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4610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汤剂药物,特别是供皮肤瘙痒患者使用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瘙痒症,瘙痒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症状。根据皮肤瘙痒的范围及部位,一般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

临床表现:多见于成人,瘙痒常从一处开始,逐渐扩展到全身。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严重者呈持续性瘙痒伴阵发性加剧,饮酒、咖啡、茶、情绪变化、辛辣饮食刺激、机械性搔抓、温暖被褥、甚至某种暗示都能促使瘙痒的发作和加重。常继发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湿疹样变、苔藓样变、脓皮病以及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皮肤瘙痒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上述皮肤瘙痒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上述皮肤瘙痒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汤剂药物,以解决皮肤瘙痒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上述皮肤瘙痒。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制首乌15~25g、红花3~12g、白鲜皮10~25g、川芎5~12g、防风8~16g、皂角刺3~12g、蒺藜6~16g、百部5~15g、桃仁8~16g、漏芦8~16g。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制首乌18~22g、红花8~11g、白鲜皮12~22g、川芎8~11g、防风10~14g、皂角刺8~11g、蒺藜8~14g、百部10~13g、桃仁10~14g、漏芦10~14g。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制首乌20g、红花10g、白鲜皮20g、川芎10g、防风13g、皂角刺10g、蒺藜13g、百部12g、桃仁13g、漏芦13g。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35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45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35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40分钟,二次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570毫升备用。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以一天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90毫升/次,饭前服。服药7~21天,诸症逐渐消失或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制首乌,性味:苦甘涩、微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之功效,用于治疗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脂症等症;

红花,性味: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能经、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等症;

白鲜皮,性味:苦咸、寒,具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等症;

川芎,性味:辛、温,具有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月经不调、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等症;

防风,性味:辛甘,温,具有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等症;

皂角刺,性味:辛、温,具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等症;

蒺藜,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症;

百部,性味:甘苦、微温,具有温润肺气、止咳、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等症;

桃仁,性味:苦甘、平,具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症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等症;

漏芦,性味:苦咸、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通筋脉之功效,用于治疗痈疽发背、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瘰疬恶疮、湿痹筋脉拘牵、骨节疼痛、热毒血痢、痔疮出血等症。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认为:就皮肤瘙痒一证,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皮肤瘙痒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制首乌20g、红花10g、白鲜皮20g、川芎10g、防风13g、皂角刺10g、蒺藜13g、百部12g、桃仁13g、漏芦13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制首乌22g、红花11g、白鲜皮22g、川芎11g、防风14g、皂角刺11g、蒺藜14g、百部13g、桃仁14g、漏芦14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制首乌25g、红花12g、白鲜皮25g、川芎12g、防风16g、皂角刺12g、蒺藜16g、百部15g、桃仁16g、漏芦16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皮肤瘙痒患者共151例,年龄为35岁以上的79例,只有72例为35岁以下。151例患者中痊愈的134例,显效的17例,总有效率达100%。经治疗后,诸症逐渐消失或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