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9828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



背景技术:

心脏外科手术需要阻断心脏循环,切开心脏提供无血的手术视野以进行心内直视操作。阻断循环期间需将人体的静脉血通过管路引流到体外至替代人体心肺的人工心肺机内,在氧合器进行氧合后,再由血泵输回到体内动脉,维持手术期间的周身循环,这种绕道心肺辅助血循环方法即为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常见的体外循环插管有主动脉插管、上腔静脉插管、下腔静脉插管、冷灌注管和两根心内吸引器管。如需要施行微创手术、二次手术或紧急建立体外循环的手术,常需进行动脉和股静脉插管转流,以上插好的插管均要接到体外循环血管路上,由手术医生在手术台上妥善固定后,将体外循环血管路的另一端递给体外循环师,由后者将体外循环血管路连接到人工心肺机上。

因此,体外循环血管路是体外循环手术中必备的耗材之一,目前使用的体外循环血管路中的连接接头和连接方式是采用接头双向插进管子中的,导致准备操作时间过长;并且现有的体外循环血管路为直管结构,在使用时存在调整不方便,插管完成后固定管路时管路容易出现打折、变形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血管路操作程序繁琐,而且调整管路时灵活性不好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中间段管体和位于所述中间段管体两端的两端段管体,其中:

所述中间段管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两端段管体的直径;

所述中间段管体中设有弯曲管,所述弯曲管包括多个弯曲节,相邻的所述弯曲节相互连接,位于所述弯曲管两端的所述弯曲节与所述中间段管体相连接;

所述两端段管体的端口处设有与相应体外循环插管连接用相匹配的管路连接口。

优选地,所述弯曲管的内壁设有弹性膜,所述弹性膜包裹在所述弯曲管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中间段管体与所述两端段管体之间设有平滑过渡段。

优选地,所述中间段管体的管腔中设有防逆流弹性瓣膜,其中:

所述防逆流弹性瓣膜包括至少两个半月形薄片;

所述半月形薄片的根部与所述中间段管体的内壁相连接、且所述半月形薄片的游离缘彼此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管路连接口包括进向管路连接口和出向管路连接口,其中:

所述进向管路连接口的内壁与所连接插管的外壁过盈配合;

所述出向管路连接口的外壁与所述连插管的内壁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管体为透明管体,所述弯曲管为透明弯曲管。

优选地,所述管体上设有标示血管路名称的标识。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中间段管体和位于所述中间段管体两端的两端段管体,所述管体的中间段管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两端段管体的直径;所述中间段管体中设有弯曲管,所述弯曲管包括多个弯曲节,相邻的所述弯曲节相互连接,位于所述弯曲管两端的所述弯曲节与所述中间段管体相连接;所述两端段管体的端口处设有与相应体外循环插管连接用相匹配的管路连接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中间段管体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两端段管体的直径,这种变径结构,由于所述中间段管体的内容积减少,在目前血源紧张情况下,可大大减少血管路中的预充量,实现节约用血;其次,所述中间段管体中设有弯曲管,所以可以使所述血管路更容易的完成弯转动作,同时,还可以防止弯曲后的所述血管路发生回弹,方便了血管路的调整;最后,所述两端段管体的端口处管路连接口,可实现所述血管路与各部件的直接连接,为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提供了方便,进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体外循环血管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体外循环血管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中,具体符号表示为:

1-中间段管体,2-两端段管体,3-管路连接口,11-弯曲管,12-防逆流弹性瓣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所述血管路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中间段管体1和位于所述中间段管体1两端的两端段管体2,所述两端段管体2的端口处设有与相应体外循环插管连接用相匹配的管路连接口3。

根据所述血管路的具体应用位置,所述两端管体2的端口处设有相应尺寸的管路连接口3,可实现所述血管路与相应部件的直接连接,这样既加快了手术前的操作时间,为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提供了方便,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血管路与连接头的连接处发生泄漏的情形,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

所述管体的中间段管体1的直径小于所述两端段管体2的直径,同时,为了防止血细胞在所述中间段管体1和所述两端段管体2的交接处碰撞边棱、导致血细胞受到损伤,所述中间段管体1与所述两端段管体2之间设有平滑过渡段。

由于临床上,在心内直视手术时需建立体外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既要保证流量,又要尽量减少预充,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变径结构由于所述中间段管体的内容积减少,在目前血源紧张情况下,可大大减少所述血管路中的预充量,实现节约用血。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中间段管体1直径相对于所述两端段管体2直径的缩小比例,可以根据所述血管路的血液流量大小决定,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管路连接口3包括右端的进向管路连接口和左端的出向管路连接口,所述进向管路连接口的内壁与所连接插管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出向管路连接口的外壁与所连接插管的内壁过盈配合。

通过上述接口配合结构,将所述血管路与相应的插管或设备连接好后,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可以避免配到接头处的边棱,进而可以防止血细胞受损。

如图2所示,所述中间段管体1中设有弯曲管11,所述弯曲管11包括多个U型或V型的弯曲节,相邻的所述弯曲节相互连接,位于所述弯曲管11两端的所述弯曲节与所述中间段管体1相连接,当然,在具体应用中,还可以在所述中间段管体1中设置多段所述弯曲管11。

当需要弯折所述血液管时,可以通过弯曲所述弯曲管11,使所述弯曲管11的一侧管壁发生拉伸形变、另一侧管壁发生压缩形变,从而使得所述弯曲管1能够发生弯转,而且在发生形变后,相邻的所述弯曲节的相互作用力与管壁自身的回复弹力相抵消,避免发生回弹,从而避免医务人员将所述血液管弯曲固定后、血液管自动回弹的情形,方便了血管路的调整。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血液在流动过程碰到所述弯曲管11中弯曲节的拐角,所述弯曲管11的内壁设有弹性膜,所述弹性膜包裹在所述弯曲管11的内壁。

为了方便医务人员观察所述血液管内的血液流动状况,所述管体设计为透明管体,同时,所述弯曲管11也设计为透明弯曲管。

同时,为了方便医务人员可以快速的选出所需要的血管路,所述管体上设有标示血管路名称的标识,其中所述标识可以为颜色标识或文字标识。

实施例二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外循环血管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所述血管路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中间段管体1和位于所述中间段管体1两端的两端段管体2,所述两端段管体2的端口处设有与相应体外循环插管连接用相匹配的管路连接口3。

根据血管路的血液流量要求,位于所述中间段管体1左侧的两端段管体2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间段管体1的直径、位于所述中间段管体1右侧的两端段管体2(图中未表示出)的直径等于所述中间段管体1的直径。通过这种变径结构既可以大大减少所述血管路中的预充量、实现节约用血,又能满足所述血管路的血液流量要求。

所述两端管体2的端口处设有相应尺寸的管路连接口3,可实现所述血管路与相应部件的直接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中间段管体1中设有弯曲管11,所述弯曲管11包括多个弯曲节,相邻的所述弯曲节相互连接,位于所述弯曲管11两端的所述弯曲节与所述中间段管体1相连接,当然,还可以在所述中间段管体1中设置多段所述弯曲管11。

所述中间段管体1的管腔中设有防逆流弹性瓣膜12,所述防逆流弹性瓣膜包括至少两个半月形薄片;所述半月形薄片的根部与所述中间段管体的内壁相连接、且所述半月形薄片的游离缘彼此相接触。同时,所述防逆流弹性瓣膜12游离缘朝向所述血管路的出口端方向。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管腔中设有防逆流弹性瓣膜12,仿照人体血管路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所述血管路中的血液发生逆流的情况。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部分,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