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胸腔引流管固定带。
背景技术:
患者在做胸腔手术后,一般需要在胸腔内插入两根胸引管,上管位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下管位于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六至第八肋间,胸引管与胸引瓶相连接。在重力作用下,或者患者活动时,容易撕扯患者伤口,给患者造成疼痛加剧,或者会产生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性好,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胸腔引流管固定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胸腔引流管固定带,包括固定带本体,所述固定带本体用于套设于患者手术侧胸腔部及对应侧的肩部,所述固定带本体上、且位于患者手术侧胸腔部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套管,所述套管用于套设于胸腔引流管上。
进一步地,该套管包括第一弧形壳体和第二弧形壳体,所述第一弧形壳体和第二弧形壳体相对设置,以形成用于扣合在指引导管上的套管,所述套管两端的直径略小于中部的直径,以使其牢固地扣合在引流管上。
进一步地,该第一弧形壳体和第二弧形壳体的对应侧棱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间隔开设在各侧棱上的凹槽,以及间隔开设在对应侧棱上的突起,且相对应侧棱上的凹槽与突起位置相对应,以用于扣合。
进一步地,该固定带本体上、且用于放置于患者肩膀部位,设置有肩垫,所述肩垫的宽度大于固定带本体的宽度。
进一步地,该固定带本体为一圆环或者条状带子,当为条状带子时,所述固定带本体的两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该第二连接件为设置在固定带本体两端部的粘贴层。
本实用新型胸腔引流管固定带具有如下优点:1.受力均衡,避免对患者的伤口造成二次伤害。2.固定性好,不易脱落。3.不会使管子产生折弯,且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胸腔引流管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套管的展开图;
其中:1.固定带本体;2.套管;3.第一弧形壳体;4.第二弧形壳体;5.凹槽;6.突起;7.肩垫。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胸腔引流管固定带,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带本体1,所述固定带本体1用于套设于患者手术侧胸腔部及对应侧的肩部,所述固定带本体1上、且位于患者手术侧胸腔部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套管2,所述套管2用于套设于胸腔引流管上。
如图2所示,套管2包括第一弧形壳体3和第二弧形壳体4,所述第一弧形壳体3和第二弧形壳体4相对设置,以形成用于扣合在指引导管上的套管2,所述套管2两端的直径略小于中部的直径,以使其牢固地扣合在引流管上。第一弧形壳体1和第二弧形壳体2的对应侧棱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间隔开设在各侧棱上的凹槽5,以及间隔开设在对应侧棱上的突起6,且相对应侧棱上的凹槽5与突起6位置相对应,以用于扣合。
本实用新型胸腔引流管固定带,固定带本体1上、且用于放置于患者肩膀部位,设置有肩垫7,所述肩垫7的宽度大于固定带本体1的宽度。固定带本体1为一圆环或者条状带子,当为条状带子时,所述固定带本体1的两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为设置在固定带本体1两端部的粘贴层。
本实用新型胸腔引流管固定带,使用时,使固定带本体(1环绕于患者手术侧胸腔部与对应侧肩部,调整至适当的位置,然后将胸腔引流管套在套管2内,此时,胸腔引流管由患者胸腔引出端的长度要有富裕,在患者活动时,患者胸腔内的管子不会被抽拉,避免了对患者造成伤害。套管2的个数一般为2个,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