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有一定局限性神经症状,发生在一侧大脑半球者,有对侧三瘫,即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症状,或同时有失语。发生在脑干、小脑者则有同侧脑神经麻痹、对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严重病例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或死亡。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药品,虽解除了许多患者的疾患,但多数临床医生及患者仍感到见效慢、疗效差、服药时间长、费用高、治疗面单一,与该病相关的体症不能兼顾治疗,本发明提供一种纯中药组方,治疗中风,效果好,见效快,费用低,无任何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本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滋补肝肾、化痰开窍之功效,治疗中风,疗效好,见效快。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生黄芪28-32,当归14-16,麦冬14-16,川芎18-22,红花8-12,丹参18-22,地龙14-16,川牛膝14-16,独活8-12,云苓14-16,青木香8-12,路路通3-5。
所述的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生黄芪30,当归15,麦冬15,川芎20,红花10,丹参20,地龙15,川牛膝15,独活10,云苓15,青木香10,路路通4。
所述的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比例称取各组分原料;
(2)用黄酒将地龙浸泡6-7天,地龙和黄酒的重量比为1:2-3,然后将地龙和黄酒一起研磨成浆,得地龙浆;
(3) 将丹参焙干,喷红酒,然后进行超微粉碎,得到丹参超微粉,备用;
(4)将配方中的其余原料药干燥混合粉碎,然后过60目筛,向粗粉中加入粗粉质量4-6%的蜂蜜、1%的大麦芽粉、1%的黑豆粉、150%的纯净水,配制培养基,并于121 ℃灭菌20 min,冷却后,按1%接种量接种嗜酸乳杆菌、按3%接种量接种酵母,在温度为35-36 ℃的条件下,发酵24-36h,发酵结束后,在50-55℃条件下干燥,得到发酵混合粉;
(5)向步骤(4)得到发酵混合粉中加8-10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4-5h,合并滤液,得到发酵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发酵提取浸膏;
(6)乙醇回流提取后的药渣加8-10倍量的水煎煮2-3次,每次1-1.5h ,合
并水煎液,浓缩至50-60℃相对密度为1.1-1.2的浸膏;
(7)将步骤(2)的地龙浆、步骤(5)发酵提取浸膏、步骤(6)水提浸膏及步骤(3)的获得的超细粉,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装入胶囊,每粒装药粉2-3g。
用量:一日三次, 每次1-2粒,温开水送服,6-7天为一疗程。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发挥复方中药的整体调节优势,能有效发挥协同作用,起到活血化瘀、引气血下行、益气通络,滋补肝肾、化痰开窍之功效,主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疗效好,见效快,费用低,无任何毒副作用。 经过746例患者的口服治疗,总有效率为98%,能有效改善患者半身不遂症状,促进四肢功能恢复,治疗效果达到优95.4%,良42.6%。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原料药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为:
生黄芪30g,当归15g,麦冬15g,川芎20g,红花10g,丹参20g,地龙15g,川牛膝15g,独活10g,云苓15g,青木香10g,路路通4个。
制备方法:
(1)按配方比例称取各组分原料;
(2)用黄酒将地龙浸泡6-7天,地龙和黄酒的重量比为1:2-3,然后将地龙和黄酒一起研磨成浆,得地龙浆;
(3) 将丹参焙干,喷红酒,然后进行超微粉碎,得到丹参超微粉,备用;
(4)将配方中的其余原料药干燥混合粉碎,然后过60目筛,向粗粉中加入粗粉质量4-6%的蜂蜜、1%的大麦芽粉、1%的黑豆粉、150%的纯净水,配制培养基,并于121 ℃灭菌20 min,冷却后,按1%接种量接种嗜酸乳杆菌、按3%接种量接种酵母,在温度为35-36 ℃的条件下,发酵24-36h,发酵结束后,在50-55℃条件下干燥,得到发酵混合粉;
(5)向步骤(4)得到发酵混合粉中加8-10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4-5h,合并滤液,得到发酵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发酵提取浸膏;
(6)乙醇回流提取后的药渣加8-10倍量的水煎煮2-3次,每次1-1.5h ,合
并水煎液,浓缩至50-60℃相对密度为1.1-1.2的浸膏;
(7)将步骤(2)的地龙浆、步骤(5)发酵提取浸膏、步骤(6)水提浸膏及步骤(3)的获得的超细粉,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装入胶囊,每粒装药粉2-3g。
用量:一日三次, 每次1-2粒,温开水送服,6-7天为一疗程。
典型病例
1、 患者王某,男,74岁,言语不利,半身不遂1月余。诊断为中风,证属气虚血淤,活以盖气活血同移,服用本发明的胶囊,按说明书服用,共服30天。患侧功能基本恢复,可行走。
2、患者周某,女,70岁,患高血压10余年。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1天,在当地治病3周,仍不能行走,右上肢不举。来本所就诊,给服用本发明的胶囊,按说明书服用,共服40天,行走基本正常,可言语。
3、患者徐某,47岁,男,半身不遂1月,诊断为中风,证属肝肾阴虚,气虚血瘀,来本所就诊,给服用本发明的胶囊,按说明书服用,共服48天,半身不遂明显缓解。
4、患者李某,61岁,男,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天,在当地治疗半月,左侧肢体仍活动不能。来本所就诊,给服用本发明的胶囊,按说明书服用,共服50天,行走正常。
5、患者方某,57岁,女,左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移步2月余。证属筋络不活,气虚血淤,需要益气活血通络,来本所就诊,给服用本发明的胶囊,按说明书服用,共服40天,可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