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牙齿正畸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临床精准定位的自锁托槽。
背景技术:
牙齿排列不整齐,不仅会直接影响咀嚼功能,造成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还会影响面部曲线,导致面容不美观。对于牙齿排列不齐以及牙齿形态异常的情况,可通过牙齿矫正进行治疗,主要分功能性矫正和美学矫正。托槽是牙齿矫正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医疗器具,通常将托槽固定于牙面上,将弓丝穿过托槽的槽沟,再用钢丝或橡皮圈结扎,直接将弓丝与托槽固定,从而达到矫正牙齿的目的。
申请公布号为CN104287849A、申请公布日为2015年01月21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槽沟长度可调的牙齿正畸自锁托槽,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槽体、设置在槽体上的用于安装弓丝的槽沟、安装在槽体上用于覆盖槽沟的盖板和用于调节槽沟长度的两根滑条,两根滑条的宽度均与槽沟的宽度相同,两根滑条的顶面均设置有定位槽,两根滑条的一端均设置有拉柄,所述盖板垂直于槽沟的两侧对应于槽沟的部位分别设置有与槽沟宽度相同的缺口,盖板一侧的缺口底部至盖板另一侧的缺口底部之间设置有与滑条为动配合的通孔,两根滑条未设置拉柄端分别从盖板上设置的所述通孔两端插入该通孔中并用定位栓定位,通过调节两根滑条伸出通孔两端的长度,实现槽沟长度的调整。
对比文件中的自锁托槽,其盖板两侧缺口底部之间通过通孔与与滑条动配合,两根滑条分别从通孔两端插入并用定位栓定位,通过调节两根滑条伸出通孔两端的长度,以实现槽沟长度的调整,使自锁托槽在正畸过程中可满足不同摩擦力的需要,使其牢固地固定于牙齿表面,达到较好的正畸效果。然而,对于整个正畸过程而言,首先要将自锁托槽固定于牙面上,再进行弓丝穿设以及橡皮圈结扎固定等操作。因此,对自锁托槽固定的要求极高,若自锁托槽固定的位置不精准,会导致槽沟的导向不精准,从而会引起弓丝的穿设方向不精准而使得牙齿所受到的作用力方向发生偏差,最终导致矫正力度不够而达不到牙齿矫正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临床精准定位的自锁托槽,具有便于临床精准定位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临床精准定位的自锁托槽,包括槽体以及设置于槽体上用于覆盖槽沟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表面两侧中间位置连接有便于自锁托槽竖直方向定位且呈线状设置的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沿盖板的滑移方向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将盖板上表面两侧的中间位置连接,形成第一定位结构。当固定自锁托槽至牙齿表面的过程中,采用托槽镊将自锁托槽沿牙齿水平方向移动,调准托槽所需的水平位置;盖板具有一定宽度,其表面的第一定位结构与盖板宽度相同的长度,便于第一定位结构与医生标记的牙齿临床冠长轴向中心线对齐并重合,从而使自锁托槽快速精准地确定所需的竖直方向,再将其固定。在穿设弓丝并将弓丝与自锁托槽固定后,其位于牙齿临床冠长轴向中心线位置,因此,弓丝对自锁托槽的作用力方向准确,而托槽固定于牙齿表面,从而使得牙齿受到自锁托槽对其的均匀且方向精准的作用力,最终可使牙齿受到良好的矫正。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槽体上还设置有龈向翼,所述龈向翼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共线。
采用上述结构,在龈向翼设置的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共线,增加了用于定位的结构的整体长度,从而使自锁托槽更容易与牙齿临床冠长轴向中心线对齐,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准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连接盖板上表面的两侧边,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向远离龈向翼的盖板外侧表面上延伸。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不仅连接盖板上表面的两侧边,还向其外侧表面延伸,当安装自锁托槽时,盖板打开,其外侧表面上的第一定位结构的延伸端可与牙齿临床冠长轴向中心线快速准确地对齐,提高了自锁托槽在竖直方向上定位的准确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均为凹槽。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均为凹槽,在进行牙齿矫正期间,盖板和龈向翼上的凹槽不会使口腔产生不适感。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均为突边。
采用上述结构,突边具有更加显眼的效果,有助于自锁托槽快速并精准地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定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突边上表面呈圆弧状。
采用上述结构,突边上表面呈圆弧状,在矫正治疗期间,不会对口腔造成伤害。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凹槽上设置有用于区别盖板与凹槽之间的颜色的识别线。
采用上述结构,在凹槽或突边上画识别线,与盖板的颜色明显区分,方便医生的判断,可根据该识别线快速定位自锁托槽的竖直方向位置。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识别线的材料为可食用色素,所述识别线遇水可脱落。
采用上述结构,画识别线的颜料采用可食用颜料,且可经过刷牙或漱口使其脱落,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也不会影响美观。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可食用色素选用辣椒红素、姜黄素、红花黄色素和胡萝卜素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上述结构,辣椒红素、姜黄素、红花黄色素和胡萝卜素均具有鲜艳的颜色,便于医生对自锁托槽的定位操作;且以上可食用色素无毒无异味,遇水即可褪色脱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定位结构通过模具整体刻造、机械雕刻或激光雕刻中的任意一种方法获得。
采用上述结构,采用模具整体刻造,在自锁托槽制造完成时,定位结构已经成型,一步完成;在完成自锁托槽后,再在盖板上雕刻定位结构,与模具整体刻造出的定位结构相比,表面更光滑,但较为耗时;激光雕刻定位装置是在自锁托槽成型后完成的,具有快速且表面光滑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自锁托槽盖板上表面、外侧表面设置第一定位结构,在龈向翼的上表面设置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共线并形成长度较长的用于定位的结构,在自锁托槽的固定过程中,其盖板打开,龈向翼上的第二定位结构与盖板上的第一定位结构之间具有槽沟,从而增加了用于定位的结构的两端之间的整体长度,增加了与牙齿临床冠长轴向中心线重叠的长度。且在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上涂有可遇水脱落的识别线,使定位结构更易区别于盖板和龈向翼的颜色,从而提高自锁托槽在牙齿表面竖直方向上的定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自锁托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盖板闭合时的结构;
图2是实施例1中自锁托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盖板打开时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2中自锁托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盖板打开时的结构。
图中,1、槽体;2、槽沟;3、盖板;4、凹槽;5、突边;8、卡槽;9、突出端;10、底座;11、龈向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便于临床精准定位的自锁托槽,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0,底座10上固定有槽体1,槽体1上还设置有龈向翼11,贯穿槽体1开设有槽沟2且槽体1上表面与槽沟2连通。槽体1与槽沟2贯通处,两边均设置有卡接结构,通过卡接结构连接有盖板3。该卡接结构包括卡槽8和突出端9,其中,卡槽8设置在槽体1上,突出端9设置在盖板3上并且可沿着卡槽8水平方向滑移。
参照图1和图2,在盖板3上表面和外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结构,在龈向翼1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均为凹槽4并共线,可通过模具整体刻造、机械雕刻或激光雕刻获得。凹槽4连通盖板3上表面的两侧边,并且向盖板3外侧表面上延伸,形成直线状,至槽体1与底座10连接处。在凹槽4的底面及内壁上,采用辣椒红素涂上识别线。
在固定自锁托槽之前,盖板3沿卡槽8水平移动呈打开状态,对其在牙齿上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位置均要进行定位。首先,沿着医生所做的标记线对其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然后,再对其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定位,盖板3上以及龈向翼11上均设有凹槽4,呈打开状态的盖板3上的凹槽4与龈向翼11上的的凹槽4之间贯穿有槽沟2,且凹槽4上涂有红色的识别线,便于突显凹槽4的位置;且两端凹槽4形成一条较为明显的直线,增加了定位用的结构的整体长度,使其可与医生标记的牙齿临床冠长轴向中心线快速对其完成竖直方向的定位,可将自锁托槽固定在所需位置,在显露的槽沟2上进行穿设弓丝。将盖板3的突出端9沿卡槽8水平移动,将沟槽掩盖,使盖板3呈锁紧状态,可进行橡皮圈结扎,增加弓丝与槽体1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弓丝的矫正力度和方向的目的。
实施例2:一种便于临床精准定位的自锁托槽,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均为突边5,且其上表面呈圆弧状,使得自锁托槽在矫正牙齿期间,避免由于边棱较为锋利而出现口腔内部受伤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