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领域,涉及一种医疗器材,具体的说是一种尿道挫伤专用导尿管。
背景技术:
尿道裂伤最好的治疗措施是一期恢复尿道的连续性,经尿道尿道镜检查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通常将尿道镜置入膀胱内,再沿尿道镜置入16F双腔导尿管以恢复尿道连续性。但是临床治疗中常常希望留置18F,20F甚至更粗的三腔导尿管以达到扩张尿道,减少尿道狭窄发生率的作用,同时三腔导尿管还可以持续膀胱冲洗,以减少膀胱内血块残留。这就给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问题,因为常规尿道镜只能留置16F双腔导尿管,无法留置更粗的导尿管。另外,尿道镜本身为24F,所以置入尿道镜的过程中本身也会加重尿道的损伤。因此,我们临床上常常采用输尿管镜或肾镜置入膀胱内,再留置导丝,而后退出输尿管镜或肾镜,沿着导丝划入18F或20F的三腔导尿管。但目前常用的18F,20F及更粗的导尿管多是侧开口设计,因此很难通过导丝沿侧开口向膀胱内划入导尿管。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的导尿管有如上所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尿道挫伤专用导尿管,其具有方便通过导丝沿开口向膀胱内划入导尿管、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尿道挫伤专用导尿管,包括空心的导尿管本体,所述导尿管本体设有首部和尾部;还包括位于导尿管本体尾部一侧的通气管,位于导尿管本体首部且穿插于导尿管本体上的球形冲液气囊,通气管端部的气囊注入口和导尿管本体首部的导尿管侧开口,所述导尿管本体首部的顶端还设有导尿管前端开口。所述前端开口及侧开口同时并存的导尿管,这样便更好的解决了尿道挫伤后留置18F以上三腔尿管恢复尿道连续性的问题,又可以减少尿道镜置入过程中加重尿道的问题,其具有方便通过导丝沿开口向膀胱内划入导尿管、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导尿管为双腔导尿管或三腔导尿管。双腔导尿管有两个腔,分别为充气腔和排泄腔,可固定,用于留置导尿术;三腔导尿管有三个腔,分别为充气腔、排泄腔和冲洗腔,用于膀胱冲洗或向膀胱内滴药。
进一步地,所述导尿管为PVC导尿管、乳胶导尿管、橡胶导尿管或硅胶导尿管。
再者,此种导尿管也可用于某些大手术,术前需导尿,但导尿失败又不愿接受膀胱造瘘的患者。也适用于拟行下腹部手术或其他手术不宜行膀胱造瘘,同时又导尿失败的患者。
另外,此导尿管也可用于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畸形急性尿潴留常规导尿管无法置入时,可先尝试通过导丝划入膀胱内,再沿导丝划入导尿管;这便可以避免膀胱造瘘带来的风险比并发症;有效的解决急性尿潴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前端开口及侧开口同时并存的导尿管,这样便更好的解决了尿道挫伤后留置18F以上三腔尿管恢复尿道连续性的问题,又可以减少尿道镜置入过程中加重尿道的问题,其具有方便通过导丝沿开口向膀胱内划入导尿管、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普通导尿管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尿道挫伤专用导尿管示意图。
图3为普通导尿管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尿道挫伤专用导尿管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如图2和图4所示,本专利提供一种尿道挫伤专用导尿管,一种尿道挫伤专用导尿管,包括空心的导尿管本体1,所述导尿管本体1设有首部和尾部;还包括位于导尿管本体1尾部一侧的通气管2,位于导尿管本体1首部且穿插于导尿管本体上的球形冲液气囊3,通气管2端部的气囊注入口4和导尿管本体1首部的导尿管侧开口5,所述导尿管本体1首部的顶端还设有导尿管前端开口6。所述前端开口6及侧开口5同时并存的导尿管,这样便更好的解决了尿道挫伤后留置18F以上三腔尿管恢复尿道连续性的问题,又可以减少尿道镜置入过程中加重尿道的问题,其具有方便通过导丝7沿开口向膀胱内划入导尿管、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
图1和图3为普通导尿管,其仅具有侧开口5,而没有前端开口6,很难通过导丝沿侧开口向膀胱内划入导尿管。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导尿管为双腔导尿管。双腔导尿管有两个腔,分别为充气腔和排泄腔,可固定,用于留置导尿术。
所述导尿管为PVC导尿管、乳胶导尿管、橡胶导尿管或硅胶导尿管。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