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激光光纤的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此类型动脉夹层的治疗目前基本以腔内治疗为主,但有时夹层的破口离左锁骨下动脉较近,甚至累及了左锁骨下动脉,此时腔内治疗时覆膜支架血管就需要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影响左上肢及左侧脑部的血流灌注。如果不恢复左锁骨下动脉血流灌注,左上肢缺血及脑卒中的发生概率将明显增加。在胸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中,覆盖了左颈总及头臂干动脉的后果将更加严重。目前重建血流的方法包括杂交手术行缺血动脉的搭桥,烟囱支架技术,覆膜支架的体外开窗,分支支架技术,导管直接穿刺技术及激光光纤原位开窗技术。
现有的重建血流的方法具有如下不足:
1、行杂交手术进行缺血动脉的搭桥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且此手术对术者对于解剖结构的了解及血管吻合的操作要求较高;
2、烟囱支架技术操作方便,但存在I型内漏及烟囱支架血管远期闭塞的可能;
3、覆膜支架在体内释放前根据CT或造影影像的结果在覆膜支架血管上的相应部位预开窗,此种方式对支架释放的精度要求很高,术中容易出现开窗部位与目标血管的开口不匹配,导致血流受限;
4、分支支架技术需要术前个性化订制支架,且此类支架目前在国内仍未正式上市,即便上市,其价格也将很高,且订制所需时间较长,如果是紧急情况下需要重建血流,此种方式无法满足要求;
5、导管直接穿刺技术为使用一枚穿刺针通过导管到达覆膜支架血管的外膜,通过术者的手部力量穿刺,由于力量传导的途径太长且血管的走形并非直线,此方法的操作难度较高;
6、激光光纤原位开窗技术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最接近,但激光光纤的点式烧灼由于光纤在X光透视下可视性差,在穿透覆膜支架壁进入支架内后,可能会进入太深而穿透对侧血管壁,而且在光纤穿透后需退出光纤,由于烧灼出来的孔洞直径较小,由此小孔径中穿入导丝亦很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激光烧灼时激光头端稳定且导丝进入方便的固定激光光纤的球囊导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导管头端和导管尾端,所述导管内部设有填注通道和激光光纤,所述激光光纤均匀分布于所述导管的内壁上,所述激光光纤包括位于导管头端的激光头端,所述导管上距离导管头端1-1.5cm处设有固定球囊,所述填注通道用于对固定球囊填注或抽取造影剂使球囊扩张或回缩,所述导管和固定球囊内设有用于导丝通过的通道。
进一步的,上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导管与固定球囊连接的部位设有显影环。
进一步的,上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导管内设有4-8根激光光纤。
进一步的,上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固定球囊扩张时的直径为4-12mm。
进一步的,上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固定球囊的材质为尼龙或聚醚嵌段酰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球囊导管设有填注通道填注显影剂,使固定球囊及导管的X光下可视性好,且固定球囊在工作时可以扩张,起到稳定导管头端的激光光纤的激光头端的作用,同时可于导管内置入导丝,在激光光纤烧灼的过程中同时跟进导丝,避免导丝再次进入小孔洞的技术操作,导丝进入覆膜支架血管后,可收起固定球囊再进入已经烧灼的孔洞中,孔洞的直径被扩大后退出导管留下导丝,即可沿导丝再送入一个血管支架到原覆膜支架血管内,并在血管扩大的孔洞位置释放,使被覆膜支架覆盖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导管;11、导管头端;12、固定球囊;2、激光光纤;3、显影剂入口;4、激光光纤聚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实用新型球囊导管的固定球囊扩张后使导管头端在血管腔内固定,在启动激光烧灼时可稳定激光头端。同时可于导管内置入导丝,在激光光纤烧灼的过程中同时跟进导丝。
请参照图1,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包括导管头端11和导管尾端,所述导管1内部设有填注通道和激光光纤2,所述激光光纤2均匀分布于所述导管的内壁上,所述激光光纤2包括位于导管头端11的激光头端,所述导管上距离导管头端1-1.5cm处设有固定球囊12,所述填注通道用于对固定球囊12填注或抽取造影剂使球囊扩张或回缩,所述导管1和固定球囊12内设有用于导丝通过的通道。
上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导管1与固定球囊12连接的部位设有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和为铂铱合金或铂金或黄金制成的薄壁环,显影环在X射线下可见,在手术中可标示出固定球囊12的位置。
上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导管1内设有4-8根激光光纤。所述4-8根激光光纤尾部聚合后在激光光纤聚合部4与激光治疗仪连接。
上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固定球囊12扩张时的直径为4-12mm。所述固定球囊12的材质为尼龙或聚醚嵌段酰胺。
上述的球囊导管的导管直径为5F到8F,固定球囊与导管的材质可使用目前市面上已经使用的球囊导管的材质,固定球囊与导管尾端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球囊导管可通过0.014英寸、0.018英寸和0.035英寸的导丝系统。固定球囊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固定球囊扩张后使整个球囊导管在血管腔内固定,在启动激光烧灼时稳定激光头端;二是烧灼出孔洞后,固定球囊回缩后进入孔洞再次充盈显影剂扩大孔洞。
上述的球囊导管的使用:
1、将球囊导管沿导丝经外周动脉途径送入到目标血管开口(如经过左肱动脉送入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
2、此时目标血管开口已经被覆膜血管支架覆盖,当球囊导管的导管头端触及覆膜支架血管的外壁时,向球囊导管的显影剂入口3内注入显影剂使固定球囊膨胀,膨胀的固定球囊贴附于目标血管的内壁,使球囊导管固定。
3、启动位于球囊导管导管头端的激光光纤,激光烧灼覆膜支架血管外壁,并烧穿外壁。
4、在球囊导管内的导丝经烧穿的孔洞进入覆膜支架血管内,回抽球囊导管内的造影剂,使固定球囊回缩,再沿导丝将固定球囊送入孔洞中,再次向固定球囊内注入造影剂,使固定球囊扩张并将孔洞扩大。
5、回抽固定球囊导管内的造影剂使固定球囊回缩,保留导丝,退出本实用新型的球囊导管,沿导丝再送入一个血管支架到原覆膜支架血管内,到扩大的孔洞位置释放,使被覆膜支架覆盖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囊导管设有填注通道填注显影剂,使固定球囊及导管的X光下可视性好,且固定球囊在工作时可以扩张,起到稳定导管头端的激光光纤的激光头端的作用,同时可于导管内置入导丝,在激光光纤烧灼的过程中同时跟进导丝,避免导丝再次进入小孔洞的技术操作,导丝进入覆膜支架血管后,可收起固定球囊再进入已经烧灼的孔洞中,孔洞的直径被扩大后退出导管留下导丝,即可沿导丝送入支架血管并在血管直接释放,使被覆膜支架覆盖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