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肾脏病中医病证总体可分为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多因于外感风、寒、湿、热、毒,或内生湿热、浊毒;虚证多则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精、气、阴、阳虚损,肺脾肾功能失调。但在慢性肾脏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各种不同的病因都可致血行的瘀滞,而形成血瘀证。
阴寒之邪,如寒、湿、浊等,可阻滞气机,凝涩血脉,而成血瘀,即《素问·举痛论》所言“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阳热之邪,如风、热、毒等,则或扰动肾络,血溢脉外,而见尿血,而“离经之血为瘀血”;或耗灼阴津,营阴黏滞而成瘀。《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即言“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滞于中,因血停积,凝而不散”(《不居集》)。各种原因所致气滞、气虚、阳虚,气不统血,血失温运,均可致血失流畅,脉络瘀阻,而成血瘀之证。且慢性肾脏病病程缠绵,久病入络,瘀血内结;瘀血阻滞,肾之封藏失职,精微下泄,则见蛋白尿;肾络不和,血溢脉外,渗于膀胱,则见尿血;瘀血内停,肾之主水功能失职,津液输布、转输失常,血病及水而致水肿;瘀血久滞,肾司二便功能失常,开合失司,浊毒内生而变生诸证。瘀血既是各种病因交织的病理产物,也是引起慢性肾脏病发生、进展的关键病理因素。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日益增高,常易合并心血管病而导致病死率、致残率高,形势严峻。在整个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血瘀的病理变化,反之瘀血的产生将进一步损伤肾脏,使其迁延难愈,因而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其治疗的始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的中药组合物,本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改善微循环,同时具有调节代谢,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和抑制炎症反应之功效,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疗效好,见效快。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黄芪28-32、川芎9-11、当归9-11、丹参14-16、地龙9-11、全蝎1-3、泽兰9-11、六月雪9-11、茯苓9-11、山药9-11、仙灵脾9-11、陈皮14-16、山楂14-16。
所述的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黄芪30、川芎10、当归10、丹参15、地龙10、全蝎2、泽兰10、六月雪10、茯苓10、山药10、仙灵脾10、陈皮15、山楂15。
所述的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比例称取各组分原料;
(2)用黄酒将地龙浸泡6-7天,地龙和黄酒的重量比为1:2-3,然后将地龙和黄酒一起研磨成浆,得地龙浆;
(3) 将全蝎焙干,喷红酒,然后进行超微粉碎,得到全蝎超细粉,备用;
(4)将配方中的其余原料药干燥混合粉碎,然后过60目筛,向粗粉中加入粗粉质量4-6%的蜂蜜、1%的大麦芽粉、1%的红豆粉、150%的纯净水,配制培养基,并于121 ℃灭菌20 min,冷却后,按1%接种量接种嗜酸乳杆菌、按3%接种量接种酵母,在温度为35-36 ℃的条件下,发酵24-36h,发酵结束后,在50-55℃条件下干燥,得到发酵混合粉;
(5)向步骤(4)得到发酵混合粉中加8-10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3-4h,合并滤液,得到发酵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发酵提取浸膏;
(6)乙醇回流提取后的药渣加8-10倍量的水煎煮2-3次,每次1-1.5h ,合
并水煎液,浓缩至50-60℃相对密度为1.1-1.2的浸膏;
(7)将步骤(2)的地龙浆、步骤(5)发酵提取浸膏、步骤(6)水提浸膏及步骤(3)的获得的超细粉,混合均匀,按要求进行真空包装。
用量:一日三次, 每次3-4g,温开水送服,15天为一疗程。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的中药组合物,发挥复方中药的整体调节优势,能有效发挥协同作用,不仅起到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改善微循环之作用,同时具有调节代谢,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和抑制炎症反应之功效,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疗效好,见效快。之功效,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瘀证后遗症,疗效好,见效快,费用低。 临床病例60例,其中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63.33%,数据组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原料药组成,各组分的重量(g)为:
黄芪30、川芎10、当归10、丹参15、地龙10、全蝎2、泽兰10、六月雪10、茯苓10、山药10、仙灵脾10、陈皮15、山楂15。
制备方法:
(1)按配方比例称取各组分原料;
(2)用黄酒将地龙浸泡6-7天,地龙和黄酒的重量比为1:2-3,然后将地龙和黄酒一起研磨成浆,得地龙浆;
(3) 将全蝎焙干,喷红酒,然后进行超微粉碎,得到全蝎超细粉,备用;
(4)将配方中的其余原料药干燥混合粉碎,然后过60目筛,向粗粉中加入粗粉质量4-6%的蜂蜜、1%的大麦芽粉、1%的红豆粉、150%的纯净水,配制培养基,并于121 ℃灭菌20 min,冷却后,按1%接种量接种嗜酸乳杆菌、按3%接种量接种酵母,在温度为35-36 ℃的条件下,发酵24-36h,发酵结束后,在50-55℃条件下干燥,得到发酵混合粉;
(5)向步骤(4)得到发酵混合粉中加8-10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3-4h,合并滤液,得到发酵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发酵提取浸膏;
(6)乙醇回流提取后的药渣加8-10倍量的水煎煮2-3次,每次1-1.5h ,合
并水煎液,浓缩至50-60℃相对密度为1.1-1.2的浸膏;
(7)将步骤(2)的地龙浆、步骤(5)发酵提取浸膏、步骤(6)水提浸膏及步骤(3)的获得的超细粉,混合均匀,按要求进行真空包装。
用量:一日三次, 每次3-4g,温开水送服,15天为一疗程。
典型病例
1、 李道美,女65岁。2015年11月6日初诊,因“现双下肢水肿3天蛋白尿1天”入诊,入院查尿蛋白:3+ 。24h尿蛋白定量2.75g/d,血生化: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诊断为肾病综合症。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同时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一日三次, 每次3-4g,温开水送服,1周后,患者水肿明显消退,小便量增多,之前轻度胸闷症状亦减弱,复查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0.8g。后复诊半年期间,未出现水肿,纳差,胸闷,尿蛋白“- ~ + ”。
2、束某,男,58岁,2013年11月18日初诊,因“反复腰痛乏力3年,伴恶心1周”就诊当地医院初诊“慢性肾小球炎;经相关治疗病情时有反复, 症状再发,故来我院刻下症:腰酸腰痛,肢冷,面色少年,食欲减弱,恶心纳差,夜尿频多,舌质淡黯有齿印,苔白糙,脉细涩,查BP:160/%mmhg.尿蛋白+,潜血+++,199BUN:7.9mmoL/L,肾小球滤过率48ml/min。血RT:Hb:100g/L。 西医诊断为:慢性肾脏病3期,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中医诊断:溺毒,证属脾肾两虚夹瘀,治以健脾温肾阳,化瘀利水,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一日三次, 每次3-4g,温开水送服,其余予以降压纠正贫血等常规治疗。随后患者门诊随访多次,均以上方基础随证加减,连服60天。复诊:尿蛋白-,潜血+ ,BUN:6.6mmoL/L。Scr:10g nmoL/L。随访2年期间,血肌酐一直波动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