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平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有避震结构的医用平车。
背景技术:
医用平车是医院最常用的设备,比如:在患者由120救护车送到医院后,一般都会使用医用平车对患者进行转移,或者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也会使用医用平车将患者转移至病房。申请人发现:在使用医用平车对患者进行转移时,由于地面的高低不平,往往导致医用平车震动非常厉害,极不平稳,从而容易造成患者的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减小经过高低不平路面时产生的震动,转移患者平稳、可靠,安全性极高,且结构简单、巧妙,生产加工容易,有利于普及应用的设有避震结构的医用平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有避震结构的医用平车,其四条支撑腿均包括连接固定在医用平车上的上支撑腿和下端设有脚轮的下支撑腿,所述上支撑腿的下端和下支撑腿的上端连接、且其之间设有避震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避震结构包括有连接杆和避震弹簧,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上支撑腿或下支撑腿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上下运动地与下支撑腿或上支撑腿活动连接;所述避震弹簧套设在连接杆上,且两端分别顶住上支撑腿和下支撑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伸入上支撑腿或下支撑腿内,且末端设 有固定螺孔,并通过固定螺丝穿过上支撑腿或下支撑腿和固定螺孔进行锁紧、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可上下运动地伸入下支撑腿或上支撑腿内,且末端设有防脱卡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孔和防脱卡部与连接杆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腿的下端设有可拆卸的活动卡座,所述活动卡座是上端开口的中空管座,其下端设有安装通孔;组装时,所述连接杆从中空管座的上端开口装入、并从安装通孔伸出,所述防脱卡部卡在中空管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管座的上端设有外螺纹部,所述上支撑腿的下端设有内螺纹腔,所述中空管座的外螺纹部拧入在上支撑腿的内螺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卡座和下支撑腿的上端端面分别设有上凸台和下凸台,所述避震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在上凸台和下凸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腿的下端和下支撑腿的上端之间还设有上下运动行程限制器,其固定端和活动端分别与上支撑腿的下端和下支撑腿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运动行程限制器是行程气缸,所述行程气缸安装固定在上支撑腿的下端或下支撑腿的上端上,相应地,所述行程气缸的驱动轴与下支撑腿的上端或上支撑腿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脚轮是避震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有效减小医用平车在经过高低不平路面时产生的震动,避免了使用医用平车转移患者所造成的二次伤害,医用平车使用稳定、可靠,安全性极高,大大保障了患者的救治效果,而且结构十分简单、巧妙,生产加工容易,有利于普及应用,让更好患者受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设有避震结构的医用平车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设有避震结构的医用平车实施例中避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中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有避震结构的医用平车,该医用平车的四条支撑腿1均包括连接固定在医用平车上的上支撑腿11和下端设有脚轮2的下支撑腿12,所述上支撑腿11的下端和下支撑腿12的上端连接、且其之间设有避震结构3。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避震结构3包括有连接杆31和避震弹簧32,所述连接杆31的一端与下支撑腿12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上下运动地与上支撑腿11活动连接,如图2,所述连接杆31的一端伸入下支撑腿12内,且末端设有固定螺孔311,并通过固定螺丝33穿过下支撑腿12和固定螺孔311进行锁紧、固定;所述连接杆31的另一端可上下运动地伸入上支撑腿11内,且末端设有防脱卡部312,所述固定螺孔311和防脱卡部312与连接杆31一体成型;所述避震弹簧32套设在连接杆31上,且两端分别顶住上支撑腿11和下支撑腿12。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用平车使用过程中,当经过高低不平的路面时,连接杆31会随下支撑腿12上下运动,使连接杆31的上端在上支撑腿11内上下运动,同时避震弹簧32也会受压收缩并自动复原、缓冲下支撑腿12传递过来的撞击力。这样,即可有效减小医用平车在经过高低不平路面时产生的震动,避免了使用医用平车转移患者所造成的二次伤害,医用平 车使用稳定、可靠,安全性极高,大大保障了患者的救治效果,而且结构十分简单、巧妙,生产加工容易,有利于普及应用,让更好患者受惠。
所述上支撑腿11的下端设有可拆卸的活动卡座4,所述活动卡座4是上端开口的中空管座,其下端设有安装通孔41,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中空管座的上端设有外螺纹部42,所述上支撑腿11的下端设有内螺纹腔111,所述中空管座的外螺纹部42拧入在上支撑腿11的内螺纹腔111内;组装时,所述连接杆31从中空管座的上端开口装入、并从安装通孔41伸出,所述防脱卡部312卡在中空管座内。这样,即可提高避震结构安装的便利性,出现损坏时也可随时更换,十分方便、快捷,而且也可便于对现有医用平车升级改造成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用平车,既节省费用,也避免造成物资浪费。
而且,所述活动卡座4和下支撑腿12的上端端面分别设有上凸台43和下凸台121,所述避震弹簧32的两端分别卡在上凸台43和下凸台121上。这样,即可防止在避震过程发生移位,避震弹簧32的弹力作用更佳,稳定、可靠。
另外,所述脚轮2可以是避震脚轮,例如:广州时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纯橡胶减震脚轮,或者奥奔脚轮(苏州)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ASC-6509-948弹簧减震万向轮,又或者上海辅佑工业设备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SA-6509-948减震轮或SA-6508-639减震轮。这样,即可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医用平车的避震功能,减震效果更好,转送患者更平稳、更安全。
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用平车的连接杆31的一端还可以与上支撑腿11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上下运动地与下支撑腿12活动连接;具体结构也可以为:所述连接杆31的一端伸入上支撑腿11内,且末端同样设有固定螺孔311,并通过固定螺丝33穿过上支撑腿11和固定螺孔311进行锁紧、固定;所述连接杆31的另一端可上下运动地伸入下支撑腿12内,且 末端也设有防脱卡部31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方案,所述上支撑腿11的下端和下支撑腿12的上端之间还设有上下运动行程限制器,其固定端和活动端分别与上支撑腿11的下端和下支撑腿12的上端连接。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上下运动行程限制器可以是行程气缸,所述行程气缸安装固定在上支撑腿11的下端或下支撑腿12的上端上,相应地,所述行程气缸的驱动轴与下支撑腿12的上端或上支撑腿11的下端连接。
这样,即可对下支撑腿12(连接杆31)的上下运动行程进行限定,避免了因弹簧失效导致下降过度、避震失效,从而患者损伤和事故的发生,避震性能更稳定、更可靠,使用安全性更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