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968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偏头痛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歇期后再次发病,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偏头痛具有遗传易感性,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环境因素也参与偏头痛的发作。偏头痛发作可由某些食物和药物所诱发,另外,强光、过劳、应激以及应激后的放松、睡眠过度或过少、禁食、紧张、情绪不稳等也是偏头痛的诱发因素。

经过近几年的临床经验发现,中药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是颅内血管舒缓功能紊乱,血行障碍,累及痛觉纤维神经而引起的剧烈头痛。属祖国医学“头痛”、“偏头风”等范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白芍6-10份,野菊花6~10 份,白附子2~3 份,延胡索4~8份,芦荟2~6份,冰片1~4份,柴胡2~6份,藿香4~8份,三七2-4份。

优选的,白芍7份,野菊花8份,白附子2份,延胡索5份,芦荟4份,冰片2份,柴胡3份,藿香5份,三七3份。

制备方法按传统的方法将上述中药水煎制成汤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易于吸收、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价格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中药制剂

称取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白芍7g,野菊花8g,白附子2g,延胡索5g,芦荟4g,冰片2g,柴胡3份,藿香5g,三七3g;制备方法为:按传统的方法水煎制成汤剂,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7天为一个疗程。

临床试验资料:

诊断标准:a.至少有5次发作符合b~d项标准。b.头痛发作持续时间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者)。c.头痛至少具有下列特点中的两项:( 1 ) 局限于单侧;( 2 )搏动性质;( 3 )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 4 )因上楼梯或其它类似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d.头痛期至少具有下列中的一项:( 1 ) 恶心和/或呕吐;( 2 )畏光和怕声。e.至少具有下列中的一项:( 1 ) 病史、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不提示症状性头痛;( 2 )病史和/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提示症状性头痛,但可被适当的检查排除;( 3 )有症状性头痛的表现,但偏头痛首次发作与症状性头痛在时间上无明确关系。

排除标准:(1) 年龄<18 岁或>75 岁;(2) 丛集性疼痛、紧张型头痛等其他原发性头痛及各种继发性头痛;(3) 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4) 妊娠妇女、恶性肿瘤患者;(5) 严重精神类疾病患者;(6) 有口语及书写交流障碍;(7) 不能或不愿意配合调查者。

为检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选取36例偏头痛患者,年龄范围25~58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

治疗方法:按传统的方法水煎制成汤剂,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7天为一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和治疗前相比无改善。

治疗结果治愈2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总有效率达97 .2%。

从上述治疗效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均具有很好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7.2%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典型病例丁某某,女,36岁,公司文员。2015年5月24日初诊。偏头痛2年,经中西医治疗多年效果不佳。每周发作2~4次,诊断为偏头痛。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7剂。2015年6月15日2诊,患者头痛减轻,偶发头痛。继服7剂。2015年7月05日3诊,患者述头痛已愈,其它伴随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再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