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护理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头颈外科手术后留置负压引流球固定的专用背心。
背景技术:
头颈部组织疏松,血运丰富,加之解剖位置的关系,手术后的炎性肿胀反应较明显,不易消灭死腔,宜造成创口积血积液,并发感染,影响创口的正常愈合,严重者影响呼吸道的通畅,甚至造成窒息,危及患者的生命[1]。负压引流球是头颈外科中常见的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作用是利用负压将体腔与组织间的渗血渗液及时引出,避免体腔中积血积液,有效地促进了疾病的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同时通过对引流球中引流液性质的观察,可及时发现体腔内有无出血、漏出等现象以便及时处理。
目前临床上负压引流球的固定方式为“双固定”,即一固定为负压球的引流管保持一定弧度并打圈后用胶布直接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二固定为将负压球体自带的防滑夹夹于患者病服上对抗引流物的重力及牵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观察发现现有固定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当患者皮肤油脂过多、出汗时,胶布易松脱,影响颈部引流管的固定效果(2)胶布长时间固定于皮肤上会引起患者皮肤牵拉发红过敏及破溃;(3)患者有多个负压引流球时上衣前襟无法扣合,需要暴露一定胸前部位;(4)当患者有胸腹带时,胶布无法有效粘贴;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临床人员不断改进中。程迪[2]设计了一种颈部引流管固定器,起到了固定引流管、避免意外脱管的作用,但此种固定器每次只能固 定一个负压引流管,使用方面有其局限性。张继红[3]设计了一种甲状腺手术后专用病服(专利号ZL201020627707.2),其将传统病员服的衣领去除,颈围开大病员服左右前襟的上部各加一个用白色涤纶纱缝制的透明口袋,负压球等合适地放入前襟左右缝制的透明口袋中,达到了安全舒适的目的,但此种专用病服只针对单一病种,二个负压球以上时无法全部固定,存在通用性不强的问题;张彩菊[4]等人在引流管固定的胶布材质上改进,使用了3M透明贴替代传统的布质胶布,在解决胶布容易松脱和长时间固定于皮肤上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及破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还有在引流管的固定方法[5-7]上的改进以减少对患者皮肤和衣服的扯拉,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但仍然不能避免需要用胶布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引起患者的皮肤过敏或破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胜强.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2]程迪.新型颈部引流管固定器的制作与应用[N].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7(19):30;
[3]张继红.介绍一种甲状腺手术后专用病员服的设计与制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4;
[4]张彩菊,滑志娟,马芳等.3M透明贴在普外科腹腔引流管固定中的应用[N].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0;
[5]黄茶英,姚琳.中心静脉导管置营行胸腔闭式引流管2种固定方法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3):103—104;
[6]孙松松,姜文彬,林辉.介绍一种各种引流管高举平台固定法[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24;
[7]王光.改良引流管固定在外科手术引流中的效果观察[N].当代医学,2014, 3(20):58-59。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头颈外科负压引流球固定专用背心,保持负压引流球的妥善固定和预防滑管的同时,避免了现有固定方式会易引起患者皮肤牵拉发红过敏溃破、胶布易脱落、易暴露胸腹部造成着凉和隐私部位的暴露的问题,且可在患者使用胸腹带的同时固定多个负压引流球,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此背心使用简单易操作,且适用于所有头颈外科术后需留置负压引流球的固定,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减少临床用于护理负压引流球固定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头颈外科负压引流球固定专用背心,包括背心主体,其特点在于,还包括背部固定带、背心主体系绳和背部固定系绳;在所述背心主体上设有多对雌雄贴,供引流管固定,在该背心主体上还缝制有多个棉绳圈,供负压球上的防滑夹固定;在该背心主体的上部与背部固定带的一端相连,该背部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有背部固定系绳,在所述背心主体的下部两侧分别连接有背心主体系绳。
所述的背心主体由棉布制成。
所述的雌雄贴的毛面部缝制在一棉条上,该棉条固定在所述的背心主体的一端,该雌雄贴的勾面部缝制在一棉条上,该棉条固定在所述的背心主体的另一端。
所述的背部固定带为两根交叉固定的棉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无需使用胶布粘贴引流管在患者皮肤上,能直接避免掉原有胶布易松脱, 易引起皮肤牵拉发红过敏破溃的问题。
2)负压引流球全部固定在专用背心上,患者有胸腹带时也不影响负压球的固定,同时不会发生由于存在多个负压球时患者上衣需要暴露或者扯拉上衣引起不适感。
3)能够通用于头颈外科术后留置负压引流球的固定,可同时固定多个负压引流球,结构稳定,能够妥善固定和预防滑管的发生。
4)减少了护理人员在护理负压引流球的耗时、耗材,同时又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固定负压引流球的护理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颈外科负压引流球固定专用背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颈外科负压引流球固定专用背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头颈外科负压引流球固定专用背心,包括背心主体1、背部固定带4、背心主体系绳5和背部固定系绳6。在所述背心主体1上设有多对雌雄贴2,供引流管固定,在该背心主体上还缝制有多个棉绳圈3,供负压球上的防滑夹固定;在该背心主体1的上部与背部固定带4的一端相连,该背部固定带4的另一端连接有背部固定系绳6,在所述背心主体1的下部两侧分别连接有背心主体系绳5。
背心主体使用棉布制作,主体正面上左右二侧各添加了四对雌雄贴,用于固定引流管,取代了原有固定中需要用胶布将引流管直接粘贴在患者皮肤上的 方法;在背心的中间添加了从上到下六个绳圈,负压球上的防滑夹可直接夹在此绳圈上起到双固定。背部的固定带以交叉方式固定,并与肚兜二侧的系绳打结,可使肚兜稳定的固定在患者上身,且可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系绳松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将专用背心从患者头颈套入,背心主体带有雌雄贴和绳圈部分为正面,背心主体置于患者上身正面,覆盖胸腹部。
2.专用背心的背部固定带以交叉方式固定在患者背部,并与背心主体二侧的系绳打结,可使肚兜稳定的固定在患者上身,且可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系绳松紧。
3.根据负压引流球具体置管位置,将负压引流球的引流管置于专用背心正面任一一对雌雄贴的毛面,再将刺面粘贴在毛面上起到固定引流管的作用,再将负压引流球上的防滑夹夹于背心正面的绳圈上;同时固定多个负压引流球时一对雌雄贴内能够同时固定二根负压引流管。
经临床试用,结果显示使用头颈外科负压引流球固定专用背心时,操作方便,节省临床操作时间和耗材,增加患者舒适感,能够起到妥善固定负压引流球的作用。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