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灭菌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蒸汽灭菌锅。
背景技术:
高压蒸汽灭菌锅用途广泛,适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科研、生命科学、农业等领域,对医疗器械、敷料、玻璃器皿、溶液培养基等进行消毒灭菌,是生物工程领域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在煮沸时所形成的蒸汽不能扩散到外界,而聚集在密封的容器内,在该密闭情况下,随着水的煮沸,蒸汽压力升高,温度也相应增高。温度越高,需时越短,热穿透能力越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灭菌消毒,即使是对培养基的消毒、对其成分也不会产生破坏。一般的高压蒸汽灭菌锅都是直接将物品放入锅体内,这样容易造成物品与加热管和水接触,从而容易造成物品损坏,且拿取不方便,从而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蒸汽灭菌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压蒸汽灭菌锅,包括灭菌锅本体、物品放置筒、密封盖,所述灭菌锅本体内的底部安装有加热管,且加热管的上端的灭菌锅本体上安装有支撑板,所述物品放置筒放置在灭菌锅本体内的支撑板上,且物品放置筒的顶部两端设置有提手,所述灭菌锅本体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出水管,且出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灭菌锅本体的上端四周安装有固定支耳,所述固定支耳的顶部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密封盖通过翼形螺母和固定螺栓安装在灭菌锅本体的顶部,所述密封盖的顶部中间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左侧的密封盖的顶部安装有安全阀和压力表,且把手的右侧的密封盖的顶部安装有泄压阀。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圆盘形结构,且支撑板上设置有密集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物品放置筒为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耳有四个,四个固定支耳均匀的设置在灭菌锅本体的上端四周。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与灭菌锅本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高压蒸汽灭菌锅结构简单合理、经济实用、使用方便,通过支撑板和物品放置筒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将需要灭菌的物品与加热管和水分开,防止加热管对物品造成损坏,同时也使得物品拿取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物品放置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灭菌锅本体,2、加热管,3、支撑板,4、物品放置筒,5、提手,6、出水管,7、控制阀门,8、固定支耳,9、固定螺栓,10、密封盖,11、翼形螺母,12、安全阀,13、压力表,14、泄压阀,15、把手,1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压蒸汽灭菌锅,包括灭菌锅本体1、物品放置筒4和密封盖10,灭菌锅本体1内的底部安装有加热管2,且加热管2的上端的灭菌锅本体1上安装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为圆盘形结构,且支撑板3上设置有密集的通孔16,物品放置筒4放置在灭菌锅本体1内的支撑板3上,且物品放置筒4的顶部两端设置有提手5,物品放置筒4为网状结构,灭菌锅本体1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出水管6,且出水管6上设置有控制阀门7,灭菌锅本体1的上端四周安装有固定支耳8,固定支耳8有四个,四个固定支耳8均匀的设置在灭菌锅本体1的上端四周,固定支耳8的顶部安装有固定螺栓9,密封盖10通过翼形螺母11和固定螺栓9安装在灭菌锅本体1的顶部,密封盖10与灭菌锅本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盖10的顶部中间安装有把手15,把手15的左侧的密封盖10的顶部安装有安全阀12和压力表13,且把手15的右侧的密封盖10的顶部安装有泄压阀14。
工作原理:使用时,向灭菌锅本体1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将需要灭菌的物品放在物品放置筒4内,然后将物品放置筒4放进灭菌锅本体1内的支撑板3上,盖上密封盖10,然后通过固定螺栓9和翼形螺母11固定紧,通过加热管2对灭菌锅本体1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其产生蒸汽,蒸汽穿过支撑板3上的通孔16进入物品放置筒4内,对物品进行灭菌处理,压力表13能够检测到灭菌锅本体1内的压力大小,便于人们观察,安全阀12能够防止灭菌锅本体1内的压力过大而产生爆炸的危险,当灭菌结束后,通过泄压阀14将灭菌锅本体1内的气压放掉,打开密封盖10,通过提手5将物品放置筒4拿出来,然后取出灭菌后的物品,打开控制阀门7,将灭菌锅本体1内的水从出水管6排出去。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