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吸收性结构的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422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造吸收性结构的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卫生用品,并涉及用于制造用于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吸收性结构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名称“吸收性卫生用品”通常指的是用于吸收体液的用品,例如婴儿和儿童用的尿布或纸尿裤、失禁垫、女性用的卫生巾以及类似的用品。

这些卫生用品通常具有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包括不能渗透液体的外部片材或背片、能渗透液体并欲与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地设置的内部片材或顶片,以及具有捕获及存储体液的功能的中间吸收性插入物或者芯。

在1950年代后期出现在市场上的第一种工业尿布中,吸收芯主要由具有不同形状和厚度的纤维素绒毛物组成。随后,在1980年代的后半段中,趋势发展成将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具有很高的液体保持程度)添加到纤维素绒毛物中。

这些超强吸收性材料通过各种名字被熟知,例如sap(超强吸收性聚合物的缩写)或者agm(吸收性胶凝材料的缩写)。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含氢胶凝材料,该含氢胶凝材料能够通过基本上稳定的方式来吸收和捕获液体。

作为参考,一克的纤维素绒毛物能够吸收8-10克的0.9%的生理盐水,然而其仅能保留非常小的一部分生理盐水,通常为2-3克。一克的超强吸收性材料能够吸收大约50克的生理盐水,并在离心(edana方法441.1-99)之后保留其中的大约30克,或者在0.7psi的负载(edana方法442.1-99)下保留其中的大约22克。

考虑到这些特征,制造用于卫生用品的、主要(如果不排他的话)由超强吸收性材料组成的吸收芯的想法无疑会有吸引力。

几乎排他地由超强吸收性材料组成的吸收性结构是已知的,并且在例如为us-a-4600458、us-a-4658914、us-a-4681577、us-a-4685914、us-a-5643238、us-a-593650以及wo-a-2005/004939的多个专利文件中进行了描述。

制造不含绒毛物的吸收性材料的主要难点之一在于将结构的完整性和液体吸收能力结合在一起。不含绒毛的吸收芯应当具有非常高的完整性和吸收能力。实际上,如果优先考虑这两个特征中的一个,那么就会导致另一个处于不利地位,或者更确切地说,高吸收能力的实现是以结构的完整性不足为代价的,反之亦然。

已经提出了一些方法和设备,其目的在于将颗粒材料渗透进入到非常大量的纤维层中,以便于制造不含绒毛物的吸收性结构。例如,wo2013/153235描述了一种用于制造吸收性结构的方法,该吸收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纤维无纺层,该至少一个纤维无纺层具有构造成能被超强吸收性颗粒渗入的空腔。超强吸收性颗粒通过真空和震动分散在纤维层中。

提出了超强吸收性颗粒通过真空和震动渗入到纤维层中的技术并不充分有效,这是因为实际上,其不允许超强吸收性材料颗粒深入地渗入到纤维层中,并因此不允许大量的超强吸收性材料分布在纤维层中。

ep-a-1526214描述了一种用于使超强吸收性粉末渗入到纤维层中的静电方法。该粉末和纤维层设置在电极之间,该电极与交流发电机的电极相连。该电极形成了电压梯度在0.10-20kv/mm的范围内的电场。

实际上,与通过真空和震动进行的渗透技术相比,静电渗透技术提供了更好的结果。然而,静电技术有许多弊端,这些弊端包括静电通道的长度大(大约为10米)、成本高,以及与可燃材料遭受高电压(高达20kv)的风险相关的安全问题。

ep-a-0540041描述了一种用于形成超强吸收性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无纺纤维片材进行液压针刺,以增大其液体分布特性,以及使干燥的超强吸收性材料与液压针刺后的纤维片材的至少一个表面紧密接触。该文件描述了复合片材可以通过压延、打开、压花、差速引缩加工等而被机械式软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制造不含绒毛物的吸收性结构的方法及设备,该不含绒毛物的吸收性结构几乎排他性地由纤维材料和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组成,其具有高度的整体性以及很强的吸收体液的能力,并且能够克服上文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制造用于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吸收性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第一无纺层以第一速度前进,其中所述第一无纺层的第一表面朝向抽吸腔;将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散布在所述第一无纺层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上;以及通过带齿部分而使所述第一无纺层的体积增大,所述带齿部分能穿过所述第二表面而渗入到所述第一无纺层内,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无纺层以速度差移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带齿部分能在与所述第一无纺层一致的方向上、以比所述第一无纺层的速度小的速度移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使所述第一无纺层的体积增大的步骤在散布所述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的步骤的下游处进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散布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的步骤的上游处,使所述第一无纺层的体积增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二无纺层固定到所述第一无纺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第三无纺层以所述第一速度前进,其中所述第三无纺层的第一表面朝向抽吸腔;将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散布在所述第三无纺层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上;通过带齿部分使所述第三无纺层的体积增大,所述带齿部分能穿过所述第二表面而渗入到所述第三无纺层内,并能相对于所述第三无纺层以速度差移动;以及将所述第一无纺层和所述第三无纺层固定在一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带齿部分能在与所述第三无纺层一致的方向上、以比所述第三无纺层的速度小的速度移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二无纺层设置到所述第一无纺层与所述第三无纺层之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纵向方向上通过间断的方式将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散布在所述第一无纺层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与散布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的步骤相协调地、通过间断的方式而使所述第一无纺层的体积增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纺层的平均比体积在25cm3/g的最小值与120cm3/g的最大值之间,优选地在30cm3/g与100cm3/g之间,更优选地在40cm3/g与80cm3/g之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纺层的厚度在2mm与12mm之间,优选地在2mm与8mm之间,更优选地在3mm与6mm之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无纺层的克重在8g/m2与20g/m2之间,厚度在0.1mm与0.4mm之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线地形成所述第一无纺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制造用于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吸收性结构的设备,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构造成能使第一无纺层以第一速度前进,其中所述第一无纺层的第一表面朝向抽吸腔;分配装置,所述分配装置构造成能将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散布在所述第一无纺层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上;以及增大装置,所述增大装置包括带齿部分,所述带齿部分设置成用于穿过所述第二表面而渗入到所述第一无纺层内,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无纺层、以速度差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无纺层的体积增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带齿部分能在与所述第一无纺层一致的方向上、以比所述第一无纺层的速度小的速度移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增大装置设置在所述分配装置的下游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分配装置的上游处的增大装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包括: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构造成能使第三无纺层以所述第一速度前进;第二分配装置,所述第二分配装置构造成能将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散布在所述第三无纺层上;第二增大装置,所述第二增大装置包括带齿部分,所述带齿部分设置成能渗入到所述第三无纺层内,并能相对于所述第三无纺层以速度差移动;以及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无纺层与所述第三无纺层固定在一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带齿部分能在与所述第三无纺层一致的方向上、以比所述第三无纺层的速度小的速度移动,以便于使所述第三无纺层的体积增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增大装置设置在所述分配装置的下游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将第二无纺层供给到所述第一无纺层与所述第三无纺层之间的机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散布装置构造成能在纵向方向上通过间断的方式而将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散布在所述第一无纺层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增大装置构造成能与所述分配装置相协调地、通过间断的方式而使所述第一无纺层的体积增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包括形成装置,所述形成装置构造成能通过所述输送装置在线地形成所述第一无纺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过上述方法而获得的用于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吸收性结构。

权利要求书形成了针对本发明而在此提供的技术公开的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仅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而给出,其中:

图1是不含绒毛物的吸收性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显示了用于制造图1中的吸收性结构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显示了用于制造图1中的吸收性结构的设备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4是显示了不含绒毛物的吸收性结构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5是显示了用于制造图4的吸收性结构的设备的示意图,并且

图6是显示了在生产线中形成无纺片材的用于制造吸收性结构的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附图标记10标示出了不含绒毛物的吸收性结构,其用于形成一次性的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吸收芯。

吸收性结构10包括第一无纺层12、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以及第二无纺层16。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分散在第一无纺层12的纤维之间。第一无纺层12和第二无纺层16能渗透吸收性结构10要吸收的体液。

第二无纺层16是可选择的,因而吸收性结构10可以仅由第一无纺层12和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形成。

第一无纺层12具有第一主表面18和第二主表面20。第二无纺层16通过胶粘或焊接而与第一无纺层12的第二主表面20永久性连接。第二无纺层16的厚度可以明显小于第一无纺层12的厚度。在第二无纺层16中通常不存在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

吸收性结构10制造成在纵向方向上延长的连续带的形式。连续的吸收性结构10要被横向切割成多个段,每个段均能形成一次性的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吸收芯。通过吸收性结构10得到的各个吸收芯要被包围在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可渗透的顶片和不可渗透的背片之间。优选地,第二无纺层16要朝向顶片,并且第一无纺层12的第一表面18要朝向背片。然而,第二无纺层16朝向顶片并且第一无纺层12朝向背片并不破坏说明书的广泛性,并且对于吸收性结构10的生产模式来说并不具有特定的关联性。因此,吸收性结构也可以通过在使用期间第一层12朝向使用者、并且第二层16朝向外侧的方式包含在吸收性卫生用品中。

在第二无纺层16朝向顶片的情况下,其可实现液体获得及分配层(adl)的功能,吸收芯典型地设置有这种层。典型地,体液被供给到吸收芯的集中区域内。adl使液体散布在吸收芯的较大表面区域上,并且促使液体被分散在第一无纺层12中的超强吸收性材料14更均匀地吸收。

第一无纺层12是体积非常大的纤维材料,该纤维材料的平均比体积的值可以在25cm3/g的最小值与120cm3/g的最大值之间、优选地在30cm3/g和100cm3/g之间、更优选地在40cm3/g和80cm3/g之间,并且其厚度可以在2mm和12mm之间、优选地在2mm和8mm之间、更优选地在3mm和6mm之间。

用于第一无纺层12的适当材料可以是梳理过的无纺纤维,例如具有双组分纤维的热风式结合纤维。适当材料的例子为由美国夏洛特的pgi公司制造的比体积为44.5cm3/g且厚度为4mm的airtentlphil。用作为第一无纺层12的适当材料的另一例子可以是平均比体积为大约40cm3/g、厚度为3.2mm的80g/m2的热风式结合亲水性无纺纤维,其型号为vortex80,由意大利皮斯托亚的vialivornesedisopra,82–51013chiesinauzzanese的texsusspa公司制造并销售。

第二无纺层16的克重可以在8g/m2和20g/m2之间,厚度可以在0.1mm和0.4mm之间。用于第二无纺层16的适当材料为厚度为0.1mm的10g/m2的sms型无纺亲水性纤维,其型号为ic3ew-100010dbw,由意大利米兰trezzanorosa的fiberwebnonwovenss.r.l公司制造并销售。

对于这些类型的材料而言,厚度值可以通过iso9073-2方法来直接确定,或者通过等效方法edanawsp120.6.r4或者ert30.05.99中的一个而直接确定。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可以用彼此等效的以下方法中的一个来确定:iso9073-1、edanawsp130.1.r4或者ert40.3.90。比体积可以由相应的厚度和用前述方法中的一个而获得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来导出。

适用于吸收性结构10的一种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为由德国克雷费尔德的evonikindustriesag公司制造并销售的favorz3403,其表观密度(体积密度)等于700g/dm3

参照图2,附图标记22标示出了用于制造上文中所描述的吸收性结构10的设备。设备22包括输送装置24,该输送装置24构造成用于使第一无纺层12以第一速度v1前进。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输送装置24为围绕其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的轮,并且该轮具有以与第一无纺层12的前进速度v1相等的边缘速度移动的外表面26。输送装置的外表面26是带孔的,并覆盖处于外表面26内侧的固定的抽吸腔28,并且该抽吸腔28在外表面26的覆盖抽吸腔28的部分上产生真空。

第一无纺层12被供给到输送装置24的外表面26上。第一无纺层12通过由抽吸腔28产生的真空而保持在表面26上。第一无纺层12的第一表面18朝向输送装置的外表面26,且第一无纺层12的第二表面20朝向外侧。第一无纺层12为可以从卷筒30处供给的连续带,或者可以是在生产线中形成的连续带,这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

设备22包括固定的分配装置32,该分配装置32将一定量的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供给到第一无纺层12的第二表面20上。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可以通过均匀的方式散布在第一无纺层12中。然而,也可以通过在纵向方向和/或横向方向上非均匀的剂量来将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散布在第一无纺层12中,从而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能以在吸收芯的不同区域内具有不同密度的方式散布,以便于对吸收芯的各个区域的吸收特性进行调节。

例如,超强吸收性材料可以在彼此平行且由不含超强吸收性材料的区域分隔开的纵向带(“通道”)上散布。

用于将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以非均匀的剂量散布在第一无纺层12中的备选结构由超强吸收性材料在纵向方向上以预定间距间断式分布而构成,以便形成第一无纺层12的设置有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的多个横向区域,并且这些横向区域被第一无纺层12的不含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的横向区域间隔开。为了实现这种非均匀散布,可以使用已知的机构来替代分配装置32。具体来说,对于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在纵向方向上通过间断的方式的设置来说,可以使用由相同的申请人在ep-a-2777664中描述的设备来分配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

设备22包括第一增大装置34,该第一增大装置34优选地设置在分配装置32的下游。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增大装置34包括圆柱36,该圆柱36具有装配有凸出元件的带齿部分38。

增大装置34可以由通过与纤维素的热磨机的转子相类似的方式、以小得多的规模沿圆柱的轴线彼此相邻地设置的一系列带齿盘形成的圆筒构成。大体上,增大装置34可以基本上呈圆柱形,或者备选地,可包括具有平坦外表面并设置在具有向外凸出元件的带齿部分38上的带,该向外凸出元件优选为径向的,例如为金属或合成材料的,例如为突起、钉子或齿。

大体上,第一增大装置34的带齿部分38能相对于第一无纺层12移动,从而在第一无纺层12的速度v1与带齿部分38的速度之间存在速度差δv。

在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增大装置34的带齿部分38优选地能在与第一无纺层12的移动方向相一致的方向上、以比第一无纺层12的速度v1小的速度v2来移动。备选地,带齿部分38也可以在与第一无纺层12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带齿部分38与输送装置24的外表面26相距一定距离,该距离小于第一无纺层12的厚度,从而在由输送装置24的外表面26保持的第一无纺层12以速度v1前进时,带齿部分38能穿过第二表面20而渗入到第一无纺层12中。优选地,带齿部分38移动得比第一无纺层12的速度慢,从而使得带齿部分38能与第一无纺层12的纤维相接合,并使第一无纺层12的体积增大,也就是说,其导致了比体积的增大。

带齿部分38渗入到第一无纺层12的厚度中的程度可以根据速度差δv来改变。大体上,这种渗入的程度优选地随着速度差的增大而减小。在带齿部分38在与第一无纺层12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极端情况下,速度差δv最大,并且渗入的程度会适宜地减小,以获得所需的体积增大程度。

由第一增大装置34产生的第一无纺层12的比体积的增大以及抽吸腔28的抽吸动作使得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深深地渗入到第一无纺层12中,以及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能散布在第一无纺层12中的密度大幅度增加。

应当注意的是,抽吸腔28具有至少覆盖了外表面26的位于第一无纺层12的供给区域以及吸收性结构10的成形完成的区域之间的部分的延伸部分,该部分因此而包括输送装置24朝向分配装置32以及第一增大装置34的区域。抽吸腔28可以被分成具有不同程度的真空的区段,以便在输送装置的不同区域内改变抽吸作用,例如以在分配装置32和第一增大装置34处具有较大的抽吸作用。

在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在纵向方向上间断地施加的情况下,可以令增大装置34的驱动与分配装置32相协调。例如,可以在变化的速度下操作增大装置34,其中在存在有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的段中,增大装置34的边缘速度小于无纺卷材12的供给速度,由此来增加无纺卷材12的体积度,并且在不存在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的段中,增大装置34的边缘速度等于无纺卷材12的供给速度,以便不改变无纺卷材12的体积度。

备选地,增大装置34可以与无纺卷材12的表面正交地移动,以便在存在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的段中与无纺卷材12相接触,并在不存在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的段中与无纺卷材12分离开。与优选的第一方案相比,这种第二方案在机械上更加复杂。

在第一增大装置34的下游处设置有供给器40,该供给器40将第二无纺层16以与第一无纺层12的速度v1相等的速度供给到第一无纺层12的第二表面20上。在图2的实施例中,点胶机42将少量的胶施加到第二无纺层16的要与第一无纺层12的第二表面20相接触的表面上。辊子44设置在供给器40的下游处,并在第二无纺层16上施加压力以实现连接。备选地,第二无纺层16可以通过热机械的或超声波的焊接固定到第一无纺层12上。在这种情况下,在供给器40的下游处,吸收性结构10与输送装置24分离开,并且从两个焊接辊子之间穿过。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点胶机42。备选地,第二无纺层16可以被供给到传送装置24的外表面26与第一无纺层12之间,并通过上文中所描述的方法中的一个而固定到第一无纺层12上。

设备22可以设置有位于分配装置32的下游处的第二增大装置46。第二增大装置46包括具有带齿部分50的轮48,像第一增大装置34一样,该轮48优选地通过相对于第一无纺层12一致的方式、以比第一无纺层12的速度v1小的速度v3而移动。第二增大装置46通过与第一增大装置34相同的方式运行,并在分配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40之前使第一无纺层12的比体积增大。位于分配装置32上游处的第一无纺层12的比体积的增大对于增大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散布在第一无纺层12中的密度是有利的。速度v3可以等于第一增大装置34的速度v2,或者也可以不同,以便在分配装置32的上游和下游处具有不同的体积增大效果。在第一无纺层12由以相对较高的张力缠绕(这有利于增大装在卷筒30上的材料的长度)的卷筒30处供给的情况下,第二增大装置48会是非常有用的。

包括位于分配装置46的上游处的第二增大装置48是优选的、但可选择的特征。第二增大装置48(如果设置了的话)可以定位成在其被输送装置24的外表面26支撑之前作用在无纺卷材12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设备22可以仅设置有位于分配装置32的上游处的一个增大装置46。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分配装置下游处的增大装置34可以被省去。

图3显示了用于制造图1中的吸收性结构10的设备22的第二实施方案。与前文中所描述的那些元件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出。

在图3所示的情况下,输送装置24包括具有平坦的外表面26的传送带,该传送带沿直线方向以速度v1携带第一无纺层12。像前文中所描述的实施方案那样,图3的设备包括位于分配装置32的下游处的第一增大装置34,以及可选择的、位于分配装置32的上游处的第二增大装置46。在这种情况下,也设置有抽吸腔28,该抽吸腔28朝向外表面26的从第一无纺层12的供给区域延伸到吸收性结构10完成的区域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设置有位于分配装置32的上游处的单个增大装置。

在图4中,附图标记10’标示出了不含绒毛物的吸收性结构的第二实施方案。吸收性结构10’包括第一无纺层12’、分散在第一无纺层12’的纤维之间的第一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第二无纺层16、第三无纺层12”,以及分散在第三无纺层12”的纤维之间的第二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第二无纺层16位于第一无纺层12’和第三无纺层12”的两个相互朝向的表面之间。第一无纺层12’和第三无纺层12”可以具有不同密度和/或不同类型的各自的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14”。

图5显示了用于制造图4中的吸收性结构10’的设备22’。设备22’包括两个输送装置24’、24”,两个输送装置24’、24”包含具有各自的外表面26’、26”的各自的轮,这些轮在一致的方向上以速度v1携带第一无纺层12’和第三无纺层12”。每个输送装置24’、24”均与各自的分配装置32’、32”以及各自的增大装置34’、34”相关联。增大装置34’、34”具有各自的带齿部分38’、38”,在所显示的实施方案中,其优选地能在与各自的无纺层12’和无纺层12”一致的方向上以比第一无纺层12’和第三无纺层12”的速度v1小的各自的速度v2’、v2”移动,速度v2’和v2”可以彼此相同或者不同。输送装置24’、24”与各自的抽吸腔28’、28”相关联。

第二无纺层16以速度v1供给到第一无纺层12’和第三无纺层12”之间。设备22’由相对于第二无纺层16的平面对称的两个部分形成。两个部分中的每一个都通过与上文中所描述的部分相似的方式起作用。

第一无纺层12’、第二无纺层16以及第三无纺层12”通过焊接装置52彼此固定。备选地,第一无纺层12’、第二无纺层16以及第三无纺层12”可以通过胶粘而固定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点胶机来将胶施加在第二无纺层16的相反表面上,并且作为焊接装置52的替代,可设置一对压力辊子。也可以在设备22’中设置第二增大装置,以在各自的分配装置32’、32”的上游处增大第一无纺层12’和第三无纺层12”的比体积。

在需要使吸收芯具有较大厚度或者在厚度中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归因于超强吸收性颗粒材料14’、14”的密度和/或类型不同)的情况下,吸收性结构10’会是有利的。

在吸收性结构10’中,第二无纺层16可以被省去,从而第一无纺层12’和第三无纺层12”可以具有彼此直接接触的各自的表面。

大体上,包含在本发明的设备中的每个增大装置均能通过与参照第一增大装置34所描述的方式相似的方式来运行。尤其是,带齿部分能相对于其作用到的无纺层移动,从而在无纺层的速度与带齿部分的速度之间存在速度差δv。优选地,在图2、图3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增大装置的带齿部分能在与无纺层的移动方向一致的方向上以比无纺层的速度低的速度移动。

图6显示了在线地形成第一无纺层12而不是由卷筒供给第一无纺层12的设备22。在图6中,与前文中所描述的元件相对应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出。

在图6中,附图标记54标示出了位于输送装置24的上游处的形成装置。形成装置包括传输带56,该传输带56包含有孔带57,该有孔带57具有朝向固定的抽吸腔58的上支部。形成装置54包括纤维散布器60,该纤维散布器将一定量的纤维散布在有孔带57上。纤维散布器60在有孔带57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无纺层12,该第一无纺层12通过与前文中所描述的方式相似的方式供给到设备46的输送装置24上。

第一无纺层12的形成可以在轮的边缘上进行,而不是在传输带上进行。

第一无纺层12的形成可以直接在有孔带57的表面上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可以在第一增大装置34的下游处将可选择的第二无纺层16施加到第一无纺层12的表面上。

备选地,如图6所示,来自于卷筒的、可选择的第二无纺层16可以在纤维散布器60的上游处供给到有孔带57的表面上,并且来自于纤维散布器60的纤维放置到第二无纺层16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无纺层12的纤维可以通过在纤维分配装置60的上游处施加到第二无纺层16的表面上的粘附层而锚定到第二无纺层16上。

用于在线地形成第一无纺层12的形成装置54可以设置到根据图2、图3、图5中所显示的任意实施方案中的设备22上。两个无纺层12、16的特征以及第一无纺层12的体积增大模式与上文中所描述的相同。

考虑到第一无纺层12是非常大的材料,在第一无纺层12从卷筒上供给的情况下会存在卷筒频繁更换的缺陷,这是因为材料的体积大导致了卷筒的长度有限。如图6所示的在生产线上形成第一无纺层12能克服这种缺陷。

当然,在不损害本发明的原则的情况下,结构和实施方案的细节可以相对于在本文中所描述的那些(仅仅作为非限制实施例)而变化,而不会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