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合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955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合剂。



背景技术: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在目前现有的技术中,西医治疗本病常以镇静止痛为主,治标不治本,这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虽能缓解病症,但是治标不治本,并且西药对胃有刺激,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中医采用内服中药,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一旦停药就又回到原来的病情,倘若用药不当,还可能治疗无效甚至加重病症。普遍存在的缺点是治疗时间长、疗效差、费用大,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价格低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合剂,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制成:山柏枝20~30份、白芷15~30份、白附子5~10份、川芎5~10份、葛根5~10份、冰片1~2份、野菊花4~8份;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各中药材,粉碎成过100目筛的细粉,混合均匀,用45-70度白酒调成糊状,加热2-3分钟。

优选地,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合剂,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山柏枝25份、白芷16份、白附子6份、川芎6份、葛根8份、冰片1份、野菊花5份;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各中药材,粉碎成过100目筛的细粉,混合均匀,用50度白酒调成糊状,加热2分钟。

治疗方法:每日一次,称取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调制剂4~5g,涂在痛侧太阳穴上保持30分钟,然后用水洗净太阳穴即可。14天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见效或者明显好转,连续2个疗程即可痊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易于吸收、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价格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中药制剂

称取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山柏枝25份、白芷16份、白附子6份、川芎6份、葛根8份、冰片1份、野菊花5份;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各中药材,粉碎成过100目筛的细粉,混合均匀。

临床试验资料:

诊断标准:a.至少有5次发作符合b~d项标准。b.头痛发作持续时间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者)。c.头痛至少具有下列特点中的两项:( 1 ) 局限于单侧;( 2 )搏动性质;( 3 )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 4 )因上楼梯或其它类似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d.头痛期至少具有下列中的一项:( 1 ) 恶心和/或呕吐;( 2 )畏光和怕声。e.至少具有下列中的一项:( 1 ) 病史、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不提示症状性头痛;( 2 )病史和/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提示症状性头痛,但可被适当的检查排除;( 3 )有症状性头痛的表现,但偏头痛首次发作与症状性头痛在时间上无明确关系。

排除标准:(1) 年龄<18 岁或>75 岁;(2) 丛集性疼痛、紧张型头痛等其他原发性头痛及各种继发性头痛;(3) 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4) 妊娠妇女、恶性肿瘤患者;(5) 严重精神类疾病患者;(6) 有口语及书写交流障碍;(7) 不能或不愿意配合调查者。

为检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选取50例偏头痛患者,年龄范围23~62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

治疗方法:使用时每日一次,称取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4~5g,用50度白酒调成糊状,加热2分钟,冷却后涂在痛侧太阳穴上保持30分钟,然后用水洗净太阳穴即可。14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和治疗前相比无改善。

治疗效果:

治愈3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

从上述治疗效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均具有很好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8%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典型病例黄某某,男,43岁,企业经营者。2014年8月12日初诊。偏头痛间断发作5年,经中西医治疗多年效果不佳。近来头痛发作频繁,每周发作4-5次,并有睡眠差,心烦、易怒,诊断为偏头痛。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合剂,14天。2014年12月08日复诊,患者述头痛已愈,其它伴随症状消失,随访2年,未再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