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漏解剖操作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06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防渗漏解剖操作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渗漏解剖操作袋,属于解剖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学校在进行解剖试验教学时,操作人员会将尸体直接从裹尸袋里抬上桌板进行解剖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尸体会渗出少量液体,这类液体会顺桌板流向地面。因为学生和老师在进行解剖时会靠近桌板,所以学生和老师的衣服和鞋上也会经常沾附上这种液体,这种液体气味极大,也不易清洗,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十分需要一种装置,防止尸体渗液不会乱流,保护学生和老师操作时的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渗漏解剖操作袋,能防止尸体渗液不会乱流,保护学生和老师操作时的卫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渗漏解剖操作袋,由顶板、拉锁、拉锁头、排液口、导管、滴液开关和底板组成,顶板和底板均为PVC材料制成的透明薄膜板,顶板和底板均为矩形板,且大小形状相同,顶板的四周与底板的四周通过热熔连接后形成密封袋体,在顶板上设有拉锁,拉锁形状为顶板左右边缘线和下边缘线向内偏移后形成的连贯的呈“U”状线型,拉锁上设有拉锁头,在顶板和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其内部通联的排液口,排液口端部均连接有导管,导管上均设有滴液开关;其中,所述的顶板和底板的尺寸均为长220cm,宽100cm,拉锁所形成的“U”状线型与顶板边缘处相距1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解剖实验过程中尸体渗液乱流和影响实验卫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渗漏解剖操作袋,将尸体裹入内部,直接放入裹尸袋中,使用时,直接将尸体连同该袋放于桌板上操作即可,设有拉锁和排液口,即能防止尸体渗液不会乱流,也能保护学生和老师操作时的卫生。轻薄透明,结构简单,重量轻,方便使用,制作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锁拉开后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

1、顶板,2、拉锁,3、拉锁头,4、排液口,5、导管,6、滴液开关,7、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防渗漏解剖操作袋,由顶板1、拉锁2、拉锁头3、排液口4、导管5、滴液开关6和底板7,顶板1和底板7均为PVC材料制成的透明薄膜板,顶板1和底板7均为矩形板,且大小形状相同,顶板1的四周与底板7的四周通过热熔连接后形成密封袋体,在顶板1上设有拉锁2,拉锁2形状为顶板1左右边缘线和下边缘线向内偏移后形成的连贯的呈“U”状线型,拉锁2上设有拉锁头3,在顶板1和底板7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其内部通联的排液口4,排液口4端部均连接有导管5,导管5上均设有滴液开关6;其中,所述的顶板1和底板7的尺寸均为长220cm,宽100cm,拉锁2所形成的“U”状线型与顶板1边缘处相距10cm。

使用时,将尸体放入该袋中,将该袋放置在解剖实验专用的操作台上,操作台为长200cm宽80cm的矩形台,该袋放置到操作台上后,四周10cm的边缘会向底面垂下,尸体渗出的液体即流入该袋内的边缘处,调节滴液开关6,液体可通过排液口4从导管5端部流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