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式超声波雾化消毒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398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设备领域,尤指一种隔离式超声波雾化消毒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使用的消毒设备工作方式为,电动高压、低压喷咀喷雾方式,或直接把超声波雾化模组,和消毒药水直接接触雾化使用。在使用高压,低压喷咀方式时,因为雾化雾颗粒较大,药水比较浪费,无法达到无死角消毒,在采用超声波雾化模组和药液直接接接触的方式时,因为药水都会带有一定的腐蚀性,这样雾化模组的使用寿命比较短,设备的稳定性差。增加了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式超声波雾化消毒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离式超声波雾化消毒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设有电箱、水冷箱、备用药箱、雾化水箱、雾化药箱、风机和出雾口,所述的电箱设于箱体内一侧并分别与水冷箱、备用药箱、雾化水箱、雾化药箱、风机电性连接,所述的雾化水箱设于箱体底部,所述的备用药箱内设有控制水泵连通雾化水箱并设于雾化水箱上方,所述的备用药箱对进行消毒药水的储存,备用药箱通过控制水泵可对雾化水箱进行补液,所述的雾化药箱设于雾化水箱上方并设于备用药箱一侧,所述的风机和出雾口设于雾化药箱上方,所述的雾化水箱底部设有超声波发生器和雾化模组,所述的雾化模组用来产生水雾。

优选地,所述的雾化药箱内设有导流板。

优选地,所述的雾化药箱与雾化水箱连接处设有隔离膜。

优选地,所述的隔离膜为虹膜或PP薄膜或PVC薄膜或PE薄膜或PC薄膜。

优选地,所述的雾化水箱和雾化药箱内均设有液位开关。

优选地,所述的电箱内设有电源和航空插头。

优选地,所述的箱体底部设有万向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超声波可穿透性和超微颗粒雾化的原理,做成了消毒药水和超声波雾化模组可以完全隔离工作,出来的微雾颗粒可以悬浮在空中一段时间,可以达到无死角消毒。隔离后使雾化模组不会产生腐蚀,延长了雾化模组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的可靠性。设备的雾化功率大小,只要对里面的雾化模组进行增加和减小就可以达到要求,隔离膜的材质可以选用PP,PVC,PE,PC等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标注说明:1.箱体;2.电箱;21.航空插头;3.水冷箱;4.备用药箱;41.控制水泵;5.雾化水箱;6.雾化药箱;61.雾化模组;62.隔离膜;7.风机;8.出雾口;9.液位开关;10.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隔离式超声波雾化消毒设备,包括箱体1,所述的箱体1内设有电箱2、水冷箱3、备用药箱4、雾化水箱5、雾化药箱6、风机7和出雾口8,所述的电箱2设于箱体1内一侧并分别与水冷箱3、备用药箱4、雾化水箱5、雾化药箱6、风机7电性连接,所述的雾化水箱5设于箱体1底部,所述的备用药箱4设于雾化水箱5上方并内设有控制水泵41连通雾化水箱5,所述的备用药箱4对进行消毒药水的储存,备用药箱4通过控制水泵41可对雾化水箱5进行补液,所述的雾化药箱6设于雾化水箱5上方并设于备用药箱4一侧,所述的风机7和出雾口8设于雾化药箱6上方,所述的雾化水箱5底部设有超声波发生器和雾化模组61,所述的雾化模组61用来产生水雾。

为了方便改变雾化风的方向,所述的雾化药箱6内设有导流板10。

为了使消毒液悬浮在空中时间更长,消毒液颗粒必须是超微细颗粒,通过隔离膜62分离大颗粒,使消毒液重量更轻其悬浮在空中时间更长,所述的雾化药箱6与雾化水箱5连接处设有隔离膜62。

具体地,所述的隔离膜62为虹膜或PP薄膜或PVC薄膜或PE薄膜或PC薄膜。

为了能及时观察雾化水箱5和雾化药箱6内水位情况,做到可及时补充添加自来水,所述的雾化水箱5和雾化药箱6内均设有液位开关9。

具体地,所述的电箱2内设有电源和航空插头21。

具体地,所述的箱体1底部设有万向脚轮。

本实用新型工作说明:

先在雾化水箱5的内加入自来水,在备用药箱4内加入消毒药液,所述的电源对设备的供电和控制,所述的航空接头对水冷箱3、备用药箱4、雾化水箱5、雾化药箱6、风机7控制供电;所述的水冷箱3对下雾化水箱5内的自来水进行冷却,降温;所述的备用药箱4对进行消毒药水的储存,可对雾化水箱5进行补液;启动电箱2电源开关,备用药箱4的药液自动补液到雾化药箱6,雾化水箱5内的雾化模组61工作并使自来水变成水雾,超声波发生器把消毒药液产生消毒颗粒,消毒颗粒与水雾结合成消毒雾液,此时具有大颗粒的雾液被虹膜隔开,具有超微消毒颗粒雾液通过虹膜进入雾化药箱6,超微消毒颗粒雾液通过风机7的风压从出雾口8吹出,所述的导流板10用来控制雾化风的方向。所述的风机7用于当雾化模组61工作时产生的微雾进入雾化药箱6后由风机7的风压吹出出雾口8;所述的液位开关9用来控制雾化水箱5的液位。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