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467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小儿厌食症是指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1~6岁小儿多见,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导致厌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脾虚胃弱:先天脾肾不足,先天不能滋养后天;或因早产发育不良;或因久病正气亏乏,致脾虚胃弱,运化无权,不思饮食。临床表现为面色苍黄,发育不良,形体消瘦,好卧懒动,言语低微,或哭声微弱,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

食滞中焦:小儿不知饥饱,喂养不当,或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与甜食,以至乳食停滞,或导致肠胃积滞,不想进食。表现为脾胃失调,乳食停滞,胃纳减少,或厌食,嗳气,恶心呕吐,有时会吐出奶块或酸腐食物;腹胀而满,或腹泻大便不化,其味酸臭。或伴有烦躁哭闹,爱发脾气,睡眠时爱出虚汗,手足心热,日久出现头发枯干等症状。

小儿虫积:因饮食不洁,或平时不注意清洁卫生,极易感染诸虫,造成虫积,阻碍中焦运化,导致厌食,严重时会形成疳积。表现为精神不振,面白无华,脘腹胀满,困倦喜卧,手足心热,夜睡不宁,烦躁易怒,纳呆厌食。甚至面黄肌瘦、毛发稀疏。舌苔浊腻,脉滑细、指纹淡滞。

痰湿内盛:小儿体胖,痰湿内盛;或时值夏秋之季,暑湿之邪偏盛,脾胃被湿邪所困,运化失司,致不愿进食。表现为面色黄白,身体多胖,疲乏懒动,口腻乏味,不想进食,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胃阴不足:热病余邪未清,或素体阴亏,或天气炎热,致汗出过多,以致胃阴不足或气阴两亏,不思饮食。表现为口舌干燥,或干呕呃逆,脘痞不畅,不思饮食,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目前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的药物多为西药,西药治标不标本,带有副作用,不利于儿童成长发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假茼蒿5-10份,青盐陈皮10-20份,臭梧桐根3-8份,九翅豆蔻5-7份,野料豆2-5份,粟芽2-10份,九节菖蒲5-8份,黄杞3-7份,九牛力2-5份,紫青藤3-5份,豇豆根5-8份,扁豆衣3-10份,刺玫果5-10份,鹿草3-5份。

优选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假茼蒿8份,青盐陈皮15份,臭梧桐根5份,九翅豆蔻7份,野料豆5份,粟芽8份,九节菖蒲5份,黄杞5份,九牛力4份,紫青藤4份,豇豆根7份,扁豆衣5份,刺玫果5份,鹿草5份。

上述中药原料加入蔗糖及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剂,分装,每袋5克。

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药理活性如下:

假茼蒿,为菊科植物野茼蒿的全草,味微苦,辛,性平,清热解毒;调和脾胃。主感冒;肠炎;痢疾;口腔炎;乳腺炎;消化不良。

青盐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类的果皮用甘草、乌梅、川贝、青盐等加工制成,消痰降气,生津开郁,运脾调胃,解毒安神。

臭梧桐根,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根,性平,味苦,治疟疾,风湿痹痛,高血压,食积饱胀,小儿疳疾,跌打损伤。《浙江民间草药》:消食,开胃利湿,治食积饱胀。

九翅豆蔻,为姜科植物九翅豆蔻的果实或根,味辛,性温,归脾、胃经,温中止痛;开胃消食。主脘腹冷痛;腹胀;不思饮食;嗳腐吞酸。果实有开胃、消食、行气、止痛的功能。

野料豆,为豆科植物崂豆的种子,甘,凉,补益肝肾,祛风解毒。治阴亏目昏,肾虚腰痛,盗汗,筋骨疼痛,产后风痉,小儿疳疾。《事亲述见》:″补五脏,益中,助十二经脉,调中,暖肠胃,舒筋。″

粟芽,为粟的发芽颖果,味苦,性微温,归脾、胃经,健脾;消食。主食积胀满;不思饮食。

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辛,温,归心、肝、脾经,化痰开窍;安神;宣湿醒脾;解毒。主热病神昏;癫痫;气闭耳聋;多梦健忘;胸闷腹胀;食欲不振;风湿痹痛;痈疽;疥癣。

黄杞,为胡桃科黄杞的树皮,微苦、辛,平,行气,化湿,导滞。

九牛力,为百合科植物穿鞘菝葜的根茎,甘,淡,平,健脾胃;强筋骨。主脾虚少食;耳鸣;乏力;腰膝酸软。

紫青藤,为鼠李科植物牯岭勾儿茶的根或茎藤,微涩,温,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消疳。主风湿痹痛;产后腹痛;痛经;经闭;外伤肿痛;小儿疳积;毒蛇咬伤。

豇豆根,为豆科植物豇豆的根,甘,平,归脾、胃经,健脾益气;消积;解毒。主脾胃虚弱;食积;白带;淋浊;痔血;疔疮。

扁豆衣,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种皮,甘苦,温,归脾、大肠经,消暑化湿,健脾和胃。主暑湿内蕴,呕吐泄泻,胸闷纳呆,脚气浮肿,妇女带下。

刺玫果,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光叶山刺玫的果实,酸,苦,温,归肝、脾、胃、膀胱经,健脾消食;活血调经;敛肺止咳。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动脉粥样硬化;肺结咳嗽。《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理气,养血调经。治消化不良,气滞腹泻,胃痛,月经不调。

鹿草,为菊科植物鹿草的根,味甘,性平,益气健脾;安神。主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神经衰弱。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燥湿运脾、益气开胃、消食导滞的功效,有效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假茼蒿8份,青盐陈皮15份,臭梧桐根5份,九翅豆蔻7份,野料豆5份,粟芽8份,九节菖蒲5份,黄杞5份,九牛力4份,紫青藤4份,豇豆根7份,扁豆衣5份,刺玫果5份,鹿草5份。

上述中药原料加入蔗糖及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剂,分装,每袋5克。

实施例2

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假茼蒿6份,青盐陈皮18份,臭梧桐根6份,九翅豆蔻6份,野料豆4份,粟芽5份,九节菖蒲8份,黄杞3份,九牛力3份,紫青藤3份,豇豆根8份,扁豆衣10份,刺玫果8份,鹿草3份。

上述中药原料加入蔗糖及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剂,分装,每袋5克。

实施例3

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假茼蒿8份,青盐陈皮20份,臭梧桐根3份,九翅豆蔻7份,野料豆3份,粟芽2份,九节菖蒲6份,黄杞7份,九牛力2份,紫青藤5份,豇豆根5份,扁豆衣6份,刺玫果5份,鹿草4份。

上述中药原料加入蔗糖及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剂,分装,每袋5克。

实施例4

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假茼蒿10份,青盐陈皮10份,臭梧桐根8份,九翅豆蔻5份,野料豆2份,粟芽10份,九节菖蒲7份,黄杞6份,九牛力5份,紫青藤4份,豇豆根6份,扁豆衣3份,刺玫果10份,鹿草3份。

上述中药原料加入蔗糖及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剂,分装,每袋5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共收治小儿厌食症患者104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5岁,病程3个月-1年半。

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的诊断依据):

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

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

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治疗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的颗粒剂水冲服,每日两次,5天为一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

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

无效:食欲未见改善。

治疗结果:104例患者中,治愈愈95例,好转8例,无效1例,治愈率91.3%,总有效率为99.0%,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副反应。

典型病例1

邓某某,女,5岁,厌食一年余,体形瘦小,体弱多病,挑食厌食,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两个疗程后食欲大增,继续服用两个疗程,身高体力渐增,随访1年再无厌食。

典型病例

张某某,男,7岁,长期胃纳不佳,不知饥饿,不欲饮食,平素时有腹痛、腹胀,口臭,大便干,小便偏黄,舌质红、苔黄而薄腻。服用本发明中药两个疗程后,各种症状好转,继续服用两个疗程,各种不适症状消失,食欲大增,形体渐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