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100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透析配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血液透析机中,电导率(Conductivity)是衡量透析液中无机盐含量的重要指标,电导率偏高或偏低都会对透析者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透析液电导率太高,病人会因为高钠而血压身升高,甚至昏迷;若透析液电导率太低,病人会因低钠而低血压、恶心、呕吐、抽搐而发生危险。因此,透析液的电导率是血液透析机中透析液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但是,上述透析机虽然可以测电导度但是体积较大,费用高昂而且有些不能检测B液电导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成本低廉的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其可将检测、冲洗和消毒同时完成,从而方便临床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

包括终端控制器、总混合室、B混合室、A浓缩液进液通路、B浓缩液进液通路、C消毒液进液通路、D反渗水进液通路和排液通路;

所述C消毒液通路和排液通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总混合室;

所述B浓缩液进液通路和D反渗水进液通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B混合室;

所述A浓缩液进液通路连接于所述总混合室和B混合室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总混合室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总电导传感器和总温度传感器;

所述B混合室内设有B电导传感器和B温度传感器;

所述液位传感器、总电导传感器、总温度传感器、B电导传感器和B温度传感器将测得数据传输至所述终端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

如上所述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其中,所述A浓缩液进液通路依次包括A浓缩液容器、A三通阀、A进液泵;

所述B浓缩液进液通路依次包括B浓缩液容器、B三通阀、B进液泵;

所述C消毒液进液通路依次包括C消毒液容器、C消毒阀和C消毒泵;

所述D反渗水进液通路依次包括D反渗水管路、D三通阀、D反渗水泵;

所述排液通路依次包括排液阀和排液泵。

如上所述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其中,所述终端控制器包括显示器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分别连接所述A三通阀、A进液泵、B三通阀、B进液泵、C消毒阀、C消毒泵、D三通阀、D反渗水泵、排液阀以及排液泵;

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测量结果和各个部件的控制情况。

如上所述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其中,所述A三通阀、B三通阀、C消毒阀、D三通阀以及排液阀均为电磁阀;所述A进液泵、B进液泵、C消毒泵、D反渗水泵以及排液泵均为陶瓷泵。

如上所述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其中,包括检测系统、冲洗系统和消毒系统;

包括检测系统、冲洗系统和消毒系统;

检测系统;B浓缩液进液通路和D反渗水进液通路开启,其进入B混合室后,B电导传感器和B温度传感器将测得的数据传输至终端控制器,根据B温度传感器测量数值对B电导传感器测量数值进行修正,修正后数值显示于显示器;再开启A浓缩液进液通路,其与B混合室内的液体进入总混合室后,再将总电导传感器和总温度传感器将测得的数据传输至终端控制器,根据总温度传感器测量数值对总电导传感器测量数值进行修正,修正后数值显示于显示器;

冲洗系统:排液阀打开,排液泵工作,液位传感器到达低液位后排液泵关闭,排液阀关闭则排液过程完成;D三通阀开启D反渗水泵工作,开始进水,水位到达高液位后D三通阀和D反渗水泵关闭,A三通阀B三通阀D三通阀工作切换至消毒冲洗回路,A进液泵、B进液泵和D反渗水泵工作,进行冲洗;冲洗时间到后,则排液通路开始排液,直至液位传感器到达低液位排空终止,重复上述程序进行冲洗2次后程序自动关机;

消毒系统:排液阀打开,排液泵工作,液位传感器到达低液位后排液泵关闭;排液阀关闭排液过程完成;C消毒阀打开,C消毒泵工作,吸入设定量消毒液后C消毒阀C消毒泵关闭,D三通阀开启D反渗水泵工作,开始进水,水位到达高液位后D三通阀和D反渗水泵关闭,A三通阀B三通阀D三通阀工作切换至消毒冲洗回路;A进液泵、B进液泵和D反渗水泵工作,进行循环冲洗消毒,达到设定时间后进行排空排液阀打开;排液泵工作,液位传感器到达低液位后排液泵关闭;排空完成后进行消毒液残留冲洗;过程同上述冲洗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通过设置总混合室和B混合室以及终端控制器,从而实现对透析浓缩液的电导率的检测,其不仅测量精度高,而且成本低廉;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其不仅可以测得电导率,而且可控制器消毒以及冲洗的操作;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可测得B浓缩液的电导度和总电导度;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其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廉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终端控制器 2、总混合室 3、B混合室

4、A浓缩液进液通路 5、B浓缩液进液通路 6、C消毒液进液通路

7、D反渗水进液通路 8、排液通路 9、液位传感器

10、总电导传感器 11、总温度传感器 12、B电导传感器

13、B温度传感器 41、A浓缩液容器 42、A三通阀

43、A进液泵 51、B浓缩液容器 52、B三通阀

53、B进液泵 61、C消毒液容器 62、C消毒阀

63、C消毒泵 71、D反渗水管路 72、D三通阀

73、D反渗水泵 81、排液阀 82、排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包括终端控制器1、总混合室2、B混合室3、A浓缩液进液通路4、B浓缩液进液通路5、C消毒液进液通路6、D反渗水进液通路7和排液通路8;所述C消毒液通路和排液通路8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总混合室2;所述B浓缩液进液通路5和D反渗水进液通路7通过管路连接所述B混合室3;所述A浓缩液进液通路4连接于所述总混合室2和B混合室3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总混合室2内设有液位传感器9、总电导传感器10和总温度传感器11;所述B混合室3内设有B电导传感器12和B温度传感器13;所述液位传感器9、总电导传感器10、总温度传感器11、B电导传感器12和B温度传感器13将测得数据传输至所述终端控制器1进行分析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其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总电导传感器10和B电导传感器12可分别测得B浓缩液的电导度和总电导度;然后将该电导率显示于所述显示器上;而且该处理器还可控制该透析浓缩液的消毒和冲洗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其具有测量精度高、成本低廉的特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所述A浓缩液进液通路4依次包括A浓缩液容器41、A三通阀42、A进液泵43;所述B浓缩液进液通路5依次包括B浓缩液容器51、B三通阀52、B进液泵53;所述C消毒液进液通路6依次包括C消毒液容器61、C消毒阀62和C消毒泵63;所述D反渗水进液通路7依次包括D反渗水管路71、D三通阀72、D反渗水泵73;所述排液通路8依次包括排液阀81和排液泵8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所述终端控制器1包括显示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连接所述A三通阀42、A进液泵43、B三通阀52、B进液泵53、C消毒阀62、C消毒泵63、D三通阀72、D反渗水泵73、排液阀81以及排液泵82;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测量结果和各个部件的控制情况。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所述A三通阀42、B三通阀52、C消毒阀62、D三通阀72以及排液阀81均为电磁阀;所述A进液泵43、B进液泵53、C消毒泵63、D反渗水泵73以及排液泵82均为陶瓷泵;其中,陶瓷泵可以精确控制吸液量,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析浓缩液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系统、冲洗系统和消毒系统;

检测系统;B浓缩液进液通路5和D反渗水进液通路7开启,其进入B混合室3后,B电导传感器12和B温度传感器13将测得的数据传输至终端控制器1;根据B温度传感器13测量数值对B电导传感器12测量数值进行修正,修正后数值显示于显示器;再开启A浓缩液进液通路4,其与B混合室3内的液体进入总混合室2后,再将总电导传感器10和总温度传感器11将测得的数据传输至终端控制器1;根据总温度传感器11测量数值对总电导传感器10测量数值进行修正,修正后数值显示于显示器;

冲洗系统:排液阀81打开,排液泵82工作,液位传感器9到达低液位后排液泵82关闭,排液阀81关闭则排液过程完成;D三通阀72开启D反渗水泵73工作,开始进水,水位到达高液位后D三通阀72和D反渗水泵73关闭,A三通阀42B三通阀53D三通阀72工作切换至消毒冲洗回路,A进液泵43、B进液泵53和D反渗水泵73工作,进行冲洗;冲洗时间到后,则排液通路开始排液,直至液位传感器9到达低液位排空终止,重复上述程序进行冲洗2次后程序自动关机;

消毒系统:排液阀81打开,排液泵82工作,液位传感器9到达低液位后排液泵82关闭;排液阀81关闭排液过程完成;C消毒阀62打开,C消毒泵63工作,吸入设定量消毒液后C消毒阀62C消毒泵63关闭,D三通阀72开启D反渗水泵73工作,开始进水,水位到达高液位后D三通阀72和D反渗水泵73关闭,A三通阀42B三通阀53D三通阀72工作切换至消毒冲洗回路,A进液泵43、B进液泵53和D反渗水泵73工作,进行循环冲洗消毒,达到设定时间后进行排空排液阀81打开;排液泵82工作,液位传感器9到达低液位后排液泵82关闭;排空完成后进行消毒液残留冲洗;过程同上述冲洗系统。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