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056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同时公开了其制备工艺,属于中医制药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其在迅速改善冠脉大血管供血等方面有了迅猛的发展,减少了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致死率。但是,单纯西药治疗在冠心病防治一体化,改善生活质量这个长远的目标中的作用是有限的,药物治疗多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介入和手术治疗存在术后再狭窄和费用昂贵等问题,也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血管内脂质等再沉淀形成新的斑块,致使血管重新变窄、堵塞,心肌供血不畅致冠心病复发的问题。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明显疗效。目前国内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多以活血化瘀或益气活血为功效,“同质化”情况严重,缺少益气养阴、痰瘀同治、特色与优势突出的中药新药。近年来上市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新药中多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疗法为主,如地奥心血康、丹参口服液、复方丹参胶囊、心通口服液、益气口服液等等,而临床研究表明单施祛瘀活血唯恐伤正,而若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法为依托进行组方,既有防伤正之弊,又可助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药物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药,该中药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法为依托进行组方,对冠心病治疗具有攻补兼施,标本兼顾,补而不滞,攻而不亏的疗效,疗效确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操作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冠心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药制成:党参10~15份,丹参25~35份,川芎10~15份,麦冬10~15份,五味子10~15份,木香5~10份,降香6~10份,薤白10~15份,元胡8~12份。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防治冠心病的中药,其优选配比为:党参15份,丹参30份,川芎10份,麦冬10份,五味子10份,木香8份,降香8份,薤白10份,元胡10份。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的汤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比例称取上述原料,加2~5倍重量的水浸泡5~6小时,再加3~5倍煎煮后滤去药渣即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党参5~8倍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2小时,第二次1~1.5小时,煎液与第一次煎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适宜的稠膏;2)丹参、五味子、降香、元胡加90%乙醇(5~8倍)加热回流1.5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1.0~1.1g/ml,备用;药渣加50%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1.0~1.1g/ml,备用;药渣加水煎煮2小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1.0~1.1g/ml,与上述各浓缩液合并,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3)川芎、麦冬、木香、薤白四味加水(5~8倍)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l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适量,浓缩液喷雾干燥,制成浸膏粉,备用;4)将上述步骤1)所制得的稠膏和步骤2)、3)所制得的原料膏粉进行混合,加入蔗糖、糊精,制成颗粒,干燥,混匀,即得。【用法用量】内服,生药量1.75g/kg,2次/日【功能与主治】本发明药物用于治疗冠心病,具固本去标、复正除邪之功效,益气养阴以治其本,又可活血通络以治其标。可补气阴亏虚,又可防止行气伤阴之弊。气血得补、淤血得解、热毒可清,不仅可以降脂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溶解血栓,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对血液、血管病变具有双重治疗作用,可有效地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本发明的药理药性分析如下:组方以党参、丹参为君,党参性平,味甘、微酸,既可甘平益气,中阳充则胸阳振,且健脾胃而助化生之源;又可酸甘化阴,以补阴血亏虚,功同人参能补中益气,安精神,止惊悸,而其药力较人参为柔和,润而不燥,故选为君药。丹参苦而微寒,入心、脾、肝、肾,二药合用,既可益气养阴以治其本,又可活血通络以治其标。臣药为麦冬、五味子,滋阴生津,既补气阴亏虚,又可防止行气之品伤阴之弊。气虚血少,心脉不充,运行必然不畅,多由滞而成瘀,故虚中多夹瘀血。配以血中之气药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元胡活血散瘀,利气止痛;降香、木香同用,调达肝脾之气;薤白通阳宽胸,散结止痛,以解胸中痹阻之证。五药共助顺畅气血,宽胸通络,通阳止痛,均为佐药。气血不足而血瘀,气必随之而滞,而薤白又可引药上达胸中而兼为使药。故用党参益气壮阳,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液,木香、降香、薤白、元胡行气开郁。综观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顾,补而不滞,攻而不亏,且有侧重;全方选药性味平和,不温不燥、不偏寒凉,相互配合,甚切冠心病病机要点。目前国内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多以活血化瘀或益气活血为功效,所以我们通过益气养阴、痰瘀同治,开发特色与优势突出的中药新药。辩证用药与组方原理:冠心病的中医病机是"阳微阴弦",本质是本虚标实,其病位在心。《诸病源候论》指出:"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心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但心与肺脾肝肾无不密切相关,四脏功能失调都会影响到心主血脉之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的结局。《医门法律》云:"胸痛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可见脏腑虚损尤以气虚阳虚为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中:"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心痛"提示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诸病源候论》谓:"寒气客于五脏,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综上,冠心病心绞痛是以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为本,以气滞、血瘀、痰浊和寒凝等有形之邪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冠心病本虚标实,其标以气滞、瘀血、痰浊为主,并始终贯穿于冠心病的整个发展过程。血瘀是胸痹心痛最根本的病理改变。"痰饮"是人体物质代谢失调而产生的病理产物。临床上对于冠心病,按照中医“瘀血证”的治法,使用活血化瘀法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特别是在扩张冠状动脉、减低血管阻力、减慢心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增加人体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系统活性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证明中医的“瘀血”对冠心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而基于中医“津血同源”的理论,又有学者对冠心病病机提出了“痰瘀相关”理论。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痰证患者有血液流动性降低、聚集性增高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反映了“痰中挟瘀”和“痰可致瘀”的现象,支持了痰瘀相关理论。近年来,根据气血相关理论,有学者认为在众多的冠心病发病机理中,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理改变,该观点及因之而产生的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冠心病的思想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各味原料药的药理药效: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党参既可甘平益气,中阳充则胸阳振,且健脾胃而助化生之源;又可酸甘化阴,以补阴血亏虚。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丹参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养血宁心,可增加冠心病血流量,改善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缺氧量,促进侧支循环及血流再分配。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麦冬可能使梗塞后心肌营养血流量增加,缺血缺氧的心肌细胞较快获得修复与保护。五味子,温;酸、甘;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五味子有扩血管作用,有利于组织细胞的氧气交换,能对心脏组织产生保护作用,还可平缓心跳频率和纾解高血压。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川芎能扩张平滑肌,改善微循环,并有抗凝、抗聚集作用,并通过扩张末梢血管而降压。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可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降香,性味性温,味辛。行气活血,止痛,止血。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损伤、外伤出血。薤白,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元胡,苦、微辛,温。入肝、胃经,活血,利气,止痛。治胃痛,胸胁痛,腹痛,暴腰痛,疝痛,痛经,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现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本发明以党参、丹参为君,党参性平,味甘、微酸,既可甘平益气,中阳充则胸阳振,且健脾胃而助化生之源;又可酸甘化阴,以补阴血亏虚。丹参苦而微寒,入心、脾、肝、肾,方中以其活血通络,散瘀止痛之功以通血分脉络之阻;并可养血补血,以充养阴血。二药合用,既可益气养阴以治其本,又可活血通络以治其标。臣药以麦冬、五味子滋阴生津,既补气阴亏虚,又可防止行气伤阴之弊。配以血中之气药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元胡活血散瘀,利气止痛;降香、木香同用,调达肝脾之气,肝气条畅则气顺血行,脾气条畅则生化有源;薤白通阳宽胸,散结止痛,以解胸中痹阻之证。五药共助丹参顺畅气血,宽胸通络,通阳止痛,均为佐药。薤白又可引药上达胸中而兼为使药。本发明根据辨证论治的中医药理论,根据冠心病发病机理,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法为依托进行组方,提供的中药复方配比科学合理,用药严谨,实验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具有很好的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作用,且能明显改善冠脉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缺血;具有较强的抗心绞痛,抗血栓,抗凝,改善脂质代谢,改善血管壁动脉硬化的炎症的功效,并且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的提取物可以方便和药学载体制备成颗粒剂型,临床上服用方便,且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其疗效确切,药性平和,安全可靠,可有效地治疗冠心病。本发明的积极在于:在总结冠心病发病机理基础上,结合气虚与心功能、痰瘀与血脂、血瘀与血流变等方面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充分认识到冠心病中医辨证多属本虚标实、虚实挟杂,制定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法。本发明在原方二参汤基础上进行了有效加减,对最初12味中药黄芪、党参、丹参、川芎、降香、麦冬、五味子、木香、薤白、三七、水蛭、甘草,加减后为9味中药,党参、丹参、川芎、麦冬、五味子、木香、降香、薤白、元胡9味药物组成。由于丹参、川芎、三七和水蛭均为活血化瘀之药,又由于三七和水蛭药物价格较高,考虑到药物的使用费用,将同类药物且价格较贵的三七和水蛭减去,增加了元胡,具有活血散瘀,行气开郁之功效,而甘草容易出现雍补现象,作为使药,利用薤白可引药上达胸中而兼为使药。本发明以党参、丹参为君,党参性平,味甘、微酸,既可甘平益气,中阳充则胸阳振,且健脾胃而助化生之源;又可酸甘化阴,以补阴血亏虚。丹参苦而微寒,入心、脾、肝、肾,《本草汇言》云:“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方中以其活血通络,散瘀止痛之功以通血分脉络之阻;并可养血补血,以充养阴血。二药合用,既可益气养阴以治其本,又可活血通络以治其标。臣药以麦冬、五味子滋阴生津,既补气阴亏虚,又可防止行气伤阴之弊。配以血中之气药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元胡活血散瘀,利气止痛;降香、木香同用,调达肝脾之气,肝气条畅则气顺血行,脾气条畅则生化有源;薤白通阳宽胸,散结止痛,以解胸中痹阻之证。五药共助丹参顺畅气血,宽胸通络,通阳止痛,均为佐药。薤白又可引药上达胸中而兼为使药。综观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顾,补而不滞,攻而不亏,且有侧重;全方选药性味平和,不温不燥、不偏寒凉,相互配合,达到气阴双补、温阳通脉、行气止痛之功。甚切冠心病病机要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称取党参10kg,丹参25kg,川芎10kg,麦冬10kg,五味子10kg,木香5kg,降香6kg,薤白10kg,元胡8kg,取上述9味原料药总重量为94克,在室温下将9味原料药加净化水300毫升,浸泡5-6小时,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100-12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200毫升,药渣再加水300毫升,煎熬30-40分钟,去渣得滤液100毫升,共得300毫升药汁,即制得本发明水煎剂,每日一服药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50ml。实施例2称取党参15kg,丹参30kg,川芎10kg,麦冬10kg,五味子10kg,木香8kg,降香8kg,薤白10kg,元胡10kg,取上述9味原料药总重量为101克,在室温下将9味原料药加净化水300毫升,浸泡5-6小时,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100-12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200毫升,药渣再加水300毫升,煎熬30-40分钟,去渣得滤液100毫升,共得300毫升药汁,即制得本发明水煎剂,每日一服药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50ml。实施例3称取党参10kg,丹参25kg,川芎10kg,麦冬10kg,五味子10kg,木香5kg,降香6kg,薤白10kg,元胡8kg;1、党参8倍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5小时,煎液与第一次煎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适宜的稠膏,备用;2、丹参、五味子、降香、元胡分别加8倍90%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1.1g/ml,备用;药渣加50%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1.1g/ml,备用;药渣加水煎煮2小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1.1g/ml,与上述各浓缩液合并,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3、川芎、麦冬、木香、薤白四味中药分别加8倍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l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适量,浓缩液喷雾干燥,制成浸膏粉,备用;4、将上述步骤稠膏和膏粉进行混合,加入蔗糖、糊精,干燥,混匀,制成颗粒。实施例4称取党参15kg,丹参30kg,川芎10kg,麦冬10kg,五味子10kg,木香8kg,降香8kg,薤白10kg,元胡10kg。1、党参8倍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5小时,煎液与第一次煎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适宜的稠膏,备用;2、丹参、五味子、降香、元胡分别加8倍90%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1.1g/ml,备用;药渣加50%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1.1g/ml,备用;药渣加水煎煮2小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1.1g/ml,与上述各浓缩液合并,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3、川芎、麦冬、木香、薤白四味中药分别加8倍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l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适量,浓缩液喷雾干燥,制成浸膏粉,备用;4、将上述步骤稠膏和膏粉进行混合,加入蔗糖、糊精,干燥,混匀,制成颗粒。实验例1本发明中药复方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1、实验材料1.1受试药物: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批号:001、002);对照药物复方丹参: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垂体后叶素,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提供。1.2实验动物:SD大鼠,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3仪器LMS-ZB型二导生理记录仪,成都仪器厂生产;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生产;JN-A型精密扭力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生产。2、实验方法与结果对脑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取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克,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丹参组2g/kg,实施例1组1.75g/kg,实施例2组1.75g/kg,实施例3组1.75g/kg,实施例4组1.75g/kg,每组10只老鼠。复方丹参组和实施例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模型组给与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10天。末次给药后1h,记录标I导联心电图,由舌下iv脑垂体后叶素lu/kg,容量为Iml/kg,于15S注射完毕,然后立即描记5S、15S、30S、1min、2min、3min和5min的心电图变化,测量比较给垂体后叶素前后ST段抬高的变化,以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实验结果见表1所示。表1中药复方和复方丹参对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ST段位移的影响组别给药剂量(g/kg)ST位移(mv)()模型组/0.071复方丹参组20.041*实施例1组1.75g/kg0.022**实施例2组1.75g/kg0.020**实施例3组1.75g/kg0.023**实施例4组1.75g/kg0.019**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结论:由表1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均能有效降低大鼠心肌缺血ST段位移,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对心肌缺血具有很好的改善和保护作用,且效果优于复方丹参组。实验例2本发明中药复方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1、实验材料:中药复方;血清总胆固醇试剂盒、血清甘油三酯试剂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生产;通脉降脂片,吉林百姓堂药业有限公司;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40~160g,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仪器:LBY-N6型自动血液流变仪,北京普利生仪器公司生产。2、实验方法SD大鼠60只,食用适应性饲料1周后,禁食(不禁水)12h,眼眶取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通脉降脂片阳性对照组每天给药0.6g/kg;实施例1组1.75g/kg,实施例2组1.75g/kg,实施例3组1.75g/kg,实施例4组1.75g/kg,分笼饲养。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余组喂高脂饲料,配方2.0%胆固醇、10%猪油、0.1%甲基硫氧嘧啶、0.25胆酸钠、87.7%基础饲料:每日每只喂食20g,待吃完后,再添加基础饲料。在给高脂饲料的同时,各组给予上述剂量的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给蒸馏水,均采用经口灌胃,容量为1ml/100g,每天1次,连续8周。于给药4周和8周、停药后10天各测大鼠血脂水平。末次颈动脉取血,做血液流变学检查。表2给药8周后各实验组的TC、TG、HDL-C、LDL-C和血粘度值()组别动物数TCTGHDL-CLDL-C血粘度模型组106.835.530.293.22.15通脉降脂片组102.181.75*0.39*1.95*1.48实施例1组101.491.380.781.321.05实施例2组101.420.18**1.320.881.25**0.95实施例3组101.511.300.75**1.28**1.1**实施例4组01.45**1.39**0.84**1.33**0.98**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高脂血症模型成立后,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模型组全血黏度、血黏度均高于正常组,中药复方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且效果优于通脉降脂片,具体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中药复方能调节脂代谢,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TC、TG、LDL-C水平,改善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又能显著地升高HDL-C水平,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能明显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从而有效地防止血液处于高黏、高凝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实验例3本发明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1、临床资料选择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诊断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并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标准)的冠心病患者50例,其中住院病人42例,门诊病人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治疗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6~75岁,平均(58.2±8.7)岁,病程1~20年,平均(8.0±3.3)年;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3~70岁,平均(49.7±7.0)岁,病程1~20年,平均(8.9±2.5)年。心绞痛发作程度:治疗组,轻度21例,中度1例,较重度3例;对照组,轻度21例,中度3例,较重度1例。西医分型:治疗组,稳定型20例,不稳定型5例;对照组,稳定型17例,不稳定型8例。2组患者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发作程度及分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2.1治疗方法治疗组: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颗粒剂,口服每次2包(每包含生药10g),每日2次。对照组:冠心生脉丸,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次4克,每日2次。以上2组观察病例疗程均为4周。给药前停服一切抗心绞痛、降脂及影响血小板活性的药物1周以上。若心绞痛不能控制停服确有困难者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化。2组病例于试验期间除硝酸甘油外不再加服其他同类中西药物。2.2观察指标(1)心绞痛发作的变化:观察心绞痛发作时间、程度、次数、持续时间、诱发原因。(2)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3、治疗结果3.1抗心绞痛结果:具体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抗心绞痛疗效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加重显效率(%)总有效率(%)中药复方组25177106896对照组251041014056结论:由表3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具有明显抗心绞痛的作用,和对照组相比,中药复方组的抗心绞痛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2心电图疗效:具体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心电图疗效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加重显效率(%)总有效率(%)中药复方组25107804068对照组25911323640结论:由表4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能有效改善心电图,且效果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具有较好的抗心绞痛作用。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