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轴短尾形椎弓根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7962阅读:9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单轴短尾形椎弓根钉。



背景技术:

椎弓根钉是主要用于脊柱滑脱、脊柱骨折、脊柱退行性病变以及脊柱畸形矫正等骨科手术时的内固定。现常用的椎弓根钉主要有固定式和万向式两种形式,在选择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用连接杆将多根配合使用的椎弓根钉连接时,为确保椎弓根钉连接开口位置一致,经常要旋转椎弓根钉进行调整,造成钉体旋入骨头深度不一,甚至钉体螺纹段容易露出人体骨头,给手术和病人伤口愈合带来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使用调节方便、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的单轴短尾形椎弓根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轴短尾形椎弓根钉,包括相配合的钉座和钉体,所述的钉座上部具有U字型开口且内壁设有内螺纹,位于U字型开口下方的钉座下部具有上大下小的台阶通孔,所述的钉体包括旋入人体骨头的螺纹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间隙卡入台阶通孔的大孔内并可绕其轴线旋转,连接段的上端面具有供上钉起子卡入拧转钉体的六方沉孔。

进一步地,为提高钉体与钉座的配合,所述的台阶通孔的小孔部分具有球形孔,钉体的连接段具有与球形孔相配合的球形体。

为方便多个椎弓根钉使用时连接杆的安装,所述的钉座外壁具有安装连接杆时方便器械卡入而调节钉座位置的卡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钉座与钉体的间隙配合组合而成,使得钉体在钉座内只能作单轴的360度旋转,钉体上的螺纹段可完全旋入椎弓根部,且在钉座调节时,钉体不会跟随钉座转动,保证了钉体螺纹段旋入椎骨位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和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钉座1-1.U字型开口1-2.内螺纹1-3.台阶通孔1-4.球形孔1-5.卡口2.钉体2-1.螺纹段2-2.连接段2-3.六方沉孔2-4.球形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单轴短尾形椎弓根钉,由相配合的钉座1和钉体2组合而成。所述的钉座1上部具有U字型开口1-1,且对应U字型开口1-1的钉座1内壁设有内螺纹1-2,位于U字型开口1-1下方的钉座1下部具有上大下小的台阶通孔1-3,其中台阶通孔1-3的小孔部分具有球形孔1-4,钉座1上部的外壁具有安装连接杆时方便器械卡入而调节钉座1位置的卡口1-5,卡口1-5具有周向对应的两个。

所述的钉体2包括旋入人体骨头的螺纹段2-1和连接段2-2,螺纹段2-1前端呈锥形,所述连接段2-2间隙卡入台阶通孔1-3的大孔内并可绕其轴线旋转,连接段2-2的上端面具有供上钉起子卡入拧转钉体2的六方沉孔2-3。

为更好地提高钉体2与钉座1的配合效果,钉体2的连接段2-2具有与球形孔1-4相配合的球形体2-4。

手术时,先用开路锥在椎弓根部开一小口,再用开路器把小口扩大,然后用丝攻沿着小口攻丝成一定深度的钉道,接着用上钉起子与钉座1的内螺纹1-2连接,把单轴短尾形椎弓根钉固定住,然后将上钉起子的六角头卡入钉体2端面的六方沉孔2-3内,转动钉体2,使螺纹段2-1沿着已经攻好丝的钉道把椎弓根钉旋入,整个操作过程完成。如多个椎弓根钉组合使用,则在每个椎弓根钉置入后,将连接杆卡入U字型开口1-1内而将多个椎弓根钉连接成整体,如遇到每个椎弓根钉的U字型开口1-1不处于同一轴线时,可将调节工具上的卡爪卡入钉座1外壁的卡口1-5内,转动钉座1至合适位置,由于钉体2与钉座1之间为间隙配合,因此在转动钉座1调节时,钉体2不会跟随转动,保证了钉体2螺纹段2-1旋入椎骨位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