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901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配方。



背景技术: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以咳嗽为主症的哮喘疾病,伴有气道高反应性体征,易受感冒、冷空气、油烟等刺激因素影响而加重,其病因包括体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但尚不十分明确。

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并呈现出上升趋势。现有研究表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变应原致敏和气道重构等。

诊断标准为:慢性咳嗽(超过8周),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最大呼气峰流速日间变异率>2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

其发病机制如下:

①气道炎症。研究发现,CVA的发病基础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气道炎症,患者的痰、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水平明显升高。另外,免疫球蛋白(Ig)介导的变态反应以及由感觉神经末梢C类纤维分泌物质介导的气道炎症也参与CVA的发生。在临床表现上,CVA以咳嗽为主而无喘息,其原因可能与气道炎症的部位有关,CVA的炎症可能主要发生在咳嗽受体分布较多的大气道和中气道,这些部位受刺激后容易引起咳嗽,大、中气道有软骨环,平滑肌较少,因此呼吸道痉挛不明显而无喘息症状,此外,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上皮受损,使暴露的迷走神经末梢感受器较易被微小刺激所激惹,引起局部小气道收缩,因此没有喘息的症状和体征。

②气道高反应性。CVA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与典型哮喘患者相似或略低。与典型哮喘相比,在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吸入乙酰甲胆碱的过程中,CVA主要表现为咳嗽,而喘息的发生率明显较低。

③变应原致敏。Ⅰ型变态反应在CVA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典型哮喘比较,CVA的咳嗽大多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秋季较多。CVA患者中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达40%~80%,提示CVA具有特应症体质或过敏特征。然而,CVA患者的总Ig E水平以及对尘螨、狗皮屑及真菌等致敏变应原的种类均低于典型哮喘。

④咳嗽受体敏感性。CVA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大气道且以呼吸道上皮水肿为主,可刺激黏膜下咳嗽受体而引起反射性咳嗽,当上皮下的神经末梢裸露时,咳嗽受体更容易受刺激诱发咳嗽,可能导致咳嗽受体敏感性增加,但也有人认为CVA咳嗽受体的敏感性在正常范围。

⑤气道重构。有学者通过支气管黏膜活检发现CVA同样存在与典型哮喘相似的气道重构,表现为上皮下层增厚,但是CVA气道重构的严重程度较典型哮喘轻。

而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则百家争鸣,仅其相应的病名就有、“咳嗽”、“肺痹”、“痉咳”、“顽咳”等等。《黄帝内经》就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可见该病病因之复杂,但包含于内因、外因两方面。在外,多以六淫邪气引发,而“风为百病之长”、“百病之首”,故风邪是首要致病因素,咳嗽反复发作正好体现了“风性善行而数变”特点;内伏之痰每因外感风邪,饮食失节,情致失调,劳累过度等诸多因素所动,以致痰痞交互为患,阻于气道,痰随气升,气困痰阻,气道痉挛,肺失宣降则咳而不已,且本病病程绵长反复,久病入络,可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加重症状。

从病位上说,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本病不仅责之与肺,且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因有外风,也有内风,所谓内风,多指的是肝风,肝肺有“左升右降”的枢机关系,肝风上升太过可致咳喘。肺、脾分别是“贮痰之器”、“生痰之源”。二者的功能失调可致痰饮的运化失常,即痰源于脾,而滞于肺络。人体的呼吸除了肺的主气功能,还有肾主纳气的作用,肾虚不纳,气升易而气降难,可致呼吸急促,发而喘咳。

咳嗽变异性哮喘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预防CVA发展为典型哮喘。目前西医诊疗方法有限,主要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等常规药物疗法。难以根治,副作用大,如果有一种中药能够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必将大受医生、患者、家属欢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配方,能有效缓解或治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减轻患者不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药材制成:陈皮15g,半夏8g,茯苓10g,甘草6g,紫苑10g,蝉蜕10g,苦杏仁10g,苏叶10g,莱菔子6g及麻黄6g。

上述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配方,其中,将所述的陈皮15g,半夏8g,茯苓10g,甘草6g,紫苑10g,蝉蜕10g,苦杏仁10g,苏叶10g,莱菔子6g及麻黄6g按比例制成颗粒,每日三次,每次6-12g,温开水冲服。

本发明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显著,无副作用,服用方便,弥补了现有技术的药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差的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药材制成:陈皮15g,半夏8g,茯苓10g,甘草6g,紫苑10g,蝉蜕10g,苦杏仁10g,苏叶10g,莱菔子6g及麻黄6g。

将所述的陈皮15g,半夏8g,茯苓10g,甘草6g,紫苑10g,蝉蜕10g,苦杏仁10g,苏叶10g,莱菔子6g及麻黄6g按比例制成颗粒,每日三次,每次6-12g,温开水冲服。

本发明自拟方在二陈汤原方基础上加味紫苑、蝉蜕、苦杏仁、苏叶、莱菔子、麻黄等药。二陈汤原方是化痰祛湿良方,但祛风无力,古人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加紫苑、蝉蜕、苏叶为祛风轻剂,苦杏仁化痰止咳,麻黄可宣肺平喘,莱菔子可降气化痰,麻黄、莱菔子配伍一宣一降可调节气机,畅通气络。诸药合用,共奏疏风化痰之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以上诸药中紫苑提取物有祛痰作用,麻黄具有缓解气道痉挛的作用,苦杏仁有效成分可被胃蛋白酶水解形成氢氰酸,可通过刺激呼吸中枢产生镇咳和解痉效果,二陈汤中甘草含有白三烯,亦有抗炎及抗过敏作用。

本发明在原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味,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显著,最佳者服用2天即治愈,属于少见,其余患者服用均有效。

实施例1:

李海X,男,52岁,咳嗽变异性哮喘2月余,服用本配方,2天治愈。

实施例2:

白X,女,35岁,咳嗽变异性哮喘50天,服用本配方6周,症状明显缓解。

综上所述,本发明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显著,无副作用,服用方便,弥补了现有技术的药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差的不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