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尿酸的中药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10323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尿酸的中药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尿酸的中药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2006年,北京地区的调查显示男性的患病率为13.8%,女性为6.00%,有的地区成年男性的患病率甚至达到22.6%。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报道,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约有患者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直接诱因,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密切相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在临床中,绝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正是由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特点,大多数患者往往将其忽视,从而错过了疾病的最佳干预时期,迁延了疾病的病程,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研究和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可以全面改善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素质,目前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主要是西药为主,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众多,如胃肠道症状、皮疹、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在治疗的过程中同时损害了人体健康,在中药中选择开发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毒副作用较低的降尿酸的药物,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并能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定义为只有高尿酸血症而无痛风关节炎和尿酸性肾结石。痛风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尿酸单钠晶体盐(尿酸盐结晶)沉积。虽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疾病与升高的血清尿酸浓度有关,但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和这些疾病之间的直接的关系还不清楚。研究表明,尿酸盐结晶体不仅存在于痛风的各个时期,而且在单纯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也存在,它可能是高尿酸血症发展至痛风的一个重要的中间阶段。因此,目前认为既往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分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痛风石性痛风)不能反映该疾病关键的病理基础。近年来,先进的成像方法不断改进,偏振光显微镜、超声和双能CT均能高度特异地检测尿酸单钠晶体盐。有学者提出了一个新的临床分期系统,A阶段:高尿酸血症,但无尿酸单钠晶体沉积的证据及痛风的症状;B阶段:高尿酸血症,通过显微镜或高级成像观察到尿酸盐结晶沉积,但没有痛风的症状;C阶段:既往或目前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伴痛风发作的症状;D阶段:慢性痛风关节炎或合并痛风石。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临床分期系统的修改具有许多优点。这种分期系统为潜在的无症状疾病筛查提供了合理的基础。对于单纯高尿酸血症可通过先进的成像方法来检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情况进行分级。此外,这项拟议的修订提供了一个明确的重点,痛风是尿酸盐结晶沉积的一种慢性疾病,而且将影响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预防和治疗的策略,特别是影响到B阶段疾病(有尿酸盐晶体沉积,但没有痛风的症状)的防治。目前降尿酸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抑制尿酸合成,另一种是促进尿酸排泄。别嘌醇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降尿酸药物。别嘌醇为竞争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合成产生降尿酸作用。别嘌醇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应给予监测。大约5%患者不能耐受。偶有发生严重的别嘌呤醇超敏反应综合征(allopurinolhypersensitivitysyndrome,AHS)。在肾功能不全患者及采用噻嗪类利尿剂时该风险增加。Khanna等研究证实,AHS与白细胞抗原HLA-B5801基因阳性密切相关。中国汉族人HLA-B58阳性率达6%~8%,而白人仅为2%。虽然AHS的发生率仅0.1%,但病死率高达20%。促进尿酸排泄的代表药物为苯溴马隆。苯溴马隆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痛风结节肿等。通常情况下,服用苯溴马隆6~8天血尿酸明显下降,降血尿酸强度及达标率强于别嘌醇。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胃部不适、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风团、斑疹、潮红、瘙痒等皮肤过敏症;肝功能异常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升高。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分析显示,苯溴马隆的严重不良反应中肝损害问题比较突出。高良姜(AlpiniaofficinarumHance)为姜科(Zingiberaceae)山姜属植物,别名小良姜、海良姜,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资源,在广东和东南亚国家常做调味料使用,也是美国“公认安全使用物质”之一(21CFRSection182.10,182.20),根茎入药,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栽培和药用历史,具有温胃散寒,行气止痛功效。但是,关于高良姜降尿酸活性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目前尚无相关文献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降尿酸的中药有效部位,能够明确高良姜的降尿酸的目标部位。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活性部位,并减少杂质。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降尿酸的中药有效部位,其为高良姜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总黄酮和二苯基庚烷类成分。上述降尿酸的中药有效部位中,中药有效部位包含高良姜素、高良姜素-3-甲醚、山奈酚-4′-甲醚及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5-醇-3-庚酮等主要成分。上述降尿酸的中药有效部位中,有效部位所含主要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优选的,该中药有效部位中含有高良姜素35wt%-80wt%,高良姜素-3-O-甲醚5wt%-14wt%,山奈酚-4′-O-甲醚1wt%-7wt%,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5-醇-3-庚酮2wt%-10wt%,其总和不超过100%。上述的降尿酸的中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高良姜根茎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提取,得到高良姜醇提液;将高良姜醇提液回收乙醇和/或加水,使析出沉淀,静置,滤取沉淀物,得高良姜有效部位粗品;将高良姜有效部位粗品加乙醇溶液溶解后,使用大孔树脂柱进行分离,以水和乙醇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收集一定浓度的乙醇洗脱部位,并对其减压回收溶剂,析出沉淀后,过滤,干燥,重结晶即得高良姜有效部位。上述的降尿酸的中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高良姜根茎为原料,以50%-95%的乙醇溶液6-10倍量回流提取2-4次,每次1-3小时,得到高良姜醇提液;将高良姜醇提液回收乙醇至含醇量小于50%,使析出沉淀,静置6小时以上,滤取沉淀物,得高良姜有效部位粗品;将高良姜有效部位粗品加45%-65%乙醇溶液溶解后,使用大孔树脂柱分离,依次用水、50%乙醇溶液、65%-90%的乙醇溶液中的任一浓度进行洗脱,收集含醇量65%-90%的乙醇洗脱部位,并对其减压回收溶剂,析出沉淀后,过滤,干燥,用50%-90%乙醇重结晶,即得高良姜有效部位。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用大孔树脂包括各种非极性大孔树脂、弱极性大孔树脂或极性大孔树脂。根据具体实施方案,最优选地,该中药有效部位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制备的:(1)取高良姜根茎为原料,以85%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得到高良姜醇提液;(2)醇提液回收乙醇,加水至含醇量30%,静置12小时,滤过,得高良姜有效部位粗品;(3)将高良姜有效部位粗品加50%乙醇溶解后,通过大孔树脂柱,依次用水、50%乙醇、85%乙醇进行洗脱,收集85%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溶剂,析出沉淀后,过滤,干燥,用60%乙醇重结晶得高良姜有效部位,与适当辅料制成制剂。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用大孔树脂包括D101型大孔树脂和/或AB-8型大孔树脂。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降尿酸的中药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上述药物是指使用本发明的中药有效部位作为主要有效成分而制成的可被药学上接受的制剂,制剂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灌肠剂;片剂,例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例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滴丸剂;散剂;膏剂,例如软膏剂、硬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例如注射剂;栓剂;搽剂;霜剂;喷雾剂;粉雾剂;气雾剂;滴剂;锭剂以及贴剂。制备各种剂型的辅料可选自纤维素、淀粉、可溶性淀粉、糖粉、糊精、甘露醇、乳糖、蔗糖、微晶纤维素等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辅料选自微晶纤维素。本发明所述的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滴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栓剂、搽剂、霜剂、喷雾剂、粉雾剂、气雾剂、滴剂、锭剂以及贴剂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常规制剂手段加以制备。本发明的上述药物中的口服给药制剂可含有常用的辅料,诸如粘合剂、填充剂、稀释剂、压片剂、润滑剂、崩解剂、着色剂、调味剂和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必要时可对其中的片剂进行包衣。液体口服制剂的形式例如可为水性或油性悬浮剂、溶液剂、乳剂、糖浆剂或酏剂,或者可为在临用前用水或其它适宜的载体复配的干燥产品。所述液体口服制剂可含有常规的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悬浮剂,例如山梨醇、糖浆、甲基纤维素、明胶、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铝凝胶或氢化食用脂肪;乳化剂,例如卵磷脂、脱水山梨醇一油酸酯或阿拉伯胶;非水性载体,可为食用油如杏仁油、分馏椰子油;甘油的酯、丙二醇或乙醇;防腐剂,例如对羟基苯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或山梨酸,并且如果需要,可含有常规的香味剂或着色剂。对于注射剂,所制备得到的液体单位剂型含有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和无菌载体。根据载体和中药制剂的浓度,可使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最终得以悬浮或者溶解。就制备注射溶液而言,通过将本发明中药制剂溶解在载体中,并在将其装入适宜的小瓶或安瓿瓶前,对其进行过滤消毒,然后将其装入瓶中并密封。此外,还可将常用的辅料例如局部麻醉剂、防腐剂和缓冲剂溶解于上述载体中。为了提高所得到的注射剂的稳定性,可将所制得的注射剂进行冰冻,然后在真空下除去水分。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上述的药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联用,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糖醇、氨基酸、维生素C、EDTA二钠、EDTA钙钠、无机盐、硬脂酸盐、无机酸、有机酸盐、糖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硅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磷脂类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糖醇包括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氨基酸包括盐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甘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无机盐包括一价碱金属的碳酸盐、一价碱金属的醋酸盐、一价碱金属的磷酸盐、氯化钠、氯化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硬脂酸盐包括硬脂酸钙he/或硬脂酸镁;所述无机酸包括盐酸、醋酸、硫酸、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有机酸盐包括乳酸钠;所述糖及其衍生物包括如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右旋糖苷、蔗糖、乳糖、环糊精、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硅衍生物包括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琼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80和/或聚乙二醇;所述磷脂类材料包括高岭土和/或滑石粉。上述的应用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在使用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本发明所述中药有效部位的用法和用量。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将作为口服固体制剂的本发明中药有效部位用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治疗时,每天给药一次或数次、优选给药一次,每次给予0.3g-0.7g(日服用有效剂量)、优选每次给予0.5g的本发明中药有效部位。在将本发明中药有效部位用于疾病预防或病情稳定后的控制时,可酌情减少给药量,例如,治疗有效量的1/2、1/3、1/4的量,但不限于此。本发明将高良姜醇提取物分为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采用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及体内降尿酸活性为指标,导向分离确定有效部位和无效部位,确定有效部位为总黄酮类和二苯基庚烷类,并对有效部位进行了成分的分离、鉴别,确定了有效部位主要成分的结构。以主要成分为目标,对高良姜进行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的提取、纯化、制剂等制备方法的研究,得到其有效部位,并进行体内药效学试验和初步的临床试验,验证其降尿酸的药理作用,结果效果显著。以下通过实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高良姜有效部位体外筛选试验取高良姜2KG,加8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无醇味,石油醚萃取3次,每次2000ml,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每次2000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2000ml,正丁醇萃取三次,每次1000ml,最后剩下水部位,将各有效部位回收溶剂至干,干燥得到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2)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测定HPLC测定法,色谱柱DiamonsilplusODSC18-A(250mm4.6mm×5μm)流动相流动相为0.02mol/LKH2PO4溶液,检测波长290nm,流速1.0ml/min测定体系,不同浓度测试品溶液200μl,黄嘌呤氧化酶溶液200μl(0.19u/ml),35℃孵化15分钟,加入黄嘌呤溶液400μl(1.0mmol/L)37℃反应30分钟,加入1mol/L盐酸200ul终止反应,磷酸缓冲盐定容至2ml,空白对照、阴性对照溶液用磷酸缓冲盐溶液代替样品液,HPLC法测定尿酸的生成,计算抑制率。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最强,可明显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高剂量与别嘌醇相近。(3)高良姜体内降尿酸活性筛选称取适量氧嗪酸钾,以0.5%CMC-Na溶液混悬,配制成12.5mg/mL的造模液。昆明种小鼠,分笼饲养于室内,室温(20~22℃),相对湿度35%~50%,自由饮食、饮水。适应性饲养5天后,开始给药。11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组,及8组高良姜各部位不同浓度提取物干燥品。上述11组动物,置于代谢笼中,自由饮食、饮水,空白及模型组灌胃给予0.5%CMC-Na,其它各组每日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剂量均为为0.2mL/10g,连续给药7天。第6天,除空白组腹腔注射0.2mL/10g0.5%的CMC-Na溶液,其它各组腹腔注射氧嗪酸钾溶液。第7天,即末次给药前1h,空白组腹腔注射0.2mL/10g0.5%的CMC-Na溶液,其它各组腹腔注射氧嗪酸钾溶液0.2mL/10g,1h后,摘眼球取血,上述样品分别按尿酸测定试剂盒、加反应试剂,进行测定。试验数据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分析结果以±SD表示。从上表结果可以看出,与模型组相比,乙酸乙酯部位降尿酸效果显著,高剂量组降尿酸效果与别嘌醇对照组相当,高剂量优于低剂量组,故而推测高良姜降尿酸有效部位与乙酸乙酯部位存在较大的相关性。(4)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主要成分的分离及结构确证取乙酸乙酯部位浸膏经硅胶柱层析、重结晶、制备薄层层析等多种分离纯化手段从中分离得到4个主要化合物:A)高良姜素:该化合物为黄色针晶(石油醚-乙酸乙酯),m.p.205-206℃,易溶于乙酸乙酯,丙酮,甲醇。紫外灯下,254nm,可见光下黄色;盐酸镁粉反应阳性,FeCl3反应显污绿色,氢谱显示黄酮三个特征酚羟基信号δH12.35(1H,s),10.83(1H,s),9.63(1H,s)。δH8.15(2H,m),7.55(2H,m),7.50(1H,m)为B环质子,δH6.47(1H,d,J=2.0Hz),6.22(1H,d,J=2.0Hz)为A环6位、8位质子信号。查阅文献该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与高良姜素一致,故鉴定化合物为高良姜素。B)山柰酚-4′-O-甲醚:该化合物为黄色针晶(石油醚-乙酸乙酯),m.p.226-228℃,易溶于乙酸乙酯,丙酮,甲醇。紫外灯下,254nm,可见光下黄色;盐酸镁粉反应阳性,FeCl3反应显污绿色,提示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氢谱显示三个酚羟基信号δH12.43(1H,s),10.77(1H,s),9.47(1H,s)。δH8.15(2H,d,J=7.0Hz),7.11(2H,d,J=7.0Hz)为B环质子,δH6.45(1H,d,J=2.1Hz),6.20(1H,d,J=2.1Hz)为A环6位、8位质子信号,δH3.84(3H,s)为甲氧基氢信号。查阅文献该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与山柰酚-4′-O-甲醚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为山柰酚-4′-甲醚C)高良姜素-3-O-甲醚:该化合物为黄色结晶(石油醚-乙酸乙酯),m.p.250-253℃,易溶于乙酸乙酯,丙酮。紫外灯下,254nm暗斑;盐酸镁粉反应阳性,FeCl3反应显污绿色,提示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氢谱显示二个酚羟基信号δH12.60(1H,s),10.95(1H,s)。δH8.02(2H,m),7.58(3H,m)为B环质子,δH6.46(1H,d,J=1.8Hz),6.23(1H,d,J=1.8Hz)为A环6位、8位质子信号,δH3.81(3H,s)为甲氧基氢信号。查阅文献该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与高良姜素-3-O-甲醚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为高良姜素-3-O-甲醚。(1H500MHz,1H300MHz,DMSO-d6,δinppm,JinHz)11d6δJPosition高良姜素山柰酚-4′-O-甲醚高良姜素-3-O-甲醚66.22(d,J=2.1)6.20(d,J=2.1)6.23(d,J=1.8)86.47(d,J=2.1)6.46(d,J=2.1)6.46(d,J=1.8)2′8.15(m)8.14(dd,6.9,J=2.1)8.02(d,m)3′7.55(m)7.12(dd,6.9,J=2.1)7.59(m)4′7.50(m)7.58(m)5′7.55(m)7.12(dd,6.9,J=2.1)7.59(m)6′8.15(m)8.14(dd,6.9,J=2.1)8.02(d,J=6.0,2.4)3-OH9.63(s)9.47(s)5-OH12.35(s)12.43(s)12.60(s)7-OH10.83(s)10.77(s)10.95(s)3-OCH33.81(s)4′-OCH33.84(s)D)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5-醇-3-庚酮:该化合物为白色粉末,mp71-73℃,溶于氯仿,丙酮,甲醇。254nm暗斑;碘显黄色;10%浓硫酸-香草醛喷雾加热显蓝绿色,提示该化合物可能为二苯基庚烷类。ESI-MSm/zESI-MSm/z329[M+H]+,分子量为328。氢谱(300MHz,CDCl3)显示δ:7.15-7.26处5个氢,为1个单取代苯环的氢;6.82(1H,d,J=7.8Hz),6.66(2H,m)为1,3,4-三取代苯环氢信号;5.50处宽单峰,为酚羟基氢;3.87处3个氢,单峰,为苯环上甲氧基信号;4.04处1个氢,多重峰,为含氧碳上氢质子信号;2.90-2.55处8个氢信号,分别为苯环和羰基旁边亚甲基的氢信号;1.64-1.76处2个氢为脂肪氢信号,查阅文献该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与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5-醇-3-庚酮基本一致。(1H500MHz,1H300MHz,CDCl3,δinppm,JinHz)可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通过系统溶剂分离法将高良姜分离成极性不同的组分,通过不同组分体外抗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及体内降尿酸活性进行筛选,确定可能的有效部位的主要成分;然后以上述主要成分为目标,通过醇提水沉、大孔树脂纯化、乙醇重结晶纯化等方法进行符合产业化生产的制备方法的研究,该制备方法很好的对高良姜有效部位进行了富集,制备得到的有效部位纯度高,有效部位含量在50wt%以上。(2)整个制备方法中除乙醇外,没有使用其他有机溶剂,环保无污染。大孔树脂可以重复使用,乙醇可以回收再利用,生产过程安全、可控,成本低廉,整个生产过程易于实现产业化大生产。(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良姜有效部位中高良姜素,高良姜素-3-甲醚,山奈酚-4′-甲醚及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5-醇-3-庚酮等四个主要成分的含量,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4)体外测定高良姜各部位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采用HPLC法测定尿酸生成量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避免了分光光度法各成分之间紫外吸收的相互干扰,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5)体外、体内药效学试验和初步的临床试验均表明,按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得的高良姜有效部位具有明显的降尿酸作用。对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分段状态下乙酸乙酯部位的样品中总黄酮类成分的液相图谱;图2是实施例1得到的样品1中总黄酮类成分的液相图谱;图3是实施例1得到的样品1中二苯基庚烷类成分的液相图谱。实施例下面将是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高良姜有效部位样品1制备取高良姜1KG,加8倍量85%乙醇提取3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加水使含醇量40%,静置12h,过滤,固体加50%的乙醇溶解后,过滤,通过D101大孔树脂柱,水洗,50%的乙醇洗脱后,85%的乙醇洗脱,收集85%的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过滤,滤液用60%的乙醇重结晶,干燥,得21克高良姜有效部位样品1,其中高良姜素含量53.6%,山柰酚-4′-O-甲醚含量4.69%,高良姜素-3-O-甲醚含量9.4%,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5-醇-3-庚酮含量5.8%。实施例2高良姜有效部位样品2制备取高良姜1KG,加8倍量95%乙醇提取3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加水使含醇量30%,静置8h,过滤,固体加60%的乙醇溶解后,过滤,通过AB-8大孔树脂柱,水洗,50%的乙醇洗脱后,95%的乙醇洗脱,回收乙醇,过滤,50%的乙醇重结晶得到干燥得高良姜有效部位26g,干燥得21克高良姜有效部位样品2,其中高良姜素含量45.8%,山柰酚-4′-O-甲醚含量4.21%,高良姜素-3-O-甲醚含量8.29%,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5-醇-3-庚酮含量7.8%。实施例3高良姜有效部位样品3制备取高良姜1KG,加8倍量75%乙醇提取3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加水使含醇量30%,静置8h,过滤,固体加60%的乙醇溶解后,过滤,通过HPD-600大孔树脂柱,水洗,50%的乙醇洗脱后,95%的乙醇洗脱,回收乙醇,过滤,50%的乙醇重结晶,干燥,得24g高良姜有效部位样品3,其中高良姜素含量42.5%,山柰酚-4′-O-甲醚含量3.56%,高良姜素-3-O-甲醚含量7.19%,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5-醇-3-庚酮含量7.2%。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不同制备方法有效部位主要成分的图谱取相当于相同药材量的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和按本发明制备方法所得的高良姜有效部位,制成的溶液,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要成分高良姜素、山柰酚-4′-O-甲醚、高良姜素-3-O-甲醚、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5-醇-3-庚酮进行检测,得到高效液相色谱图。如图1-3所示。图中1-4号色谱峰分别为:高良姜素、山柰酚-4′-O-甲醚、高良姜素-3-O-甲醚、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5-醇-3-庚酮,其中1、2、3在254nm条件下测得,4由于紫外吸收较弱,故在210nm条件下测得,乙酸乙酯部位中4的含量极低,故未附图,而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有效部位中,含量较高。由图可知,在同等浓度下,高良姜有效部位主要成分的含量大于乙酸乙酯部位,说明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很好的对高良姜有效部位进行了富集,制备得到的有效部位纯度高。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高良姜有效部位制备的药物的制剂。取高良姜56KG,加6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加水使含醇量30%,静置24h,过滤,固体加45%的乙醇溶解后,过滤,通过HPD-600大孔树脂柱,水洗,50%的乙醇洗脱后,80%的乙醇洗脱,回收乙醇,过滤,80%的乙醇重结晶,干燥,得1.2kg高良姜有效部位,其中高良姜素含量45.6%,山柰酚-4′-O-甲醚含量3.81%,高良姜素-3-O-甲醚含量7.95%,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5-醇-3-庚酮含量5.1%。取该有效部位研细,加入微晶纤维素1.8kg,混匀,制粒,灌装胶囊,制成10000粒,铝塑泡罩包装,即得。实施例6本实施例对高良姜的有效部位体内降尿酸活性进行验证。(1)昆明种小鼠,分笼饲养于室内,室温(20~22℃),相对湿度35%~50%,自由饮食、饮水。适应性饲养5天后,开始给药。12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2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组,及3组高良姜有效部位样品不同浓度提取物干燥品。上述10组动物,置于代谢笼中,自由饮食、饮水,空白及模型组灌胃给予0.5%CMC-Na,其它各组每日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剂量均为为0.2mL/10g,连续给药7天。第6天,除空白组腹腔注射0.2mL/10g0.5%的CMC-Na溶液,其它各组腹腔注射氧嗪酸钾溶液。第7天,即末次给药前1h,空白组腹腔注射0.2mL/10g0.5%的CMC-Na溶液,其它各组腹腔注射氧嗪酸钾溶液0.2mL/10g,1h后,摘眼球取血,上述样品分别按尿酸测定试剂盒、加反应试剂,进行测定。试验数据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分析结果以±SD表示。从上表结果可以看出,与模型组相比,3份高良姜有效部位样品均有明显的降尿酸效果,且呈剂量相关性,高剂量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降尿酸效果与别嘌醇对照组相当。(2)高良姜有效部位制剂用于高尿酸血症观察将实施例4得到的胶囊用于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男性42例,年龄28-60岁,女性28例,年龄25-64岁;服药方式:每日2次,每次2粒,服药4周。判定标准:显效:血尿酸接近正常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有效:血尿酸有所下降(下降10%-30%);无效:血尿酸下降小于10%或增加。结果显效45例,有效15例,无效0例。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