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4335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注射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器,应用于临床输液、取样、穿刺等过程的一次性介入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输液注射、穿刺取样等介入治疗是临床医疗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注射穿刺过程中器具对皮肤组织的破坏及其引起的疼痛是患者畏惧和回避治疗的因素之一。一般而言,人类从出生伊始就要接种各种疫苗,发生各种病伤时需要各种穿刺和注射等医疗救治。有效地降低受术者的注射、穿刺疼痛和机体损伤是当前医疗器械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同时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目前推行的一次性注射器的销毁结构强度大,芯杆的结构中板体还构成了杆体的加强筋,故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将易毁式芯杆折弯,并且很难达到折断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射器,解决一次性注射器针刺疼痛感强、使用后手板不方便销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注射器,包括推杆、筒体和针头,所述针头的金属管外表面设有规则沿针头径向分布的凹凸纹路,所述凹凸纹路的相邻边缘圆滑无棱角;推杆的一端插入筒体的药液腔,推杆的前端设密封体,密封体与药液腔的内壁形成密封配合,在筒体的前端设所述的针头。

作为优选,推杆包括前推杆、连接体和后推杆,所述前推杆与后推杆的连接处设连接体,前推杆与后推杆在连接体同时收缩成锥形,所述连接体设置在前推杆和后推杆的锥形处连接前推杆与后推杆。

作为优选,针头的金属管外表面的凹凸纹路为绕金属管体的螺旋形态,螺纹凹槽横截面为圆弧形。

作为优选,前推杆由两片板体相互交叉构成并在后端部形成锥形端面一,所述后推杆由两片板体相互交叉构成并在前端部形成锥形面二,所述连接体设置在端面一与端面二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体为直径1mm长3mm的柱状体,连接体的中部设有切痕。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体的一周设有凹凸的径向密封纹路,密封纹路在筒体挤压下将筒体的前部药液腔与后部封闭。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密封体为硅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常规注射、穿刺过程中锋利的针尖剖开皮肤,针头与皮肤组织产生摩擦阻力,疼痛主要来源于针尖对神经末梢的刺激、针头与皮肤组织摩擦及其黏滞牵扯引起的神经刺激、异物材料的敏感等作用。本发明公开的具有螺纹形态的针头,可减少注射穿刺过程中针头与皮肤组织的接触面积,消除连续的黏滞摩擦引起的应力刺激的聚集和降低其刺激强度减少痛感。同时在推杆处采用容易折断的结构,比现有的结构折断所需力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针头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针头,2、金属管,3、凹凸纹路,4、筒体,5、密封体,6、前推杆,7、药液腔,8、连接体,9、后推杆,10、刻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所示,注射器,包括推杆、筒体4和针头1,所述针头1的金属管2外表面设有规则沿针头径向分布的凹凸纹路3,所述凹凸纹路3的相邻边缘圆滑无棱角;推杆的一端插入筒体4的药液腔7,推杆的前端设密封,5,密封体5与药液腔7的内壁形成密封配合,在筒体4的前端设所述的针头1。推杆包括前推杆6、连接体8和后推杆9,所述前推杆6与后推杆9的连接处设连接体8,前推杆6与后推杆9在连接体同时收缩成锥形,所述连接体8设置在前推杆和后推杆的锥形处连接前推杆与后推杆。

针头的金属管体外表买的凹凸纹路为绕金属管体的螺旋形态,螺纹凹槽横截面为圆弧形。前推杆由两片板体相互交叉构成并在后端部形成锥形端面一,所述后推杆由两片板体相互交叉构成并在前端部形成锥形面二,所述连接体设置在端面一与端面二之间。

连接体为直径1mm长3mm的柱状体,连接体的中部设有切痕。密封体的一周设有凹凸的径向密封纹路,密封纹路在筒体挤压下将筒体的前部药液腔与后部封闭。密封体为硅胶。

针头金属管表面螺纹在同一针头上可以是等距单螺纹,也可以是变距多螺纹;螺纹槽深范围为0. 01-0. 10mm ;螺纹宽度为0. 02-0. 50mm ;螺距大于1mm,直至螺纹变成注射针表面顺条形状;针头螺纹分布可以是占据全部针管表面,也可以是局部。

在临床使用中,由于针管表面的连续凹槽作用,减少了针头与皮肤组织的实际接触面积,并把针头与皮肤组织的连续摩擦变为间断摩擦,可以有效减少皮肤组织对针头表面的黏着牵滞摩擦阻力和对皮下神经末梢的刺激。本发明公开的注射针头使用方法与常规注射针无异,术者使用没有特殊操作要求,对于被术者由于减少穿刺摩擦阻力,可实现减痛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