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调整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功效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4284阅读:2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调整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功效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传统中医药用于肿瘤治疗方面的领域,尤其是在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反应方面。



背景技术: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降低雌激素水平或阻断雌激素作用,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可以延长生存,减少复发,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内分泌治疗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类似于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①神经心理症候群:潮热汗出、抑郁、烦躁易怒、月经失调、头晕耳鸣及心悸失眠等。②骨质疏松: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重吸收功能增强,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③肝脏损害及脂肪变性:抗雌激素治疗使雌激素在肝脏表达减少,从而抑制雌激素对脂蛋白的分解作用,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的大量堆积诱发脂肪肝。

乳腺癌采用西药内分泌治疗后,由于其导致了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而致机体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类似于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①神经心理症候群:潮热汗出、抑郁、烦躁易怒、月经失调、头晕耳鸣及心悸失眠等。②骨质疏松: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重吸收功能增强,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③肝脏损害及脂肪变性:抗雌激素治疗使雌激素在肝脏表达减少,从而抑制雌激素对脂蛋白的分解作用,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的大量堆积诱发脂肪肝。

现阶段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方法主要有:①神经心理症候群的防治:主要建议针灸治疗或调整生活方式,严重者需停止内分泌治疗,停药不利于乳腺癌的治疗。②骨质疏松的防治: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根据多项随机、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可应用唑来磷酸治疗或选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地诺单抗治疗,这些治疗有效,但在治疗同时亦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如唑来磷酸治疗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及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且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传统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烦躁、潮热、多汗、腰酸等脑内缺乏单胺类神经递质引起的神经心理症候群,根据此类症候群主症及舌苔脉象,辨证为肝肾阴虚、阴虚火旺型。

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调整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具体由以下配比的中药成分组成:生地黄400-600份,山茱萸100-300份,山药100-300份,泽泻150-250份,牡丹皮150-250份,茯苓150-250份,柴胡100-150份,白芍100-300份,山栀150-250份,酸枣仁100-300份,当归150-250份。

进一步优选,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配比的中药成分组成:生地黄480份,山茱萸240份,山药240份,泽泻180份,牡丹皮180份,茯苓180份,柴胡120份,白芍240份,栀子180份,酸枣仁240份,当归180份。

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内分泌治疗后扰乱了肾-天葵-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平衡状态,肾精不足、阴虚火旺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集中于清肝补肾、滋阴降火。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由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柴胡、白芍、栀子、酸枣仁、当归组成。方中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滋阴补肾,牡丹皮、柴胡、栀子疏肝降火,酸枣仁、白芍、当归滋阴养血安神。诸药合用,使肾阴充养,肝气畅达,虚火得降。

附图说明

图1 ER、PR荧光免疫测定阳性证实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株。

图2小鼠阴道细胞涂片出现外底层细胞提示去卵巢手术成功。

图3绝经后乳腺癌移植小鼠下丘脑5-HT1AR与5-HT2AR蛋白表达水平成对应反比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去卵巢的乳腺癌移植小鼠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

1.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汤剂

称取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的生药材,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柴胡6g,白芍12g,山栀9g,酸枣仁12g,当归9g,将上述11味中药加适量蒸馏水浸泡2h,大火加热煮沸,之后小火煎煮30min,过滤,再用双蒸水按前法重复煎煮一次,过滤,将2次煎煮的滤液混合后按所需浓度进行浓缩(含生药1.88g/mL),制成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浓缩液,置-80℃冰箱保存备。

2.建立绝经后的乳腺癌小鼠模型

1)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1.0×104个/孔接种于96孔培养板,37℃,5%CO2培养箱培养24h,免疫荧光测定ER、PR表达,证实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株(图1)。选用4~6周的雌性BALB/c小鼠,体重18~22g,共50只,腹部脱毛,用异氟烷吸入式麻醉,仰卧固定,在小鼠右侧倒数第二对乳腺脂肪垫下接种5×105个4T1细胞,建立小鼠乳腺癌移植模型。接种48h后,观察肿瘤生长状况。

2)乳腺癌移植小鼠去卵巢手术:小鼠接种2周后行去卵巢手术,1%戊巴比妥钠(40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仰卧固定,剪去腹部长毛,碘伏、70%乙醇消毒腹部皮肤。腹部正中做2~3cm长切口,钝性分离腹部肌肉。进入腹腔后轻轻将乳白色脂肪组织提出腹腔。分离后找到Y型子宫。在两侧子宫末端可见卵巢。钳夹、细线结扎子宫,剪去卵巢,同法处理对侧卵巢,检查无渗血后将脂肪组织和子宫送回腹腔内。用3/0线间断二次缝合,关闭腹腔,缝合皮肤,消毒创面。所有小鼠术后第3天开始行阴道细胞涂片观察手术效果。连续5d出现外底层细胞证明小鼠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卵巢摘除手术成功(图2)。

3.动物实验疗效观察

1)药物处理:40只去卵巢的乳腺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1(来曲唑+中药组合物低剂量组)、实验组2(来曲唑+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模型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来曲唑组),共4组,每组10只。来曲唑组剂量0.379mg/kg/d,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剂量组为11.28g/Kg/d,高剂量为45.1g/Kg/d,模型组予以等剂量蒸馏水灌胃,1次/日。

2)检测指标

a)给药第4周,各组小鼠用10%的水合氯醛(0.35ml/100g)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2ml,离心机3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20℃冰箱贮存,检测E2、FSH、LH水平。

b)第4周,各组小鼠腹主动脉采血后,用1%戊巴比妥钠(40mL/kg)麻醉小鼠,开胸暴露心脏,剪开右心耳,经左心室插管至升主动脉,200mL生理盐水冲洗血液,然后用含4%多聚甲醛的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pH7.4,4℃,300mL灌注固定,先快后慢,灌毕,立即取脑,在冰冷的金属平台上迅速分离出海马区,保存于-86℃的冰箱备测。Elisa法测定小鼠5-HT、NE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下丘脑组织中5-HT1AR、5-HT2AR蛋白的表达。

4.实验结果

1)高剂量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联合来曲唑治疗绝经后的乳腺癌移植小鼠,能增加小鼠脑内5-HT、NE的表达,且不增加E2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来曲唑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组和来曲唑组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通过调整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从而发挥作用(表1、表2)

表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E2、FSH、LH的影响()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乳腺癌移植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注:*与阳性对照组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不论低剂量还是高剂量均能提高绝经后乳腺癌移植小鼠下丘脑5-HT1A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绝经后乳腺癌移植小鼠下丘脑5-HT2AR蛋白表达水平。(表3)

表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5-HT1AR、5-HT2AR蛋白表达的影响()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

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绝经后乳腺癌移植小鼠下丘脑5-HT1AR与5-HT2AR蛋白表达水平成对应反比关系,结果见图3。

4)以上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确实存在提高5-HT1A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绝5-HT2AR蛋白表达水平的功效,从而具有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效果。

实施方式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45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出现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及烦躁易怒等类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年龄34~78岁,平均48.6岁;乳腺癌病程最短13月,最长121月,平均56.6月;发生不良反应最短时间为内分泌治疗后6月,最长时间为内分泌治疗后15月,平均8.2月;乳腺癌根治术,后13例,复发转移32例;绝经前18例,绝经后27例;8例接受非药物内分泌治疗。予以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滋肾清肝、滋阴降火治疗。

2.治疗方法

取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生地黄15g,山茱萸7.5g,山药7.5g,泽泻5.5g,牡丹皮5.5g,茯苓5.5g,柴胡3.5g,白芍7.5g,栀子5.5g,酸枣仁7.5g,当归5.5g水煎服,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停药半年后随访无复发;好转:症状减轻,或部分症状消失,或停药半年后随访偶有复发;无效:症状均无改善,或停药半年后诸症又复发。

4.治疗结果

治愈l5例(症状消失,占33.3%);好转26例(症状减轻,占57.8%);无效4例(症状无减轻,占8.9%),总有效率为91.1%。以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确实存在提高5-HT1A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绝5-HT2AR蛋白表达水平的功效,从而得以用来治疗由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类绝经期综合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