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根药用提取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233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苜蓿提取物,尤其是一种苜蓿根药用提取物。

技术背景

苜蓿又称草头、金花菜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食药两用。苜蓿是对土壤酸碱度敏感的豆科牧草之一,喜中性或微碱性,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9,ph在6.5~7.5之间苜蓿产量最高

苜蓿还含有多种家畜需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青干草中含胡萝卜素50~160mg/kg,核黄素8~15mg/kg、维生素e150mg/kg、维生素b550~60mg/kg、维生素k150~200mg/kg;含微量元素钼和钴各0.2mg/kg。苜蓿之所以能固氮,是因为在它们的根上能生长一种通常被称之为根瘤的瘤状物。只有在土壤中存在其所专有的细菌并有一定的数量时,苜蓿的根瘤才能形成。这种能使苜蓿根上形成瘤的细菌,称为根瘤菌。苜蓿和其根瘤菌只有在相互配合下才能形成根瘤,并赋予土壤以肥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完全的共生关系。苜蓿以根瘤的形式供给细菌以居住的条件,以及它们生活所必须的醣类、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和专门加工的原料,细菌则利用这些物质同时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使之成为植物所能吸收利用氮的化合物,并最后形成植物的蛋白质。

在干旱、贫瘠、未施肥、不灌水的条件下,鲜苜蓿根量达400公斤/亩。苜蓿根的养分含量较高,其中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比苜蓿叶杆高2.53倍。由于苜蓿根量大,因此在耕翻后改土肥田的生态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公开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苜蓿根药用提取物技术方案。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在于苜蓿根粉碎后进行提取,提取物中可消化营养总量占干重的28-42%,还原糖0.8-5.2%,总糖量3.2-7.6%,淀粉1.3-5.8%,非结构性总糖量5.0-8.8%,粗蛋白质3.8-13.5%,乙醚粗提取物0.6-6.5%,粗纤维32-48%,灰份4.5-13%,磷0.08-0.62%,钾0.28-2.1%,钙0.6-2.7%,镁0.37-0.43%,铝42-260ppm,钡32-88ppm,铁55-240ppm,锶8-120ppm,硼13-105ppm,铜3-22ppm,锌21-110ppm,锰8-420ppm。乙醚粗提取物中含有磷脂,甾醇,苜蓿皂甙,胡萝卜素,刀豆氨酸,拟雌内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苜蓿根粉碎后进行提取,提取物中可消化营养总量占干重的28-60%,还原糖0.8-5.2%,总糖量3.2-7.6%,淀粉1.3-5.8%,非结构性总糖量5.0-8.8%,粗蛋白质3.8-13.5%,乙醚粗提取物0.6-6.5%,粗纤维30-67%,灰份4.5-13%,磷0.08-0.62%,钾0.28-2.1%,钙0.6-2.7%,镁0.37-0.43%,铝42-260ppm,钡32-88ppm,铁55-240ppm,锶8-120ppm,硼13-105ppm,铜3-22ppm,锌21-110ppm,锰8-420ppm。乙醚粗提取物中含有磷脂,甾醇,苜蓿皂甙,胡萝卜素,拟雌内酯。

实施例2:实施例1中,苜蓿根粉碎后加入纯净水浸泡,过滤后浓缩液中含五环皂角苷配基与各种糖形成的苜蓿皂甙。苜蓿根中的苜蓿皂甙含量为苜蓿叶中的皂甙的10倍,且组成成分有所不同。

实施例3:实施例1中,苜蓿根粉碎后以纯净水蒸气熏蒸,将干物质加入溶剂后进行提取。拟雌内酯是一种植物雌激素,用于饲养羊时,可改变羊的促黄体激素水平并导致不育,成人每天摄入超过1mg拟雌内酯可以导致病理副作用。由于拟雌内酯的沸点较低,加热后基本挥发。

实施例4:实施例1中,苜蓿根粉碎后进行加入纯净水浸泡,过滤后浓缩液加热到35-68℃,拟雌内酯的含量降到2ppm以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苜蓿根药用提取物,苜蓿根粉碎后提取物中可消化营养总量占干重的28‑42%,还原糖0.8‑5.2%,总糖量3.2‑7.6%,1.3‑5.8%,非结构性总糖量5.0‑8.8%,粗蛋白质3.8‑13.5%,乙醚粗提取物0.6‑6.5%,粗纤维32‑48%,灰份4.5‑13%,磷0.08‑0.62%,钾0.28‑2.1%,钙0.6‑2.7%,镁0.37‑0.43%,铝42‑260PPM,钡32‑88PPM,铁55‑240PPM,锶8‑120PPM,硼13‑105PPM,铜3‑22PPM,锌21‑110PPM,锰8‑420PPM。乙醚粗提取物中含有磷脂,甾醇,苜蓿皂甙,胡萝卜素,拟雌内酯。

技术研发人员:石佳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佳媛
技术研发日:2016.11.20
技术公布日:2018.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