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848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我国先心病发生率约为0.8%,每年新增患儿约15万人。目前,先心病已成为婴幼儿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人口的素质和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先心病诊断技术、婴幼儿体外循环技术、手术技术以及围术期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先心病的手术成功率较以往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心脏手术越来越趋向于低龄、低体重的患儿。由于小婴儿胸腔容积较小,体外循环术后造成心肌、肺、纵隔组织水肿,合拢胸骨会压迫心脏,术后无法立即关胸。延迟关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促进以及等待心肺功能恢复的方法。近年来,低龄、低体质量、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数量显著上升,延迟关胸者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文献报道,新生儿和l岁以内患婴延迟关胸的发生率分别为39%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外科年手术量3700例以上(其中复杂性先心病占约45%),每年延迟关胸的例数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而且,数据表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弓离断、主动脉弓缩窄、永存动脉干、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延迟关胸的概率更高,发生率均超过10%,数量占到延迟关胸总数的70-80%,这可能与这几类先天性心脏病病情严重,一般都需要在出生后早期,甚至新生儿期施行手术有关,此时患婴体质量轻,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导致了术后延迟关胸的高发生率。延迟关胸的指征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呼吸窘迫、严重心律失常、难以控制的出血、体外心肺辅助循环的使用等。延迟关胸术的应用可以避免或减少胸骨对水肿心脏的压迫,降低肺静脉压力,防止难控制渗血引起的心包填塞,增加肺顺应性,有利于止血以及心、肺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手术后存活率。

目前,延迟关胸的方法主要包括:1、皮肤直接对缘缝合;2、单纯皮肤扩大缝合;3、自制硬质塑料管撑开胸骨,外敷透明薄膜缝合等几种方法。两种方法因胸骨无支撑而导致不能有效地维持胸骨张开的状态,从而不能有效提高纵膈空间及改善胸骨对水肿心脏的压迫。第三种方法因为需要术中自制胸骨撑开器,一方面会延长手术时间,另一方面因手术医师的不同,自制的胸骨撑开器亦不尽相同,效果亦存在明显差异,撑开器样式不规范,固定效果及难度亦较大,从而往往导致难以有效及稳定地固定胸骨。上述方法存在的缺点均给心脏外科医师造成很大的麻烦,更重要的是给患者增加了术后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可靠,且能任意控制胸骨撑开器的撑开宽度以满足不同年龄患者需求的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它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用于卡住胸骨的第一卡槽部和一端与第一卡槽部相连接的第一支架,第二本体包括用于卡住胸骨的第二卡槽部和一端与第二卡槽部相连接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具有螺纹孔,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自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可脱离地旋入螺纹孔,螺纹孔的深度为第一支架长度的四分之三。

进一步地,第一卡槽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上支片和第一下支片、连接第一上支片和第一下支片的第一连接片,第一上支片、第一下支片和第一连接片构成第一卡槽。

更进一步地,第一上支片和第一下支片上均开设有穿线孔。

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片呈向第一卡槽拱起的弧形。

进一步地,第二卡槽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上支片和第二下支片、连接第二上支片和第二下支片的第二连接片,第二上支片、第二下支片和第二连接片构成第二卡槽。

更进一步地,第二上支片和第二下支片上均开设有穿线孔。

更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片呈向第二卡槽拱起的弧形。

进一步地,第二支架的长度与螺纹孔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长度为4cm。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除螺纹孔之外的四分之一为实心。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需求;

2、通过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两部分的支架进行螺旋、拼接,以任意控制拼接后的长度,从而依据临床需求满足不同的胸骨撑开距离,避免同时制备不同规格的胸骨撑开器备用,可减少制备成本;

3、利用支架两侧的卡槽可以卡住两侧劈开的胸骨,卡槽上、下方设有穿线孔,可利用缝线穿过穿线孔固定卡槽和胸骨,从而保证胸骨撑开器的有效固定,避免向胸骨内外的滑脱;

4、本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临床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可以覆盖所有延迟关胸的患者,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减少自制撑开器带来的安全隐患,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的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中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第一卡槽部;11-第一上支片;12-第一下支片;13-第一连接片;14-第一卡槽;2-第二卡槽部;21-第二上支片;22-第二下支片;23-第二连接片;24-第二卡槽;3-第一支架;31-螺纹孔;32-限位杆;33-观察窗;4-第二支架;41-限位槽;5-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它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

第一本体包括用于卡住胸骨的第一卡槽部1和一端与第一卡槽部1相连接的第一支架3。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卡槽部1包括第一上支片11、第一下支片12、分别连接第一上支片11和第一下支片12的第一连接片13。第一上支片11和第一下支片12上下相对设置,第一连接片13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与第一上支片11和第一下支片12相连接。第一上支片11、第一下支片12和第一连接片13构成第一卡槽14。在纵向截面上,第一卡槽14呈U形。通过第一卡槽14可以卡住劈开的一侧胸骨。

第一支架3的一端即连接在第一连接片13的中心部位。优选地,第一连接片13呈向第一卡槽14拱起的弧形。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上支片11和第一下支片12上均开设有穿线孔5,第一上支片11和第一下支片12上的穿线孔5位置相对应。可利用缝线穿过穿线孔5固定第一卡槽14和胸骨,从而保证胸骨撑开器的有效固定,避免向胸骨内外的滑脱。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支片11和第一下支片12上的穿线孔5各有两个。

第一支架3具有螺纹孔31,该螺纹孔31自第一支架3的另一端向第一支架3的一端延伸。且螺纹孔31的深度为第一支架3长度的四分之三,第一支架3除螺纹孔31之外的四分之一为实心。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3的长度为4cm,螺纹孔31的深度为3cm。

第二本体包括用于卡住胸骨的第二卡槽部和一端与第二卡槽部相连接的第二支架4。与第一卡槽部1类似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卡槽部包括第二上支片21、第二下支片22、分别连接第二上支片21和第二下支片22的第二连接片23。第二上支片21和第二下支片22上下相对设置,第二连接片23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与第二上支片21和第二下支片22相连接。第二上支片21、第二下支片22和第二连接片23构成第二卡槽24。在纵向截面上,第二卡槽24呈U形。通过第二卡槽24可以卡住劈开的另一侧胸骨。

第二支架4的一端即连接在第二连接片23的中心部位。优选地,第二连接片23呈向第二卡槽24拱起的弧形。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上支片21和第二下支片22上均开设有穿线孔5,第二上支片21和第二下支片22上的穿线孔5位置相对应。可利用缝线穿过穿线孔5固定第二卡槽24和胸骨,从而保证胸骨撑开器的有效固定,避免向胸骨内外的滑脱。本实施例中,第二上支片21和第二下支片22上的穿线孔5各有两个。

第二支架4为螺杆,该螺杆的外径与上述螺纹孔31的内径相配合。第二支架4的另一端自第一支架3的另一端可脱离地旋入上述螺纹孔31内。第二支架4的长度为3cm。通过第一支架3与第二支架4之间进行拼接、螺旋,可以任意调节拼接后的总长度,本实施例,拼接后的可调范围为4cm~6cm。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均为一体化成型,既能够满足撑开胸骨的强度需求,又在造型上美观。

在材料选择上,本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可以由金属制成,其优点是可以反复使用。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一次性材质。制作方法除了传统的铸造、机械切削等加工方法外,还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直接一体化打印制作,其优点为可以批量生产,大范围应用推广。

本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需求;

2、通过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两部分的支架进行螺旋、拼接,以任意控制拼接后的长度,从而依据临床需求满足不同的胸骨撑开距离,避免同时制备不同规格的胸骨撑开器备用,可减少制备成本;

3、利用支架两侧的卡槽可以卡住两侧劈开的胸骨,卡槽上、下方设有穿线孔5,可利用缝线穿过穿线孔5固定卡槽和胸骨,从而保证胸骨撑开器的有效固定,避免向胸骨内外的滑脱;

4、本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临床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可以覆盖所有延迟关胸的患者,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减少自制撑开器带来的安全隐患,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与实施例一中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还包括连接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限位装置。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限位装置连接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之间,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4上的限位槽41、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3的另一端的限位杆32,限位杆32的另一端与限位槽41可脱离地相插接。限位槽41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二支架4的长度方向设置,限位槽41位于第二支架4的上侧,该上侧方向定义的根据为:第二上支片21位于第二下支片22的上方,第二下支片22位于第二上支片21的下方。限位杆32的转动轴垂直于第一支架3的长度方向设置,限位杆32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一支架3的长度方向设置。限位杆32位于第一支架3的上侧,该上侧方向定义的根据为:第一上支片11位于第一下支片12的上方,第一下支片12位于第一上支片1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装置的设置,使得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旋转自由度被进一步限制,从而防止胸骨撑开器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支架3与第二之间之间松动或滑脱。且限位杆32位于上方,在胸骨撑开器使用时,限位杆32不会伤及患儿。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支架4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限位槽41,这样,当位于第二支架4下侧的限位槽41旋转至朝上时,限位杆32也可与其向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支架3与第二支架4之间的可调节度变得更加精细,能够以半圈为单位(即180°)进行旋转调节,能够完全配合第一卡槽部1和第二卡槽部与胸骨的固定来使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延迟关胸胸骨撑开器与实施例一中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在第一支架3上,对应螺纹孔31的位置开设有观察窗33。如附图5所示,该观察窗33的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一支架3的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开设观察窗33,能够直观的知晓第二支架4旋入螺纹孔31内的位置,更利于医生对手术的掌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