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式采血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378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式采血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时的个人采血针多为塑料膜或外加有一个盖帽的简易包装,在运输、使用、舍弃采血针的过程中会出现塑料膜刺穿或者盖帽脱落等情况,没有外保护层而导致针头暴露,误伤操作者或第三者,痛感强烈、安全性能差,甚至形成血源性污染。此类采血针由于价格低廉,仍在大部份医疗机构使用。有部分个人采血针可与采血笔配套使用,但个人采血针需在安装和或舍弃过程中暴露针头,因针头暴露会误伤操作者,安全性能差。且个人采血针需放置在采血笔内部,部份病人因出血量大而将血液带入采血笔内,而采血笔的弹射、回收部件不可每次更换,进行彻底清洗也存在困难,形成血液交叉污染的重大隐患。现在市场上有采用安全式采血针的,其设有限位装置和外保护层,击发后可自动回缩针头,用完即弃,安全性能好。但因其结构复杂、组件多、制造工艺复杂、价格高昂,增加医院的采购和使用成本,难以普及,故仅有一部份传染病重点防治机构或经济条件好的医疗机构在应用。现有安全式采血针采血时需将出针口紧贴采血部位,再击发采血针,即采血过程中安全式采血针需全程接触并对采血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挤压,令采血部位的毛细血管受压,血液受挤流出,采血完成后,血液重新回流。因为不同血液成分的流动速率有所差异,受挤压回流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成分构比与采血前的血液成分构比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在需要准确检测患者血液成份的情况下,轻则导致用药量偏差,重则影响诊断,导致医疗事故。弹簧安装与固定底部采用嵌入方式连接,与针棒固定杆采用旋转套入或强行套入方式连接,导致操作繁琐,质量难以控制,经常出现击发力度不足、不能击发等情况,浪费人力物力,也增加病人痛苦。临床上需求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低廉、保证临床检测精度的安全采血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不影响临床检测精度的安全式采血针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式采血针结构,包括壳体、释放装置、动力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针棒固定杆和固定于针棒固定杆的采血针;所述释放装置或壳体上设有出针口;所述针棒固定杆与壳体间设有固定针棒固定杆的定位块,或者所述针棒固定杆与壳体间设有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或者所述针棒固定杆与壳体彼此独立设置。一种安全式采血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释放装置、动力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针棒固定杆和固定于针棒固定杆的采血针;所述壳体设有出针口;所述释放装置设有在出针口运动至采血部位时发出动力装置释放触发信号的压发板;所述针棒固定杆与壳体间设有固定针棒固定杆的定位块,或者所述针棒固定杆与壳体间设有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或者所述针棒固定杆与壳体彼此独立设置。一种安全式采血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释放装置、动力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针棒固定杆和固定于针棒固定杆的采血针;所述壳体设有出针口;所述壳体与针棒固定杆之间设有具备固定轴心或可变轴心的转轴装置;所述针棒固定杆与壳体间设有固定针棒固定杆的定位块,或者所述针棒固定杆与壳体间设有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或者所述针棒固定杆与壳体彼此独立设置。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采血针为针状的尖锐物。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设有出针口。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释放装置上设有出针口。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压发板上设有出针口。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力装置为设置于壳体与针棒固定杆之间的击发弹簧。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击发弹簧两端设有垂直于弹簧中轴、带倒钩的弹簧固定器。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和针棒固定杆上分别设有配合放置弹簧固定器的弹簧固定孔。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壳体或释放装置上位于出针口两侧设有截止挡板,针棒固定杆顶端的最大宽度大于出针口的最大宽度。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壳体向中部延伸设有置于针棒固定杆前的阻挡器。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壳体向中部延伸设有最小间距小于针棒固定杆顶端的最大宽度的两相对的阻挡器。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采血针上设有包裹针尖部的针尖保护棒。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阻挡器向前延伸有包裹针尖部的针尖保护棒。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针尖保护棒与阻挡器之间设有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针棒固定杆向前延伸有包裹针尖部的针尖保护棒。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针尖保护棒与针棒固定杆的连接处设有易裂部。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针棒固定杆与壳体间设有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或者针棒固定杆与壳体彼此独立设置。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针棒固定杆上针尖保护棒与壳体上阻挡器间设有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针棒固定杆脱离于壳体在壳体内部设置。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针棒固定杆与壳体间设有固定针棒固定杆的定位块。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壳体前部设有容纳压发板的通孔。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释放装置上设有本体。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本体向前延伸设有间隔设置或连续延伸接合的压发板。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释放装置设有在出针口运动至采血部位时发出动力装置释放触发信号的压发板。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本体向后延伸设有外间距连续减少的释放拔片。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向内部延伸设有最小间距小于针棒固定杆顶端的最大宽度的阻挡器,所述本体向后延伸设有位于阻挡器内侧、可拔动击发弹簧释放的释放拨片,所述本体向前延伸设有两块呈正对平行设置、在出针口运动至采血部位时发出击发弹簧释放触发信号的压发板,所述压发板与释放拨片间通过本体传递释放触发信号。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释放拔片设置在两相对的阻挡器之间。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本体向前延伸设有朝向内侧的阻挡板。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本体向后延伸设有可动的释放按纽。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释放按纽向内延伸设有朝向内侧的切断器。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释放按纽与阻挡板之间以本体与壳体间的连接点为杠杆支撑点作杠杆运动。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本体向前延伸设有朝向内侧的阻挡板,所述本体向后延伸设有可动的释放按纽,所述本体与壳体间设有可作杠杆支撑点且不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本体向前延伸设有朝向内侧的阻挡板,所述本体向后延伸设有可动的释放按纽,所述释放按纽向内延伸设有朝向内侧的切断器,所述本体与壳体间设有可作杠杆支撑点且不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针棒固定杆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与释放装置之间设有固定释放装置的定位块。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针棒固定杆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与释放装置之间设有具备/不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释放装置与壳体间设有可作杠杆支撑点且不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针棒固定杆和释放装置之间设有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针棒固定杆上针尖保护棒和释放装置上阻挡板之间设有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和释放装置之间设有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释放装置3独立设置。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针棒固定杆向上延伸设有钩锁挡板。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与针棒固定杆之间设有具备固定轴心或可变轴心的转轴装置。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轴装置为壳体上设有容纳滑轨或单一转轴的转轴槽,针棒固定杆上设有转轴;或壳体上设有转轴和转轴槽,针棒固定杆上设有容纳滑轨或单一转轴的转轴孔。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轴装置为壳体上设有固定单一转轴的转轴槽,针棒固定杆上设有转轴;或壳体上设有转轴和转轴槽,针棒固定杆上设有固定单一转轴的转轴孔。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轴装置为壳体上设有具备滑轨的转轴槽,针棒固定杆上设有转轴;或壳体上设有转轴和转轴槽,针棒固定杆上设有具备滑轨的转轴孔。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本体向前延伸设有朝向内侧的阻挡板,所述本体向后延伸设有可动的释放按纽和朝向内侧的切断器,所述释放装置与壳体间设有可作杠杆支撑点且不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壳体的底部为针座,针座上设有折弯口。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和/或者释放装置上设有固定卡扣。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位于壳体的外侧延伸设有固定卡扣。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位于本体的内侧延伸设有固定卡扣。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壳体内设有导向释放装置滑动的释放装置运动导轨。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壳体内或释放装置内设有导向针棒固定杆滑动的针棒固定杆运动导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安全式采血针结构通过设置弹簧固定器和弹簧固定孔,有效地降低弹簧生产组装时的难度。此安全式采血针结构通过轻推壳体,压发板与患者躯体接触,连带释放拔片受力推动阻挡器打开,针棒固定杆松脱,被压缩弹簧释放,推动采血针穿过出针口进行采血,并即时利用弹簧的复原特性回收采血针。此安全式采血针通过设置在出针口运动至采血部位时发出动力装置释放触发信号的压发板,使壳体及出针口在采血过程末程方与采血部位接触,避免挤压致血液成分构成变化,保证检测精度,更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且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廉,能有效地保障安全采血。此安全式采血针结构仅用两个手指捏住壳体即可操作,壳体前部与患者采血部位接触,按压释放按纽,切断器破坏易裂口,针棒固定杆与壳体分离,同时通过杠杆作用连带锁扣从钩锁挡板前方移开,针棒固定杆松脱,被拉伸弹簧释放,拉动刀片型采血针沿转轴运动,刀头部穿过出针口切割采血部位,并即时利用弹簧的复原特性回收采血针。此安全式采血针结构设置可变轴心的转轴装置,通过调整滑轨的长度、形状和放置方式等,可获得符合临床特殊需求的创口。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整体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未安装动力装置和释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安装动力装置和释放装置后一体化制作过程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外廓结构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采血操作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整体结构侧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整体结构侧视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五实施例外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整体结构侧视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释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一体化制作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一体化制作过程示意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采血操作示意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采血操作示意图;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八实施例外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安全式采血针结构,包括壳体1、释放装置3、动力装置4、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针棒固定杆2和固定于针棒固定杆的采血针8;所述释放装置3或壳体1上设有出针口11;所述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间设有固定针棒固定杆2的定位块,或者所述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间设有具备易裂口12的连接点,或者所述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彼此独立设置。一种安全式采血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释放装置3、动力装置4、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针棒固定杆2和固定于针棒固定杆2的采血针8;所述壳体1设有出针口11;所述释放装置3设有在出针口11运动至采血部位时发出动力装置4释放触发信号的压发板31;所述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间设有固定针棒固定杆2的定位块,或者所述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间设有具备易裂口12的连接点,或者所述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彼此独立设置。一种安全式采血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释放装置3、动力装置4、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针棒固定杆2和固定于针棒固定杆2的采血针8;所述壳体1设有出针口11;所述壳体1与针棒固定杆2之间设有具备固定轴心或可变轴心的转轴装置;所述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间设有固定针棒固定杆2的定位块,或者所述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间设有具备易裂口12的连接点,或者所述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彼此独立设置。此安全式采血针结构将采血针8固定在壳体1内,可避免采血针在未使用时的不合理暴露,采血针8使用时通过释放装置向击发弹簧发出释放信号从而带动针棒固定杆2,将针棒固定杆2从定位块滑出,进而推动采血针8,或者使得易裂口12断开,即可推动采血针8穿过出针口11进行采血,此安全式采血针配合不同的结构均可达到单手操作使用的目的,能有效地保障安全采血的操作。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采血针8为针状的尖锐物,也可以采用刀片等其他形状的尖锐物。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上设有出针口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释放装置3上设有出针口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发板31上设有出针口11。出针口优选设置于连接延伸的压发板31前部。出针口优选为圆形通孔,也可采用长方形、椭圆形等形状的通孔。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装置4为设置于壳体1与针棒固定杆2之间的击发弹簧41。击发弹簧41优选为一个,同时提供采血针出发时的击发动力与回收针棒固定杆的复位动力,这样能发挥组件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能,在提供击发动力和保持采血后复位功能的前提下,减少组件数量,降低成本。当然动力装置所提供击发动力与复位动力可以分别应用弹簧或其它动力来源。击发后复位回收采血针至壳体内,可避免采血针再次突出出针口对操作人员或回收人员造成伤害。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击发弹簧41两端延伸设有垂直于弹簧中轴、带倒钩的弹簧固定器42。弹簧固定器42优选为设有“L”形倒钩,这样弹簧保持与针棒固定杆2和壳体1连接,避免从弹簧固定孔脱出,确保可以击发和确保击发力度,同时确保回收针棒固定杆。当然固定部可以采用“J”形、膨大等其它形状或方式。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和针棒固定杆2上分别设有配合放置弹簧固定器42的弹簧固定孔4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或释放装置3上位于出针口11两侧延伸设有截止挡板,针棒固定杆2顶端的最大宽度大于出针口11的最大宽度。截止挡板为设置于出针口两侧,且在壳体1或释放装置3内部侧为水平的挡板,截止挡板在采血针发射进行采血时,采血针通过出针口11发射后,可通过截止挡板挡住针棒固定杆2的前端,可控制采血针8在触发后的刺出长度,防止采血针8的针头过于外露,从而保证采血针8在刺出后能合理采血,避免过度损伤。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向中部延伸设有置于针棒固定杆2前的阻挡器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向中部延伸设有最小间距小于针棒固定杆2顶端的最大宽度的两相对的阻挡器13。阻挡器13优选为两块,呈相对设置,阻挡器13的设置起到固定针棒固定杆2,保持针棒固定杆2在击发前状态和保持击发弹簧41处于被压缩状态的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采血针上设有包裹针尖部的针尖保护棒2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阻挡器13向前延伸有包裹针尖部的针尖保护棒2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针尖保护棒23与阻挡器13之间设有具备易裂口12的连接点。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针棒固定杆2向前延伸设有包裹针尖部的针尖保护棒2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针尖保护棒23与针棒固定杆2的连接处设有易裂部24。针尖保护棒23的设置可避免针尖在使用前暴露于外界,使用时旋转脱落,可保障灭菌效果。易裂部24的设置可方便旋转脱落针尖保护棒23,达到针尖保护棒23与针棒固定杆2分离。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间设有具备易裂口12的连接点,或者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彼此独立设置。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针棒固定杆2上针尖保护棒23与壳体1上阻挡器13间设有具备易裂口12的连接点。易裂口12至少设有一个,优选为两个。易裂口12的设置使用壳体1与针棒固定杆2可一体成形,降低成本,且使用前只需简单旋转即可分离。针尖保护棒23与阻挡器13间设有易裂口12可在暴露针尖的同时,将阻挡器13打开,减少操作环节和保证采血针在启用前不会误击发。易裂口12也可设置在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间的其它部位。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针棒固定杆2脱离于壳体1在壳体1内部设置。针棒固定杆2作为单独部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可保障针棒固定杆在使用前不受外界影响,同时在制造针棒固定杆时有更多的方案选择,方便制造特殊用途的针棒固定杆。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间设有固定针棒固定杆2的定位块。定位块可以是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特别的,定位块为相互配合的半球状凸起和半球状凹陷。定位块优选为两组,左右对称设置。定位块的设置可以在针棒固定杆2与壳体1彼此单独设置时,起到固定针棒固定杆2,保持针棒固定杆2在击发前状态的作用。阻挡器13与针棒固定杆2之间的限位固定功能也是定位块的一种表现形式。定位块的结构有多种实现形式,在该安全式采血针结构投入使用时,可固定针棒固定杆,使得针棒固定杆保持处于击发前状态的定位块实现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前部设有容纳压发板31的通孔。通孔的设置提供了压发板31向前突出于壳体1的空间和提供了压发板31的运动通道。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释放装置3上设有本体3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本体32向前延伸设有间隔设置或连续延伸接合的压发板31。压发板31优选为2块,边间距大于同轴向出针口的最大宽度。间隔设置的压发板31可有效控制出针口11平面能与采血部位成平行或切线关系,避免挤压采血部位,同时可配合不同人群设定不同的伸出长度,达到适时发出动力装置4释放触发信号的作用。压发板31也可以采用单块设置或多块式设置,横截面可以采用长方形、圆弧形、圆柱形等各种形状。压发板31也可采用连续延伸接合的方式设置,所述压发板向前延伸形成连续的接合面,接合面优选为采用方框状、圆形等其它形状的平面,所述接合面设有出针口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释放装置3设有在出针口11运动至采血部位时发出动力装置4释放触发信号的压发板31。压发板31在出针口11运动至采血部位时发出动力装置4释放触发信号,可确保采血针的穿刺深度,避免过浅或过深。是压发板的最佳实施方式。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本体32向后延伸设有外间距连续减少的释放拔片33。释放拔片33优选置于两相对的阻挡器13之间,释放拔片33在向后作释放运动的过程中对阻挡器13产生挤推,挤推截面相对阻挡器13呈间距不断增大,阻挡器13受压向两侧扩张,当两相对的阻挡器13之间的扩张距离大于或等于针棒固定杆2最大宽度时,击发弹簧41释放,推动针棒固定杆2向前运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向内部延伸设有最小间距小于针棒固定杆顶端的最大宽度的阻挡器13,所述本体32向后延伸设有位于阻挡器13内侧、可拔动击发弹簧41释放的释放拨片33,所述本体32向前延伸设有两块呈正对平行设置、在出针口运动至采血部位时发出击发弹簧41释放触发信号的压发板31,所述压发板31与释放拨片33间通过本体32传递释放触发信号。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本体32向前延伸设有朝向内侧的阻挡板3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本体32向后延伸设有可动的释放按纽3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释放按纽35向内延伸设有朝向内侧的切断器36。切断器36优选设有正对针棒固定杆和壳体之间连接点上易裂口的尖锐切割器。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释放按纽35与阻挡板34之间以本体32与壳体1间的连接点为杠杆支撑点作杠杆运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本体32向前延伸设有朝向内侧的阻挡板34,所述本体32向后延伸设有可动的释放按纽35,所述本体32与壳体1间设有可作杠杆支撑点且不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本体32向前延伸设有朝向内侧的阻挡板34,所述本体32向后延伸设有可动的释放按纽35,所述释放按纽35向内延伸设有朝向内侧的切断器36,所述本体32与壳体1间设有可作杠杆支撑点且不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针棒固定杆2和壳体1中的至少一个与释放装置3之间设有固定释放装置3的定位块。此定位块的设置方式和作用类似于针棒固定杆与壳体间设有的定位块,只是相对应关系和作用作类似变更。定位块可以是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特别的,定位块为相互配合的半球状凸起和半球状凹陷。定位块优选为两组,左右对称设置。定位块的设置可以在针棒固定杆2与释放装置3或壳体1与释放装置3彼此单独设置时,起到固定释放装置3,保持释放装置3在释放前状态的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针棒固定杆2和壳体1中的至少一个与释放装置3之间设有具备/不具备易裂口12的连接点。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释放装置3与壳体1间设有可作杠杆支撑点且不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针棒固定杆2和释放装置3之间设有具备易裂口12的连接点。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针棒固定杆2上针尖保护棒23和释放装置3上阻挡板34之间设有具备易裂口12的连接点。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与释放装置3之间设有具备易裂口12的连接点。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释放装置3独立设置。释放装置3作为单独的部件独立设置也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针棒固定杆2向上延伸设有钩锁挡板。阻挡板34优选置于钩锁挡板前方。阻挡板34与钩锁挡板的设置可起到固定针棒固定杆,保持针棒固定杆处于待击发状态的作用。阻挡板34与钩锁挡板的组合配置是定位块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与针棒固定杆2之间设有具备固定轴心或可变轴心的转轴装置。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轴装置为壳体上设有容纳滑轨或单一转轴的转轴槽,针棒固定杆上设有转轴;或壳体上设有转轴和转轴槽,针棒固定杆上设有容纳滑轨或单一转轴的转轴孔。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轴装置为壳体上设有固定单一转轴的转轴槽,针棒固定杆上设有转轴;或壳体上设有转轴和转轴槽,针棒固定杆上设有固定单一转轴的转轴孔。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轴装置为壳体上设有具备滑轨的转轴槽,针棒固定杆上设有转轴;或壳体上设有转轴和转轴槽,针棒固定杆上设有具备滑轨的转轴孔。当壳体上设有转轴和转轴槽时,当壳体上一侧设有转轴,另一侧设有转轴槽,转轴通过针棒固定杆上转轴孔固定在转轴槽上。转轴在设置单一转轴的转轴槽或转轴孔绕固定轴心转动,转轴在设置滑轨的转轴槽或转轴孔绕可变轴心转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本体32向前延伸设有朝向内侧的阻挡板34,所述本体32向后延伸设有可动的释放按纽35和朝向内侧的切断器36,所述释放装置3与壳体1间设有可作杠杆支撑点且不具备易裂口的连接点。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的底部为针座,针座上设有折弯口15。折弯口优选在针座的两侧设置,由此可以更方便组装。折弯口至少设有一个,也可设置在壳体1或针棒固定杆2上的其它部位。折弯口15的设置,可方便此采血针结构实现一次性完成注模或者注塑,在注模或者注塑完成后,只需要简单折弯或者按压即可完成安全式采血针产品的组装。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和/或者释放装置3上设有固定卡扣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位于壳体的外侧延伸设有固定卡扣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位于本体的内侧延伸设有固定卡扣7。固定卡扣7可以是相互配合的扣锁钩和扣锁槽,特别的,固定卡扣7为相互配合的条块状扣锁倒钩和条块状扣锁凹槽。固定卡扣7优选为两组,左右对称设置。固定卡扣7的设置可以在采血针结构进行组装时,将壳体1和/或者释放装置3紧密结合在一起,起到固定壳体1和/或者释放装置3,保持壳体1处于密闭结合状态和/或者释放装置3处于紧闭结合状态的作用。固定卡扣7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内侧、壳体1与针座之间和/或者释放装置3上其它部位。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内设有导向释放装置3滑动的释放装置运动导轨。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内或释放装置3内设有导向针棒固定杆2滑动的针棒固定杆运动导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组件少、组装容易、保证检测精度,使用安全。通过设置折弯部和卡扣装置,可一次性完成注模或注塑,只需放入击发弹簧,再简单折弯和按压即可完成产品的组装。节省材料、减少工序和降低生产成本,明显减轻医疗机构和病人经济负担。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