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控负压引流胸管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328阅读:1231来源:国知局
手控负压引流胸管连接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控负压引流胸管连接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气胸的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管,只是单纯的连接置入患者胸膜腔的胸管和水封瓶之间的连接管,无负压吸引作用。目前治疗自发性气胸使用较为广泛的有常规24F,26F,28F等型号的粗胸管与以猪尾巴、深静脉穿刺管为代表的细引流管。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1)粗胸管闭式引流操作难度较大,常常需要胸外科专科医师来完成,且粗管易压迫肋间神经,造成患者疼痛不适,不敢咳嗽用力,影响患者排气,病情恢复。

2)以猪尾巴、深静脉穿刺管为代表的细引流管优点在于操作相对简单,内外科医师经培训后可以很快掌握,且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但缺点是因为管径小,引流不畅,甚至需要更换为常规粗胸管引流可能,虽可配备中央负压吸引和精细的调节装置通过持续负压吸引来弥补引流不畅的问题,但持续负压引流时一直会有气体在肺脏内流通,不利于肺脏伤口的愈合,且装置费用较高和较难配备,不易推广。

有鉴于此,急需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引流效果好、成本低且易于推广的引流胸管连接管,既能保留以猪尾巴、深静脉穿刺管为代表的细引流管的优点,又能克服引流相对不畅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以猪尾巴、深静脉穿刺管为代表的细引流管相对不畅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手控负压引流胸管连接管,包括主引流连接管,还包括旁路负压引流装置;

所述主引流连接管两端分别接第一三通管与第二三通管,且所述主引流连接管上设有调节夹;

所述旁路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弹性负压球囊,所述负压球囊的入口和出口分别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且通过第一三通管和第二三通管与主引流连接管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负压球囊内设有弹力圈。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弹力圈由塑料制成。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负压球囊由硅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引流主管上设置了一个调节夹且并联设置了一可手控的旁路负压引流装置,通过同时调节可调夹和手捏负压球囊来形成负压吸引力,可根据需求间断地给负压吸引,有利于气胸压缩肺的复张和愈合,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既保留猪尾巴、深静脉穿刺管为代表的细管引流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又克服了因为管径小,引流不畅,甚至需要更换常规粗胸管引流可能等缺点;也避免了使用持续负压吸引来弥补引流不畅的问题时压力调控困难和相关硬件配备困难。使气胸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成为一项相对简单,易于推广的技术,便于基层医院开展,迎合了国家关于医疗分级诊疗制度,又符合《自发性气胸治疗的广东省专家共识》中推荐的细管引流的指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

1、引流主管;2、输入三通管;3、输出三通管;4、调节夹;5、负压球囊;6、弹力圈;7、入口单向阀;8、出口单向阀;9、螺旋接头;10、水封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控负压引流胸管连接管,如图1所示,包括主引流连接管1,主引流连接管1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分别接输入三通管2与输出三通管3,输入三通管2与输出三通管3都为“卜”型三通管,且主引流连接管1上还设有调节夹4,可通过调节调节夹4的松紧来控制主引流连接管1空腔的大小来控制气体流动的速度,避免张力性气胸肺部快速复张引起肺水肿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旁路负压引流装置,旁路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球囊5,负压球囊5由硅胶制成且其内设有塑料的弹力圈6;弹力圈6可以加快负压球囊复张,增加吸引力,加快气体的排出;负压球囊5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入口单向阀7和出口单向阀8连接,且入口单向阀7和出口单向阀8分别通过硅胶管与输入三通管2与输出三通管3的支路密闭连接。

如图2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输入三通管2通过螺旋接头9与猪尾巴或深静脉穿刺引流管密闭连接,输出三通管3与水封瓶10的输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连接在猪尾巴或深静脉穿刺引流管的起始端20-30cm处。

病人在正常状态时,调节夹4处于开放状态,胸腔内的气体可以通过主引流连接管1引流到水封瓶再逸出到空气中,这样可保持引流通畅,又可以避免引流过快出现复张性肺水肿等不良并发症。当气体流动过快时,可通过调节调节夹4的松紧控制主引流连接管1空腔的大小来降低气体引流速度。当患者咳嗽无力、昏迷无法咳嗽或深呼吸促进气体排出或需要加快气体排出时候,可通过调节夹4夹闭主引流连接管1,手动挤压负压球囊,通过旁路的负压球囊吸引排气,负压球囊内置弹力圈6,可以加快负压球囊复张,增加吸引力,从而使气体从胸膜腔→细胸管→负压旁路→连接管→水封瓶→从水中逸出,可以通过观察水封瓶10水中气泡大小多少作为负压引流效果,促进气体排出与肺可控复张,减轻患者痛苦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

1)可根据需求间断地给负压吸引,有利于压缩肺的复张和愈合;

2)该负压引流装置成本低,引流效果好,操作简单且易于推广。

3)负压引流装置集成在主引流连接管上,在操作过程不打开引流通路,减少了感染机会。

4)本实用新型连接在猪尾巴或深静脉穿刺引流管的起始端20-30cm处,恰恰是患者手掌的位置,运用简单,患者或家属可以根据医嘱间断挤压吸引,有利于加速肺部复张与伤口愈合。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