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吸引瓶。
背景技术:
负压吸引技术在外科领域应用极其广泛,手术过程中常常需要大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胸腔及脏器等,负压吸引便于去除组织碎片、血液、脓液及脱落肿瘤细胞等,这样既可以清晰的手术视野,又可以清洁脏器,减轻炎症反应和降低细菌感染的机会。同时负压吸引装置也是一种医疗费液收集器,是手术室、外科、妇产科及各临床科室的必备器械。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吸引瓶,吸引流体或者气体时,流体散发的异味气体或受污染的气体通过吸引瓶被吸入吸引器中造成对吸引器的污染,从而影响吸引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患者的医用负担;普通的负压吸引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液体吸满后,由于密封性能不好等原因,进入吸引器内造成污染,清理消毒费事费力,容易引起吸引器发生故障使得没能及时将患者某些体液挤死排出体外,影响患者的及时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瓶,其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使用方便,能避免使用中的吸引器污染和吸引瓶内液体过溢,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负压吸引瓶,包括瓶盖、瓶体、过滤溢流保护装置;所述的瓶盖设在瓶体上方,瓶盖与瓶体之间设有用来密封的密封垫;所述的瓶盖设有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的出气腔下端设有过滤溢流保护装置;所述的过滤溢流保护装置包括阀座、阀芯、阀圈、过滤片、压板;所述的阀座内设有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下方设有可滑动的阀芯,阀芯上端设有阀圈,阀圈可与通气孔配合密封;所述的通气孔上方设有过滤片和压板,所述的过滤片设在压板和阀座之间。
其中,所述的瓶盖与瓶体通过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的瓶盖上设有方阀片、圆阀片;所述的方阀片设在进气腔左端,方阀片一端卡接于瓶盖上,另一端悬空贴紧瓶盖内壁,防止吸引时装配于吸引瓶使用的吸引管内流体倒流;所述的圆阀片设在出气腔右端,圆阀片中间端卡接于瓶盖上,外圈悬空贴紧瓶盖内壁,吸引过程中对吸引瓶起到暂时性密闭作用。
其中,所述的阀座上设有通气窗口,所述的通气窗口与通气孔相连通。
其中,所述的阀圈、阀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阀圈、阀芯可在阀座内上下滑动,当吸引的流体填充瓶内到一定程度,流体的液面使阀芯在流体浮力的作用下上浮,直到阀圈堵住阀座的通气孔迫使负压吸引过程被停止,起到负压吸引过程中负压瓶的过溢保护。
其中,所述的阀圈上端面为圆弧面,提高阀圈的密封性能。
其中,所述的瓶体上设有容积刻度线、一次性使用标志、凹圆弧结构;显示瓶体内液体当前的额定量和防止负压吸引时瓶内凹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过滤溢流保护结构,不仅对吸引的气体进行过滤,防止异味和受污染的气体对吸引器的污染,而且在吸引瓶瓶体内液体满时,由阀圈堵住阀座的通气孔迫使负压吸引过程被停止,起到负压吸引过程中负压瓶的过溢保护;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使用方便;吸引瓶与吸引器结合使用,吸引瓶为一次性使用或单个患者使用,吸引器可多次使用重复使用,使用中只需更换吸引瓶中的瓶体,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吸引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吸引瓶的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吸引瓶略去瓶体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吸引瓶略去瓶体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吸引瓶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1、瓶盖;11、进气腔;12、出气腔;13、进气口阀片孔;14、出气口阀片孔;15、桥架;2、瓶体;21、容积刻度线;22、一次性使用标志;23、凹圆弧结构;3、过滤溢流保护装置;31、阀座;311、通气孔;312、通气窗口;32、阀芯;33、阀圈;34、过滤片;35、压板;4、密封垫;5、方阀片;51、第一拉头;6、圆阀片;61、第二拉头;7、吸引管;8、吸引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负压吸引瓶,包括瓶盖1、瓶体2、过滤溢流保护装置3;所述的瓶盖1设在瓶体2上方,瓶盖1与瓶体2之间设有用来密封的密封垫4;所述的瓶盖1设有进气腔11和出气腔12;所述的出气腔12下端设有过滤溢流保护装置3;所述的过滤溢流保护装置3包括阀座31、阀芯32、阀圈33、过滤片34、压板35;所述的阀座31内设有通气孔311,所述的通气孔311下方设有可滑动的阀芯32,阀芯32上端设有阀圈33,阀圈33可与通气孔311配合密封;所述的通气孔311上方设有过滤片34和压板35,所述的过滤片34设在压板35和阀座31之间。
所述的瓶盖1与瓶体2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瓶盖1上设有方阀片5、圆阀片6;所述的方阀片5设在进气腔11左端,方阀片5一端卡接于瓶盖1上,另一端悬空贴紧瓶盖1内壁,防止吸引时装配于吸引瓶使用的吸引管7内流体倒流;所述的圆阀片6设在出气腔12右端,圆阀片6中间端卡接于瓶盖1上,外圈悬空贴紧瓶盖1内壁,吸引过程中对吸引瓶起到暂时性密闭作用。
图3所示,所述的瓶盖1有进气口阀片孔13,方阀片5上有第一拉头51便于装配穿过瓶盖1上的进气口阀片孔13,方阀片5上有台阶结构防止从进气口阀片孔13脱出;方阀片5覆盖瓶盖1的整个进气口。
图4所示,所述的瓶盖1有出气口阀片孔14,圆阀片6上有第二拉头61便于装配穿过瓶盖1上的出气口阀片孔14,圆阀片6上有台阶结构防止从出气口阀片孔14脱出;瓶盖1上含有桥架15支撑出气口阀片孔14,桥架15与瓶盖1出气口连接处含有圆角过渡结构便于加强桥架15的连接牢固性,圆阀片6覆盖瓶盖1的整个出气口。
所述的阀座31上设有通气窗口312,所述的通气窗口312与通气孔311相连通。
所述的阀圈33、阀芯32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阀圈33、阀芯32可在阀座31内上下滑动,当吸引的流体填充瓶内到一定程度,流体的液面使阀芯32在流体浮力的作用下上浮,直到阀圈33堵住阀座31的通气孔311迫使负压吸引过程被停止,起到负压吸引过程中负压瓶的过溢保护。
所述的阀圈33上端面为圆弧面,提高阀圈33的密封性能。
所述的瓶体2上设有容积刻度线21、一次性使用标志22、凹圆弧结构23;显示瓶体2内液体当前的额定量和防止负压吸引时瓶内凹变形。
本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吸引瓶的工作原理:
如图5所示,吸引瓶的瓶盖1进气口处装配吸引管7,吸引瓶的瓶盖1的出气口处装配吸引器8,使用者驱动吸引器8的负压发生装置;吸引器8内部将重复性的产生负压来不间断抽吸吸引瓶内的空气,吸引瓶因空气流失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吸引管7端口吸引流体;圆阀片6有第二拉头61的中间端固定,悬空的外圈变形打开,方阀片5有第一拉头51的一端固定,悬空的一端打开;在此过程中,流体和空气被吸引后经过瓶盖1进气口处,通过方阀片5和重力作用向瓶体2的底处流去,流体逐渐填充瓶体2,吸引瓶中的空气通过阀座31的通气窗口312和过滤片34过滤后,通过出气腔12处的圆阀片6吸引到吸引器8中;在不断的吸引过程中,瓶体2内的流体填充越来越多,使用者根据吸引需要中途可以取下装有流体的瓶体2;当吸引的流体在瓶体2中超过一定的刻度位置时,流体对阀芯32的浮力使阀芯32在阀座31内上浮,直到阀圈33堵住阀座31的通气孔311迫使负压吸引过程被停止,使用者更换空瓶体2后才可以继续使用。吸引瓶上含有一次性使用标志22提示吸引瓶单个病人使用,流体储存满后直接更换瓶体2,所述的吸引瓶上含有容积刻度线21,显示瓶体2内液体当前的额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