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肱骨髁上截骨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928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肱骨髁上截骨导向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肱骨截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肱骨髁上截骨导向器。



背景技术:

肘外翻和肘内翻是我国青少年人群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畸形,多数患者因外观畸形、尺神经症状或肘关节活动受限需要进行肱骨髁上截骨手术。目前截骨的手术方法非常成熟,且依赖影像技术可精确计算出截骨块的角度和长度。尽管如此,仍然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术后效果不佳(矫正不足、矫正过度),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肘关节过伸、肘关节屈曲畸形、或尺神经损伤)。一项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的117例术后短期随访显示,60-70%的肘部畸形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存在矫正不足或“过矫”的问题。

究其原因,大多数医生在完成此类手术时,更多的是依靠个人既往经验,来对术中截骨成效进行判断,很难做到按照术前计划完成精确截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术中难以按照术前计划完成精确截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肱骨髁上截骨导向器,包括用于安装在肱骨上的固定座和活动座,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定角截骨参照结构,在所述活动座上设有转角截骨参照结构,所述定角截骨参照结构与所述转角截骨参照结构相匹配形成术前计划矫正的截骨参照边。

进一步,所述定角截骨参照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截骨定边块,在所述截骨定边块上形成有用于截骨参照的定边参照部;所述转角截骨参照结构包括截骨转边块,所述截骨转边块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座上,所述截骨转边块上形成有用于截骨参照的转边参照部;所述定边参照部和所述转边参照部形成的两条截骨参照边分别与矫正垂直线和矫正斜线对应;所述定边参照部和所述转边参照部形成两条截骨参照边。转动连接的截骨转边块能够实现肱骨矫正的连续角度变化,以保证其矫正截骨角度与术前计划截骨角度的一致性。

进一步,还包括对所述定边参照部与所述转边参照部进行配合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在定边参照部上沿定边截骨方向延伸的定位部;以及在转边参照部上沿转边截骨方向滑动的定位杆,滑动延伸的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定位部抵合匹配,抵合匹配处是所述两条截骨边的交点处。为了保证矫正截骨两条截骨边的交点能够直观的看到,滑动连接的定位杆,能实现在转边参照部处于不同倾斜角度下,通过其延长转边参照部和定边参照部上,两条截骨边的交点直接观测,以实现通过预设交点位置,来找到活动座相对于固定座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所述两条截骨边的延伸交点在肱骨的轮廓外或者轮廓边缘上。常见的两条截骨边的交点在肱骨的外轮廓上,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存在肱骨长且肘内翻或者肘外翻,需要在长度上进行截段,以至于需要将交点延伸至肱骨的轮廓外。

进一步,在所述截骨转边块和活动座之间设有转角量测结构,所述转角量测结构包括指针和角度刻线,所述指针固定连接或标记在截骨转边块上,所述角度刻线分布在截骨转边块转动的中心圆周上,所述指针和角度刻线配合反映量测所述转边参照部的转动角度。此种转角量测结构能够能方便直接调整截骨转边块的倾斜角度,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在所述活动座与截骨转边块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对预设转角后截骨转边块的锁紧固定;锁紧结构能对术前和术中截骨转边块的预设倾斜角度进行锁紧固定。

进一步,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调节螺栓和开设在所述截骨转边块上的弧形条孔,所述弧形条孔的弧形中心为截骨转边块的转动中心,所述调节螺栓穿过弧形条孔将截骨转边块固定在所述活动座上,结构简单。

进一步,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活动座上分别开设有与肱骨外表面配合的固定座安装面和活动座安装面。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活动座上分别开设有定角座孔和转角座孔,通过所述定角座孔和所述转角座孔将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活动座固定在所述肱骨上。通过定角座孔和转角座孔能固定肱骨、固定座和活动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进一步,所述转边参照部和所述定边参照部为棱边或者平面;棱边或者平面都能形成截骨过程中的参照边,对截骨工具的截骨方向有引导作用,以保证截骨角度的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常见肱骨矫正的方法是通过根据肱骨肘内翻或肘外翻的角度,在肱骨上对应切除其部分肱骨来进行矫正,截骨过程中,需要按照制定的矫正角度进行截骨。传统的矫正截骨线为两条,一条是矫正垂直线,矫正垂直线垂直于肱骨延伸的方向,另一条是矫正斜线,矫正斜线与矫正垂直线相交,且交点在肱骨的边缘上。不同的患者其待矫正的截骨角度不同,通过固定座上的定角参照结构来对照形成与矫正垂直线对应的截骨参照边,通过转角截骨参照结构来对照形成与矫正斜线对应的截骨参照边;如此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参照定角截骨参照结构和转角截骨参照结构来进行截骨,能够实现相对于人工目测或者根据经验截骨,其精准度更高。当然固定座上的定角截骨参照结构形成的截骨参照边不一定垂直于肱骨延伸方向,也可以是形成其他角度的参照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边参照部与转边参照部的配合构示意图;

图中:1-肱骨;2-固定座,21-定角座孔,22-截骨定边块,221-定位部、222-定边参照部,24-固定螺栓,25-固定座安装面;3-活动座,31-转角座孔,32-截骨转边块,321-定位杆、322-转边参照部,34-转销,35-活动座安装面,36-调节螺栓,37-指针,38-角度刻线,39-弧形条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肱骨髁上截骨导向器包括固定座2、活动座3、截骨定边块22和截骨转边块32,截骨定边块22通过固定螺栓24固定连接在固定座2上,截骨转边块32通过转销34转动连接在活动座3上。

在固定座2上形成有与肱骨1的外表面相匹配的固定座安装面25,在使用时,通过固定座安装面25来增加固定座2与肱骨1的接触安装面积,同时在固定座2上开设有定角座孔21,通过螺钉穿过定角座孔21后旋入肱骨1内,将固定座2固定在肱骨1上。在截骨定边块22上形成有定边参照部222,在截骨过程中,截骨工具根据定边参照部222的走向对肱骨1进行截断。定边参照部222通常可以是棱边或者平面,肱骨1参照棱边或者平面的延伸走向对肱骨进行截断。

活动座3上形成有与肱骨1外表面相匹配的活动座安装面35,在使用时,通过活动座安装面35来增加活动座3与肱骨1的接触安装面积,同时在活动座3上开设有转角座孔31,通过螺钉穿过转角座孔31后旋入肱骨1内,将活动座3固定在肱骨1上。在截骨转边块32上形成有转边参照部322,在截骨过程中,截骨工具根据转边参照部322的走向对肱骨1进行截断。转边参照部322通常可以是棱边或者平面,肱骨1参照棱边或者平面的延伸走向对肱骨1进行截断。

使用过程中,通过转边参照部322和定边参照部222来匹配形成截骨参照边,通过参照截骨参照边的延伸走向,来使用截骨工具对肱骨1进行截骨矫正。定边参照部对应的是矫正垂直线,转边参照部对应的是矫正斜线。

但是就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术前制定的截骨线为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是矫正垂直线,矫正垂直线的延伸方向与肱骨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另一条是矫正斜线,矫正斜线与矫正垂直线相交,矫正斜线与矫正垂直线的交点在肱骨1的边缘上。就目前的患者需要待矫正的角度有区别,从而反映到本实用新型肱骨髁上截骨导向器上的是,需要转动截骨转边块32来调节转边参照部322和定边参照部222之间的夹角。

在使用中,转边参照部322在肱骨1上投影形成的截骨参照边对应的是矫正斜线;定边参照部222在肱骨1上投影形成的截骨参照边对应的是矫正垂直线。

参见图2,为了确定转边参照部322和定边参照部222的延伸交点在肱骨1的边缘上,在转动截骨转边块32和截骨定边块22之间通过定位结构配合定位。定位配合结构包括相互抵合的定位杆321和定位部221。定位杆321滑动连接在转边参照部322上,且其滑动方向平行于转边参照部322对应的截断参照边。定位部221沿定边参照部222的截断参照边两侧延伸形成,且平行于定边参照部222对应的截骨参照边。通过滑动定位杆321,来调节定位杆321与定位部221的抵合位置,以实现抵合位置的投影位于肱骨1的边缘上。

为了方便量测调节转边参照部322的转动角度值,在截骨转边块32和活动座3之间设有转角量测结构,转角量测结构包括指针37和角度刻线38,指针37固定连接在截骨转边块32上,角度刻线38以转销34为中心分布在活动座3上,通过指针37相对于角度刻线38转动的角度,来反映量测转边参照部322的转动角度。

为了防止转边参照部322预设角度发生变化,在活动座3和截骨转边块32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开设在截骨转边块32上的弧形条孔39和调节螺栓36,弧形条孔39的弧形中心为转销34的转动中心,调节螺栓36穿过弧形条孔39,将截骨转边块32压紧固定在活动座3上。

上述方案能实现肘外翻畸形和肘内翻畸形的矫正截骨,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截骨转边块32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