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65762阅读:1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黄芩的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为解决现有标准制备方法存在不确定性缺陷,黄芩苷转移率低且不稳定,导致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本方法在符合法定工艺的基础上,对黄芩药材进行单独提取黄芩苷的预处理,并进一步细化工艺参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工艺在保证产品各项质量指标达标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黄芩苷的转移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疗效,生产工艺操作简单,适合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专利说明】一种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包括黄芩提取物的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黄岑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岑(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根。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主要活性成份包括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芩苷为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抑菌、抗炎、抗变态等生理活性作用。在药物质量控制中常将黄芩苷的含量作为控制黄芩或其制剂的质量的主要指标。该合剂按现行药品标准规定,每克黄芩饮片的黄芩苷含量不得低于80mg ;其中药制剂每Iml含黄芩以黄芩苷计不得少于14mg。
[0003]黄芩是常用该合剂的主要原料,为本品处方中的君药。该合剂由地黄180份,麦冬160份,玄参260份,连翘315份和黄芩315份制成,具有养阴、清咽、解毒等功效,是治疗局限性咽白喉、轻度中毒型白喉、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炎的常用药。其制备及检查方法等记载于国家药典标准。但在实际生产研究中发明人发现,原工艺参数不明确,按常规的方法进行生产,黄芩苷在生产环节的转移率仅为20%-40%,导致容易出现成品黄芩苷含量不合格、相对密度过大(超标)、对原料质量要求过高导致的资源浪费、产品质量批间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必须对现行工艺进行改善。在生产中,影响黄芩苷转移率、制剂相对密度的因素很多,包括提取溶剂、PH值、温度、工艺时间等,且呈多元交互作用,特别是影响黄芩苷转移率、制剂相对密度的因素往往呈反向相关关系,在标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惯用的单纯提高芩苷转移率或降低制剂相对密度的工艺方法很难兼顾黄芩苷含量和相对密度同时达标,这为研究人员带来了较大的研究难度和生产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4]为克服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黄芩苷的转移率,在符合法定制备工艺的前提下同时满足合剂中黄芩苷含量、相对密度的质量要求。
[0005]本制备方法的原料处方是中药材地黄180份,麦冬160份,玄参260份,连翘315份和黄芩315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I)黄芩预处理、浸提:将黄芩粉碎为粗粉,加沸水进行杀酶保苷处理;然后加入相对于黄芩粗粉16-32倍重量份PH值为9.3-12的57%乙醇,浸泡12h,滤过;药渣再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合并两次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800重量份的浓缩液;浓缩液调节PH为5.5-7.0,常温库中静置;取上清液过滤,得黄芩苷浸提滤液及黄芩药渣备用;
[0007](2)地黄、麦冬、玄参和连翘混合后粉碎为粗粉,按1:1重量份加入57%乙醇浸溃12h,备用;
[0008](3)渗漉步骤,将步骤(2)的药材与上述黄芩药渣装入渗漉桶,再加入57%乙醇,浸溃12h,以lml/min/1升成品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6000重量份的浓缩液;
[0009](4)水沉步骤,将步骤(3)的浓缩液置冷库中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备用;
[0010](5)醇沉步骤,将步骤(4)的滤液加入适量乙醇调节含醇量为75-85%,置冷库中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得1400重量份的浓缩液;
[0011](6)第二次水沉步骤,将步骤(1)的黄芩浸提液和步骤(5)的浓缩液混合,煮沸并保持微沸30分钟,放冷至室温,置常温库中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备用;
[0012](7)配液步骤,取步骤(6)的滤液药液,加入辅料,按黄芩重量份与药液体积比为315克:1000ml的比例加适量纯化水配制药液,灌装、即得目标产品。
[0013]所述的杀酶保苷预处理步骤具体为:将黄芩全部粉碎为黄芩粗粉后,加入相对于黄芩粗粉2倍重量份的沸水80°C以上保温IOmin ;转移至容器中,放冷至室温。
[0014]所述的浸泡(24h)过程中,建议对物料进行搅拌,搅拌次数以2-6次为宜。所述的常温库温度为10-30°C,所述的冷库温度为:2-10°C。
[0015]所述黄芩粗粉的粒度优选24-50目,所述混合粗粉的粒度优选6-20目。
[0016]步骤(1)及步骤(5)所述的静置时间根据物料量,以药液分层达到澄清效果为宜,发明人建议步骤(5)的 静置时间可以优选1-7天。
[0017]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本产品合剂生产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发明可在保证制剂主要质量指标相对密度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黄芩苷的转移率,使黄芩苷的总转移率从20%-40%提高至63%-73%,即使是含黄芩苷刚刚合格(80mg/ g)的饮片都能保证制剂黄芩苷含量达标。可见,本发明工艺黄芩药材的选择范围更为合理,有效避免了对药材质量的过高要求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并在按法定处方投料条件下大大提高了制剂的质量及药效。
[0019]2.本发明工艺操作简单,设备物料条件常见易得,可适合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本实验以单味合格的中药材黄芩为原料,参考本合剂的标准工艺提取黄芩苷,以考察影响黄芩苷转移率的因素。
[0022]本合剂的标准工艺为:
[0023]取中药材地黄180份,麦冬160份,玄参260份,连翘315份和黄芩315份,粉碎成粗粉,用57%乙醇作溶剂,浸溃24小时后,以每分钟约I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约6000ml,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约1400ml,加水800ml,煮沸30分钟,静置48小时,滤过,滤渣用少量水洗涤,洗液并入滤液中,减压浓缩至1000ml,加苯甲酸钠3g,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取滤液,加水使成1000ml,搅匀,即得。本试验主要工艺参数及结果如下表1。
[0024]表1试验例I工艺试制参数及结果
[0025]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该合剂按重量计由中药材地黄180份,麦冬160份,玄参260份,连翘315份和黄芩315份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黄芩预处理、浸提:将黄芩粉碎为粗粉,加沸水进行杀酶保苷处理;然后加入相当于黄芩粗粉16-32倍重量份、PH值9.3-12的57%乙醇,浸泡12h,滤过;药渣再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合并两次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800重量份的浓缩液;浓缩液调节PH为5.5-7.0,常温库中静置;取上清液过滤,得黄芩苷浸提滤液及黄芩药渣备用; (2)地黄、麦冬、玄参和连翘混合后粉碎为粗粉,按1:1重量份加入57%乙醇浸溃12h,备用; (3)渗漉步骤,将步骤(2)的药材与上述黄芩药渣装入渗漉桶,再加入57%乙醇,浸溃12h,以lml/min/1升成品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6000重量份的浓缩液; (4)水沉步骤,将步骤(3)的浓缩液置冷库中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备用; (5)醇沉步骤,将步骤(4)的滤液加入适量乙醇调节含醇量为75-85%,置冷库中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得1400重量份的浓缩液; (6)第二次水沉步骤,将步骤(1)的黄芩浸提液和步骤(5)的浓缩液混合,煮沸并保持微沸30分钟,放冷至室温,置常温库中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备用; (7)配液步骤,取步骤 (6)的滤液,加入辅料,按黄芩重量份与药液体积比为315克:1000ml的比例加适量纯化水配制药液,灌装、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杀酶保苷预处理步骤具体为:将黄芩全部粉碎为黄芩粗粉后,加入相对于黄芩粗粉2倍重量份的沸水80°C以上保温IOmin ;转移至容器中,放冷至室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浸泡过程中,包括搅拌步骤,搅拌次数为2-6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温库温度为10-30°C,所述的冷库温度为:2-10°C。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黄芩粗粉的粒度为24-50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混合粗粉的粒度为6-20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所述的静置时间为1-7天。
【文档编号】A61P11/04GK103520470SQ20131049208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1日
【发明者】洪丽萍, 徐吉银, 刘振民 申请人: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康芝制药有限公司, 河北康芝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