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椎弓根植骨支撑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5667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微创椎弓根植骨支撑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椎外科手术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脊柱骨折、脊柱损伤患者手术使用的微创椎弓根植骨支撑钉。



背景技术:

在脊椎外科手术中,椎弓根螺钉作为一种成熟的手术装置,已有多年广泛应用的历史。尤其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因创伤小、效果确切,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在脊柱损伤、骨折治疗中,微创椎弓根螺钉的主要作用是进行脊柱复位、稳定脊柱的动力节段、促进相关节段融合,同时还可以通过椎弓根螺钉进行骨水泥注入和液体骨植骨,以达到脊柱损伤、骨折的有效治疗。

众所周知,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实施会受到人体解剖结构的诸多限制,脊柱椎弓根是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管状结构,其内侧为椎管容纳脊髓,椎弓根的内侧壁也构成了椎管的外侧壁。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如果置入椎弓根螺钉内聚角度(即螺钉与矢状面的夹角,下同)过大时,就会有穿破椎管外壁的风险,将会造成脊髓损伤,从而导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无法挽回的灾难性后果。在临床中,手术医师为了避免损伤椎管外壁和脊髓,在置入螺钉时会减少内聚角度。尽管这种操作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出现,但会造成置入的椎弓根螺钉在椎体内位置偏外。然而临床中常见的脊柱损伤如压缩性骨折时,其骨折塌陷中心多位于椎体中心。

现有技术中最常用的万向型椎弓根螺钉为全螺纹实心结构,这种全螺纹结构的优点在于钉体全长均具有骨-螺钉界面把持力,具有良好的抗拔出强度。但这种全螺纹螺钉在手术操作中一旦确定方向置入,其在椎弓根内的方向将不可调整,如果强行调整方向则会显著降低螺钉的把持能力。正如前文所述,该螺钉置入时为了避免损伤椎体内侧重要结构,一般内聚角度偏小,螺钉位置偏椎体外侧,在治疗脊柱损伤、病变如压缩性骨折时复位后注入的骨水泥、液体骨等材料也位于损伤中心外侧,而最需要进行植骨支撑的椎体中心区无法获得充分的植骨材料,不能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椎弓根螺钉存在的置入过程中无法调整方向且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创椎弓根植骨支撑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创椎弓根植骨支撑钉,包括第一螺纹段、第二螺纹段、间隔段、圆柱体段和钉尾,所述第一螺纹段位于所述支撑钉的前端部,所述第二螺纹段位于所述支撑钉的中部,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之间相间隔形成没有螺纹的间隔段,所述第二螺纹段后端设置为依次连接的圆柱体段和钉尾。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均为圆锥体状,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的截面大小由前至后逐渐递增;所述第一螺纹段的后端与所述间隔段平滑过渡,所述间隔段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前端平滑过渡,所述第二螺纹段的前端直径与所述第一螺纹段的后端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支撑钉内部具有轴向贯通的中空结构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支撑钉的前端部上设置的注入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支撑钉的长度为50-95mm。

优选的,所述间隔段的长度为2cm-6cm。

优选的,所述支撑钉的直径为3.5mm-7.5mm。

优选的,所述支撑钉整体为一体成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段的螺距L1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螺距L2不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段的螺距L2是第一螺纹段螺距L1的1~3倍。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钉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1)该支撑钉前端为正常螺纹,即第一螺纹段,可以在手术时保证正常置入;中段的间隔段无螺纹,不具有把持力,可以在椎弓根内方便调节置入空间方向(矢状面、横断面)且不易损伤椎管外壁和脊髓。置钉时通过调整矢状面角度,可以将常规平面支撑方式转变为三维空间支撑方式。横断面调整后置钉位置更靠近椎体塌陷中心,且置入后的后端螺纹即第二螺纹段仍可提供把持力,保证该支撑钉置入的稳定性。

(2) 为了进一步提高两个螺纹段各自的螺纹连接固定的效果,第二螺纹段同样设置为圆锥体状,第二螺纹段的截面大小由前至后逐渐递增,所述第二螺纹段的前端直径与所述第一螺纹段的后端直径相等。这样,在进行支撑钉连接时,先进入的第一螺纹段对第一块椎弓根骨造成的内螺纹不会影响第二螺纹段进入时与第一块椎弓根骨连接的紧固性。

(3) 采用该支撑钉可以方便地将骨水泥或液体骨置入塌陷中心处,植骨效果更好。

(4) 结构简单,省去了现有螺栓固定中螺栓与螺帽的结构,仅为一支撑钉。 而且操作十分方便,实现了微创手术。使患者创伤面小,恢复周期大大缩短。

(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钉结构简单,可整体一体成形,便于工业上的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椎弓根植骨支撑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手术中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钉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解释如下,1-第一螺纹段,2-间隔段,3-第二螺纹段,4-圆柱体段,5-钉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椎弓根植骨支撑钉,包括第一螺纹段1、第二螺纹段3、间隔段2、圆柱体段4和钉尾5,所述支撑钉内部具有轴向贯通的中空结构的空腔,所述第一螺纹段1位于所述支撑钉的前端部,所述第二螺纹段3位于所述支撑钉的中部,所述第一螺纹段1和第二螺纹段3之间相间隔形成没有螺纹的间隔段2,所述第二螺纹段3后端设置为依次连接的圆柱体段4和钉尾5。如图所示,所述第一螺纹段1和第二螺纹段3均为圆锥体状,所述第一螺纹段1和第二螺纹段3的截面大小由前至后逐渐递增;所述第一螺纹段1的后端与所述间隔段2平滑过渡,所述间隔段2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螺纹段3的前端平滑过渡,所述第二螺纹段3的前端直径与所述第一螺纹段1的后端直径相等,所述间隔段2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间隔段2的直径与所述圆柱体段4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螺纹段1的后端直径与所述间隔段2的直径相同,所述间隔段2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螺纹段3的前端直径相同。

为可以方便地将骨水泥或液体骨置入塌陷中心处,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以及提高螺钉在术中的装配效果,在支撑钉内沿其轴向还开设有通孔,也即支撑钉内部具有轴向贯通的中空结构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支撑钉的前端部(即第一螺纹段处)上设置的注入口相连通(在附图中未示出)。

为了适应不同人体椎弓根的尺寸,所述支撑钉的长度为50-95mm,所述间隔段2的长度为2cm-6cm,所述支撑钉的直径为3.5mm-7.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钉整体为一体成形,便于工业上的生产制造。

如图2所示为在手术中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钉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在使用时先选择合适的支撑钉,将支撑钉置入患者的脊椎,圆锥型的第一螺纹段1使得该支撑钉钉具有较强的自攻性,方便了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可以在手术时保证正常置入;由于该支撑钉的中段的且位于第一螺纹段1后的间隔段2无螺纹,不具有把持力,因此当前端的第一螺纹段1置入后,可以在椎弓根内方便调节置入空间方向(矢状面、横断面)且不易损伤椎管外壁和脊髓。置钉时通过调整螺钉在矢状面角度,可以将常规平面支撑方式转变为三维空间支撑方式。使调整后置钉方向更靠近椎体塌陷中心。在随后置入的第二螺纹段3仍可提供有效的把持力,保证该支撑钉置入的稳定性。

该支撑钉采用分段螺纹设置方式,第一段螺纹就是为了在手术中能够正常置入,中段的无螺纹间隔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置入第一段螺纹通过椎弓根、尚未置入第二段螺纹时,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角度调整,这时由于第一段螺纹的前端已经接近或到达椎体,可以避免刺破椎管外壁的风险。实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加大内聚角度,使螺钉前端更加靠近椎体中心即损伤中心。

为了进一步提高两个螺纹段各自的螺纹连接固定的效果,第二螺纹段同样设置为圆锥体状,第二螺纹段的截面大小由前至后逐渐递增,所述第二螺纹段的前端直径与所述第一螺纹段的后端直径相等。这样,在进行支撑钉连接时,先进入的第一螺纹段对第一块椎弓根骨造成的内螺纹 不会影响第二螺纹段进入时与第一块椎弓根骨连接的紧固性。采用无螺纹的间隔段后的第二段螺纹的设计能够尽可能降低中段无螺纹带来的把持力降低的风险,第一段螺纹造成的内螺纹以及方向调整不影响第二段螺纹与椎弓根连接的紧固性。

采用该支撑钉可以方便地将骨水泥或液体骨置入塌陷中心处,通常在手术操作中将填充物注入钉身内贯通的中空结构中,不断压入的填充物自渗出口处向钉身外侧的塌陷中心处填充,获得较好的植骨治疗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螺纹段1和第二螺纹段3具有不同的螺距。所述第一螺纹段1的螺距L1小于所述第二螺纹段3的螺距L2;所述第二螺纹段3中牙底至牙顶的高度H2大于所述第一螺纹段1中牙底至牙顶的高度H1;所述第二螺纹段3的螺距L2是第一螺纹段1螺距L1的1~3倍。

第一螺纹段1和第二螺纹段3具有不同的螺距,因此具有更强的抗拔出性能,整体结构使得该支撑钉钉在操作时更加方便,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痛苦,操作时该支撑钉更靠近塌陷中心,复位效果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