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根药用提取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903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苜蓿根药用提取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苜蓿提取物,尤其是一种苜蓿根药用提取物。
背景技术
苜蓿又称草头、金花菜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食药两用。苜蓿是对土壤酸碱度敏感的豆科牧草之一,喜中性或微碱性,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9,pH在6.5~7.5之间苜蓿产量最高苜蓿还含有多种家畜需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青干草中含胡萝卜素50~160mg/kg,核黄素8~15mg/kg、维生素E150mg/kg、维生素B5 50~60mg/kg、维生素K150~200mg/kg;含微量元素钼和钴各0.2mg/kg。苜蓿之所以能固氮,是因为在它们的根上能生长一种通常被称之为根瘤的瘤状物。只有在土壤中存在其所专有的细菌并有一定的数量时,苜蓿的根瘤才能形成。这种能使苜蓿根上形成瘤的细菌,称为根瘤菌。苜蓿和其根瘤菌只有在相互配合下才能形成根瘤,并赋予土壤以肥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完全的共生关系。苜蓿以根瘤的形式供给细菌以居住的条件,以及它们生活所必须的醣类、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和专门加工的原料,细菌则利用这些物质同时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使之成为植物所能吸收利用氮的化合物,并最后形成植物的蛋白质。
苜蓿根系为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主根发育快,入土深一般可达3~6米。主根的深度与生长年限有关,当年春季播种的苜蓿,生长3个月后,主根达60~70厘米,枯黄时主根入土可达2米以上。生长5~8年的苜蓿主根可达6米。主根不仅长且粗大。生长3个月的苜蓿,地下10厘米处主根直径0.25~0.50厘米。苜蓿的侧根可形成三级以上,主要分布在20~30厘米以上的土层内。侧根受土壤肥力影响,肥沃的土壤侧根多;反之,则稀少。当年播种的苜蓿1~3条,直径0.1~0.15厘米。生长3年的苜蓿,侧根数目10条左右。根部上端略膨大处为根颈,是分枝及越冬芽着生地方,位于表土下3~8厘米土层内,随栽培年限而向下延伸,苜蓿具较强的耐寒耐牧能力与此有关。苜蓿根部生有根瘤,它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根瘤着生于根毛或侧根上。20~30厘米土层中,根瘤占总量的40%~45%,30~50厘米土层中占25%~40%。根瘤是根瘤菌侵入根毛后产生的卵圆形、近圆形或扇形的瘤状物。一般直径为2~4毫米,大的达7毫米,有效根瘤呈粉红色。根瘤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土壤质地、肥料种类有关。一般在未种过苜蓿的土地要接种根瘤菌,经接种根瘤菌的苜蓿种子,出苗后20日左右即可有根瘤形成,对苜蓿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在干旱、贫瘠、未施肥、不灌水的条件下,鲜苜蓿根量达400公斤/亩。苜蓿根的养分含量较高,其中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比苜蓿叶杆高2.53倍。由于苜蓿根量大,因此在耕翻后改土肥田的生态效益显著。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紫苜蓿根部分泌的溶钽素,只溶解钽,不溶解铌,于是‘双生子′钽和铌也被分开了。苜蓿根含钼35ppm,叶为7ppm,茎为4.3ppm,根瘤含钼则为其它组织的5~15倍。苜蓿根富含包括苜蓿皂苷在内的多种成分,具有草药彩的一般特性,由于其特有药用价值未得到充分认识,因而由常被伪做黄芪等其他药材,明初陈嘉谟《本草蒙筌》的“贸易别真假”一节中,列举了很多诸如“古扩灰云死龙骨,苜蓿根谓上黄芪”的作伪现象。《本草纲目》记载苜蓿根性寒,无毒,主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捣取汁服,令人吐利即愈。捣汁煎饮,治沙石淋痛。民间也有苜蓿根的药用记载,如宁夏有民间治夜盲症方鲜苜蓿根30克,煎汤,连渣服,每日1次。又如有研究表明苜蓿叶杆中含有某些成分可用于治疗高血脂症等,而研究表明苜蓿根中的药用有效物如苜蓿皂甙含量远远超过苜蓿的茎和叶,但是公知技术中尚未有具有药用价值的苜蓿根提取物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公开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苜蓿根药用提取物技术方案。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在于苜蓿根粉碎后进行提取,提取物中可消化营养总量占干重的28-42%,还原糖0.8-5.2%,总糖量3.2-7.6%,淀粉1.3-5.8%,非结构性总糖量5.0-8.8%,粗蛋白质3.8-13.5%,乙醚粗提取物0.6-6.5%,粗纤维32-48%,灰份4.5-13%,磷0.08-0.62%,钾0.28-2.1%,钙0.6-2.7%,镁0.37-0.43%,铝42-260PPM,钡32-88PPM,铁55-240PPM,锶8-120PPM,硼13-105PPM,铜3-22PPM,锌21-110PPM,锰8-420PPM。乙醚粗提取物中含有磷脂,甾醇,苜蓿皂甙,胡萝卜素,刀豆氨酸,拟雌内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苜蓿的大面积种植,鲜根量达400公斤/亩的特性使得苜蓿根成为供应充足,药用成分丰富,价格相对低廉的药物原料,采取定期和部分采挖苜蓿须根,不伤主根的做法,在满足药用的同时,对推动西部退耕还草,促进苜蓿种植增收稳产,优化畜牧经营模式,推动畜牧业发展以及提高苜蓿种植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苜蓿根粉碎后进行提取,提取物中可消化营养总量占干重的28-56%,还原糖0.8-5.2%,总糖量3.2-7.6%,淀粉1.3-5.8%,非结构性总糖量5.0-8.8%,粗蛋白质3.8-13.5%,乙醚粗提取物0.6-6.5%,粗纤维32-67%,灰份4.5-13%,磷0.08-0.62%,钾0.28-2.1%,钙0.6-2.7%,镁0.37-0.43%,铝42-260PPM,钡32-88PPM,铁55-240PPM,锶8-120PPM,硼13-105PPM,铜3-22PPM,锌21-110PPM,锰8-420PPM。乙醚粗提取物中含有磷脂,甾醇,苜蓿皂甙,胡萝卜素,拟雌内酯。
实施例2实施例1中,苜蓿根粉碎后加入纯净水浸泡,过滤后浓缩液中含五环皂角苷配基与各种糖形成的苜蓿皂甙。苜蓿根中的苜蓿皂甙含量为苜蓿叶中的皂甙的10倍,且组成成分有所不同。
实施例3实施例1中,苜蓿根粉碎后以纯净水蒸气熏蒸,将干物质加入溶剂后进行提取。拟雌内酯是一种植物雌激素,用于饲养羊时,可改变羊的促黄体激素水平并导致不育,成人每天摄入超过1mg拟雌内酯可以导致病理副作用。由于拟雌内酯的沸点较低,加热后基本挥发。
实施例4实施例1中,苜蓿根粉碎后进行加入纯净水浸泡,过滤后浓缩液加热到35-68℃,拟雌内酯的含量降到2PPM以下。
实施例5实施例1中,苜蓿根粉碎后进行加入乙醇进行萃取。
实施例6在实施例3、4中对经加热挥发出来的含有拟雌内酯物料进行收集。可用于制备激素类药品。
实施例7在实施例3、4中经过处理的物料制成粉剂,丸剂或汤剂用于降低血液胆固醇和血脂水平。
实施例8在实施例3、4中经过处理的物料制成粉剂,丸剂或汤剂用于激发和改进肝脏的活力。
实施例9在实施例3、4中经过处理的物料制成粉剂,丸剂或汤剂用于改善神经组织控制传导能力。
实施例10在实施例3、4中经过处理的物料制成粉剂,丸剂或汤剂用于消解结石症状。
权利要求
1.一种苜蓿根药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苜蓿根粉碎后进行提取,提取物中可消化营养总量占干重的28-56%,还原糖0.8-5.2%,总糖量3.2-7.6%,淀粉1.3-5.8%,非结构性总糖量5.0-8.8%,粗蛋白质3.8-13.5%,乙醚粗提取物0.6-6.5%,粗纤维32-67%,灰份4.5-13%,磷0.08-0.62%,钾0.28-2.1%,钙0.6-2.7%,镁0.37-0.43%,铝42-260PPM,钡32-88PPM,铁55-240PPM,锶8-120PPM,硼13-105 PPM,铜3-22PPM,锌21-110PPM,锰8-420PPM。乙醚粗提取物中含有磷脂,甾醇,苜蓿皂甙,胡萝卜素,拟雌内酯。
2.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苜蓿根药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苜蓿根粉碎后加入纯净水浸泡,过滤后浓缩液中含五环皂角苷配基与各种糖形成的苜蓿皂甙。
3.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苜蓿根药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苜蓿根粉碎后以纯净水蒸气熏蒸,将干物质加入溶剂后进行提取。
4.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苜蓿根药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苜蓿根粉碎后进行加入纯净水浸泡,过滤后浓缩液加热到35-68℃,拟雌内酯的含量降到2PPM以下。
5.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苜蓿根药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苜蓿根粉碎后进行加入乙醇进行萃取。
6.如权力要求3或4所述的苜蓿根药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对经加热挥发出来的含有拟雌内酯物料进行收集,用于制备激素类药品。
7.如权力要求3或4所述的苜蓿根药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经过处理的物料制成粉剂,丸剂或汤剂用于降低血液胆固醇和血脂水平。
8.如权力要求3或4所述的苜蓿根药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经过处理的物料制成粉剂,丸剂或汤剂用于激发和改进肝脏的活力。
9.如权力要求3或4所述的苜蓿根药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经过处理的物料制成粉剂,丸剂或汤剂用于改善神经组织控制传导能力。
10.如权力要求3或4所述的苜蓿根药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经过处理的物料制成粉剂,丸剂或汤剂用于消解结石症状。
全文摘要
一种苜蓿根药用提取物,苜蓿根粉碎后提取物中可消化营养总量占干重的28-42%,还原糖0.8-5.2%,总糖量3.2-7.6%,1.3-5.8%,非结构性总糖量5.0-8.8%,粗蛋白质3.8-13.5%,乙醚粗提取物0.6-6.5%,粗纤维32-48%,灰份4.5-13%,磷0.08-0.62%,钾0.28-2.1%,钙0.6-2.7%,镁0.37-0.43%,铝42-260PPM,钡32-88PPM,铁55-240PPM,锶8-120PPM,硼13-105PPM,铜3-22PPM,锌21-110PPM,锰8-420PPM。乙醚粗提取物中含有磷脂,甾醇,苜蓿皂甙,胡萝卜素,拟雌内酯。
文档编号A61P3/00GK1413644SQ0212928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9日
发明者熊仕玉 申请人:熊仕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