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医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兽用中药组合物及其颗粒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畜禽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调节失去平衡而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紊乱的疾病,动物机体内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如脾脏、胸腺、法氏囊等)、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红细胞等)、细胞因子(如IL、TNF、抗体等)组成,三者通过血液与体液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着维护机体健康和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只要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损伤或者缺陷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失常,从而引起免疫功能的降低或者丧失,机体由于得不到保护而产生病变。如禽白血病是由于血液中淋巴细胞出现瘤变,进而损害其免疫系统,影响鸡群的生长和发育。这一类免疫性疾病往往会使畜禽免疫系统的发育受阻或者在后期生长过程中受到感染,极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再次感染,从而形成多种疾病并发感染,严重影响动物养殖业的发展。
中草药是天然有机物和矿物质,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和在畜禽体内药物蓄积量低等特点。中药含有大量的多糖、黄酮、生物碱等有效成分,不仅可以调节畜禽免疫功能的作用,还能参与机体抗病毒、抗菌等功效,是目前主要开发并运用于替代抗生素的主要药物。除此之外,中药又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消化酶、微量元素、甾醇和激素等,能够很好的营养动物免疫器官,促进其发育,使其具备良好的抵抗病原侵袭。基于此,中草药用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或者某些畜禽传染病防治不仅有良好的药效,而且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改善肉、蛋品质,具有体现药效整体性和药源天然性的两大特色。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中草药正以其独特的作用和特点受到广泛的重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开了一种兽用中药组合物,其包含活性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的活性成分含有以下原料药:女贞子、黄芪、枸杞子、菟丝子。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兽用中药组合物,所述活性成分由下述质量比的原料组成:女贞子10-80份,黄芪5-90份,枸杞子5-30份,菟丝子5-30份。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兽用中药组合物,所述活性成分由下述质量比的原料组成:女贞子40份,黄芪40份,枸杞子10份,菟丝子10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兽用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兽用中药组合物进行水提;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提取物进行干燥;
步骤三:将步骤二干燥后的提取物进行颗粒的制备。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一包括以下步骤:
a、按质量份计称取女贞子、黄芪、枸杞子、菟丝子,按料液比1:10加水,浸泡1h,煎煮1h,过滤,得药液1;
b、步骤a之后药渣按料液比1:8加水,煎煮1h,过滤,得药液2;
c、步骤b之后药渣按料液比1:8加水,煎煮1h,过滤,得药液3;
d、收集步骤a、b、c所得药液进行浓缩至料液比1:5,冷却至60℃,调节药液pH至5.0,加0.01%壳聚糖溶液进行澄清24h,过滤得到药液;
e、步骤d所得药液进行浓缩至料液比1:1。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二包括以下步骤:将步骤e所得中药浓缩物加入干燥箱里面进行红外微波干燥,温度60℃,第1段微波干燥0min,第2段微波干燥20min,第3段微波干燥0min,第4段微波干燥0min,第5段微波干燥120min,第6段微波干燥120min,第7段微波干燥60min,期间观察干燥箱内的药液干燥情况,防止药液飞溅,干燥完毕,取出干燥箱,冷却至室温,取出药物,粉碎,过60目筛,得到中药提取物。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3包括:将所述得到的中药提取物按照1:2加入辅料,辅料为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按质量比为7:3混匀,用可溶性粉制成淀粉浆,150mL/min进行喷浆,100℃进行沸腾制粒和干燥,整理颗粒过1号筛,不过5号筛。
如上所述的兽用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免疫功能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如上所述的兽用中药组合物在增强鸡免疫功能的药物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中药组合物,其配方独特,原料易得,成本低,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健脾的功效;本发明还公开了中药组合物制备的制剂,其制备方法简单,将中药组合物按常规方法提取、红外微波干燥、与辅料混合、一步式喷雾制粒发制成颗粒,使固体分散载体处于高度分散状态,增加中药组合物的生物利用率;制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能显著提高雏鸡的免疫器官指数,血清中IgG、IgA的含量,提高雏鸡免疫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后的抗体效价,并延长抗体持续水平。并能有效地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碳粒廓清能力,增大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溶血素,提高血清中IL-2、IL-4、IFN-γ的含量而达到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实施例1特女贞苷标准品标准曲线图;
图2实施例1特女贞苷标准品高效液相检测图;
图3实施例1缺女贞子样品(缺项)高效液相检测图;
图4为实施例1样品高效液相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针对畜禽的免疫调节,按照中兽医复方配伍理论,筛选出以女贞子、黄芪、枸杞子、菟丝子等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健脾的中药来增强雏鸡的免疫功能,开展防治雏鸡免疫抑制性疾病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工艺、质量标准、药理药效学研究。
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有效成分检测方法确定
方法:采用HPLC进行检测,以主药女贞子有效成分特女贞苷为检测对象。色谱条件:C18柱(46×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0:60);检测波长:224nm;流速::1.0mL/min;柱温:25℃;标准溶液配制:精密称取特女贞苷适量,加50%甲醇定容至10ml,配制成0.25mg/ml浓度即得。供试品溶液配制:精密吸取供试品2.0mL,50%甲醇溶液适量,超声处理20min,取出,放冷至室温,再定容至50mL,摇匀,滤过(0.22um),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检测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结果:精密吸取特女贞苷对照品溶液2,4,6,8,10μL,照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特女贞对照品的含量(X,μ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方程:Y=1186.41048X-1.36851,R2=1.0000,结果表明,在0.4865-2.4325μg的范围内,特女贞苷峰面积积分值y与含量x的线性良好,见图1,图2、图3、图4。精密吸取10μl的样品和缺项注入高效液相进行检测,样品在6.655min出现特女贞苷峰,缺项在与其对应时间点未出现波峰,其余时间点出现的波峰相同,说明该方法检测样品中特女贞苷含量具有良好的专属性。
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水提工艺研究
方法:女贞子为中药组合物中的主药,特女贞苷为其主要标示性成分,因此以特女贞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法筛选煎煮次数、浸泡时间、料液比、煎煮时间等工艺条件。根据文献调研和实践经验,料液比一般是药材重量的1:8-1:12倍,考察1:8,1:10,1:12三个水平;考察浸泡0、0.5、1.0h三个水平,煎煮时间太长则浪费能源,故规定0.5h、1h、1.5h为三个时间考察水平;煎煮一次提取不完全,次数太多耗时太长,故规定1、2、3次为煎煮次数考察水平,分别用单因素考察各个指标,综合单因素分析结果,以浸泡时间、料液比、煎煮时间为因素,采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分析。
表1提取试验正交因素水平
结果:
(1)不同提取次数结果:取女贞子100g,分别按照料液比为1:10、1:8、1:8的量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0h,合并滤液浓缩至100mL,分别测定每次提取特女贞苷的含量,结果显示药液中特女贞苷的含量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多而升高。
表2提取次数的选择
(2)不同浸泡时间试验结果:取中药组合物100g,共3份,按照料液比为1:10的量加热水,分别浸泡0h,0.5h,1.0h,过滤,浓缩至100mL,分别测定每次提取特女贞苷含量,结果显示浸泡时间能影响药液中特女贞苷的含量。
表3药浸泡时间的筛选
(3)不同提取时间试验结果:取中药组合物100g,共3份,按照料液比为1:10的量加水,浸泡1h,分别煎煮提取1.5h,1.0h,0.5h,过滤,浓缩至100mL,测定每次提取特女贞苷含量,结果显示煎煮时间能影响药液中特女贞苷的含量。
表4提取时间的筛选
(4)不同料液比试验结果:取中药组合物100g,共3份,分别按照料液比为1:12、1:10、1:8、1:6的量加水,浸泡1小时,分别煎煮提取1.0小时,过滤,浓缩至100mL,测定特女贞苷含量,结果显示料液比能影响药液中特女贞苷的含量。
表5提取加水量的筛选
(5)正交试验结果:按照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水提过滤,浓缩至100mL,测定提取液中特女贞苷含量,试验结果经极差分析C(煎煮时间)>B(料液比)>A(浸泡时间),且C2>C1>C3,B3>B1>B2,A3>A1>A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因素之间差异不显著(<0.05),因此结合实际生产成本和时间,确定提取工艺为A3B3C2,即浸泡1h,煎煮三次,每次料液比分别为1:10、1:8、1:8,每次煎煮1h。
表6正交试验结果
表7方差分析结果
*Significant effect F 0.05(2,2)=19.0
实施例3、澄清因素水平的筛选
方法:依据筛选所得提取工艺进行提取中药组合物9份,每份100g,按照L9(34)正交表安排,以澄明剂1%壳聚糖溶液,对壳聚糖的添加量、药液温度、药液pH进行考察,设计因素水平表。
表8澄清试验正交因素水平
结果:按照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采用1%壳聚糖进行澄清,5000r/min离心10min,统计沉淀物的重量,结果极差分析显示B(药液温度)>C(药液pH)>A(壳聚糖的添加量),且B3>B2>B1,C1>C2>C3,A2>A3>A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因素之间差异不显著(<0.05),因此,确定澄清条件为B3C1A2,即药液温度为60℃,pH5.0时,添加0.10%的壳聚糖溶液进行澄清。
表9正交试验结果
表10方差分析结果
*Significant effect F 0.05(2,2)=19.0
实施例4、辅料配比的选择
为了便于贮存和携带,使用方便,将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制成各种适用于临床治疗需要的制剂,在制剂中可加入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剂的方法为常规方法。如将中草药组合物中的各种中药材直接粉碎成细粉,制成散剂,或者加入粘合剂制成丸剂;或将中草药组合物的提取物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胶囊、片剂、颗粒剂等。这些提取物和制剂与中草药组合物具有相同的治疗作用。故此试验选择的中药组合物制成颗粒,颗粒剂常用辅料有淀粉、糖粉、糊精、微晶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等。由于糖粉制颗粒吸潮性较强,因此不用糖粉。
方法:以实施例3所得药物加入40cm*50cm的干燥箱里面进行红外微波干燥,温度60℃,第2段微波干燥20min,第5段微波干燥120min,第6段微波干燥120min,第7段微波干燥60min,期间观察干燥箱内的药液干燥情况,防止药液飞溅,干燥完毕,取出干燥箱,冷却至室温,取出药物,粉碎,过筛,得到中药提取物。取提取物适量,加入2倍量的辅料,分别混合均匀,用可溶性粉制成淀粉浆,150mL/min进行喷浆,按照100℃进行沸腾制粒和干燥,整理颗粒过1号筛,不过5号筛,考察颗粒的成型性确定所用辅料,以成型性为考察指标选定成型辅料。
结果:以可溶性淀粉为辅料制粒时,软材黏性较大,不易过筛。以糊精为辅料时,辅料吸湿性较差,不易制粒。因此,考虑用可溶性淀粉和微晶纤维素纤维素混合作为辅料。并且随着微晶纤维素用料的增加,颗粒的成型性变好,但由于可溶性淀粉较微晶纤维素成本低,因此确定辅料为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为7:3。
表11辅料配比的选择
实施例5、中药组合物颗粒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调节
根据实施例4结果,将其溶解为混悬状按以下进行实施。
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每组做1个重复,按照试验设计,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作对照,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雏鸡均按0.5g/kg,1.0g/kg,2.0g/kg灌胃中药组合物颗粒,连用7天,每天1次,阳性对照组按照使用说明饲喂黄芪多糖为试验对照,在给药第4天时,除空白组外,其他每组小鼠按照60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次。
(1)小鼠碳粒廓清指数测定试验
方法:各组小鼠末次给药24h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6只,共12只,以0.1mL/10g体重的剂量,尾静脉注射处理后的印度墨汁,注射后2、10min分别用经肝素处理过的吸管,从小鼠眼眶后静脉取血20μL,立即吹入2mL质量分数为0.1%的Na2CO3溶液中摇匀,取血完毕后以质量分数为0.1%的Na2CO3溶液较零,于650nm测吸光度(OD),计算碳粒廓清指数(K)和校正廓清指数(α)。
K=(lgA1-lgA2)/(t2-t1)
α=K1/3·体重/(肝重+脾重)
(式中A1、A2为先后2次所采血样测得的吸光度,t2-t1为2次采血的时间间隔。)
结果: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碳粒廓清指数极显著(P<0.01)低于空白组,灌胃药物后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且剂量为2.0g/kg和1.0g/kg的效果优于0.5g/kg,其间差异性显著(0.01<P<0.05)。
表12中药组合物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影响
注:同行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者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者差异极显著(P<0.01),无字母者或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P>0.05)。
(2)血清溶血素的测定试验
方法:给药第7天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6只,共12只,分别腹腔注射5%CRBC悬液0.2mL进行免疫,免疫7天,末次给药24h后,眼球采血,分离血清。离心后取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100倍。取稀释后血清1mL与5%CRBC悬液0.5mL、10%补体0.5mL,混匀,在37℃恒温箱中保温30min后于0℃冰箱(或冰水浴中)终止反应。2000rpm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于紫外分光光度计540nm处测得吸光度值A,溶血素的值以半数溶血值HC50表示。HC50=(样品吸光度值/CRBC半数溶血时吸光度值)×稀释倍数。
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溶血素HC50极显著(P<0.01)降低;灌胃中药组合物后,1.0g/kg剂量组效果优于2.0g/kg和0.5g/kg剂量组,且与0.5g/kg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显著(0.01<P<0.05)。
表13中药组合物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影响
注:同行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者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者差异极显著(P<0.01),无字母者或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P>0.05)。
(3)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测定
方法:每个重复随机选取6只,共12只,在末次给药24h后,眼球取血,制备成血清,分别按照各个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对应指标。
结果:模型组小鼠IL-2、IL-4、IFN-γ含量均明显降低,试验后,中药组合物颗粒和阳性药物组血清中IL-4、IFN-γ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IL-2含量升高不够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表14中药组合物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IL-2、IL-4、IFN-γ含量的影响
注:同行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者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者差异极显著(P<0.01),无字母者或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P>0.05)。
(4)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方法:将采集完血液的小鼠脱臼处,取脾脏和胸腺,称其质量,按公式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脏/体重;胸腺指数=胸腺/体重。
结果: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有下降趋势,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灌胃中药后,小鼠脾脏指数明显升高,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胸腺指数也有所提高,其中药物浓度为1.0g/kg效果较好,与0.5g/kg组相比较差异显著(0.01<P<0.05)。
表15中药组合物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影响
注:同行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者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者差异极显著(P<0.01),无字母者或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P>0.05)。
实施例6、中药组合物颗粒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调节
根据实施例4结果,将其溶解为混悬状按以下进行实施。
试验将3日龄180羽SPF雏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疫苗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0羽,适应3天后,按照试验设计,低、中、高剂量组雏鸡均按0.5g/kg,1.0g/kg,2.0g/kg灌胃中药组合物,连用7天,每天2次,阳性对照组按照使用说明饲喂黄芪多糖为试验对照,每笼10羽,均自由饮水和采食,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
(1)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方法:在试验开始时,分别测量各组雏鸡的始终,每隔7天对雏鸡进行称重,试验结束后计算各组雏鸡的增重、日增重以及料重比等指标,试验期间以笼为单位观察每羽雏鸡的临床变化。
结果:试验前各组雏鸡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35天后,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雏鸡的体重显著升高,与空白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从表17可以看出,中剂量组雏鸡饲料增重比明显降低,与空白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6各试验组雏鸡不同日齡的体重变化(单位:克)
表17不同日齡的体重变化(单位:克)
注:同一列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不标或者表相同字母表示P>0.05。
(2)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各组雏鸡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每隔7天,颈静脉采集血液200μL,用于检测血液学指标,红细胞、白细胞计数采用显微镜计数法;白细胞分类计数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
结果:试验组雏鸡血液中红细胞数量逐渐升高,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白细胞数量、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单核细胞数量未有显著性变化(P>0.05),高、中剂量组淋巴细胞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
表18各试验组雏鸡血细胞的变化
注:同一列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不标或者表相同字母表示P>0.05。
(3)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方法:在给药2周后,每组随机选择10羽SPF鸡,称其体重,采集血液后,取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剥离脂肪,称质量,按公式计算脾、胸腺和法氏囊指数,计算脏器指数。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质量/体重×100%。
结果:高、中、低剂量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有所提高,中剂量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与空白组和低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9各试验组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单位:mg/g)
注:同一列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不标或者表相同字母表示P>0.05。
(4)对雏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方法:按照试验要求进行相同的给药,除空白组外7日齡首免新城疫疫苗,30日齡二次免疫。各组雏鸡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每隔7天,颈静脉采集血液2mL,分离血清,采用血凝、血凝抑制试验,检测ND抗体水平。
结果显示:雏鸡未接种疫苗,新城疫抗体效价有降低的趋势,接种疫苗后抗体效价明显改善,在14日齡,接种疫苗的雏鸡与空白组雏鸡抗体效价差异显著升高(P<0.05),各药物组抗体效价也显著高于疫苗组(P<0.05),在21日齡,各药物组雏鸡还依然保持较高的抗体效价,与疫苗组和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在第二次接种疫苗,药物组的抗体效价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42日齡,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雏鸡抗体效价显著高于疫苗组和阳性药物组(P<0.05),且中剂量效果最好。
表20各组雏鸡ND抗体效价的变化(log2)
注:同一列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不标或者表相同字母表示P>0.05。
(5)对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效价的影响
方法:按照试验要求进行相同的给药,除空白组外14日齡首免IBD疫苗,32日齡二次免疫。各组雏鸡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每隔7天,颈静脉采集血液2mL,分离血清,琼脂糖扩散法(AGPT)检测IBD抗体水平。
结果:试验前各组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阳性率在34.8-40%范围内,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给药期间,各组雏鸡抗体阳性率降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齡时,药物组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也显著高于疫苗组(P<0.05);28日齡时抗体有所下降,但药物组抗体阳性率仍然显著高于空白组和疫苗组(P<0.05);二免之后,药物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阳性率达到100%,与疫苗组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42日齡时,药物组都达到100%,疫苗组只达到92.2%,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
表21各组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阳性率
注:同一行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不标或者表相同字母表示P>0.05。
结果:试验前和14日齡时,各组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效价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首免疫苗7天(21日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28日齡时抗体效价有降低趋势,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35日齡后,阳性药物组和高、中剂量组抗体效价极显著高于空白组和疫苗组(P<0.01),35日齡后,高、中、低剂量组抗体效价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和疫苗组(P<0.01),
表22各组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效价的变化
注:同一列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不标或者表相同字母表示P>0.05。
结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在防治免疫性疾病和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的应用中,药物应该是尽可能的无毒,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减少药物对组织器官的损伤。同时中药成分复杂多样,为了能准确研究药物的效果,建立一个完善的提取制备工艺和配套的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试验从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中药组合物水提条件,正交试验确定澄清条件,颗粒剂制备条件,建立一个完善的提取工艺及其配套检测方法。并通过给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低下模型,灌胃中药组合物进行免疫活性研究;同时在雏鸡饮水中添加中药组合物颗粒,检测中药组合物对雏鸡的生长性能,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抗体效价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组合物颗粒能有效地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碳粒廓清能力,增大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溶血素,提高血清中IL-2、IL-4、IFN-γ的含量而达到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并且显著提高雏鸡的免疫器官指数,血清中IgG、IgA的含量,提高雏鸡免疫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后的抗体效价,并延长抗体持续水平。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