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管路及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147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负压封闭引流管路及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封闭引流管路及具有该负压封闭引流管路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新的创面处理技术,可用于急、慢性创面治疗,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在骨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烧伤科、儿科等几乎所有的外科均有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过医用负压材料覆盖创面,并以贴膜对负压材料进行封闭,进而采用负压系统对创面形成负压,对创面渗出和坏死物质进行清理,促进创面的愈合。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急、慢性创面愈合速度,特别是对渗出多、感染严重以及合并有肌肉和骨外露的创面,治疗效果特别显著。

在现有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中,主要采用引流管直接引出的形式。该形式需要手工将贴膜包覆于引流管四周完成密封动作,而贴膜步骤复杂,且无法贴敷整齐,容易由此导致漏气。虽也有部分装置采用吸盘形式能提升操作便利性,但存在无冲洗功能,或冲洗管与引流管分别操作,步骤复杂,且容易出现遗漏的问题而导致操作返工。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装配复杂、难以密封的问题,提供一种负压封闭引流管路及采用该负压封闭引流管路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一种负压封闭引流管路,包括:

内接头,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内接头内部设有相互隔离的内冲洗孔和内引流孔,所述内冲洗孔贯穿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引流孔贯穿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外接头,包括插接端和连接端,外接头内部设有相互隔离的外冲洗孔和外引流孔,所述外冲洗孔贯穿所述插接端和连接端,所述外引流孔贯穿所述插接端和连接端,所述插接端插接在内接头的第二端上,且所述外冲洗孔与所述内冲洗孔相通,所述外引流孔与所述内引流孔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外管,所述外管与外接头的连接端连接,外管设有相互隔离的外冲洗管道和外引流管道,且所述外冲洗管道与所述外冲洗孔相通,所述外引流管道与所述外引流孔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内管,内管设有相互隔离的内冲洗管道和内引流管道,所述内管与内接头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内冲洗管道与所述内冲洗孔相通,所述内引流管道与所述内引流孔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内接头、外接头或外管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外冲洗管道和所述外引流管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内冲洗管道与所述外引流管道为一体式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外接头与外管之间的转向管,所述转向管内部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外冲洗管道和外冲洗孔,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外引流管道和外引流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管上设有方便弯折的褶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接头的插接端设有刺破机构,所述内接头与外接头连接后,所述外接头的插接端与所述内接头的第二端之间设有密封作用的贴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接头上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用于限制插接端进入内接头的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接头的第一端相对第二端弯折。

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的负压封闭引流管路,以及负压材料和贴膜,所述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装配时,所述负压材料用于放置在创面处,所述内接头的第一端置于负压材料内,所述内接头的第二端的端面露出在负压材料外,所述贴膜覆盖所述负压材料和内接头,所述外接头的插接端刺破所述贴膜并与所述内接头的第二端连接。

上述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中内接头和外接头整合设置引流孔和冲洗孔,一次接入即可实现引流与冲洗两种功能,因而简化了负压封闭引流管路的元件设计,同时也减少了管路架设的操作步骤。此外在外接头与内接头连接的过程中,因外接头刺破贴膜的过程也随即完成外接头与内接头之间的密封,优化了操作体验,提升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负压封闭引流管路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负压封闭引流管路在装配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封闭引流管路应用于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中,形成清洗和引流通道,借助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中的负压产生机构(图未示)以及冲洗机构(图未示)对创面处的渗血、渗液、液化坏死的组织碎片以及脓液等进行清洗和引流,以促进创面的愈合。

一实施例中,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上述的负压封闭引流管路,以及设置在创面处的负压材料10和贴膜20。其中负压材料10一般为医用多孔材料,例如医用海绵等,负压材料10为创面的清洗和引流提供缓冲,防止负压引流时可能发生的组织被吸出或受压而致的缺血、坏死、穿孔等并发症。贴膜20为密封薄膜,用于密封负压材料10以配合负压产生机构在负压材料所设置的创面处形成负压环境。

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封闭引流管路包括内管30、内接头40、外接头50和外管60。其中内管30用于设置在负压材料10内。内管30与内接头40连接,为所述负压封闭引流管路的最靠近创面的末端,此末端在医疗器械领域也称为远端(即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内管30内部设有相互隔离的内冲洗管道301和内引流管道302。其中内冲洗管道301为冲洗液提供通道,冲洗机构提供的冲洗液借助负压封闭引流管路最终由内冲洗管道301流出并渗出至负压材料10所覆盖的创面处,对创面进行清洁。而内引流管道302则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引流过程中,为引流创面处产生的坏死组织等或清洁后产生的遗流冲洗液而提供通道,使引流物脱离创面,防止创面被污染和交叉感染。

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内管30为直形管道,且内冲洗管道301和内引流管道302为圆柱形通孔,内冲洗管道301比内引流管道302小。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创面的具体形状和位置,内管30的形状和分布形式可以灵活变化,例如内管30的内冲洗管道301和内引流管道302可以开设多个分管道,使内冲洗管道301可以更广泛地分布在负压材料10内以对创面更均匀地引导冲洗液,同时使内引流管道302可以更广泛地分布在负压材料10内以对创面更均匀地进行负压引流。分管道的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可以在图1所示的结构上于内冲洗管道301和内引流管道302的延伸路径上直接在内管30上开设多个侧孔,以使内冲洗管道301和内引流管道302在内管30的延伸方向上形成多个端口。再例如,也可在图1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延伸形成多个分枝,每一分枝向不同方向延伸,以配合具体的创面形态。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内接头40可以直接作为负压封闭引流管路的远端,配合负压材料10完成清洗和引流,内管30也可省略不用。内冲洗管道301和内引流管道302可为一体式结构设计,该设计能消除忘记插入冲洗管的隐患,且一体式设计能够有效增加与接头整体连接的牢固度,降低加工成本。图示的内冲洗管道301和内引流管道302为并排式的并联管路,也可采用内外夹套式的设计方式。

所述内接头4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内接头40内部设有相互隔离的内冲洗孔401和内引流孔402,所述内冲洗孔401贯穿所述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所述内引流孔402贯穿所述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所述内管30与内接头40的第一端41连接,因而所述内冲洗管道301与所述内冲洗孔401相通,所述内引流管道302与所述内引流孔402相通。所述内管30与内接头40的第一端41的连接可采用直接插接并且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也可采用机械领域其他常见的连接方式例如卡扣连接、利用螺接件螺接等。如有必要,可以在连接处设置密封元件以保障管路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接头40为一体成型结构。根据创面的具体形态和位置,可以将所述内接头40的第一端41设置成相对第二端42弯折,从而方便负压封闭引流管路的其他结构的装配。如图1中所示,第一端41设置成与第二端42垂直。参考图2,在实际应用时,第一端41与内管30一起被设置在负压材料10内,第二端42的至少部分露出在负压材料10外,以方便内接头40与外接头50的连接。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端42的端面露出在负压材料10之外。更具体地,第二端42的端面处向外翻折延伸形成凸耳421,凸耳421露出在负压材料10之外。

外接头50包括插接端51和连接端52,外接头50内部设有相互隔离的外冲洗孔501和外引流孔502,外冲洗孔501贯穿所述插接端51和连接端52,外引流孔502贯穿所述插接端51和连接端52。所述插接端51插接在内接头40的第二端42上,且所述外冲洗孔501与所述内冲洗孔401相通,所述外引流孔502与所述内引流孔402相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接头50为一体成型结构。由于外接头50采用插接的方式与内接头40连接,因而可以采用具有变形余量的材料制作所述外接头50,从而利于外接头50与内接头40的连接。可以理解,也可采用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制作内接头40。或者,外接头50和内接头40两者其中一个的硬度较另一个的大,使其中一个更易于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外接头50的插接端51易于插接进入内接头40的第二端4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接头50的插接端51设有刺破机构510。刺破机构510可以是具有尖端结构的锥状体,或者具有尖端结构的棘爪等。刺破机构510可以在外接头50装配到内接头40的过程中,利于刺破覆盖在内接头40上的贴膜20,该内接头40的第二端42与外接头50的插接端51之间的贴膜起到密封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接头50上设有限位片53。限位片53延伸凸出在外接头50的外围表面。限位片53用于限制插接端51进入内接头40的深度,即当外接头50与内接头40连接后,限位片53抵靠在内接头40的第二端42的端面上。可以理解,所述限位片53也可以对与连接端52连接的外管60或其他结构进行定位。

外管60与外接头50的连接端52连接,位于所述负压封闭引流管路的近端,用于与冲洗机构和负压产生机构的相关管路连接,从而构造冲洗机构、负压产生机构至创面之间的冲洗与引流路径。可以理解地,所述负压封闭引流管路的近端也可以直接为外接头50,而外管60的连接功能可以由冲洗机构、负压产生机构的相关管路替代,同样能够实现负压封闭引流管路在所述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中的作用。

外管60内部设有相互隔离的外冲洗管道601和外引流管道602,当外管60与外接头50连接后,所述外冲洗管道601与所述外冲洗孔501相通,所述外引流管道602与所述外引流孔502相通。

外管60也可采用一体成型的构造,例如外冲洗管道601和外引流管道602为一体式接头设计。外管60与外连接头50的连接可采用插接、螺接等方式实现,如有必要,可以在连接处设置密封元件以保障管路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管路还包括设置在外接头50与外管60之间的转向管70,所述转向管70内部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图未示),当转向管70连接外接头50和外管60之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外冲洗管道601和外冲洗孔501,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外引流管道602和外引流孔502。所述转向管70可以采用耐弯折性能好的材料制成,以方便外管60与外接头50之间的不同方向的配置,从而改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适应性能。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所述转向管70上设有方便弯折的褶皱71。

可以理解地,上述内管30、内接头40、外接头50、外管60和转向管70不限于仅形成一个清洗通道和一个引流通道,例如可以形成两个冲洗通道配合一个引流通道的模式。当需要形成两个冲洗通道时,内管30可设置相互隔离的两个内冲洗管道,同理,内接头40内设置相互隔离的两个内冲洗孔,外接头50内设置相互隔离的两个外冲洗孔,外管60设置相互隔离的两个外冲洗管道,转向管70内设置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一孔。如此类推。

如图2中所示,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管路在应用时,先将内接头40的第一端41和内管30连接并置于负压材料10内,并将所述负压材料10放置在创面处,所述内接头40的第二端42的端面露出在负压材料10外,采用所述贴膜20对所述负压材料10和内接头40进行覆盖并予以固定,使负压材料10与创面相对定位,并完成负压材料10的密封。然后,将所述外接头50的插接端51刺破所述贴膜20而与所述内接头40的第二端42连接。在刺破与插接的过程中,外接头50也迫使贴膜20发生变形,以对外接头50和内接头40的连接处形成密封效果,因而无需另外的密封处理措施。所述外接头50视需要与外管60或转向管70连接,由此完成负压封闭引流管路的架设。引入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冲洗机构、负压产生机构等其他结构后,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即可对创面进行清洗和引流。

本实用新型中内接头40和外接头50整合设置引流孔和冲洗孔,一次接入即可实现引流与冲洗两种功能,因而简化了负压封闭引流管路的元件设计,同时也减少了管路架设的操作过程。同时在外接头50与内接头40连接的过程中,因外接头50刺破贴膜20的过程也随即完成外接头50与内接头40之间的密封,优化了操作体验,提升了手术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