、知母8克、合欢皮15克、降香6克、四方麻8克、侧柏叶16克、刘寄奴10克、三钻风8克、六月合10克、全蝎5克、没药10克、松树皮10克、蜂蜡50克、麻油60克。

将上述各原料药按照传统常规方法制成膏剂,每天擦涂患处1—2次,7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中药药膏,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黄连20克、延胡索20克、地黄16克、柴胡12克、紫草25克、知母8克、合欢皮18克、降香8克、四方麻8克、侧柏叶16克、刘寄奴10克、三钻风8克、六月合8克、全蝎5克、没药10克、松树皮10克、蜂蜡50克、麻油60克。

将上述各原料药按照传统常规方法制成膏剂,每天擦涂患处1—2次,7天为一个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